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太平公主和她的时代全文阅读 > 第7章 母女乱政

第7章 母女乱政


  有道是“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正因为有难易的差别,所以大家都喜欢结交能够在关键时刻雪中送炭的朋友,而不太愿意要那种只会锦上添花的泛泛之交,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共欢乐总比共患难更容易一些。不过历史上也有相反的情况,有人可以和你一起共患难,但是却很难一起共欢乐。韦皇后无疑就是这样的人。当年唐中宗被流放房陵,她一路相伴,夫妻俩相濡以沫,吃尽了苦头,共同熬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可是等中宗终于苦尽甘来,咸鱼翻身第二次做了皇帝,韦皇后也夫贵妻荣,登上皇后宝座时,她反倒不愿意好好跟他过日子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韦后崛起

  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却因为政变前考虑不周,先期准备不足,政变中又连犯错误,最后以失败告终。可是尽管如此,这次政变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果,那就是把武三思父子给干掉了。武三思之死,对于太子李重俊来说,自然可以算是局部胜利,但是对于唐中宗李显来说可就是重大损失了。所以政变平息之后,唐中宗李显给武三思父子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而且拿李重俊的人头做祭品来祭奠武三思父子,并追赠武氏父子俩为王,还为他们辍朝五天,就是五天不上班,表现出一副痛失良臣的样子。唐中宗李显如此悲痛,那么,韦皇后对武三思父子的死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有些人觉得,韦皇后一定是更悲痛啦。因为武三思是她的闺中密友,虽然当初是为了工作需要而打交道,有点逢场作戏的性质,但是后来接触多了,难免日久生情。现在武三思突然命丧黄泉,连句遗言都没给她留下,韦皇后内心难道不难过吗?要是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武三思一朝身死,没人比韦皇后更开心了。为什么呢?因为她终于可以有出头之日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前面说过,为了打击功臣势力,震慑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兄妹,唐中宗李显先是和韦皇后通力合作,然后又一起拉拢武三思,组成了李、武、韦三家政治联盟。在这三方联盟中,李家有名分,武家有实力,那么韦家又有什么呢?韦家在名分上不及李家,在实力上不及武家,在三方联盟中其实是最弱的一方。虽然韦皇后当时也效法武则天垂帘听政,同时开始拼命提拔自己的娘家人,比如让自己的两个堂兄和两个妹夫都当了三品高官,还嫁了两个公主到韦家去,一时间闹得韦家也似烈火烹油,花团锦簇。但是无论怎么折腾,韦家毕竟人员寡少,根基浅薄,在这个联盟中还是处于劣势。

  其实要是换个角度想的话,处于劣势也不打紧,古代不是讲夫妇一体嘛,她这一方虽然有点劣势,可是加上李显这方比较强势,夫妻结合起来不还是强势吗?可是韦皇后却并不这么想。这位韦皇后是个极有政治野心的女人,她不想一辈子仅仅给李显当贤内助。十几年的流放生活让她想明白了一个道理——权力这东西太可贵了,如果没有权力,甚至连生命都不能保障。另外,这么多年的共同生活也让她把中宗李显这个人给看透了,这家伙就是个窝囊废,自己比他强一大截呢,为什么一定要去辅佐他,当他的贤内助呢?与其辅佐他,做他背后默默无闻的小女人,还不如干脆自己做皇帝,也尝尝当家做主的滋味。所以韦皇后一直想要出头,并视她的婆婆武则天为偶像。虽然武则天当年曾让她吃尽了苦头,害得她父母双亡、四个弟弟全部夭折,可是一旦自己也当了皇后,处在风口浪尖上高处不胜寒时,韦皇后还是立刻明白了武则天,而且还忍不住把武则天树为自己的楷模,想当个武则天第二。可是理想归理想,现实情况却是,只要有武三思在,似乎就轮不到她出头,她的理想就只能是空想。现在武三思一死,武家势力严重受挫,三方联盟的力量对比随之发生了变化,她终于看到了机会。所以,对于武三思的死,韦皇后虽然表面上故作悲戚,背后却幸灾乐祸。

  正是在这种“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微妙局势下,李重俊政变成了韦皇后势力崛起的一道分水岭。在此之前,她还相对比较收敛;而在此之后,她马上就嚣张起来。政变消弭后,韦皇后和唐中宗李显分别得到了一个尊号,唐中宗被尊为应天神龙皇帝,韦皇后则被尊为顺天翊圣皇后,如果仔细回味一下的话,就会发现这两个尊号与当年唐高宗和武则天并称天皇天后,何其相似乃尔。得到了新的尊号,韦皇后马上信心百倍,高调登场了。那么韦皇后在政治舞台上都有怎样的表演呢?

