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2:人类灵魂来自宇宙深处全文阅读 > 第3章 地球异种(2)

第3章 地球异种(2)


  宝瓶座中最亮的虚宿一距离地球540光年;

  双鱼座中最亮的右更二距离地球220光年。

  请大家看看这些恒星与地球的距离,最近的也超过三十几光年,它们会对地球产生直接影响吗?不能!即使恒星爆炸时产生的伽马射线暴会毁灭地球,可古人并不知道,他们还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努力去观察与记录,这究竟是为什么?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留下了一部伟大的天文学著作,名叫《甘石星经》,书中记录了800多颗恒星,并且列出了一张恒星表,而所记录的恒星当然也包括以上的十二星座。春秋战国是怎样混乱的一个时代?窗外是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楚人甘德、魏人石申居然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持续观察记录800多颗恒星,这简直就是发疯了。

  中国的干支计时法

  干支计时法是指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互配合来标记时间的方法。如甲子、己酉、癸丑等等,此方法以六十为一个同期,可以周而复始地使用。

  中国的干支计时法起源很早,古代曾有“大挠……始作甲子”的说法,这里的“大挠”是个人,据说此人曾经是黄帝的老师,可见干支计时法起源很早,几乎与中国的文明史同时。夏商灭亡之后,建立商朝的第一人史称成汤,但他的真名其实叫“天乙”,可见当时就有干支法。后来研究发现,甲骨文中许多人名都与干支有关,例如大甲、上甲、王亥等等,说明干支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十分深远。

  现在的问题是:天干、地支与天文有关吗?

  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有过许多次争论。郭沫若曾写过《释支干》一文,力证天干地支就是天文星座的代称。具体论证大家可以查阅原文,这里不再多说。我们可以在此文基础上进一步联想,十天干可能对应赤道带10个星座:小马座、小犬座、天鹰座、蛇夫座、巨蛇座、六分仪座、长蛇座、麒麟座、猎户座、鲸鱼座。而十二地支则对应黄道十二星座: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室女座、天秤座、天蝎座、人马座、摩羯座、宝瓶座、双鱼座。

  在中国人的脑海中,遥远的星星并不遥远,它们总是与地上的人群息息相关,许多上古民族都会将某颗星星作为自己的族星。相传,帝王高辛氏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阏伯,一个叫实沈,这兄弟俩成天打架,极为不和。高辛氏怕两个儿子打出个好歹,于是就把实沈迁到了大夏这个地方,这就是后来夏族的始祖,此族以参宿(即猎户座)为其族星;而把阏伯迁到了商丘这个地方,这就是后来商族的始祖,此族以大火(心宿二,距离地球600光年)为其族星。

  最能反映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的是“二十八宿”划分法。为了标记日、月、五星的运行位置,古代人们将夜空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大区,又将每一大区划分为七个小区,刚好合为二十八个区,称为二十八宿。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的二十八宿中的许多星辰,已经不在银河系内,而属于河外星系,一般距离地球都在上千光年以外。

  好啦!我们并不想一一罗列人类伟大的天文学成就,只想借机提出问题:人类为什么要如此关注浩瀚的星空?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首先是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这个说法大而化之,似是而非。

  大家知道,决定季节变化的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的轨道位置,这产生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如果考虑到大气环流与潮汐的变化,那么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只有太阳、地球、月亮这个小系统,与遥远的恒星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人类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

  比如说,古代埃及有一种历法是以天狼星的周期为基点设立的,而天狼星距离太阳系有8.6光年之远,一个运行周期是3000年,这就需要人类不间断观察3000年,才能设立一种历法。而这种历法又有什么用呢?有人说是为了确定尼罗河洪水的到来,每当天狼星于日出前不久在东方地平线上开始出现,即所谓的“偕日升”,再过两个月,尼罗河就泛滥了。其实尼罗河的汛期根本不用天狼星来标记,用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轨道同样可以推算。

  再比如说,玛雅人有十分精确的历法和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可是这些知识对于一个在丛林中种玉米的民族来说有什么实际作用呢?中国古代专门有“火正”一官职,神话中的火神祝融曾任此职。而这一职位正是为观测“大火(心宿二)”星而设立。黄昏时,如果此星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表明春分时刻到了,“火正”则告之先民,可以开始播种了。这又是一个舍近求远的例子。

