136书屋 > 现代 > 星光至尊全文阅读 > 第88章 088 发起金像

第88章 088 发起金像


“太好了,阿桐你真是雪中送炭啊。”

本性耿直的陈柏生动情地拉着郑桐的手,不住地说道。

“生哥,虽然钱不多,但是以后的话,我会陆续注资的,而且据我预料,在生哥你的办报理念之下,《电影双周刊》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

郑桐这一次算是真正体会到了“钱到用时方恨少”的苦处了,他这段时间收购钻石唱片,已经将身家花尽,还向邹闻怀私人借了三百万,这一次又注资《电影双周刊》一百万,如今真正是捉襟见肘了,加上银行的贷款,一屁股债。

不过他倒是不在意,投资前期都是困难的,欠人情也是在所难免的,以后再逐一归还就是了。相信这几个投资都是值得的,很快就能见到回报了。

说到底,自己好歹也算是带着“金手指”穿越过来的,这两家单位就算是自己不投资,按照历史轨迹也依然会越来越好,在各自一个领域都取得不菲的成就,加上自己的指点,没有理由不进反退。

“生哥,既然咱们说好了,那你尽快弄好合同,回头我们去律师楼直接办好。有钱好办事,我相信你现在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满心的壮志施展不出来,可憋坏了。”

郑桐开玩笑地说道。

陈柏生摇着郑桐的手,神色激动兴奋,一切都尽在不言中。

当即,雷厉风行的陈柏生第二天就打电话到郑桐办公室,把他约出来,到一家律师楼把合同办好了,同行的还有《电影双周刊》的股东,陈柏生的伙伴——吴銘。

吴銘也是香港文艺界的名人,不过他不爱出风头,七十年代时曾经以“实在人”为笔名,写出了几篇震动香港的电影评论,并借此认识了与他志同道合的陈柏生,所以两人便商议,一同出资创办《电影双周刊》。

陈柏生将郑桐欲投资《电影双周刊》的事情告诉伙伴,立即让吴銘高兴万分,他也不想让自己一手创办的《电影双周刊》就此破产,现在郑桐乐意投资,而且没有什么无法让人接受的条件,这是多大的恩情啊!故此,当陈柏生提出将公司股份的百分之四十划入郑桐的名下时,吴銘二话没说,也同意了。

按照如今《电影双周刊》的估价,其实这样的股份安排,郑桐还算是占了点便宜。不过现在《电影双周刊》经济困难重重,又没有人乐意投资,照此下去,不出一年就会面临破产倒闭,到时候拍卖还债,价值又要缩水百倍,算起来,郑桐的投资绝对是及时雨,不能用这简单的股份来衡量。

郑桐推辞不果,只好接受了陈柏生和吴銘的好意。自此,《电影双周刊》的股份分配是:郑桐最大股东,占百分之四十,陈柏生次之,占百分之三十五,陈柏生的合作伙伴吴銘占百分之二十五。

三人回到《电影双周刊》编辑部,坐下来继续谈了起来。

“阿桐啊,感谢的话就不多说了,现在《电影双周刊》也算是你的产业了,你对今后的周刊今后的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

吴銘乐呵呵地看着郑桐,眼神之中带着期许。

“我一个后学晚辈哪敢在你们两位老大哥面前充大,以后《电影双周刊》的发展还要靠吴哥和生哥的运筹帷幄。”

陈柏生和吴銘对视了一眼,忽然一起哈哈一笑,对郑桐说道,“阿桐,你很不老实啊,谁不知道你和黄沾他们将卢永生的钻石唱片收购到手,没有多长的时间,整个钻石唱片公司体制和面貌就焕然一新,就像那个眼高于顶的郑东汉和陆振华两个海归都不停地称赞你天生就是经营天才,所思所想天马行空而且又非常顺应发展,简直是把你夸到天上去了,现在你想投点钱就一拍二六五,做个甩手掌柜,那可不行,你今天一定要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否则甭想走了。”

郑桐顿时吃了一惊,他没有想到,自己刚刚收购钻石唱片,只是将公司架构稍稍缕了缕,就落在了陈柏生他们的眼中,可见这两条老狐狸早就在盯着自己,难怪说香港的狗仔队无孔不入,这两位可算是香港狗仔队的鼻祖,什么事情逃得过他们的眼睛。

突然,郑桐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想来自己注资《电影双周刊》,陈柏生和吴銘答应的痛快,绝大多数原因是因为自己收购钻石唱片并大肆改造公司机制获得了他们的认可,所以才这么顺利地完成了注资,否则以这两人的精明,随便一个人就过来注资《电影双周刊》,他们绝不会答应。

郑桐的想法和事实相差不远,陈柏生确实也是看重了郑桐的能力,故此也放心郑桐的注资,而且郑桐答应并不干涉报刊的运营而内容的审定,故此双方才一拍即合。

“既然如此,那小弟就在鲁班面前卖一卖斧头了。”

郑桐也不客气,目光炯炯,侃侃而谈,“两位大哥的‘评香港十大’电影的想法非常好,而且每一期找一个明星拍摄封面,这种专业性的做法可以把报刊整体的规格提升。”

“不过,这些专业性的影评在业内可能会吸引很多人的目光,在电影圈和影迷之间影响力广泛,不过普通观众呢?普通市民呢?”

