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商场 > 瓦砾全文阅读 > 第四章 (3)

第四章 (3)


第二天,仲启升又忙起来了。那些收购废品的私人老板一拨一拨地往厂里跑。曾威亮发现这次他们是看厂里的耐火砖。他心想,厂里原先的这些储备物品现在便宜了姬祖,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值钱的物资,在资产评估时,一定没有放进梅城公司的资产里。连着几天,厂里就象一个杂货市场一样,不断地人来人往,吵吵嚷嚷,先后处理了已经不用的日用品瓷器生产线,一些机床,废置的瓷器设备等等,他心痛也心痛不过来,反正是麻木了。这期间,厂里的三座足有一百五十米高的大烟囱也给拆除了。为拆烟囱,张希明还和那帮四川民工为报酬的事大吵了三天。大概是报酬低,四川民工感觉上了当,所以,不肯继续拆烟囱了,要求增加报酬。而张希明死活不答应。看到张希明那副狼狈相,曾威亮的心里说不上来,是有点幸灾乐祸,还是别的什么,反正那几天就想笑。张希明把厂里搞得是轰轰烈烈,公司里为卖这些物资,隔不两天就有不少的钱进账,让姬祖心里乐死了,对张希明也不加过问,放手让他干。这期间有不少工人,有到他曾威亮这里来的,也有直接到老板那里去的,抱怨厂里有用的东西被卖了。他自然是不好说话,姬祖更是不加理睬。让他大吃一惊的是,张希明居然把厂里多年积存下来的窑车当成废铁卖掉,那些窑车是厂里准备长期生产,多年积聚下来的备用设备,每辆都是七、八百斤重的大家伙,足足堆满了两个大车间,而且是新的窑车。为积聚这些窑车,梅城公司多年来省吃俭用,处处省俭,为的是保证生产能长期进行。这些窑车的价格不菲。听到窑车被当作废铁卖掉,曾威亮心里痛啊,暗自臭骂他们,真是败家子。r

此时,让姬祖头痛的已经不是资金问题了。这些日子,幸好张希明不断奔走,很快就顺利地拿到了土地评估报告和房产证,从而及时地从银行里贷到了款,使公司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刻。他甚至想,假如不能及时拿到房产证,公司的资金又从哪里筹措?那时,资金链就会断掉,公司将会迅速地垮掉。不仅如此,他还会欠下很多债务,这一生将无法翻身。想到他已五十多岁,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公司,才有了一碗饭吃,真要垮了,那他将是死无葬身之地了。所以,在前些日子里,他每天都是在惶惶中度过的,心理所承受的压力已经达到了最大,几乎无法再忍受下去。每天吃饭不香,睡觉不宁。他从真心里是感激张希明的,但他在张希明面前,从不表现出分毫。现在,新的困扰又出现了,那就是规划问题。r

在办好房产证、和土地证过户手续,把一期开发的土地上的厂房里的机器搬走、厂房拆平后,谁知规划总评方案出了问题。原来,市里早就对梅城公司所在一大片区域进行了规划,而且是经过市委最后决定的。梅城公司所在的位置是市区的北大门,因此,在这份规划平面上,梅城公司的大部分土地是作为绿化休闲区的。如果按照这份规划来搞开发,那梅城公司就只能做贡献了,根本没有效益可言。所以,姬祖费了很大的劲设计出来的规划平面图,在国土规划局根本就通不过。这可把姬祖急坏了。那些日子姬祖有点神不守舍,跟他说话他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公司不少人得知此事后,也为此事着急,那时,大家都希望公司能迅速好起来,工资可以提高一些。姬祖逢到开会或者商量事情,一谈到此事,就对政府的规划很不满。这事前后拖了整整有二、三个月的时间。姬祖那时象没头的苍蝇,动用了他的老同学、老朋友等关系,还是没有进展。后来还是张希明给解决的。张希明私下和柳德敏聊天时说老板去找关系,可以用钱、用送礼的办法,也可以向大官们许诺。可他是一个打工的,既没有钱,也没有礼物,更不可能向人家许诺。所以,他到这些官员们那里去,只能靠真交情,靠求人家。他说他跑前期的一个秘诀是,一是勤跑。人都是有感情的,第一次人家不认识你,对你没有好脸色,你始终要笑眯眯的,给人家陪笑脸。第二次,第三次,人家就会认识你了,再多跑几次,人家就可能接纳你,渐渐地帮你办事。当然,一个首要的前提是,你不能让人家为难,多大的官解决多大的事。逢年过节,老板要送礼时,就要把人家帮忙的事说明,请老板考虑给礼品或者红包。有时老板采纳了,那对这些官员就有交代。老板要是不采纳,那就欠了人家一份人情,以后办事就有点难了。他就是靠这种办法,和政府官员打交道,为华瑞公司解决了很多难题。r