  也有人说,人类关注星空完全是出于求知的本能,希望了解宇宙,并最终利用宇宙的资源,造福人类自己。不错,宇宙到处都是人类梦寐以求的资源,有的星球上到处都流淌着液体甲烷,如果能运回地球,几万年都烧不完。还有的星球是由纯钻石构成,或者全部由黄金构成,如果谁能搬点到地球上,准是个超级大富翁。

  可这有什么用呢?只能是想想而已,我们目前能分享到的,只是微弱的星光。可能在未来的几万年中,我们也得不到比星光更多的东西。这一点我们心里清楚,而那些天文学家们同样很清楚。

  可怜的人类,身在地球,心却在宇宙!因此,一定有某种深层次的原因,促使人类几千年来痴痴地仰望星空!

  人类没有归属感

  最客观、最合理的解释是:因为人类在地球上一直找不到归属感、认同感,所以才持续地仰望星空。

  自从人类出现以来,虽然在地球重力的限制下,我们只能在地球表面像其他动物一样活着,无可奈何地生生死死。然而,在人类的内心世界里,总是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总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纯粹的地球生物。冥冥之中,总有一个模模糊糊的意念提醒着我们:地球不是你的家,你来自遥远的宇宙深处,地球只是一个客栈而已。于是,正像旅行者无法在客栈找到家的感觉一样,人类也一直无法在地球上找到归属感,孤独、失落、寂寞、没有安全感……时时困扰着我们。这份内心的痛苦,折磨着一代又一代人,促使我们倔强地抬起头来,久久地仰望着星空。

  第一,人类从来不愿意将出生的权力交给地球。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关于我们来自何方,一直在争论。几万年来,人类一直将自己出现的原因归结为地球之外的力量,于是有了神造人的神话,而造人的神,无一例外都来自地球以外的宇宙。

  还有一些观点认为,我们本身就是神,只是来错了地方、干错了事,所以才留在了地球上。例如,佛教就认为:一群来自“光音天”的生灵飞临地球,虽然它们有很高的智慧、很纯正的灵魂,可是自制力太差了。地球上盛产的美味吸引着它们,它们越吃越多,留恋不去,结果灵魂被污染了,身子越来越重,再也飞不起来了,只好留在地球上,继续吃着那些污染灵魂的食物,越来越傻,直到今天。

  上述的心理不但反映在神话里,也间接表现在我们科学探索的思想里。在确定地球生命起源这个问题上,很大一部分人认为,生命的“火种”可能来自宇宙空间的小行星或者彗星,而不是起源于地球。在地球形成的初期,一些携带生命形态的小彗星,越过无垠的宇宙,来到太阳系,一头撞向了地球,将生命的“火种”传播到地球。于是,在地球的原始海洋里有了细菌、生物,最后出现了人类。

  这种研究表面看似很科学,其实骨子里却与神话一脉相承,背后的心理都是相同的:人类从来没有打算将自己出生的权力交给地球,人类从来就不认同自己仅仅是一个地球生物。

  第二,人类从来不愿意将死后的灵魂交还地球。

  人类不但不交出生的权力,甚至连死去的灵魂也不愿意交还地球。世界上有许多民族并不认为人死后的灵魂就一定要回归地下,相反,人死后的灵魂要飞腾而去,俗称“归天”。虽然关于死后灵魂的去处没有定论,但总不会在黑暗的地下。

  1978年,一座战国早期墓葬于湖北随州被发现,墓主是一个小诸侯国(曾国)的一位名叫乙的国君,这就是著名的曾侯乙墓。墓葬中有许多青铜器,著名的青铜编钟就发现于此,除此之外,在其中一件编号为E.66的漆箱盖上,绘有一幅彩色的天文图。画面中央是篆书的“斗”字,显然是表示星空枢纽的北斗。四周按顺序书写着二十八宿的名称,与文献所见的二十八宿之名基本相同。二十八宿名的东侧绘有一龙,西侧绘有一虎,这与传统天文学中的东方苍龙七宿、西方白虎七宿正好对应。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了一处远古墓葬群,经碳-14同位素测定,其年代为距今6460年左右。其中编号为M45的墓葬中,在死者的左右两侧,同样有用贝壳摆塑的龙和虎,这是二十八星宿天文图的简化版。

