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想出头,先学会低头全文阅读 > 第28章 成功靠动脑,做人有心眼:低头中的心机哲学(2)

第28章 成功靠动脑,做人有心眼:低头中的心机哲学(2)


  我们说,聪明意味着理智与理性,人要想在人性丛林中行走,就必须拥有聪明的头脑,这样才不至于决策失误,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去和别人竞争,去战胜别人,从而获得自己的利益。然而,你不需要让你的聪明表现得淋漓尽致。有时候,装傻装愚的威力更大。

  想想看,武术中有一种高难度的拳术名叫“醉拳”,委实厉害。“醉拳”之厉害,在于一个“装醉”,表面上看来跌跌撞撞,踉踉跄跄,不堪一推,而其实,醉醺醺之中却暗藏杀机,就在你麻痹大意之时,却挨上了“醉鬼”的狠招。

  真醉和装醉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愚者和装愚者是截然相异的两种人。玩“醉拳”的,是“形醉而神不醉”,“醉”是“醉”在“虚”处,是迷惑对手,而“拳”却击在“实”处,招招乃致命杀手。装愚的,是“表愚而内不愚”,“愚”是“愚”在皮毛小事,无关大局,而“精”却“精”在节骨眼上,事关一生命运。

  在中国古代,如果哪个太子有能力、又能服人心,他自然就会成为未来皇帝的人选。但如果太子过于张扬自己的才能,咄咄逼人,甚至做出逼父退位的举动,就常常会遭到父皇的猜忌而被废黜。历史上这种事例很多,因此聪明的太子往往很含蓄,不过分地显示自己的才能。

  唐代的顺宗在做太子的一段时间,就不注意这个忌讳,他处处显示自己的过人之处,善于向世人表现自己的雄才大略,他并不知道宫廷的险恶。有一次,他对宫里的一个官员说:“我要竭尽全力,使父皇进行新的改革。”这位官员深谙宫廷的规矩,就告诫太子说:“太子啊,当前改革的事情皇上很敏感,你还是收敛一些,多尽一些孝道,向父皇多问一些起居饮食方面的事吧,而且你多干预政事,别人也会以为你邀名邀利,招揽人心呢。陛下听了你的话,也会对你多加猜忌的,你要三思而行啊!”太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也就不再提上奏的事情了。虽然父皇晚年荒淫而又专制,但太子始终不声不响,直至熬到继位,最终完成了唐朝后期著名的顺宗改革。

  隋炀帝的太子杨暕也很善于显示自己,但他就没那么幸运了。一次,父子同猎,炀帝一无所获,太子却满载而归,炀帝本来就看不惯太子的一些举动,这次儿子的“优势”更让他颜面无光,于是炀帝就找了个机会废黜了杨暕的太子名号。

  同为太子,顺宗明时度势,最终成就帝业,而杨暕却因不能做到适时遮掩自己的锋芒,最终被炀帝所废黜,可见,一个人做人的姿态,有时候可以给他带来不同的命运。

  在与上级相处的时候,也不能太单纯。别以为表现得越好上司就越高兴,萧何便是很好的例子。当年与刘邦共打天下的各位有功之臣,都非平庸之辈,而最后皆被刘邦和吕氏疏远和加害,唯有萧何能安度晚年,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萧何表现出了难得的糊涂。他从来对一些大事持漠不关心的态度,这样,刘、吕便放松了对他的注意,从而聪明地保全了自己。

  兵书上总说兵不厌诈,在必要的时候,用伪装来迷惑别人,可以有效避免很多麻烦。而且还可以引诱对手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能够给他致命一击。在人性丛林中,这实在是一个必备的生存技能。

  打狗看主人,柿子要挑软的捏

  打狗为什么要看主人?因为打错了狗是会给自己招来麻烦的。如果不幸把自己上司家的狗打了一顿,即便上司大度地不予追究,你自己心里也会忐忑不安吧。做人做事就是这个道理,“下手之前”要先摸清对方的底细,打有准备之仗。这样才能做到无往而不利,让对方输得心服,让自己赢得明白。

  伟大的兵法专家孙子曾经指出:“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在市场竞争中,人们总是选择易于被战胜的对手,或者选择对手的最薄弱处进行攻击。

  “柿子要拣软的捏”说到底,是一种战略。所谓的战略,就是确定长远的目标,并指出实现该目标的策略和途径。诸葛亮和刘备的《隆中对》就很好地体现出什么是战略和什么是战略家了。

  诸葛亮找到刘备,首先分析了形势。当时的形势是汉末的众多豪强争霸,到现在剩下的也不多了,其中最厉害的就是曹操。曹操击败了袁绍后,实力大大增强。且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第一的政治权利,所以曹操这边是不能直接对抗的。孙权占有了江东,经营了多年,拥有地理优势,且内部和谐,因此不能够跟他争地盘,应该跟他搞好关系。荆州是个好地方,但刘表比较愚钝。四川也是个好地方,刘璋、张鲁也不聪明。分析了形势,是知彼。然后说刘备是汉室之后,可以利用这个有利条件。而且,刘备的名声好,可以吸引很多人才过来。这是知己。