  首要的大事就是积极培植亲信。韦皇后心里很清楚,要想真正掌权,在朝廷里必须有人支持自己。重俊政变之后,高层出现了一些空缺,韦皇后马上安排了自己的堂兄韦温和族人韦安石、韦巨源当宰相。

  一时间,韦氏一族赫赫扬扬,势头堪比武则天当政时期的武氏家族。

  可是,光任用娘家人、任人唯亲也不行啊。韦皇后自己也明白,如果想慑服众臣民,还得施展手段,笼络一些能够得到公众认可的大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韦皇后可谓用心良苦,费尽心机。当时有一个大臣叫窦怀贞,读书人出身,早年声望极高,也算是士林领袖之一。

  韦皇后看中了他的声望和影响力,很想把他纳入麾下,成为自己的亲信。怎样才能把窦怀贞笼络过来呢?韦皇后使出了绝招——美人计。

  景龙二年(708年)的除夕,唐中宗召集一些亲信大臣一起守岁。长夜漫漫,难免要喝上几杯酒。喝到高兴之处,中宗李显就对窦怀贞说:“听说爱卿的夫人已经去世好久了,爱卿难道不寂寞吗?身边也一定缺人打理吧。我已经帮你选好一个新夫人了,今天就是良辰吉日,新夫人已经在里面准备好了,现在我就来给你们主持婚礼!”话音未落,就见殿中重帘一掀,两队宦官举着烛台、锦帐、宫扇等一应器具,列对走了出来。宫扇的后面站着一个新嫁娘。这新嫁娘身穿凤冠霞帔、大红礼服,脸虽然被宫扇挡住了,但是仍能够看见满头的金钗。见此情状,窦怀贞简直幸福得快晕过去了,皇帝亲自给选的媳妇,那肯定是百里挑一的大美人啊,想不到自己一大把年纪还有这般艳遇。这时候宦官把新嫁娘带到窦怀贞面前,随后就都闪到一旁,只剩下一对宫扇和新嫁娘了。窦怀贞也在这儿准备好了,看到扇子徐徐张开,赶紧满脸堆笑地凑上前去。可是只看了一眼,他脸上的笑容马上就凝固了,差点没背过气去。怎么回事呢?原来,扇子后面不是什么温柔俏佳人,而是一个十足的老太太,脸上的皱纹比他本人还多呢。看到窦怀贞脸色阴晴不定,傻傻地愣在那里,中宗发话了:“窦爱卿啊,这位夫人是翊圣皇后的老乳母,是皇后提议把她许配给你的!”窦怀贞一听对方来头这么大,脸上的笑容立刻又重新绽放了,心里盘算着:“这老太太虽说老点儿、丑点儿,但是后台硬啊。有她从中斡旋,我就能和皇后拉近关系。这样一来,以后在朝廷里不也就坐稳位置了吗?背靠大树好乘凉,难得皇后抬举,岂有不从之理!”窦怀贞马上又欢天喜地了,当即拉着这个老新娘一拜天地,二拜中宗、韦皇后,然后夫妻对拜,结成了一对老鸳鸯。

  就这样,韦皇后通过这么一个老美人计,就把窦怀贞给笼络了。

  按唐朝人的习惯,管奶妈的丈夫叫“阿”,从此以后,窦怀贞每次写奏疏都落款“皇后阿”。当时有些正人君子很看不上他这种做派,就讽刺他,管他叫“国”。窦怀贞不仅不惭愧,反倒是欣然接受,得意非凡。就这样,韦皇后通过种种努力,不光得到了自家人以及原来亲信的支持,甚至连本来依附武三思的那帮人也都陆续聚拢到她的麾下。