  为什么要将二十八星宿天文图随葬呢?这明显是对死后灵魂的一个安排。也就是说,人们甚至不愿意将死去的灵魂交还给地球,这是何等的决绝啊!骨子里面,人类从来没有将地球作为自己的最后归宿。

  第三,人类从来都认为决定命运的力量来自宇宙的深处。

  西方的占星术与东方的“天人感应”思想都曾深刻影响着各自的社会,直到今天依然如此。古人认为,浩瀚夜空的繁星,就像一双双眼睛,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人类的一举一动:人之善,天赏之;人之恶,天罚之。墨子曰:“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而《易·系辞上》则总结说:“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孔子虽然不提倡谈论“怪力乱神”,但并不反对“天人感应”思想,他曾说:“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战国楚竹书》所载《鲁邦大旱》记: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鲁国大旱,哀公谓孔子:“子不为我图之?”孔子回答说:“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直接将大旱的原因归结为国君失德。

  自《汉书》开始,“天文志”正式进入正史,随后《宋书》《隋书》《晋书》皆有《天文志》。中国设立“天文志”虽然也有科学记录的成分,但更重要的还是以记载天文异象为主,并以此来解释社会中的人与事。

  例如,《汉书·天文志》记载:“始皇之时,十五年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后秦遂以兵内兼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又荧惑守心,及天市芒角,色赤如鸡血。始皇既死,适庶相杀,二世即位,残骨肉,戮将相,太白再经天。因以张楚并兴,兵相跆籍,秦遂以亡。”在这一段短短的文字中,就涉及“彗星四见”“荧惑守心”“天市芒角”“太白经天”四种异常天象,以此对应秦王朝血腥统一六国,残暴治国,以及15年的短命历史。

  如果将上述的思想和事实总结一下,那就是:人类从来都认为决定命运的力量来自宇宙的深处,而不来自地球。看看吧,人类不交生死权也就罢了,甚至否定地球环境对人类命运的影响力,这有点太过分了吧!

  第四,中国人从来认为决定人体健康的根本元素不来自地球,而是来自宇宙。

  《黄帝内经》认为:任何一个人活着,必须每天吸取“精气”,无精则死。而所谓的“精气”并不产生于地球的表面,甚至不产生于地球、月亮、太阳这个小系统,它产生在一个更大的系统中,即由二十八宿包围着的巨大宇宙空间中,这其中既包括银河系,也包括许多河外星系。这些“精气”分成五个气带,每年都要横扫地球的轨道,有时大,有时小,有时早,有时迟。人类的健康与否,就取决于人体五脏在地球经过这些气带时吸取精气的多少。为此,《黄帝内经》中专门有一篇研究“宇宙精气”与人的关系,即“五运六气”学说(这部分内容后面详细讲)。

  人类太过分了!生死权不交,命运决定权不交,现在连健康决定权也不想交。由此可见,人类在内心的深处,一直拒绝承认地球母亲的地位,也拒绝承认自己“地球之子”的身份,而宁愿在心理上保持一份星际流浪者的孤独,将无奈、焦虑、期盼化作一种固执,固执地将目光久久投向宇宙的深空。

  人类在地球上找不到归属感,找不到认同感,也许这是人类的某种美好愿望,也许这是人类自大的一种表现,但有可能,也许它就是一个事实……

  第二节 最奇异的物种

  人类在地球上找不到归属感,原因有很多。有些原因很表面化,不用深入研究,一看便知道;但有些原因却很深层,即使穷尽了人类几千年的智慧,到今天也没有答案。我们就先从最表面的现象说起,而且只罗列现象,不做深入评论。目的是使读者透过这些现象,重新认识一下自己是多么与众不同,多么绝无仅有,与地球其他物种相比,简直就不是“一锅里的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