“电影的造星功能是最强大的,这和现今的电视剧一样,可以迅速地早就一批家喻户晓的明星,引发社会效应。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批一个专栏出来,专门打探这些当红明星的新闻,当然,一些私隐暂时还不能触碰,毕竟这样会极大的降低我们报刊的品味。但其他不涉及隐私的一些明星鸡毛蒜皮的小事、言行和感情问题的猜测,我相信很多市民都会感兴趣,我们可以专门地训练一批记者,去打探这些消息。”

郑桐心里偷笑,这就是后世“狗仔队”的雏形了,不过咱的狗仔队规格很高,品味也不差,至于后面的演变,是不是还会演变成后世无私隐不探的人憎鬼厌地步,就不是郑桐要考虑的了。

“好,这个主意好!”

吴銘高兴的一拍手,激动地说道。

陈柏生却有些迟疑,“要是以后这些记者专门刺探明星的隐私,惹来不必要的麻烦那该怎么办?”

“老江湖就是老江湖。”郑桐暗道,陈柏生的目光确实深远,居然这么快就看到了狗仔队日后的发展趋势,市民喜欢看明星的隐私,应市场要求,就必定会将这群专门刺探明星消息的记者变成日后到处偷拍明星隐私,爆明星绯闻为乐,这是必然趋势,就算是《电影双周刊》不做,依然会有那么一天。如果是这样,还不如让《电影双周刊》来吃这“第一只螃蟹”,毕竟这里还是有一条底线。

“只要我们规定不要刺探明星隐私,不要触及人权就行了,而且采访过来的稿子一律加上据传就行了。”

陈柏生心里仍有些顾虑,不过这确实是一个好点子,作为老报人,他很清楚如果《电影双周刊》辟出这么一个板块来,肯定会给报刊带来极大的发展,所以转瞬就把顾虑给抛开了。

“就这么办!”

“还有,我们除了评定‘香港十大电影’之外,还要密切注意海外电影的发展,如好莱坞,如英法日等国家电影发展趋势,或是有什么影响力巨大的好片出世,要安排专职的外派记者去海外采访,看电影,写影片,把我们的周刊做成国际性的专业电影周刊。”

“好!”

陈、吴二人又是大声叫好,两人此时看郑桐的目光已经完全不同了,这小子的脑子里面是怎么想的,居然就这么轻描淡写地出了好几个好点子,这家伙如果不出来办报纸,简直就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想到这里,两人顿时起了心思,既然郑桐是最大的股东,不如就让这家伙过来直接担任社长,凭着这小子的头脑,《电影双周刊》的发展指日可待。

郑桐不知道这两人心里起了“坏心思”,继续抛出了更大的计划。

“要打响我们周刊的知名度,我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不过现在不好实施,而是要等到明年,不过,今年倒是可以着手准备起来。”

“什么大计划?”

此时,陈柏生和吴銘已经完全被郑桐勾起了兴趣,忙齐声问道。

“我想以《电影双周刊》为名,联合几大电影公司和电视台,号召发起属于我们香港电影的奖项——‘香港金像奖’,就如同好莱坞的‘奥斯卡奖’、台湾地区的‘金马奖’一样,属于我们香江自己的电影奖项。”

“砰!”

陈柏生登时猛然站起身来,带着桌上的杯子一跳,瓷杯顿时滑落桌子,掉在地上砸个粉碎,把正慷慨激扬说话的郑桐和听得发呆的吴銘吓了一跳。

“阿桐,这是你想到的?”陈柏生丝毫没有理会两人的神态,而是盯着郑桐说道。

郑桐被他盯得心里发毛,硬着头皮说道,“是啊!”

“太好了,真是英雄所见略同。”陈柏生脸涨的通红,神态激动到了极点。

“你们肯定不相信,其实这个想法我已经想了很久,只是一直因为报刊半死不活,而且在电影圈我的号召力不够,才没有付诸实行,现在居然阿桐也有这个想法,而且现在因为阿桐的投资,我们报刊暂时有了这种能力,我想,完全可以把这个点子推行,这将是香港电影的一个划时代的举措,是可以载入香港电影史的一个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