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想出头,先学会低头全文阅读 > 第27章 成功靠动脑,做人有心眼:低头中的心机哲学(1)

第27章 成功靠动脑,做人有心眼:低头中的心机哲学(1)


  精彩布局,有心机的人最易成功

  先来回答一个问题:心机是什么?

  我们常说:某某真有心眼儿,表面不言不语的,心里盘算得可明白着呢!红楼梦里不就说王熙凤“少说也得有一万个心眼子”吗?那么,心机是指有心眼儿吗?

  我们也说:某某是个聪明人,是是非非撇得很清,看事情看得明白,一点麻烦也不惹,一点亏也不吃。那么,心机是指聪明吗?

  我们还说:某某就是个小鬼头儿,古灵精怪的,眼睛经常转来转去,不知道心里又在琢磨些什么呢!那么,心机是指鬼灵精怪吗?

  我们还说:某某城府很深,心里有一套算盘,什么都明白,表面上还滴水不漏,心思缜密。那么,心机就是指城府吗?

  往往一说起心机,大家想起的都是些略带贬义的形容词。自古人们就崇拜热血男儿,欣赏真性情的人,喜欢直爽的人。看看《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个个都是直言不讳,豪情冲天;看看《三国演义》,很多仗义直行的硬汉,肚子里一点花花肠子都没有;看看金庸的武侠小说,也都是一些像萧峰似的硬汉类人物最得大家的崇拜。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现在的社会还是以前那样凭力气和刀剑就可以横行无敌的江湖吗?再退一步讲,那些受大家崇拜的英雄式人物,有多少人的结局是“英雄式的悲哀”呢?

  在现代社会中,一般人都不喜欢谋略意识强烈的人,也就是心眼太多的人。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欺骗、狡诈的人大有人在。与其说欺瞒他人的行为太卑鄙,倒不如说吃亏上当的人太单纯、太大意。

  从某种角度看,人生也是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为了求生存,必须要有慎重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这样才不至于上某些人的当,吃大亏。当然,为人并不需要自己去欺骗别人,但是,社会上鱼龙混杂,陷阱和圈套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因此必须小心提防。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事实上,历史上很多英雄人物的失败,或者说没有达到理想的功业,有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太没有心机。太过刚直则易被外力摧毁。所以,想要做成大事,想要做成丰功伟业,特别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一定不要凭借一己之力蛮干,要学点心机,刚柔并济,内外兼修,才能进退自如,拥有无穷力量。

  人生活在社会上,凡事都要有点“心机”。“聪明才智之人不足畏,唯沉潜入道、澄心观理者为可畏。”世事洞明却深藏不露的人才是真正可畏的人。揣着明白装糊涂是一种达观,一种洒脱,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挺起刚劲的脊梁,披着温柔的阳光,到达希望的彼岸。

  当然,这里我们说的心机,虽然并没有一个确定的范围,但是原则有的,那就是你的出发点要好,不能依靠耍鬼聪明去算计别人的利益,更不能故意下绊子陷害别人。心机说白了就是在混沌的世事中,让自己做一个明白人,洞察外界的险恶,保护自己,安全地达到成功的彼岸,而不是让你整天算计别人。

  低头有理,吃回头草并不为过

  一匹膘肥体壮的马从草原上经过,眼前全是绿油油的青草,它一边随便地吃几口,一边向前走。它越走越远,而草越来越少,几天后,它已经接近沙漠的边缘了。此时,它只要回头走就可以重新吃到美味的青草,但它坚持想:“我是一匹精良的马,好马不吃回头草。”后来,在饥饿的折磨下,它倒在了沙漠中。

  好马不吃回头草,这句看似豪情满怀的话,把人身后的那扇门关上了,于是让许多人把自己的路堵死了。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不吃回头草就会饿死,它只是代表做事要有一种弹性。在现实生活中,你一定会面临许多抉择,建议你在面临回不回头的关卡时,要学会思考下列事情:

  首先,我现在有没有“草”可以吃?如果有,这些草能不能让我吃饱?如果吃不饱,或目前无草可吃,那么将来会不会有草可吃?在吃到草之前,我尚能支撑多长时间?

