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官场 > 逃不过的宿命全文阅读 > 第34章 三十四

第34章 三十四


过完了中秋节,王军通过一些老朋友的关系,最近又拿下了两个打桩工程,还第一次将自己的业务扩展到了毗邻宏海市的振远市。

王军还是顺着惯例将一小部分的工程外包给其他经常合作的老朋友,然后坐收渔利(王军心里想,这些工程是靠着自己多年积累的人脉关系,才能拿到的,收些中介费也是于情于理,都不为过。),已经是袖长善舞的王军带领着实力和规模都不容小觑的打桩团队,左右开工,还是游刃有余,毕竟已经轻车熟路了,闭上眼睛也能开车上路,凭着内心的方向感掌控着方向盘,丝毫不担心撞上别人的车或路边的障碍物。

现在的王军也不用天天都往工地跑了,而是雇用了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定时去热火朝天的工地现场巡查、监督工人干活和监督工程的进度,因此,虽然打桩业务两地同时开工,但王军却依然悠哉游哉,偶尔向身边的亲信—杨立志了解一下工程的进度和是否发生了什么问题,剩下的时间,便是陪一些重要的命中贵人出入高档的会所桑拿或按摩,或打打牌、打打麻将,不露马脚地输些零花钱给那些贪得无厌的达官显贵,让他们玩得开心比赢钱更重要,毕竟舍不得羊仔套不住狼,这些零花钱对于腰缠万贯的王军而言,不算什么钱,况且付出的是小钱,赢得可是用钱买不到的人脉资源,关键时刻,总会派上用场的,毕竟,人与人之间,终究还是有感情的,拿了人家的好处,总得为人家分忧解难,至少也会为他王军说说好话。

从贫穷的魔窟中走出来的王军,也许是过怕了以前那种忍饥挨饿的生活,也许贫穷的标签—面黄肌瘦、衣衫褴褛总是让他抬不起头,也许有钱人那种比砒霜还毒的歧视眼神,也许是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虚荣心,他渴望用金钱去将失去的尊严和虚荣心重拾起来,穿的是订做的服装和皮鞋,嘴里常叼着的是国内最响当当的香烟—万宝路,花了将近两万块买了一部时下最流行的“大哥大”手机,又买了一辆更有档次的进口小车,还花了一大笔钱在宏海市最豪华的别墅区购买了一栋带私人院子的海边别墅,在这哗啦啦地烧钱消费过程中,王军隐隐约约地找到了曾经失落的自我,满足了部分无止境的虚荣心,狠狠地报复了曾经瞧不起他的势力者和给他脸色看的达官显贵,这钱,花得再多,也丝毫不心疼,况且这些钱来得比当年种植甘蔗、西瓜这些农作物轻易多了。

王军的生活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骤然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让海头村的父老乡亲都刮目相看,提起王军,都开嘴闭嘴地说王军的好,王军的致富故事也有三种版本:一是王军认识了宏海市某某重要领导,靠着这层牢固的关系,总是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好工程,从而聚敛了巨额财富;二是王军因为和宏海市某某富婆有着暧昧的关系,富婆出钱出力地帮助他做工程,得以迅速地做大做强他的打桩业务;三是王军这人是个拼命三郎,能吃苦耐劳,善于钻营取巧,从而趁着改革开放的大好机会,勤劳和好机遇让他短短几年间从一个无人知晓的穷光蛋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富翁。王军的致富故事,成了那些渴望脱贫致富的父老乡亲们的励志故事,成了父母教育儿女的典范故事,给了尚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的年轻人莫大的鼓舞和比黄金更可贵的信心,总而言之,王军的故事,成为了海头村的父老乡亲们茶余饭后最为津津乐道的故事。海头村的老村支书王老头,以前也很瞧不起曾经寒酸的王军,如今看到王军发财了,态度也突然来个180°的转弯,总是逢人就夸:“王军,这穷小子,当大老板了,你看他,长得身高体壮、眼睛明亮、前额宽厚、中庭饱满,这是明显的旺财相,你看,这不就腾黄发达了。每一个人都有面相的,透过它可以预知每一个人的未来是贫穷还是富贵。”每次王军开着小车回村子时,王支书总是丢下手头的活儿,像听话的看家狗围着王军转,偶尔用红了的双眼仔细地瞧瞧这价钱不菲的小车,还用双手轻轻地抚摸着这发亮发亮的小车,并皮笑肉不笑地对王军说:“阿军,又回来看爸妈啊。这车,得花不少钱吧,我这辈子是没机会开这么名贵的小车了。”王支书的谄媚和自嘲的话语,像王军小时候吃的黑焦糖,黏住了牙齿,甜到了心底,也莫名其妙地飘飘然起来。王支书的自我吹嘘似乎并没有赢得小村庄的人们的好感,在王军面前的阿谀奉承,似乎也没有讨得王军的一丁点好感,像一只善于察颜悦色的哈巴狗,使尽浑身解数去讨好能施舍骨头给它的主人,却讨不到它想要的骨头,真是吃力不讨好,还赢得了“马屁精”的称号。老支书拍了王军的马屁,却讨不到啥甜头,心里很不是滋味,心里想:不就一个暴发户嘛,有什么了不起;想当年,你王军穷的时候,还不照样低三下四地求我这求我那;我王大炮吃香喝辣时,你王军还没出生呢。这样想着想着,老支书愤懑的内心又趋于平静了下来,像充满了气的气球,突然被扎破了一个口子,让闷在小皮囊的气体,呼呼地逃逸了出来,胀得圆圆的皮球,一下子,又瘪了。