  比如说,当时有一个叫宗楚客的宰相,此人本来是武三思的表弟,这时候也转会成了韦皇后的心腹。经过这么一番拉拢,韦皇后在朝廷里的势力逐渐壮大了起来。

  虽然在朝廷里安插了不少人,也拉拢了一些支持者,但韦皇后还不满足。她从武则天的所作所为中懂得了,后宫也是一条重要战线,在后宫里她也得有人才行。那么,当时后宫里都有什么人才值得她笼络呢?她思来想去,觉得上官婉儿就是头号人才。婉儿聪明能干,在武则天手下办事多年,头脑机警,行政经验丰富,而且在朝廷里也有广泛的人脉。自从中宗李显上台之后,婉儿就开始给中宗做秘书,负责替中宗起草诏书,所以当时有内宰相的称号。韦皇后觉得,自己以后肯定用得着她,因此也得把她拉拢过来。

  怎么笼络她呢?当时婉儿已经是二品昭容了,从职位提拔的角度考虑,上升空间不大。既然政治渠道不好走,那就从生活上多多关心她吧。韦皇后对上官婉儿的一些生活秘事早有耳闻,知道她生性多情浪漫,在朝臣之中颇有一些密友,只是因为住在宫中,不方便和这些情人约会。于是,韦皇后就向中宗建议,干脆让婉儿住到宫外去吧。她虽然名义上是你的昭容,是你的姬妾,可是实际上咱们都清楚,你跟她的关系也就是工作关系。既然如此,就算给她一点儿私生活空间也没什么不好呀。中宗一想,也是啊,我何必白占着这么一个人呢?于是就下旨,在宫外奖给上官昭容一套豪宅!就这样,上官婉儿以昭容的身份公然搬到了宫外居住,虽然名义上是唐中宗的姬妾,而且还是二品的妾,可实际上倒像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每天下班就回家了。这不仅在唐朝历史上是独一份,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那也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那上官婉儿有没有接受韦皇后的好意呀?按照新出土的《上官婉儿墓志》,婉儿对韦皇后母女可没什么好感。据墓志记载,就在安乐公主当皇太女这个问题上,上官婉儿还曾拼死力争,甚至不惜饮鸩自杀,对韦皇后的安排当然也应该坚决拒绝。不过,我们必须知道,所谓逝者为大,墓志一定是要帮死者说话的,因此不可全信。事实上,有充足的证据表明,虽然在太子重俊政变之后,上官婉儿对自己追随韦皇后的事情有所反省,但是,韦皇后给她的好处她还是笑纳了,毕竟自由太可贵了,何况住到外面,还可以更方便地结交大臣呢!

  成功地解决了上官婉儿生活上的一个大问题,从而笼络了上官婉儿后,韦皇后觉得还不够。国家的文治武功两手都要硬,后宫也不例外呀。文的已经有婉儿了,武的也得提拔。宫里女人中能有什么武将可提拔呢?但是在刻意搜寻之下,韦皇后还真找到一个另类。当时有一个五品的女官,姓贺娄,从姓氏上就知道这是一位少数民族女性,长得高大威猛,有中性之美。韦皇后很欣赏她,封她为内将军,也就是自己贴身卫队的队长。当然了,既然是公职人员,又有婉儿的先例,这位贺娄警卫长也得到了特别的恩赏,在宫外分到了一套住宅,也成了上班族。就这样通过类似手段,韦皇后在宫里头也是没少安插人手。

  经过对后宫和朝廷里里外外的一番安排,韦皇后觉得自己手下已经是人才济济了,而且她的所作所为也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当年武则天为了提升自己地位所采取的种种措施。可是,处处以武则天为榜样、反复琢磨武则天经验的韦皇后还不满足。她心里清楚,要想使自己的势力进一步上升,光有人支持还不够,还得要有更进一步的动作。也就是说,要树立自己的权威,还得显示自己得到了上天的支持。

