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唐朝从来不淡定1全文阅读 > 第57章 李世民杀兄玄武门,薛万彻大闹秦王府 (2)

第57章 李世民杀兄玄武门,薛万彻大闹秦王府 (2)


李世民:绅士无非就是一匹有耐心的狼。李建成出生于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是年三十七岁;李元吉出生于隋朝人寿三年(公元603年),是年二十三岁。当时世界人口都非常少,自然也没有人因为多生孩子而受罚,人们更多的是担负起传宗接代、光耀门楣的责任。在这种潮流下,热血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将自己半辈子的青春奉献给了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他们妻妾成群,子女众多。

相比之下,李建成的使命感明显不如李元吉强烈,李建成一口气生出了六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李元吉则一口气生出了五个儿子很多女儿。虽然儿子数目相差不大,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李元吉做了五年的功,就已经达到了李建成做的二十年的功。李建成家门不幸,他的长子李承宗刚一下生就死了,玄武门之变时就还有五个儿子,与李元吉儿子数量相等了。

不能留下隐患。

不管是叫我叔叔,还是叫我大爷,你们一个都不能活。这不是一个可以犹豫的问题,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若想免除后患,必须斩草除根!于是,李世民拉下了自己所有侄子的名单。李建成子:

安陆王李承道

河东王李承德

武安王李承训

汝南王李承明

钜鹿王李承义

李元吉子:

梁郡王李承业

渔阳王李承鸾

普安王李承奖

江夏王李承裕

义阳王李承度全部被杀。

完了吗?还没完。灭了男丁,还有女儿,还有妻子,还有余党。这么多人,杀起来很麻烦。不急,李世民已经想好怎么办了,对待女同志不能像对待男同志,男同志要杀,女同志要留。

很少有人注意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儿未来都怎样,李建成共有两个女儿,李元吉则有多个女儿,如果不妥善安置,未来也说不定能起什么乱子。李建成的长女李氏没有相关资料,接下来,是李建成的次女李婉顺。李世民妥善地安排了她。李建成被杀那天,她只有两岁,一直到十七岁还都在后宫生活,直到后来才嫁给一位无名小官。李元吉的女儿比较多,也都被李世民安排着嫁了出去。

李世民对这几位侄女都相当好,还给她们安排好了人出嫁。我查证了一下,这些侄女的去处都是当朝士族,而且多是对李世民忠心耿耿的人。处理完儿女问题,就该轮到死党了。仔细回想一下这些将领和文人们受过的侮辱吧!这许多人都提出要将太子、齐王死党全部抄家,以解自己或亲人被害(下大狱、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的心头之恨。李世民心里也不好受。

难道,把他们全灭了,永世不得翻身?“想要害死我们的就是那两个人,现在已经被诛灭了。如果非要涉及支党,恐怕不是求安之法。”说话的不是李世民,是尉迟敬德。李世民看着眼前这个人,一米九的大个儿,打仗时雷厉风行,议事时仁慈理性。大老黑差点儿就让他们害死,他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众人有些不满,但再无话可说,纷纷望向李世民。李世民对群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非但不追究建成余党的责任,还要大赦天下!”

李世民知道,杀死李建成,就好比杀死窦建德,窦建德死也就罢了,再去杀他的下属,就会逼出个刘黑闼。现在,冯立、谢叔方等人在逃,如果非要追杀,必定会导致全国性的动乱。李世民接受李渊的教训,不会在重大问题上犯自以为正确的错误,他赦免了所有人的罪过(虽然没罪)。武德九年六月初七(公元626年7月5日),李渊册封李世民为皇太子。

六月十六,李渊令裴寂下诏:“朕当加尊号为太上皇。”

有人惊喜,等了这么多年,终于轮到唐太宗登场了,每当想到唐太宗李世民,我就激动得睡不着觉!我想我应该用块大抹布蒙住此人的头,摁到沙发上憋他个半小时。人家只说李渊成了太上皇,并没有说李世民登基,新皇帝登基和老皇帝退居二线虽然有所关联,但根本就不是一码事儿。

这段时间,唐朝没有皇帝。但朝廷的事务,已经全部交由太子李世民处理,由李渊听政。由于前太子李建成的下属对李世民的属下曾经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仇恨,所以,当李世民给大家开会的时候,太子旧党都感到惶恐不安,生怕李世民点名点到自己。万一啥时候自己再说话不注意,半个字儿吐错可就性命难保了。李世民也真是的,论政的时候经常问人家一些很敏感的问题,这让大家无法镇定。

比方说他问李建成的旧属张三:“先太子爱喝酒,你跟他喝酒,是一口闷还是舔一舔?”张三无语,因为不管你说什么,都会得罪李世民。李世民喜欢用这样的方法震住太子旧党,更喜欢从他们眼神中瞧出令他满足的恐惧。

可是,有一个人面对李世民的质疑,竟然毫无惧色,表情自然。当其他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的时候,此人还十分傲慢,用眼睛的余光(俗称“旁光”)轻蔑地藐视李世民。此人的傲慢与睿智,让李世民汗颜。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大臣之一。

他是李世民一生的克星、福将,若问李世民一生烦恼何来,一生政绩何来,一生令誉何来,总要将此人提上一提。李世民一辈子谁都不怕,就怕此人。他正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政治家、史学家、酿酒专家魏征魏玄成。

魏征,男,汉族。公元580年生,河北巨鹿人,唐朝功臣。魏征的出生地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其实,在我看来,说一个人是什么人,绝不是看出生在哪里,而是对其影响最大的地方是在哪里。魏征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家庭很贫穷,但由于老爸也是读书人,所以他读书也很多。魏征少年时期落拓有大志,胸怀匡扶社稷的念头,许多人认为他应该现实一点儿,下地干活种菜或者当个泥瓦匠什么的。