  其次,这“回头草”本身的“草色”如何?值不值得去吃?对你的意义又是如何?

  除了这两点之外,其他诸如“面子”、“骨气”这些事情,你都不必去考虑。

  或许你会说:做人就是要有一种“好马不吃回头草”的志气,要有一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气概。但你应该细想一下,如果你真的有志气,宁可当匹英勇的死马,也不做一匹赖活着的活马,那么世人倒真应该为你立块碑了。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是因为一时冲动、意气用事而断送后路。况且在很多情况下,你完全有把握分清自己当时是一种志气还是意气行事。绝大多数人就是在面临该不该回头时,错把意气当成了志气,或用志气来掩盖自己的意气,明知自己已无草可食,而回头草又鲜又嫩,却怎么也不肯回头去吃。

  其实,仔细想一下,一个人一生中真正不能“回头”的事并不算多,如果说人生有时间和空间两大坐标,唯有时间才是真正不能“回头”,一去不复返的。“不吃回头草”只是一句俗话,如果愿意,任何一匹马都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光顾”同一棵草,前提是那棵草还在那里等着这匹马。

  遗憾的是,由于“好马不吃回头草”这一看似有理的古训,使得多少“草”依旧而“马”不见。这种现象与其说是观念问题,不如说更多的是由于面子问题。

  好好想想我们的人生,如果回头的草还在,如果前方的路太崎岖,甚至一直通向沙漠,又凭什么不可以回头?那些非要找到下一棵更好的草的家伙,在蹉跎了一生的岁月之后慨叹惋惜,才发现其实最好的已经错过,这样的所谓“好马”,真不知好在哪里。如果“回头草”肥美可口,甘之如饴,而且还在那里等着你,我们倒不如立马掉头启程,这才是一匹真正的“好马”。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吃回头草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活得更好。况且,草地永远不会拒绝好马,只是看好马敢不敢去吃。

  每个人的观念都有所不同,但在面对残酷的现实时,不懂得审时度势,一味顾及“面子”的“好马”,最终会变成饿死的“死马”。而懂得为自己的利益着想的马,最终生存了下来,它们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好马”。

  小张先是应聘到一家日资装饰材料公司,担任设备部主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成了公司的技术骨干,受到公司的器重。在他与公司履行完一年的合同时,他应聘到另一家承诺给予高薪的同类型的公司。

  原公司的负责人对他说,你是公司的人才,很遗憾,公司没能留住你,但公司的大门向你敞开着,你什么时候想回来,公司都欢迎你。小张到了另一家公司后,由于他们的材料不达标,公司的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原先对他承诺的高薪也不能兑现。这时,他十分后悔,他想回原公司,但“好马不吃回头草”的古训又让他左右为难。后来,原公司的负责人得知他的情况后,派人将他请回了公司。

  小张重新回到公司后,在工作中表现得更为出色,使得企业的效益不断提高。他不仅受到了奖励,还被提拔为部门经理,薪水也涨了一倍,他尝到了吃“回头草”的甜头。

  作为一个有理性的人,面对现实和环境的考验时,怎样做能获得最大利益就应该怎样选择,既然“回锅肉”越吃越有味道,为什么不能吃呢?能进能出,能屈能伸,这才是一个成熟的人的基本素质和做人风度。在当今社会,好马不吃回头草的观念已经不合时宜了。形势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当初离开也许是因为“草”不对你的胃口,当它已经符合你的口味时,为什么不吃“回头草”呢?没准“回头草”更肥更好吃呢。不要担心低头服软会让别人小瞧,笑到最后才会笑得最好。

  牢记“鹰立如睡,虎行似病”