  因此,韦皇后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制造祥瑞,非要让上天也表达那么一点意思才行。太子重俊政变刚一平息,天上的各路神仙就开始一拨一拨地围着韦皇后打转了,祥瑞也是层出不穷。举一个例子,政变后的第二年(708年)二月,宫里的一个女官例行公事,给韦皇后整理衣箱。刚打开衣箱,她就惊叫起来:“大家快来看,皇后的衣服上升起了一朵五彩祥云!”她这么一叫唤,宫女们呼啦一下子都围了上来,都想一睹祥云的风采。可是大家四下里看了半天,找来找去,谁也没看见祥云在哪里。其他的人心里嘀咕,觉得是不是这位老姐早晨没吃饭低血糖犯了,把满眼冒出的金星给看成祥云了?不过大家虽然这样想,可是兹事体大,乱说是要掉脑袋的呀。于是,一出唐朝版的《皇帝的新装》穿越时空,在大唐帝国的宫廷中热热闹闹地上演了。大伙儿都随声附和,赞不绝口,这个说确实是五彩祥云,那个煞有介事地反驳说她看到的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变成七彩祥云了。群雌粥粥,一片沸腾。不到半小时,这个好消息就汇报到皇帝那里了。中宗一听,也是欣喜异常,马上命令画工根据宫女的口述,绘了一幅祥云图,把皇后衣服上腾起的五彩祥云益发描绘得花团锦簇,吉祥得无以复加。

  中宗先是在朝廷里让大臣们传看这幅祥云图,然后又颁布各州,昭告百姓。一时间天下百姓都知道宫中的皇后身上出了祥瑞。

  没过多久,又有一个祥瑞出现了。有一个叫迦叶志忠的知太史事给皇帝进言了。他说:“臣每天在上朝退朝时,在路上总能听到长安城的小孩子们在唱一首歌谣。歌谣的头两句是:‘桑条韦也,女时韦也。’臣觉得这个歌谣大有深意。‘韦’就皇后的姓啊,‘桑条’不就是在歌颂皇后母仪天下,亲自养蚕、采桑,教导天下妇女吗?所以这是皇后得到上天认可的标志啊,就好比当年太宗皇帝还没有当上皇帝的时候,天下就争相传唱《秦王破阵乐》;则天皇后还在后宫,天下就传唱《妩媚娘》。所以臣编了十二首《桑韦歌》,以后可以在皇后亲蚕的时候演奏。”中宗一听,觉得这建议相当不错,马上就同意了。

  就这样,韦皇后运用种种手段,不仅在朝廷和宫里都安插了人手,有了依傍,而且上天也屡降祥瑞表示垂青。这时候,韦皇后觉得自己可以在天下民众面前好好地秀一把了,让人们看看,她在这个国家里究竟处于什么样的位置。韦皇后预备怎么秀呢?她决定亲自参与主持一项国家大典,这也就是韦皇后要做的第三件事。

  大家知道,中国古代最隆重的典礼就是封禅了。所谓封禅,是古代帝王为祭拜天地而举行的活动,一般是在泰山举行。所谓“封”,就是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而“禅”则是在泰山下的小丘祭地,向天地宣告人间太平。在活动过程中,皇帝是初献,就是第一个把祭品捧上去的人。而公卿代表是亚献,第二个摆上祭品。但在当年唐高宗和武则天封禅泰山时,唐高宗初献之后,担任亚献的,不再是公卿代表,而是皇后武则天!这件事让她大大出了风头,政治地位也进一步提高。

  如此既能在当时风光无限又能名垂青史的事情,怎么能不令人极度向往呢?

  韦皇后想到这里,羡慕得眼睛都红了,她也想效仿偶像武则天。

  可是在古代的各种典礼中,因为封禅的规格最高,所以它不能每年都进行,必须是在国泰民安、皇帝广受推尊的条件下才能举行。而此时以中宗的文治武功来说,根本就不具备封禅的资格,怎么办呢?所幸中国古代国家级的礼仪活动比较多,封禅既不可行,还可以退而求其次。于是,在韦皇后的撺掇之下,景龙三年(709年)三月,中宗昭告天下,决定到长安城的南郊举行祭祀天地的大典。

  南郊祭天也是最高规格的国家典礼之一,所以事先要求官员们商定行礼的程序。到了这个关键时候,韦皇后在朝廷中积极拉拢的支持者就派上用场了,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嘛。帮忙的人还真不少,比如有个叫祝钦明的文人就积极献计,给皇帝上了一个奏表说:“臣在翻阅古书时发现,在远古每逢大的祭祀,都有皇后参与献祭。所以这次南郊祭天,韦皇后也应当参加,并助祭天地。”奏表一上,马上有人跳出来反驳说:“亏你祝钦明还是个读书人,你还认不认得字,还懂不懂得古人说的话啊?古代皇后可以参加祭祀,但参与的是祭祀祖宗的活动,从来没有听说过有皇后祭天的。”两派各持己见,相持不下。最后怎么办呢?中宗发话了,还是请宰相裁决吧。当时的宰相韦巨源就是韦皇后的同族,他当然同意祝钦明的提议。所以这个仪式规程就这么定下来了。这样一来,继武则天在封禅大典上充当亚献之后,唐朝历史上又出现了一次奇事——韦皇后在南郊祭天的时候也充当亚献了!