为改变梅城公司这块地的规划,张希明没少费心思。当然,他不想完全改变这块地的规划,如果能那样最好,只是想能对这块地的原先的规划,做些调整,有利于公司的开发,提高公司的收益。毕竟,这块地做规划时,是在好多年前,现在各方面情况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华瑞公司也是要效益的,职工人数多,大家都要吃饭。张希明找了他在市委任副秘书长的一个大学同学,把这些理由向他做了沟通,请他出面以支持改制企业为由,向规划部门打招呼。这位的同学专门向市委副书记作了汇报,市委副书记很重视,向有关部门进行了问询。市领导的关注对工作的促动是很明显的。此后,办事果然顺利多了。张希明请来规划局的副局长,总工程师,规划处长,以及建设局的房地产开发处处长,发改委的投资处处长,一起来到华瑞公司。这下可把姬祖乐坏了。要知道,平时想请这些人,不说几个,就是请一个,没有天大的面子也是请不来的。他们从不到一般的开发公司去,除非是有密切的关系和很深的交情。那次姬祖也没请他们到饭店里吃饭,就在会议室里吃的盒饭,但大家谈笑风生。就在这种说笑之间,几位房地产界的要人,就把北大门的规划重新调整了,原则上确定了大大有利于华瑞公司开发的初步规划方案。他们在东海市真是一言九鼎,举重若轻。有了这次碰头会,张希明心里很开心,感到以后的事情就好办得多了。虽然,在最终落实这次规划方案时,还遇到了一些小波折。在把对梅城公司地块设计的规划方案送交规划局审批时,原先主持过北大门设计的副总规划师提出过不同意见,但拖了一阵时间后,还是批准了梅城公司地块的开发方案。当时周围的一些厂家,比如毛巾厂,煤球厂,看到梅城公司搞开发,于是也纷纷跟从,但由于大规划没有定下来,他们也是干着急。有的等不及了,想利用自己的关系把他们的事办下来,结果花了钱费了很多工夫,却徒劳无功。毛巾厂当时想搞开发还要早,他们在梅城公司平整的一年前就把机器搬光,厂房空下来了,但迟迟未能搞成,就是因为规划方案批不下来。不过,在报批扩初方案时,还是遇到了阻力。因为涉及到排污管线的事,往西通到分支管线,对华瑞公司来说,距离最近,投资最小,但这条分支管线较细,市政部门担心容量不够,提出往东接到排污总管线,这样华瑞公司的投资较大,而且还要等市政部门对总排污管线扩容后才能接通。张希明为此找了市政公司的处长。全市的排污管道都是由市政公司管辖的,管线怎么走,他们说了算。张希明和这位处长是多年的朋友,在一番觥觞交错之后,这件事也就得到了解决。r

虽说前期大的手续基本解决了,但是公司的资金缺乏却是个大问题。由于房地产还不景气,房屋销售很困难。为此,姬祖召集了公司的所有管理人员开会,要求每个管理人员都要卖房子,作为每人的年度考核指标,卖出一到两套的,工资照发,没卖出的,工资扣发,多卖则给奖励,年底兑现。还出台了奖励办法。他也知道,厂里的工人都是五大三粗,说话直爽,要是去卖房,话没出口,别人就躲开了。要是他们能卖房,也不在厂里干了,早就攀上高枝了,何至于眼见得厂子要关门,最后被华瑞公司兼并呢。但对他而言,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姬祖私心里对这些梅城公司的人,抱着一种想法:是他兼并了梅城公司,给这些工人们有了一碗饭吃,他们不说感激他,现在公司处于困难时期,自然应当为公司出力。现在他们是一条船上的,船要是沉了,大家都要掉进水中。公司好大家好,这点道理他相信他们应该懂。再说,姬祖对梅城公司的管理人员,多少有一点幻想,他们毕竟是在这个城市土生土长的,认识的人自然不少,从小学上到中学,同学朋友,至少亲戚当不在少数,只要他们向这些人推销房子,总能销掉一些。姬祖想通过这种施压的办法,迫使他们去销售房子。姬祖的办法出台后,厂里有不少议论。但事实是,半年过去了,建筑工地热火朝天,每天的建筑材料是靠供应商垫资提供的,施工队也在垫资,房子却没销掉多少。姬祖这才发现,梅城公司的人根本就不把公司出台的销售办法当回事。他已经看出来了,那些管理人员,心里在想,真到年底,一套房子没卖,还真让他们去喝西北风?这毕竟是在梅城公司,工人们人多势众。姬祖吃过工人们堵大门的亏,不会这么忘性大吧。姬祖细细一想,自己的想法确实过于自信了。r

