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夏徵商秋全文阅读 > 第34章 赢成子 王领之地

第34章 赢成子 王领之地


(一)

夏帝北巡的队伍足足走了有一个多月才回到了夏都。

赢成子一行跟随着帝夏桀的人马一起踏入了这片王领之地的中心地带。虽然各大诸侯邦国每年都要遣人来夏朝的都城朝贡,但赢成子却很久没有亲自来过了,多是委派有声望的族人前来。

整个安邑城建在涑水之滨的一块宽阔的盆地之上。城郭北面是土地肥沃的山谷盆地,麦波起伏如浪,绿色成荫,花香遍野;溪流纵横交错,徜徉于田林地堑之间。盆地对面的山谷之中还有一座湖泊,名曰“解池”,盛产湖盐,是整个夏王朝最具盛名的盐业源地,原本山谷中商贾市集繁盛,人流攒动,骆驿不绝,但是自从夏朝国库紧张之后,便严禁私人贩盐,全部收归官营,因此现在往来的商贩少了很多。尚存的这些商户基本上也必须是和盐官有些交情的人才可以拿到官方的特许令,继续从事盐业生意。

都城的南面就是中条山,整个山脉依上河而行,延绵伸长,重峦叠翠,东接王屋,西临上河,山中还富产铜矿,可谓命脉之地,如同一道绿色的屏障,拱卫着夏都。

先帝大禹就曾将此地作为居所,所以此城又被称作“禹王城。”后来帝夏启正式建都于此,虽然历代夏王曾因为各种原因多次迁都,并且这里也曾多次发生战乱,但是并没有破坏了此处的风土,安邑始终是夏朝最繁华的城市。

二十年前的那场战乱曾经让这片沃土保受摧残,但是假王之战结束后,这里很快就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先帝大禹为人节俭,亲民勤政,不好奢华,因此最初的安邑城就如同一座开放性的营地,除了禹王宫略有些城郭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的高大城墙和奢华的宫殿。居民散落在这片营地之内,自由而惬意,随时可以看到他们的王行走于民居市井之间,与百姓谈心闻切。

即便是夏帝启建都之后,这里也只是兴建了少量的城郭和宫殿,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虽然历经战乱,但是却久盛不衰。

但是这十年来的变化却让赢成子惊诧不已,眼前这番景象与他七年前离开时的样子完全不同。

赢成子坐在马上不由的发出感慨,随在一旁的家臣赢茂看到葛伯那感叹的样子,便催马上前与他并排而行,说道:“君候因何而有如此感慨之情?”

赢成子一边向远处的那巨大的城郭张望一边说道:“昔年我随先帝夏皋征战四方,曾于此地大破孔甲的三千血斧死士,由昆吾氏一族作内应而顺利攻下都城。彼时仅有一座千米方城居于涑水之畔,而如今…….。”

赢茂笑道,“君候自您不再入朝面圣已有数年之久,这十余年间夏帝大兴土木,兴建宫室城郭,一来标榜自己多年来九方征战的功绩,二来为了取悦那王妃妺喜,不可不谓费尽心思。”

赢成子点点头,“此事我倒是有所耳闻,但是直至今日方得一见,仍不免感慨。你看那远处的城郭绵延足有数百里之遥。内中宫殿楼阁不知多少,恐怕消耗了不菲的财力啊。”

“君候有所不知”,赢茂说道,“我们眼前所见仅仅是夏都的最外层。整个都城分为外城、中城和内廷三道。外城之内还有中城,中城之内才是内廷朝殿。整个外城形如梯状,四角之上均有军士戎卫的守望角楼;中城与外城之间多为百姓富户庭院和商贾市集所在,普通的百姓黎民居所自然无缘在城内,而只有散落在外城之外的山林田地间;中城与内廷之间的区域多为王宫贵族和大臣们的居所;内廷才是宫城的核心所在,夏帝汇集群臣早朝便在此地,但是夏帝并不经常居住在此地。”

“哦?若夏帝不在此住,那早朝岂不是很不方便。”赢成子不免有些疑惑,大臣门都居住在这城中,夏桀为何没有住在着内廷宫殿里。

赢茂笑了笑,语中透着无奈的说道,“夏帝,除此住所之外还有别馆行宫不知多少,或依山而建,或平地筑台,各个都是朱城玉道,金阶白玉,奢华之极,更不用说那倾宫、瑶台。所以每日连大臣们都不知道他到底住在哪里。”

赢成子听了不由的眉头紧簇,捻须沉思,看着两边还有不少楼台厅阁尚在修葺建设,不由的心生寒意。

(二)

两人一边行进,一边聊天,大队人马不多时便来到了外城脚下,此时夏帝的御灵禁卫早已在执禁将军伊豕的率领下,列队迎接在城门之外,内廷大臣妩粱也陪在身侧。

这里果然不愧为整个夏王朝的都城,四面城墙皆以巨石为基,外面用板筑夯打而成,高约三丈有余,随地形起伏而曲折,城池四周挖有宽约数仗的护城河道,并引涑水之水环绕城郭,坚固无比。

但是如此场景对于赢成子来说却有一种异样的感受,先帝大禹之所以不筑高城是为了与民亲近,与民同乐,如今这一堵堵高墙却将一代代的夏帝与黎民百姓分割在了两个世界,而且这堵墙越来越高,越来越长,人民将会如何来看待他们的王呢?

