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夏徵商秋全文阅读 > 第67章 姜琳 王领之地

第67章 姜琳 王领之地


(一)

姜琳返回北狄之地的队伍只剩下了主仆五人,那个在韦国招募的充作保镖的门客辞别了众人打算在夏都谋个新活计。她也未过多挽留,毕竟人往高处走,志向自随个人心智而定,不便勉强。对这些往往有着一技之长的门客来讲,寻个好主家才是他们最好的出路。当然从姜琳内心而言对这个门客还是有些挽留之意的,来夏都的一路上这个门客还是满得力的,并且她总觉得这个门客有种特别的气质,原本想把他一同带回葛伯国。

这一行人已经甩卖了随行带来的物产,此时赢濂和一个年轻侍卫轻装骑马走在前头,姜琳和女仆则乘着一架简朴的马车跟在后面,一路踽踽向北行径,脚程比来时显然快捷了许多。

“夫人,前面就到汾水的渡口码头了。不过看这天色阴沉,恐怕这雨一时半会儿是停息不了了。我们还是临时找个地方歇息一夜,待明日雨过天晴后再赶路吧。”赢濂掉转马头回到马车旁冲车内的姜琳说到。

“好,你看着办吧。”姜琳掀开窗帘看了一眼外面答道。但是从她内心而言却是归心似箭,巴不得日夜兼程的赶回葛伯国,哪怕是淋点儿雨也没什么大不了。

几匹骏马的身上被雨水打得湿漉漉的,不时地抖动着身体想把身上的雨水甩掉,显然马儿也有些不习惯这雨中赶路的活计了,一个个马头沉甸甸地向下低垂着,不时喘着粗气。

赢濂身上也早已被雨水浸透,那身蓑衣显然无法让他避过这天降大雨的侵袭。不难想像他的模样有多狼狈,但即使是再困难的环境也无法动摇他对葛伯的忠心耿耿。

这里的雨水虽然不如那西境高原上有娀国那般柔软而温和,但是还是勾起姜琳的万千思绪。她将手探出马车窗外,任那雨水冲刷着自己的手臂,手心里盛满了略有些凉意的雨水。小时候她常常喜欢在故乡那绵绵细雨的天气中独自站在空旷之处,用全身心去体会这种如山河仙灵慈母拥吻般的感觉。此时她仿佛回到了幼年时期,忆起在阆中城度过的那些美好的童年时光。那饱含湿气的山林水泽,溪流怪石曾经是她和兄弟姐妹们玩耍的胜地。

她回想和同族的姐弟狄简、狄毅在山林间追逐打闹,嘻笑欢唱的场景;也回想起和姜原、姜仪两个心爱的妹妹一同吟诗抚琴的情景;当然也有同昔日的情郎挚夕在那花前月下幽会的情境。当然这些已然都成为了陈年往事,兄弟姐们们也都各奔前程,各有归宿。

转眼间姜琳随着赢成子在那寒冷的北狄之地已经生活了二十多年,她本以为自己早已忘却了这些昔日的旧事,但是现在却一股脑的全部涌上心头。

道路的两旁密林杂草丛生,那天上的雨水落在林间叶梢上发出唰唰的声响,伴着马蹄在泥泞的路面上踩踏所发出的啪啪声,就像是在演奏一曲沉闷的古乐。

“前面路口有家客舍。夫人,我们今晚不如就投宿在那里歇歇脚。”赢濂拨马回身随行在马车旁边低头冲车内喊道。

女仆掀开车帘,雨水不小心溅洒在车内,散出丝丝凉意。姜琳并没有在意,而是探身向前方看去,果然有一座颇具规模的客栈。

“有客栈当然好,不过光明正大住在客栈的是不是有些冒险?还是找家民居借宿比较妥当……”姜琳有些犹豫的说道。自从夏都归来她就总是有些疑神疑鬼的,仿似自己的身边到处都是密探和刺客。

“夫人可真是小心谨慎。不过我们现在早已走出了夏都的属地,现在已经是在豕韦氏一族的领地,韦国境内。就算是伊尹大人恐怕手也不会伸的这么长吧?”赢濂大笑一声,满怀信心的说道。

的确,渡过前面的汾水便是韦国的都城晋阳城了,此处已经是王领之地的北端,再往北上便接近北狄之地了。毕竟他们依旧还是行商扮相,既然已经走出了昆吾氏一族的势力范围应该便没什么问题了。姜琳也就不再坚持,一行人朝客栈走去。

(二)

姜琳一行人在这家客栈门前停下,两个侍卫装扮成仆人摸样在外面收拾车马行李,赢濂则陪同姜琳主仆一同走进客栈。

这客栈的装饰布置甚是豪华讲究,乌木为梁,红木为栋,丝绸锦缎点缀其中,连楼梯扶手之上都是由工艺精湛的匠人费工雕琢,店主人显然是下了血本。客栈一层还设有酒家,可供客人们饮酒聚餐,果然是想的周到。

“店家,可有景致好的上房,我们要一间,另外再准备两个普通的房间。”赢濂向店家询问着。

店家是个发福的中年男子,体态有些臃肿。他瞟了一眼赢濂,一副异邦行商摸样打扮,头也不抬的爱理不理的回应道:“上房没了,只有普通的客房三间,均在后院。想要住的话先付银贝一枚,铜贝一串,海贝两朋。嫌贵的话请另寻他处。”