这条路行不通,姬祖开始想和房管局拉拉关系。如果把顶层和底层的房子交给房管局,作为解困房,价格很低,只有当时房价的百分之六十,就能很快地回收一部分资金。因为,房管局是很有钱的,他们能在签协议时就兑现。依然缺少的钱,就可以让工程队少垫一点。不垫是不可能的,多垫就要出问题。加上政府部门查得很凶,也不敢全部让工程队垫,但一想到他要去房管局找那位分管副局长,他的心里就有点发怵。姬祖是从房管局出来的,当年在工作上,他和这位分管解困房建设的副局长有很多分歧,他也使了不少阴招,因此,心理上就很怕去找这位副局长。r

张希明得到一个重要消息,税务局要为干部们改善住房条件。这个消息让姬祖兴奋。张希明前前后后到税务局去过很多次,请他们分管的领导吃饭,约请他们出去玩,姬祖也不多管张希明的事,让他放手去做。他相信,张希明一定会办成这件事。果然,经过努力,终于把代建房的合同签了下来。这彻底地扭转了公司的局面,使公司顺利地进入转折时期。r

谈起这些,王成看得出,躺在病床上的姬祖虽然说话断断续续,但仍然对张希明流露出欣赏的神色。但随后,姬祖的半闭的眼睛里露出一股愤恨。r

起了要清除张希明念头的,是在袁冠达回公司之后。当然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张希明对姬祖的事情知道的太多了,甚至他家的一些丑事。r

姬祖与父母的关系原先就不睦。但还没有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在七个兄弟姐妹中,母亲原先和姬祖的关系最好。姬祖的父亲在街道的小店里工作,工资低。在当时是个小市民,社会的地位也不高。他父亲却喜欢看戏、唱戏,是个出了名的票友。家中的事情都是母亲在操劳。而母亲却无工作。姬祖的兄弟姐妹中老二老三老五老八都是男的,其他都是女的。老三就是姬祖,姬宗是老五。老二当年下乡时受了刺激,神经上出了毛病,现在一家福利厂当工人。老八因为打架,把人打伤,在监狱里关了八年,去年刚刚出来,还闲在家里。姬祖下乡时,他的哥哥已经下了乡。本来他哥哥去年刚下去,他就可以不下乡的。因为按当时的政策,子女下乡是一个间隔一个。但姬祖家是小市民,没有任何背景,所以,知青管理部门要求姬祖也要下去。因此,姬祖当年下乡,是不太情愿的。这件事,对姬祖的刺激比较大。姬祖下乡一去就是七年。后来,有门道的知青一个个都回了城,就剩下了为数不多的知青还在乡下,他们往往是都没有背景的。姬祖心里着急,却又不太好说,只是跟他母亲叫苦抱怨。他母亲没法子,家里又穷,只有自己心里难受。那时候,姬祖的父亲在一个小店里上班,工资很低,他母亲没有工作。为了这个儿子,他母亲虽没有能力走后门,但也尽了最大的努力。他母亲就频繁地到乡下去,每次去总要带点东西,比如鸡呀鸭呀酒呀,或者是猪肉,等等。不是给姬祖,而是给大队书记。大队书记收下这些东西,并不放在眼里。当时,姬祖家自己都吃不起这些鸡鸭鱼肉,每次去乡下回来后,他母亲就要忙一阵的。给人家洗衣服,没日没夜地给小厂里糊火柴盒。为给别人洗衣服,手都洗烂了。每次洗衣服、糊火柴盒赚了点钱,就买些鸡鸭鱼肉和酒,到乡下去。姬祖当时的年龄最小,是初中毕业后下乡的。当时,老大已经傻了,正住院治疗,平时也不让家里人见。还有几个女儿,虽在乡下,老太太毕竟还有点重男轻女。老五、老六下乡时间要短,吃得苦要小一些。老太太也是没法子,没有能力同时照顾几个孩子,只想着姬祖下乡时间长,希望他能早点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