  亚献就得有随从捧上祭品啊,而按照原来一般的程序,如果是皇帝祭天的话,有专职的斋郎替皇帝捧着祭品。斋郎都是由大臣家的年轻子弟充当,在替皇帝捧着祭品举行完祭祀仪式之后,会得到加官晋爵的殊荣。而现在既然皇后充当亚献,再由斋郎捧着祭品的话,就不合男女有别的礼制了。这可如何是好?韦皇后倒也机灵,她说:“既然可以有斋郎,为什么不能有斋娘呢?”从宰相们的千金里选这么十几个姑娘,让她们担任斋娘不就行了吗?这么一来,十几个精心挑选出来的相府千金就组成了一支斋娘队伍,帮着韦皇后捧着祭品,把这个礼仪大典映衬得煞是好看。按照惯例,斋郎在礼成之后都能加官晋爵,那斋娘怎么办呢?韦皇后又发话了,谁说女子不如男,斋郎可以当官,斋娘为什么不行?斋娘也照样能封官!但是,因为限于内外有别的制度,这官不能封给她们本人,而是转封给她们的丈夫。从来都是夫贵妻荣,妻子跟着丈夫沾光,如今韦皇后反易阴阳,整出了妻贵夫荣,让丈夫跟着妻子沾光!

  二、安乐弄权

  到这个时候,大家都看出来了,韦皇后的种种行为,简直就是当年武则天的翻版。她一方面笼络人心,培植亲信;另一方面则是炮制祥瑞,制造舆论;同时还参与国家大典,提高威望。这些举措的实施,使韦皇后的势力节节攀升。面对韦皇后所表现出来的效法武则天的野心,当时处于权力核心的其他人是怎么想的呢?有一个人最高兴了,这个人是谁?就是安乐公主。

  安乐公主当初因为争当皇太女,激发了李重俊政变。在那次政变中,别人倒都还好,只有安乐公主损失最为惨重,她的丈夫和公公都被杀了,这对她的势力可是个巨大的打击呀。另外,政变后发生的事情也没让她痛快。她本来想提高丈夫坟墓的规格,让中宗把他的墓提升为陵,中宗也同意了。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有一个谏官坚决反对,说只有皇帝的坟墓才能叫陵,如果建驸马陵,那就是君臣不辨,上下无别。经这么一折腾,事情又给搅黄了。这让安乐公主心里很是不痛快。

  正当安乐公主郁闷之际,韦皇后开始大张旗鼓地发展势力,安乐公主一下子又兴奋起来了。为什么呢?她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如果韦皇后真的能当皇帝,安乐公主当皇太女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中宗当皇帝,根据中国古代的政治传统和文化传统,必定会选择儿子当自己的接班人,那么女儿安乐公主无论怎样得宠,都很难突破这样一个传统。但是如果韦皇后当皇帝的话,那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主要是因为,当时韦皇后已经没有亲生儿子在世了,她唯一的儿子在武则天时期被逼死了。虽然名义上她和中宗还有两个儿子活着,但都是中宗的姬妾所生,跟她没有血缘关系。可能有人会想,没有亲生儿子还可以考虑侄子呀,武则天当年不就在儿子和侄子之间反复权衡与徘徊吗?可要命的是,苦命的韦皇后连一个亲侄子都没有。

  当年唐中宗被废,韦皇后全家也受到连累,她的四个弟弟都在岭南被少数民族杀了,没有留下后代。因此,韦皇后既没有亲儿子,也没有亲侄子。子侄俱无,谁是她最亲的亲人呢?恐怕就得考虑女儿了吧。