魏征对此很不以为意,常常以鸿鹄之志激励自己。

天下安定,生活贫困,为了前途,魏征出家当了道士。大家知道,当道士不用纳税,又可以避世,是打坐休闲、旅游读书的必备勾当。魏征就是在当道士的过程中培养起自己纵横捭阖的口才和刚正不阿的秉性的,尤其是刚正不阿,坚持原则这一点。李世民受其折磨一生,但作为一名优秀的帝王,他将对魏征的厌恶转化为敬畏,并将敬畏转化为依赖。

魏征长得不帅也不丑,皮肤一般,发型一般,身材也不怎么好看,是很一般的一个人。但是,如果您是要看帅哥呢,我奉劝还是去找韩国整形医院出来的朴俊男或者金元吉吧,别在这儿看唐史了。如果您是要看历史风云,请继续关注,在此之后,魏征将会成为历史中的核心人物。

魏征全身上下一般得要命,但唯独眼神和面色给人一种令人敬畏的美感。这说明,在他的大脑皮层里面,埋藏着无数条治国安民的好谋略。

眼神犀利,面色自若,这是李世民数落魏征时魏征的表现。李世民并不打算治李建成旧党的罪,但他喜欢刺激人。看着那些颤颤巍巍不敢乱动的建成旧属,李世民十分得意。然而,当他看到魏征的时候,他发现,这个曾经给李建成出谋划策,强烈建议李建成杀死自己的家伙,竟然能如此厚脸皮,如此神色自若地面对自己!李世民越看越觉得可恶,心想:这家伙也太不拿我这个新太子当一回事了!不行,我得吓唬吓唬他!

李世民要给魏征来个下马威。

“你为什么离间我们兄弟俩,罪臣,快说!”李世民看着魏征,问道。

所有人都露出了惶恐的面色,唯独魏征不是,他甚至有点洋洋自得。

面对李世民的诘难,魏征面部微昂,似乎还带着一种嘲笑,用让人吃惊的口气说:“要是太子早听我的,你就死了。哪里还有今天这事啊!”这家伙是不要命了吧!李世民内心一个带着滔天的腥味的大浪袭上心头,几秒钟后,他笑了。他认定了一个道理:这个魏征,我一直听说他有才,现在看来,他不仅有才,还有种。只有这样的人,才是我大唐不可或缺的济世安邦之才!

李世民不仅没再耍魏征,反倒隆重礼遇了他,令其执掌政务,同时令其担任谏议大夫的职责。记住,从今天开始,大唐有了一个名叫魏征的谏议大夫,他将会用行动为我们阐明什么是真正的为民着想,什么是真正的铁骨铮铮!

接下来,李世民下令放逐宫内鹰犬,罢四方的供奉,让百官各司其职,政事安定。六月下旬,刑事案件很少。

只有一个特大案件,也是李世民刚主政时唯一一起特大冤案。李世民得知,王君廓捉拿到了幽州大都督庐江王李瑗,原因是身处幽州的李瑗想造反。先前参与太子杀秦王的人,只要不再闹,肯定不会问罪,可你不能谋反。李瑗实在是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敢跟李世民对着干。可李世民不知道的是,王君廓捉反王李瑗这件事,充分证明了王君廓地痞流氓的习性。就是因为王君廓无耻,才让李瑗死无葬身之地。

李瑗是皇亲,但将才不足,李渊就派王君廓辅佐。李建成策划灭李世民的时候,征得了李瑗的支援。后来李建成死,李世民招慰李瑗,李瑗无法判断事情的好坏,就问王君廓。王君廓流氓一个,他打小就是流氓出身,心术极其不正。李瑗跟他谈受降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捉李瑗向李世民邀赏。于是,王君廓就对李瑗说:“大王要是去,必死无疑。咱现在手头有几万雄兵,难道就这么束手就擒么?”李瑗听王君廓这么说,不禁流泪。王君廓见李瑗流泪,也跟着哭。

哭,接着哭……

哭完了,真诚的李瑗对假惺惺的王君廓说:“我的命就交给将军了,起义就起义!”

王君廓大喜,他准备玩死李瑗。准备期间,有人告诉李瑗说王君廓是小人,不如让王诜代替他这个职位。不巧的是,这件事被王君廓知道了。于是,王君廓跑到了王诜家里。此时,王诜正在洗澡,听说王君廓来,他要见客不是?于是,拧着头发就出来了(古代男子长发)。王君廓见王诜拧头发,二话不说,上去就拽住人家头发,用砍刀一下就把脑袋砍了下来。他提着王诜的头跑到军中,亮给众人,大声说:“李瑗和王诜谋反,现在,王诜已经被我杀了,就还剩李瑗一个人。你们有谁愿意跟我去平叛,事成之后,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于是,一群爱国士卒纷纷表示愿意跟随王君廓前去讨贼。李瑗猝不及防,集合起来几百个士兵抵抗,王君廓也不愿意费劲,直接对他们说:“李瑗是叛贼,你们跟王者之师对着干,是要找死吗?”听完这话,李瑗部下纷纷溃逃。李瑗被王君廓逮捕,在狱中,他痛斥道:“我是为小人所害,不是对国家不忠!”

事后,王君廓取代李瑗地位,升职为幽州大都督,朝廷没收李瑗所有财产,全部赐予王君廓。

李世民眼皮子底下最大的冤案就这样发生了,王君廓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不过不必得意,一年后,就是王君廓的死期。七月初三,柴绍大破突厥。

七月中旬,李世民重置百官,并令不许有任何人揭发李建成、李瑗分散在各地的余党,违令者斩。

政局安定。

八月初八,李渊下诏传位李世民,李世民固辞不受(三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