“君候,咱们该进城了。”赢茂看着正在发呆的赢成子,在一旁提醒道。

此时御灵禁卫们已经纷纷上马,引在前面,北巡回归的大队人马则跟随其后。

沿路上的百姓都面无表情,甚至有些诚惶诚恐,并没有前来夹道欢迎的意思,反而有些人唯恐避之不及,纷纷散开,只有些无所事事的市井之徒和无知幼童站在路旁看热闹。

“百姓与那些没有姓氏的黎民不同,乃都是有着姓氏的氏族子弟,原本当是一国之根基。为何这里的百姓对自己的王如此的冷漠?”老总管赢祀看着路旁那一张张冷漠的脸孔,也不由得叹息着,和一旁的赢茂议论道。

“王不亲近其民,民又如何能够善待王呢?”赢茂也摇了摇头,无可奈何的说。他曾多次奉命代表葛伯国前来夏都朝贡,对此情景已经不再陌生。

赢成子一边听着手下的议论,一边暗自为自己将要面对的境遇发愁。

穿过中央的大道,径直往里行去,便到达了中城的城门下,中城的城郭与外城显然不同,全部是用方形的条石整齐的垒砌而成,城楼之上尽是盘蛇玄纹以及各种鸟兽的雕刻,夏后氏一族传统的金蛇黑旗随风飘荡其上,两扇巨大的木门是用整块整块的黑色乌木拼接锁卯而成,中间还用拳头大的金色铜钉镶嵌加固。

中城之内便是达官贵人们的居所,仪仗和侍卫们在此停歇,只剩下御灵禁卫们和随行的人员跟着夏帝进入。中城内的建筑显然要比外城内的华丽的多。豪门院落,庭台楼阁层次接比,个个雕梁画栋,户盈罗绮一片奢华的景象。这些王公大臣们的府邸攀比之风尚且如此,内庭中的奢靡之气可想而知。

内庭宫城外,两只足有三尺多粗的门柱上金蛇缠绕,黑漆裹浆的紫檀木门上镶嵌着金丝云纹。大门敞开,御灵禁卫守卫在两侧。大司空伊尹领班着朝官众臣们早已在此迎候着,唯独不见大司马伊昆。

夏桀命自己的内庭大臣妩粱负责安顿赢成子一行人,暂时就在这内庭的王室宫殿之内稍事休息。当晚便在青台设宴接风。

夏帝即将任命赢成子为大司徒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朝中,晚宴之上和众人一一引荐后,便有不少人前来向赢成子逢迎道贺。大司马伊昆直到晚宴已经开始了有一阵子才匆匆赶到,一见到赢成子便迎了上来。

“葛伯大人,好久不见啊!”伊昆事故的和赢成子寒暄着。

“昆侯有礼了,您贵为当朝大司马,公务繁忙,自然是无暇与我这驻守在北狄之地的外服之官相见。”赢成子对昆吾氏一族向来没有好感,尤其是这个老谋深算的昆侯,但在此种场合也不得不有所表示,便随口应承道。

“葛伯见外了,你我当年曾同为先帝皋效力,为推翻‘暴君’孔甲并肩而战。论交情也有数十年了。今日夏帝特为你接风洗尘而设的晚宴,我怎好缺席呢?”伊昆笑着说道,“听闻你也即将入朝为官,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只是琐事缠身适才来晚了些。我先自罚一杯,聊表歉意。”说着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昆侯深得先帝器重,如今又位高权重,我怎敢与您相提并论。”赢成子勉强客套几句,心中却有些鄙夷。当年假王之战昆吾氏一族不过是见孔甲大势已去,半路倒戈,投机取巧,并未真正出力,根本谈不上什么并肩而战。

“不过贤弟还是听我一句忠告,这中朝的内服之官,可并不比在王领之地以外的外服之官好当噢。”伊昆似乎话里有话,但仅仅是点到为止,说完便大笑转身离去。

赢成子站在一旁,也只是陪笑,并未再多言语。

晚宴之上,大司空伊尹,国师孔子,太史令终古,纳言关龙逢,社稷大臣费昌,秩宗大臣冯夷,工师大臣偃宕,上将军姒扁等诸位大臣也都一一见过,直至深夜方才散席结束。

原本夏桀想要为赢成子在中城之内选址新建一座葛伯府,但是赢成子执意不肯,只要求就住在顾淳的故居之内,夏桀命妩粱苦劝无果,无奈之下之好同意。

顾淳虽曾经贵为当朝大司徒兼顾国君侯,但是他的府邸显然与他的身份并不十分相称,与其周边的王公大臣府邸相比要简陋许多。但在赢成子看来却是份外的亲切,好像让他能够亲自感受到师弟当年工作的情景,回忆起师弟的音容笑貌。

赢成子只是命仆人们简单打扫了一下,便带着孩子们和随臣一同住了进来。上任之初他一直深居简出,少有表态,一来不熟悉朝中事务不便轻易造次,二来也想借机观察一下朝中的势态,虽然他并非文官出身,但毕竟曾是邦国之君侯,宫廷政治也还是懂得一些。当然顺便也想找机会安插一些自己的亲信,以便更好的了解情况。刚好前任典乐大臣告老还乡出现空缺,他便推荐自己的家臣赢茂去接任。夏桀一口答应,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