从小和王军玩到大的王立标,忙完了农活,想出来城市里打打短工,赚些外块补贴已经揭不开锅的家,第一时间想到了发了财当了大老板的王军。

王立标通过王军的父亲告诉的地址,也很快就找到了王军,那么熟悉的身影又出现在了眼前,但眯起双眼,仔细一瞧,似乎熟悉的身影也变得陌生了,毕竟,现在的王军不再是当年那个吃不起猪肉的穷光蛋了,而是家喻户晓的大老板了,所以,身材也是水涨船高—以前的王军,高个子,黑黑的皮肤,缺乏营养的双眼有些呆滞,瘦得身上没有一块肥肉,像一条竹竿,经不起风吹雨打;现在的王军,都横向发展了,大腹便便,满脸红光,眼神犀利,活像一尊胖嘟嘟的弥勒佛。变化很大的王军,曾经那么熟悉的身影却那么陌生的身影站在了王立标的眼前,他都快认不出了,站在那,嚅嚅嗫嗫地不敢喊出那个熟悉的名字了。

“狗蛋(王军的乳名),哦,不,不,王老板,都发福了,我都认不出你了。”王立标有些兴奋有些胆怯地望着王军说。

“三毛(王立标的乳名),别那么客气,别那么多顾忌,大家都是从小玩到大的,有话就直说,我还是以前的我。”

“那是,那是,军哥。看你现在混出名堂了,一身打扮也光鲜得很,将军肚也有了。在村子里听说你的工程越做越大了,是吗?”

“三毛啊,我也是混口饭吃吧。托改革开放政策的福,托共产党的福,托前世修来的财缘,发点小财,没有像村子的人谣言得那样。你过得怎么样?”

“王老板,哦,军哥,我这人胆子小没闯劲,书也没读多少,三十多年来,一直无可奈何地守着家里的那一亩三分地,填饱全家肚子了,却还是住着茅草屋,一把汗水一把汗水地洒在那片红土地上,看天吃饭啊。”

“三毛,时代已经变了,政策也变了,这是个百废待兴的好时代,机会很多。只要你肯吃苦耐劳,敢于拼搏闯荡,善于处理好人情世故,脱贫致富并不难,成为万元户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梦。”

“军哥,说的有道理,我长见识了。实不相瞒,我出来找你,是想在你工地上找份活儿干,不知你工地还缺人不?”

“三毛,这好说,自家兄弟,你有困难,我怎能袖手旁观呢?你就先背着蛇皮袋去工地宿舍住下来,跟着老工人学学打桩的活儿,算是先干点杂活吧,熟练了,再干技术活。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

“有军哥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还是自家兄弟好啊,还是没忘当年情。你是我的大恩人。你的大恩大德,我难以报答。”

“三毛,你说到哪去了。我俩的关系,别人不知道,你我还知道吗?别那么见外了,我脱贫致富了,也希望带着像你这样贫穷的父老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过上好生活,你明白不?好好干,日子会好起来的。”

“军哥,你当过兵,打过战,这几年,又都在外面混,是见过世面的,说话也有水平,你是我心中的神。我,我,都不知怎么说了。”

“三毛,你这嘴巴,还挺会拍马屁的,哈哈。也不早了,我先带你过去工地。”

王军说完话,便意气风发地开着耀眼的小轿车,载着衣衫褴褛、邋遢且眼神呆滞的王立标,向轰轰地响个不停的工地奔去。

王军,安顿好了这位许多年不见的三毛后,便离开了工地,回去市区应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