  行动的方针就是先挑软的打,占领荆州和四川。进入三方相持阶段后,工作方针就是重点转向国内,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等到情况发生变化后,就可以转入战略进攻了。

  假如让没有一寸立足之地的刘备直接去跟曹操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失败在所难免。

  在现代商战中,“胜于易胜”也是一条重要的经营原则,这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稳操胜券的根源所在。搞经营要善于发展自己的优势,还要善于将优势化为胜势,通过捏软柿子,以石击卵,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现代美国拥有庞大的小轿车市场,我国的轿车制造业是很难进入美国轿车销售市场的。原因在于,美、日等国的汽车制造业比我国的汽车工业强大得多,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但美国社会虽主要以轿车为代步工具,仍有一些人喜欢骑自行车,自行车工业是为美国所忽视的而又为我国的大宗强项产品。我国的自行车出口美国,在那里的市场上就容易销售。这是因为任何国家都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比较弱势的产业,自行车是一种技术含量低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这种产品在美国的生产成本必然大大高于我国,因而我们在这个产业中就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而我国生产的自行车打入美国市场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由繁到简、由易到难是我们做事应该遵循的过程。因为一开始你需要用弱者来扩充自己的实力,之后才能用强者来检验自己的实力。而且,做人做事要懂得不打无把握之仗,保存实力,一击毙敌,每件事都应力求在双方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所以,柿子拣软的捏,也就成了人所共知的道理。不过,在你挑软柿子的同时,别人也在挑,所以请看下面的故事:

  某大学一个班级里,有一位学生比较胆小怕事,遇事过分忍让,因此,虽然班里的绝大多数同学对他并无恶意,但在不知不觉中总是把他当做是一个理所当然地应该牺牲个人利益的人。看电影时,他的票被别人拿走,春游时,他被分配看管包的任务……但在实际上,他也非常渴望与别人一样,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利益与欢乐。

  由于他的软弱和极度忍耐,这种事情一直持续了很久。终于有一天,他忍无可忍了,一向木讷的他来了个总爆发。一次,一场十分精彩的演出又没有他的票,他脸色铁青,虽然那场演出的票很少,但是这位同学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拿走了两张票,摔门而去,大家在惊讶之余似乎也领悟到了什么。但不管怎么说,在后来的日子里,大家对他的态度似乎好多了。

  这个简单的故事意味深长,至少可以给你两方面的启示:首先,不要去惹不好惹的人;其次,虽然你需要低头,但这种低头需要有心计,并不是懦弱。如果你平时表现得不够强硬,是别人眼中的软柿子,那么你就要反思一下,怎么让自己变强,别被别人当成软柿子欺负。

  适当转变,不做老好人

  大学毕业后,小周进入了一家企业工作。小周知道,自己刚刚走进社会,涉世未深,有很多东西都需要从头学起。于是他总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再加上踏实上进、勤学好问,在一起来的新人里最受“老辈们”的欢迎。

  办公室脏了,准是小周第一个打扫;饮水机没水了,小周也是头一个给送水公司打电话;复印机里没纸了,也都是小周买纸装纸。由于懂电脑,谁的电脑有了问题或是技术上的不明白都要找小周帮忙。不久,小周就成为公司的“兼职”电脑顾问,还是系统的维护员。同事知道小周走得最晚,于是,关上电闸和锁好门的任务就永久性地交给了他。这样一来,小周对下班已经渐渐失去了概念。

  刚刚来了不到两个月,小周就成了办公室里公认的“老好人”。小周很是高兴,因为对于一名新人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别人的肯定和喜爱了。这给了小周很大的鼓舞,更坚定了把“好人”做得更好的信心和决心。他对别人的求助总是热心帮助,只要自己能够办到,绝不提个“不”字。

  但是,时间一长,问题和矛盾也就日益突现了。由于小周总是在上班时间给予他人这样或那样的帮助,耽误了很多自己的工作时间。因此,小周的上司总是批评他办事效率太低,公私不分明,每次都看到他穿梭于各个办公桌之间,扰乱了其他同事的工作。小周就这样被训着,有着一肚子的委屈,可上司的话也的确没错。

  此后,小周一心一意地扑在自己的工作上,当别人“求救”时,小周如果正在工作,就很不好意思地委婉拒绝了,“老好人”的称号也就随着慢慢瓦解了。有些人说小周对业务上手后,目的也就达到了,没必要再委屈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于是大家也都不愿再让小周帮忙。这时,小周才发现夹在老板和同事之间是那么的难受,无法找到一种方法把两边端平,自己那么久的努力竟然会被这么轻易地埋没掉。