  《菜根谭》一书中说过这样一段话:“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他攫人噬人手段处。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意思是说:雄鹰和猛虎是最凶猛的两种动物,它们一旦出击捕食,几乎从不会空手而归。有趣的是,在准备捕食前,雄鹰站在那儿就好像在打盹,猛虎走起路来则似乎生了病。但这其实只是它们故意示弱的一种障眼法罢了,这样做,既可避免因锋芒过露而遭到攻击,又可麻痹对手。因此,君子只有善于掩藏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才能肩负起重任,以实现鸿鹄之志。

  这实在是一段振聋发聩的高论,自然界那些动物们的生存法则在人类社会也非常适用。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需要有智慧,需要把自己的才能和才华展现给别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智慧也还有个境界问题,就不是人人都明白的了。

  在现实生活中,不乏才高八斗之人。但即使你的能耐再高,也不可全部显露出来,尤其是在与对手对峙时,更应该学会隐而不发,为自己留一手,让对手捉摸不透你的深浅。

  在战争的过程中,尽一切努力掩饰自己的虚实,而千方百计了解敌方的虚实,是谋略制胜的前提,两方面缺一不可。这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

  曾国藩非常重视对己方虚实的掩饰。咸丰九年正月二十二日,曾国藩在给部将张运兰的信中教导说:“兵法最忌‘形见势绌’四字,常宜隐隐约约,虚虚实实,使贼不能尽窥我之底蕴……必须时进时退,时虚时实,时示怯弱,时示强壮,有神龙矫变之状。老湘营者昔日之妙处,全在乎此。”

  也就是说,不能让敌方了解己方虚实,应当隐隐约约,虚虚实实,使敌人无法看破我方底细。为此,必须变动不测,时而进,时而退,时而示敌以虚,时而示敌以实,时而示弱,时而示强,就像神龙一样见首不见尾,矫变无常。当自己势单力薄之时,虚虚实实,使敌军摸不清我方的真实力量,不敢轻易下手——虚实之变是自我保护的绝妙之计。当我方处于优势之时,若发动攻势,也须以虚实之变来进行战略布置,了解敌人的实力所在,一鼓作气而歼之。正如曾国藩总结自己用兵经验时说:老湘营昔日之妙处,全在乎此。可见虚实之变的作用。

  湘军初建之时,人数仅有数千,而太平军动辄上万,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曾国藩充分发挥了避实击虚的战术,掩饰住自己的底细,从而逐渐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斗争中不断强大,最终从根本上扭转了局面。

  中国旧时的店铺里,在店面是不陈列贵重货物的。店主总是把它们收藏起来,只有遇到有钱又识货的人,才告诉他们好东西在里面。倘若随便将上等商品摆放在明面上,岂有贼不惦记之理。

  不仅是商品,人的才能也是如此。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才华出众而喜欢自我炫耀的人,必然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吃大亏而不自知。在这个世界上,才能高的人有很多,但有“心机”的人却不是很多。同样一部《三国演义》,死于曹操手下的才高八斗之士数不胜数,如孔融、祢衡之流,皆因他们不善于隐藏自己才命丧黄泉。所以,无论才能有多高,都要善于隐匿。自古成大事者都谨小慎微,“心机”胜人一筹,善于巧妙掩饰,隐藏自己,能以静制动。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刘备因落难去投靠曹操,曹操对刘备的到来也很欢迎,并把他安排在了许都。刘备担心曹操谋害自己,就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农夫的模样,他每天在后园种莱,浇灌,来迷惑曹操,使其放松对自己的注意。

  一天,曹操请刘备到他的府里饮酒,谈到谁才能称为是世上的英雄。刘备列举了许多豪杰的名字,在他说这些人的时候,曹操不住地摇头,他认为这些人都不算英雄。接着曹操指出了英雄的标准——“要有大志向,足智多谋,要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听了他的一番言论,不禁问道:“那谁能算得上是英雄呢?”曹操竟说:“只有你和我才是啊。”刘备本以韬晦之计栖身许都,曹操的判断让他很是惊讶,他没想到曹操会说出这样的话,竟不知如何是好,吓得手里的匙箸居然从手中脱落。这时恰好雷声大作,刘备故作镇定地捡起匙箸,并解释说是雷声的缘故,他才慌乱至此,巧妙地掩饰了自己的恐慌心理,也避免了曹操对他的猜忌。这就是深藏不露的智慧。

