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想出头,先学会低头全文阅读 > 第15章 心中宽一寸,受益多三分:低头中的宽容智慧(3)

第15章 心中宽一寸,受益多三分:低头中的宽容智慧(3)


  上任后的他,大刀阔斧地对企业进行了整顿、改革,并以超群的智慧从政府那里获得了巨额贷款,使这个即将走向死亡线的企业重振雄风。

  艾柯卡的成功有很多的假如,假如福特不开除他,假如同事和朋友不抛弃他,假如妻子女儿不埋怨他……假如艾柯卡在遭遇无情解雇后不能勇敢地站起来,而是一味沉浸在悲痛和绝望之中,在巨大的打击面前一蹶不振、偃旗息鼓,那么也许历史上将不会出现辉煌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很显然,一个人在饱受折磨的背后隐藏着未来的成功。折磨也是人生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有价值。因此在生活中,当我们遭遇批评、伤害、欺负、背叛、欺骗、责罚、讽刺等等这些折磨时,我们不要愤恨抱怨,更不要以牙还牙,相反,我们要感谢那些折磨你的人。因为伤害你的人,让你变得坚强;欺骗你的人,让你学会了辨别;批评你的人,让你有了进步;讽刺你的人,让你有了动力……

  感谢那些折磨你的人,这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这是一种成长;这不是一种退缩,这是一种成熟;这也不是一种残酷,恰恰相反,这是成功最好的催化剂。道理很简单,伤害你的人往往会磨炼你的意志。当你想放弃时,你会抱着坚持下去的信念。面对很多挫折,你会有更多不服输的精神……所以,如果说对你好的人是在“帮你成功”,那么,折磨你的人实在是“逼你成功”。只要在折磨中看到积极的一面,一个人就会在折磨中走向成功。折磨是成功的阶梯,普通人会在折磨中成长。

  视挫折为财富

  很久以前,一位国王令大臣们编一本《古今智慧集》,以传给子孙后代治国理政。众大臣历尽艰辛完成了一套百万字12卷的巨作。国王看后说,太厚,需要浓缩。大臣们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12卷的巨作压缩成一卷本,然而国王还嫌太长。于是大臣们绞尽脑汁把这本书浓缩成为一章,然后浓缩为一页,再变为一段,最后变成了一句话:“挫折是一笔可贵的财富。”睿智的国王看到这句话后满意了。

  人们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必须付出汗水,还必须勇敢地面对挫折与失败。从挫折中汲取教训,是迈向成功的垫脚石。一些成功人士尽管身世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这就是他们都经历过挫折的考验。有些大公司的掌门人、政府的高级官员以及每一行业里的知名人士,往往来自偏远的乡村和清贫甚至不幸的家庭,他们事业上的成果大都得益于艰苦环境的磨炼。

  如果把失败者和平庸之辈与那些成功人士进行比较,你会惊奇地发现,有时候,他们的年龄、能力、生活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很相似,但有一个不同点,这就是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一个人如何看待挫折,直接影响着他的行动,导致他的成功或失败。

  在人的一生中,遭受挫折,经历风雨是必然的。假如没有经历过挫折、苦难,我们是不会成长起来的。没有感受到苦难,就会不思进取,就会对人生的意义产生误解,以为人生就一定是顺顺利利的。这样下去,有一天,当我们遭遇到人生坎坷的时候,我们就会屈服于困难与阻碍,不能以坚强的意志来面对。或是抱怨上天:为什么幸运之神总是不眷顾自己?这样,只会使我们碌碌终生,毫无建树。只有经受住了风雨的考验,我们才能更勇敢、更坚强,我们的人生才更壮美,更有意义。

  遍布世界的迪斯尼乐园以及迪斯尼系列的卡通片、漫画书,不仅是孩子们的最爱,就连成人也有不少为之痴迷。而迪斯尼王国的创始人沃尓特,当初却遭受过失败的一次又一次打击。

  沃尔特·迪斯尼年轻时想当一名艺术家,于是就到当地的《明星报社》去应聘。然而,报社主编说迪斯尼的作品“没有思想”,拒绝了他。这令迪斯尼万分沮丧,心灰意冷。此时,因为身上已经没有钱了,他不得不流落街头。

  不久,迪斯尼临时找到一个替学校作画的工作,报酬少得可怜,仅够勉强度日。迪斯尼借用单位的废弃车库做办公室,辛勤地工作着。在艰难的生活中,迪斯尼没有消沉,依然不忘自己的梦想,把空余时间全都用在了绘画上。

  后来,迪斯尼去好莱坞摄制一部卡通片,然而等待他的依然是失败。他又一次变得一无所有——既没金钱,也没职业。但这一切的穷困潦倒并没有使他气馁,也没有浇灭他的希望,他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创作。