  要知道,存好心最怕是好心做坏事。好事做不成,还让自己遭遇“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当习惯成自然的时候,你想改变角色定位、不再当老好人就难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当你因为好心而没有了主见时,更有可能成为裁员的首要目标。在公司里出了名的“老好人”小周,工作中他与大家共进退,有困难与大家一起扛;别人说好,他就说好;别人说坏,他就不吭声,默默地隐匿在大家之中,久而久之,他成了老板视而不见的隐形人。公司不景气,老板有意裁员,便首先想到了他。

  所以说,职场中的“老好人”,事实上最终将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人。他们在职场中总是因为分担了别人的工作而使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一团糟,而且大部分人从来不敢表现出自己的想法,表达出自己的态度。相信这样的人在职场上是永远都不会有所突破,永远都不会成功。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种带些劣根性的心理。当人们在不停地索取后,这就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就好像在他们的心目中,你就是“老好人”,有问题找你肯定能解决。而且索取变得更加没有边际,仿佛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于是当碰壁后,就会逐渐在心中颠覆你的“好人形象”。相反,那些平时一贯冷漠的人,在给了别人一次帮助后,反而会让人记住很久,也会让人更加感动。这是因为,“老好人”的行为在别人看来已经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所以往往忽略了好人的付出和牺牲。换句话说,“好人”的好行为就是应该的。而那些平时很少主动“出击”的人们的一次善举,就让人们在陌生中体会到温暖,反而更加难以忘记:曾经谁谁帮助过我,他也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高傲……

  而且,老好人没有什么真正的朋友,没有人会在他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因为别人都会觉得他对自己不是真心的,他之所以与自己交往是因为有利可图。俗话说,和任何人都是好朋友的人,不能成为任何人的伙伴。

  所以,虽然你需要低头,需要乐于助人,但千万不要做“老好人”,因为老好人并不是好人,这一点孔子早就说了。他说:“乡愿,德之贼也。”“乡愿”这个词含义丰富,孔子所谓的“乡愿”约等于伪君子,指那些看似忠厚实际没有一点道德原则,只知道媚俗趋时的人。大约是说言行不一,当面背后各一套地四方讨好、八面玲珑的人就是乡愿。这种人随波逐流,趋炎媚俗,更多的是指道德败坏的小人。

  不仅我们的古代圣贤这样认为,现代西方管理理念也有着同样的观点。哈佛商学院MBA职业发展规划主任蒂莫西·巴特勒在《别和成功擦肩而过:职场精明人的12种缺陷》一书中指出,“不惜任何代价避免冲突,当老好人”成为阻碍职场人士成功的首要障碍。

  因此,假如你有老好人的倾向,还是及时转变吧。首先要学会勇敢地拒绝不合理的请求,其次,要懂得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让别人无视你的存在。否则,一旦戴上老好人的帽子,处境将会非常尴尬。付出将是一种浪费,实在是做人的失败。

  坐观争斗,静待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寓言故事千百年来已为大家所熟知。古今中外,善于权谋艺术的领导者和精明的生意人无不精通此道。一个人、一个企业的实力总是有限,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弱小者如要求生存,必不能以卵击石、莽撞从事,略动动脑筋,看看能否在保存自己的实力下赢得最大化的利益,这就需要点渔翁得利的策略了。

  范雎是战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他游说秦昭王,驱逐专权的秦相魏冉。公元前266年,他被任为秦相。他主张远交近攻,歼灭敌国主力。

  秦昭襄王对范雎说:“天下的贤才武士,以合纵为目标,相聚在赵国,而且要攻击秦国,我们该如何对付?”

  范雎说:“大王不必忧愁,让我来破解他们的合纵关系。秦国与天下的贤才武士,并没有什么仇恨。他们相聚要来攻打秦国,只是为求一己的富贵。一群狗在一处,卧的卧,立的立,走的走,停的停,不会互相争斗,如果投一块骨头过去,每只狗就都起来抢夺,并且互相撕咬,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那块骨头,彼此都起了争夺之意。”

  于是,秦王派范雎带了五千金,在武安大摆宴会,散给合纵之士的黄金不到三千斤,他们就互相争斗起来,也不再攻击秦国了。

  就这样,范雎通过制造敌人的内部矛盾,瓦解了各国的合纵联盟,轻松坐收渔翁之利。坐收渔利大致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主动出击,潜入对手内部去挑动矛盾,或者制造矛盾各个击破,然后得利;另一种是静观其变,做黄雀、渔翁一样的第三者,隔得远远地坐山观虎斗,看得对手杀得两败俱伤,便顺手牵羊,将厮杀的双方收入囊中。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条街上相隔不远,有三家规模实力大致相仿的绸布店,在这条商业街上几乎成三足鼎立之势。正值市面清淡,王家绸布店首先挂出了“蚀本大甩卖”的招牌,一时顾客盈门。对门的李家不甘落后,也立即减价。稍远一点儿的周家店几乎被王、李两家抢走了所有的顾客,迫不得已也只能“降价酬宾”。但不多久,王家为了和李、周两家争抢生意,再一次降价,李家立即效仿。一时间,王、李两家竞相压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