  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有一句很出名的台词,叫“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真正的大智慧,往往是收敛的、内在的,不会轻飘飘地暴露在外。所以在外人看来,这样的智者很愚蠢、很傻帽,其实他们才是不折不扣的大智者。

  大家都听说过“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这句话,意思就是,真正的聪明人身怀绝技而深藏不露,绝不到处炫耀,而是等待时机一鸣惊人。有才华固然好,但是能力再强,也不能整天顶在头上到处去炫耀,否则才华会因你的处事方式而难以施展。所以,请牢记祖先的教诲:“鹰立如睡,虎行似病”。

  善于伪装,做人不能太单纯

  有一个牵涉到一大笔钱和一项重要的法律问题的重要案子,一位年轻律师参加了这个案件的辩论。在辩论中,一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对年轻律师说:“海事法追诉期限为6年,你说对吗?”

  律师先是愣了一下,看了看法官,然后直率地说:“不,庭长,海事法没有追诉期限。”

  后来,这位律师对朋友谈及此事时说道:“当时,法庭内立刻静默下来,似乎连气温也降到了冰点。虽然我是对的,他错了,我也如实地指了出来。但他却没有因此而高兴,反而脸色铁青,令人望而生畏。尽管法律站在我这边,但我却铸成了一个大错,居然当众指出一位声望卓著、学识丰富的人的错误。”

  这位单纯的律师的确犯了一个“比别人正确的错误”。在指出别人错了的时候,怎么就不能做得更高明一些呢?对此,可以采用若无其事的方式提醒别人,让那些他不知道的事情看起来似乎是忘记了一样。

  比如,倘若有人说了一句你认为是错误的话,你这样说不是更好吗?“唔,我倒有另外一种想法,但也许不对,我常常弄错。如果我弄错了,我很愿意得到纠正。”这将会收到神奇的效果。无论在什么场合,做人都不能太单纯了,小孩子可以毫无心机地单纯,那是可爱,但成年人如果这样,就是愚蠢。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在哪个领域,总会存在激烈的竞争,人人都在绞尽脑汁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在竞争的过程中,就会用到各种出奇制胜的计策。在关键的时刻,故弄玄虚,伪装自己也不失为上策。

  清代,鳌拜欺君专权,堵塞言路,威慑群臣,而且举止粗暴,从不遵守朝仪。面对鳌拜的步步进逼,康熙已经忍无可忍。但康熙深知鳌拜党羽众多,势力很大,加上他是武将出身,具有一身好武艺,不是轻易能制服的,如果稍有不慎就会祸及自身。

  于是,康熙为了麻痹鳌拜,他竭力装作酷爱戏耍,无意于政事的样子,精心选出一批年轻力壮的侍卫,天天和他们一起摔跤玩耍。即便是鳌拜上朝奏事,康熙也照常同小侍卫们戏耍,从不回避。鳌拜屡见这般情景,真以为康熙年小幼稚,好耍武艺,还没有把心思用在政务上。从此鳌拜心益坦然,他常在宫中进进出出,从不戒备。

  康熙则亲自督促侍卫们练习摔跤,既提高侍卫们的擒拿技能,又起到了麻痹鳌拜的作用。眼看时机成熟,一天,鳌拜大摇大摆地入朝上奏,康熙来了个突然袭击,眼神暗示过后,侍卫们一拥而上,擒住鳌拜。鳌拜被弄得不知所措,当他还没有明白过来时,小侍卫们早已迅速地把他捆绑起来了。之后,康熙立即命议政王大臣等勘审鳌拜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