  再后来,迪斯尼画了一幅米老鼠的卡通画,鼓起勇气拿给好莱坞的一位导演看。导演看后大为惊奇,就录用了他。从此,米老鼠成为世界上家喻户晓的卡通动物,迪斯尼也由此开始了自己辉煌的事业之路。

  有谁愿意遭受挫折?谁不希望自己的一生一帆风顺?谁不希望成功的喜悦永远伴随着自己?然而,这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在期许和幸福之间,还要经过一条满是荆棘的挫折之路。有的人望见这片荆棘,摇摇头,止步不前;有的人鼓起勇气走上两步,却因伤痛而退缩;有的人虽然伤痕累累,但越挫越勇,他们总结失败的原因,找到突破困难的方法和道路,披荆斩棘,最终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最后一种人,就是人们常说的“英雄”或“成功人士”。回望无数成功人士的经历,我们都会发现,挫折和失败几乎就是他们人生的必修课。

  挫折并不是摆在货架上的商品,我们不喜欢它便可以不用破费。有时挫折无法预知,突如其来。面对挫折,我们可以悲伤,也可以抱怨,但绝不能屈服。也许你无法完全预知所有的困难和挫折,但你绝对有权利选择怎样弥补和不再重蹈覆辙,最终让挫折变成转折。

  不要过分苛求自己

  认真的态度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工作因为认真而变得出色,生活因为认真而变得精致。我们鼓励认真的态度,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幸福和充实,然而,生活中有些人却往往认真得近乎于偏执,不管做什么事都追求完美,不容许自己有一点点失误,不允许生活有一点点瑕疵,结果常常因为对自己太过苛求而搞得身心疲惫不堪。

  其实,人世间,完美与不完美只存在于意念之间。真正的完美是不存在的,苛求完美只会离完美越来越远。

  有位渔夫从海里捞到一颗晶莹剔透的大珍珠,爱不释手。但美中不足的是珍珠的上面有个小黑点,“美珠有瑕”。渔夫想,如果能将小黑点去掉,珍珠将变成无价之宝。可是渔夫剥掉一层,黑点仍在;再剥一层,黑点还在;一层层地剥到最后,黑点是没有了,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有黑点的珍珠不过是白璧微瑕,正是其浑然天成、不着痕迹的可贵之处,犹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美在自然,美在朴实,美得真切。而渔夫想得到的是美的极致,在他消除了所谓的不足时,美也消失在他追求过于完美的过程中了。事实上,美真正的价值往往不在于它的完整,而在于那一点点的残缺,就如同缺失双臂的维纳斯,它能给人无限的遐思,美丽也在这样一种遗憾和遐想中成为极致了。

  要知道,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完美的,完美主义者要寻找的这种东西根本就不存在。完美主义者总是不愿出现任何失误,担心因此而损害自己的名誉。所以,他的一生都在寻找的烦恼中度过,结果什么事情也没能做成。

  其实,在生活中,人们是注定要与“缺陷”相伴而与“完美”相去甚远的。追求完美的想法让许多人做事都小心翼翼,生怕出错。所以说,陷入完美主义情结,无异于给自己套上了枷锁,付出不少,结果却未必圆满。

  我们有时候惊异于那些条件相当不错的大龄单身青年为何依然会孑然一身,细一了解,知道害了他们的总是完美主义。他们总是在寻求更完美的对象,而且总是发现新对象的某些不足而又把眼光转到新新对象身上。当他们发现也许过去的某一个其实不错时,蓦然回首,那人已与别人相拥灯火阑珊处。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和事,我们为什么非要去苛求完美呢?

  美国作家哈罗德·斯·库辛写过一篇《你不必完美》的文章。在文中,他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因为在孩子面前犯了一个错误,他感到非常内疚。他担心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从此被毁,怕孩子们不再爱戴他,所以他不愿意主动认错。在内心的煎熬下,他艰难地过着每一天。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主动给孩子们道了歉,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结果,他惊喜地发现,孩子们比以前更爱他了。他由此发出感叹:人犯错误在所难免,那些经常有些错失的人往往是可爱的,没有人期待你是圣人。

  哲人说:“完美本是毒。”事事追求完美其实是一件痛苦的事,就如毒害心灵的药饵。

  一个“完美”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是一个可怜的人,他体会不到生活里有所追求、有所希冀的感觉。正因为“完美”,他也无法体会到当自己得到了一直追求的东西时那种喜悦的感觉。所以,不必去羡慕完美。要明白,在生活中,不存在绝对的完美,美都是相对的。完美只是人们的一个方向和一个憧憬,却不应该成为一个人的追求。

  看到别人的优点,淡化别人的缺点

  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与人交往,若是老盯着别人的缺点,我们肯定会变得孤独。

  也许你认为的缺点,在别人看来却是优点。你说他小气吝啬,别人会认为他勤俭节约;你说他固执己见,别人会认为他信念坚定;你说他城府太深,别人会认为他深谋远虑;你说他高傲自大,别人会认为他自信心强;你说他爱发脾气,别人会认为他情感丰富。看人的心态不同,角度不同,其结论自然也就不同了。