  虽然韦皇后有两个女儿——安乐公主和长宁公主,可是安乐公主更得宠啊。所以安乐公主觉得,自己就是母亲最亲的亲人,一旦母亲当上了皇帝,这接班人皇太女就非她莫属。有了这样的精神动力,安乐公主又高高兴兴地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了。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她又结婚了。这次的驸马名叫武延秀,是安乐公主的前夫武崇训的堂弟。小伙子长得玉树临风,一表人才。当年在安乐公主的婚宴上第一次见面,安乐公主就看上他了。可惜武延秀的父亲不是武三思,否则没准当即就会换他当驸马。夫妻虽然没做成,做叔嫂也不错呀。从此,武延秀就经常到嫂子安乐公主那里做客。一来一往时间长了,安乐公主就发现,这个小叔优点太多了,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还很内秀,多才多艺;能说会道,还会跳突厥土风舞。武延秀一个中原的小伙子,怎么有机会学到突厥的舞蹈呢?这其实还要拜武则天所赐。当年武则天为了跟突厥搞好关系,曾经派武延秀到突厥和亲,让武延秀娶一个突厥公主。没想到武延秀到了突厥后,突厥人却看不上他,借口武家门户低,配不上他们公主,一定要退货。这下武则天可太伤自尊了,这不是蔑视我们泱泱大国吗?一气之下,兴兵和突厥人打了起来。这一打仗不要紧,武延秀的命运一下子来了个大转折,从准驸马变成了阶下囚,被突厥人关了好几年,没少吃苦。

  不过,当年这番悲惨经历也让他有所收获,至少还学会了突厥舞,现在正好用来奉承喜欢新鲜玩意儿的嫂子。所以说,这两个人其实早在武崇训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暗度陈仓了,现在既然武崇训死了,武严秀就顺理成章地由替补队员转为正式的了。

  安乐公主本来就深得韦皇后宠爱,再加上如今政治前途又无比光明,所以这次婚礼办得相当风光。怎么个风光法呢?引导整个婚礼队伍的不是一般人,那是皇帝自己的禁军,被皇帝派来给安乐公主的婚礼担任护卫。禁军后面是皇后的仪仗队,现在也暂时借给安乐公主了。

  再后面是公主的豪华婚车,这车可是专门给皇后参加大的礼典活动配备的,现在都归了安乐公主,并由亲叔叔相王李旦在前面亲自引导。

  整个婚礼过程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僭越。婚礼过后,中宗还特别大赦天下,以示普天同庆。

  这还不够,婚礼结束的第二天,中宗又在内殿两仪殿大宴全体文武大臣。大臣们刚刚排班坐好,安乐公主出来了,先拜皇帝皇后,然后回过身来,说要拜见群臣,慌得大家赶紧离席,都趴在地上给安乐公主磕头,连说臣可不敢当。一看场面如此热烈火爆,太平公主也坐不住了,赶紧表态助兴。她来到武官席上,拉起自己的丈夫武攸暨,当场跳了一曲双人舞,向中宗夫妇贺喜,也为安乐公主夫妇祝福。总之,这场婚礼不仅礼仪规格超标,而且简直就像示威一样,让叔叔相王和姑姑太平公主都不得不低下了头,文武大臣就更是不在话下。

  眼看爱女出尽了风头,韦皇后也非常高兴。母女之间在政治上相当默契,俨然就是一个政治联盟。回顾一下韦皇后这些所作所为,乍看起来都是当年武则天的翻版。安乐公主的作为,也可以小小地比附一下当年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但是,当年武则天用炮制祥瑞、拉拢百官等方法以求得自身名望与权威的上升,可以说是第一个夸姑娘的脸长得像苹果的人,那叫天才;而韦皇后也通过类似的手段“东施效颦”,就成了第二个夸姑娘的脸长得像苹果的人,是蠢材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武则天整整用了三十年的积累,卧薪尝胆,才达到可以改换天命的程度,而韦皇后从当上皇后开始到最后以失败告终,她的积累满打满算也只有不超过五年的时间。她太急于求成了,所以即使模仿得再像,效果肯定没有武则天好。另外武则天之所以取得那么崇高的威望,主体上还是来源于她个人多年的成就;而韦皇后的威望以及势力的节节攀升,其真正来源却是丈夫唐中宗对她的纵容。可以说,正是中宗这个让她瞧不起的窝囊废,像一棵大树一样撑起了她的天空。可是,她殚精竭虑所要做的,恰恰是要挖这棵大树的墙脚,把这棵大树撂到,取代中宗的统治。那么在这种情形下,中宗还会继续纵容庇护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