“你这店家怎么如此的……”赢濂乃是武官出身,看到店家这傲慢的态度顿时有些气愤,想要上前教训一番。

姜琳用手轻按赢濂的手臂,示意他稍稍忍耐,切莫冲动。赢濂马上会意,气呼呼的退在一旁。

“店家,那三间房我们要了。这里是两枚银贝,多余的钱贝就麻烦您安排人手帮我们照顾一下我们随行的车马好了。”姜琳柔声道。

这店主显然没有想到这一行人居然付的起这么贵的房钱。夏朝以贝币为钱,银锡质地的贝币乃是一等货币,铜贝其次,海贝最次,一般以五个为一串,两串为一朋。若是一般的客栈,三间普通客房也不过是一串铜贝而已。看到眼前的这位女客出手如此的大方,这店主的态度马上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立刻笑脸相迎。

“客官,您真是客气。可真是对不住,我这客舍内的房间确实早已经住满了,仅剩这三间位置比较偏僻的普通房间。剩下那两间上房和其余的客房都已经给一位大人早早预订下来了,确实没有了。想必您一行人定是车马劳顿,我这就安排伙计去将那几个房间收拾一下。至于那车马您就放心好了,小的一定派人细心照料。”

说完就赶忙招呼仆役给姜琳等人引路,去往后院住处。

这时客栈门外传来阵阵盔甲铿锵,马匹嘶鸣之声,众人差异间扭头向门口看去,几个戎装军士走了进来,在厅堂内列队两旁。

一位衣着精致华美,贵气十足的轻年在随从的簇拥下走进了这客栈。

姜琳一眼就看到了来人淡蓝色的锦缎棉袍胸前绣着的九尾灵狐,这是豕韦氏一族的标记。来人必定是韦国的氏家贵族,看这阵势来头应该不简单。

一个军官打扮的大汉快步走到店家柜台前,喊道:“店家,房间都准备好了吧?”

这个人和店家显然是很惯熟,一点儿都不客气。店家赶忙亲自迎了上去,也顾不上再招呼姜琳等人。

姜琳等人虽然对来人颇为好奇,但是此刻情况特殊,这里人多眼杂,不便暴露身份,几个人便随着客栈的伙计向后院房间走去。

赢濂有些忍不住性子便向那带路的伙计问道:“小兄弟,刚才进来的那个是什么人?这么大架子。”

“这位大人你们都不知道?”伙计显然有些得意,想要在这些异邦来的行商面前卖弄一下,“这位大人乃是我们韦国的护国将军彭龙,韦侯彭唐大人的二世子。年方二十便已经执掌了邦国三军的大权,彭龙世子为人豪爽大气,不拘小节,喜欢结交一些氏家贵族或能人异士,听说光帐下的门客就多达上千人……”

此言一出,让姜琳等众人大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个衣着华贵的年轻人便是彭龙,而且居然还成为了韦国的护国将军。从他那身文雅秀气的打扮上丝毫看不出武将的风范,反倒是像个舞文弄墨的书生。

姜琳这些年久居北地,很少到其他邦国走动。除了故乡有娀国以及夏都的经常有些书信来往外,对其他的邦国近些年来的情况并不是很熟悉。虽然年幼时曾经随父亲拜访过韦国,但那还是在帝孔甲当政时期。对于现任的韦国君侯彭唐也仅有数面之缘,只是父王姜孝伯与其还算有些交情,但她却知道彭唐是个心机和****都极强的人。

当年前任韦侯乃是拥护帝孔甲的邦国诸侯之一,曾亲帅勤王之师与孔甲并肩而战。汾水一战帝夏皋统帅的联军大获全胜,前任韦侯在阵前自刎而亡,彭唐力排众议放弃坚守抵抗,大开晋阳城门帅军向帝夏皋投降。也正因为他的这一举动使得晋阳城避免了一场人间浩劫。原本没有邦国继承权的彭唐在日后被则帝夏皋册封为了韦国的君侯。

彭唐号称娶有三十二房君侯夫人。这些夫人中为他生有子嗣的共有十六位,她们所生的二十多个子女中,共计五男二十六女,但只有四位世子和十二位郡主存活了下来,其余的都因为各种原因幼年便夭折了。早年彭唐所娶的前七位夫人无一为他生下男嗣,尽数是女孩儿。这让这个自视甚高的君侯十分的恼火,也因此事而迁怒于他的这些女儿。彭唐曾在怒火中把自己尚在襁褓当中的亲生女儿摔死在庭院之中。直到他的第八位夫人才为他生下第一个男孩,至此才平息了他胸中的怨愤。也正因为他生男嗣如此的不易,才让他对自己仅存的四个儿子更加百般呵护。

“小兄弟,那你可知道这家店铺的主人是什么来头吗?”姜琳看那个小伙计毫无心机,还在滔滔不绝的卖弄自己的博学广识,便在他稍微停顿时插话问道。

“夫人您可真有眼光,这家店可不是一般的客舍酒楼”,那个引路的伙计继续讲道,“此店乃是官办的客栈,专供各地往来的氏家贵族,富豪官人居住的。价钱也比平常的客栈要贵一倍还多。寻常商旅哪里住的起啊!”

听伙计这么一讲他们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惑,难怪韦国的世子会来这里住店,想必是要会见什么过路的要客而又不方便在宫城府邸里,因而便选在了这里。

知道了这里的底细后姜琳更打定了主意,明日一早便动身离开这里,免得夜长梦多,出了什么差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