  生活是一门学问。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不快乐,原因不在于自己有缺点,而是因为别人有缺点。人往往看不见离眼睛最近的地方,比如睫毛,比如自己的缺点,这不是因为眼睛的问题,而是心灵的问题。

  人如果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就会产生一种优越心理,自我感觉良好,这样才是危险的。因为我们总是用自己的优点去比较别人的缺点,将越比越盲目。其实,优点缺点没有可比性,这种比较也毫无意义,严重的是这种比较让我们不知道自己与他人的真正距离。

  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又在每人的脖子上挂了两只口袋,一只用来装别人的缺点,一只用来装自己的缺点。他把装别人缺点的袋子挂在人的脖子前,把另一只挂在人的脖子后。因此,人们总是能够很快发现别人的缺点,而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

  总是看着别人缺点的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大缺点。因为,你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你就认为,自己是最完美的人。同时,你会指手画脚地去批评别人的缺点,说别人这也不是,那也不对。结果,你就骄傲自大,慢慢地就会失去很多朋友。其实,不管是对同事、朋友,还是对家人、爱人,都应该用放大镜去看对方的优点,而对对方的缺点,则不要太苛刻,这样的心态才是正确、平和的。

  有个娇生惯养的富家女哭着跑回娘家,向父母诉说新婚丈夫的种种不是。在双亲的耐心劝慰之下,仍旧表示要离婚。

  这时,充满智慧的爷爷从书房出来,手里拿出一大张白纸和一支毛笔交给孙女儿,并对她说:“孙女婿欺负你,很可恶是不是啊?”

  女孩接过纸与笔,委屈地答道:“是啊!整天欺负我,爷爷要替我做主。”

  爷爷慈祥地说:“好!你先照我的话去做。现在你只要想他一个缺点,就用毛笔在白纸上点一个黑点。”

  女孩遵照爷爷的嘱咐,拿起笔不停地在白纸上点黑点。

  她点了一阵子后,爷爷拿起白纸问她:“就这些,还有吗?”

  女孩想了想,提笔又点了三点。

  在她点完之后,爷爷平静地问她:“你在这张白纸上看到了什么呢?”

  女孩恨声答道:“黑点啊!全都是那死没良心的缺点啊!”

  爷爷仍旧平静地问道:“你再看一看,除了黑点之外,还看到了什么。”

  “没有啊!除了黑点之外什么都没有了。”

  在爷爷的不断追问之下,女孩不耐烦地说:“除了许多黑点之外,就是白纸的空白部分了。”

  爷爷笑道:“好极了!黑点就是缺陷,而空白部分的大白点就是优点。你总算看到了优点。想想看,孙女婿是否也有优点呢?”

  女孩若有所悟,想了很久,终于勉强地点点头,开始说出丈夫的优点。阴晦慢慢扫去,语气逐渐缓和,最后终于破涕为笑。

  当你讨厌一个人之时,只会看到他的缺点,这是人性的盲点。

  坦率地说,生活在如今这个社会的人们的累与苦,其实不在于工作的压力,人际的紧张,而是在于我们把彼此看得太高,对彼此的期望值过大。

  从表面看,我们都很完美、很完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着太多数不清看不明的残缺,拥有太多说不清楚的阴暗意识在内心流淌。只是有的人将其表露出来,让世人觉得此人的行为过于卑劣;有的人将其潜藏在内心深处,在他们暗自庆幸,嘲笑别人的同时,又觉得自己足够聪明。

  身为信息社会的现代人,做人做事往往在得失中寻求着平衡的支点,在模糊与清醒中评判着别人,高估着自己,在理不清道不明中诉说着别人这样那样的埋怨与痛斥。难道我们所讨厌的人真的就那样可恨,难道我们所理解的别人与自己,就如此那般经不起利与弊的磨合与打击?

  当我们在用审视的目光看待别人的时候,为何不可以用逆向的思维去只读别人的优点,只找别人的好,不为别人挑错呢?

  人都是有许多优点的,不管他是谁,他总有让我们敬重之处,总有他的独到之处。不管他曾经做过什么,他总有我们自己望尘莫及的地方。人非圣贤,每个人都有犯错的可能与机会,每个人在诱惑与仕途面前,总有些说不清楚的东西。

  我们与其相互指责与抱怨,不如用宽广的视野去发现一个人的优点,用广博的胸襟去容忍别人对自己的不公正。这样,我们至少学会了在赞赏与感恩中生活,学会了豁达的能动性与持续性。让生命的意义在蜕变的同时,又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包容与关爱。

  当我们面对别人的时候,不管是对手,还是我们眼中的敌人,走到最后我们依然是朋友。多看看别人的优点,或许你会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