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孙子兵法大全集全文阅读 > 第3章 计篇(2)

第3章 计篇(2)


  同年10月8日,苻融率领前锋部队攻占了寿阳,活捉了东晋平虏将军徐元喜等人。秦军慕容垂部也攻占了郧城(今湖北安陆县境)。晋军将领胡彬半路上得知寿阳失守后,便退守在硖石(今安徽凤台县西南)。苻融便率军去攻打硖石。苻融的部将梁成率军五万进攻洛涧(今安徽怀远县境内),并在洛口设置木栅,阻断淮河交通,企图遏制从东面赶来增援的晋军。胡彬被围困在硖石,粮草消耗殆尽,危在旦夕。赶忙写信向谢石请援。不想这封信却被秦军截获。苻融得知后迅速向苻坚报告了晋国兵力单薄、粮草缺乏情况,提议快速进兵,防止晋军逃跑。苻坚得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决定把大部队先留在坎城,自己则亲率8000骑兵火速赶往寿阳。

  苻坚赶到寿阳安下了营寨,立即把原东晋降将朱序叫来,让他到晋军中劝降。朱序到了晋军军营后,不仅没有劝降晋军,相反却向晋军将领谢石等人透露了秦军虚实,同时又向谢石等人提议要乘秦军诸路军队还没有集结起来,要抓住这个时机主动出击,不然等秦军百万大军集结起来就很难战胜了。他分析说,我们只要能够击败秦军的前锋,使他锐气受挫,我们就能瓦解他们。谢石刚开始对百万秦军心存畏惧,本计划采用坚守不战的策略来挫败秦军的锐气。但当他听了朱序的建议之后,便马上更改了作战计划,采取主动出击,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11月,东晋军前锋都督谢玄派北府兵猛将刘牢之亲率强兵5000人迅速赶往洛涧,迎击秦军将领梁成部。刘牢之派军迂回到秦军背后,断了秦军的后路;自己率兵强渡洛水,迎面猛击梁成的部队。前后夹击,秦军大败,争向度过淮水逃命,五万大军很快就土崩瓦解了,一万五千多人丧生,主将梁成被杀。秦扬州刺史王显等人被晋军活捉,获得了大批辎重、粮草。洛涧之战的胜利,极大鼓舞了晋军战斗意志。谢石率领诸军,水陆齐头并进,开始全线反攻。秦军士气低落。站在寿阳城上苻坚看到晋军勇猛顽强,攻势强劲,误以为晋军部队人数极多,甚至把淝水东面八公山上的草木都误认为是晋兵。苻坚也开始害怕起来。

  洛涧战役失败后,秦军不敢贸然进兵,于是就沿着淝水西岸布置部队,想阻止晋军的进攻。谢玄看到秦军这样布置部队,就想出一个激将法,他安排使者对苻融说:“大将军亲自统兵深入我国腹地,但是您却沿着淝水排兵布阵,看来您是想和我们打持久战,并不是想速战速决。我有个建议,您可以让秦军往后撤点儿,为我们腾一点地方,让我们度过淝水,两军痛痛快快地打一场,决个胜负,这岂不更好吗?”秦军众位将领听后纷纷表示表示:“我们有这么多兵,他们兵少,要不然我们把渡口堵住,让他们难以上岸,这么一来我们就可以保证绝对安全。”苻融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说:“不然,我们可以后退,让他们渡河,但是不让他们全部渡过来,当他们只渡一般时,我们可以派我们的骑兵冲杀过去,一定可以把他们消灭掉。”于是,苻融就同意了谢玄的提议,命令部队往后撤退。

  因为初战失利,秦军士气低落,这时贸然的撤退导致军心混乱。东晋军队趁机抢渡淝水,对秦军展开猛烈攻击。与此同时,东晋降将朱序在秦军阵后大声喊道:“秦军被打败了!秦军被打败了!”秦军后续部队听到后,也不明真相,误以为己方战败了,于是争相逃命。秦军阵势大乱,苻融见状,很是紧张,他本想好好整顿退却士兵,却无法制止,连自己的战马也被乱军冲倒在地,苻融被绊倒在地上,来不及逃跑,被后面追上来的晋军杀死了。秦军全线溃退,将士们四散逃命,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东晋大将谢玄指挥晋军趁机展开猛烈攻击,一直杀到青冈(在寿阳附近)。秦军人马乱作一团,互相践踏,尸横遍野,大部分被歼灭。连总高统帅苻坚也被乱箭射伤,单身匹马逃回洛阳。

  淝水之战以东晋方面的胜利告终,使东晋王朝暂时得以摆脱亡国的危险。政权也得以维系。也遏制住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基础。另外,淝水之战,也大大削弱了前秦的国力,前秦的失败也使北方再次进入混战时期,慕容垂、姚苌等少数民族的势力得以从前秦政权的压制下解脱出来,举起反抗前秦的大旗,也从根本上瓦解了前秦的统治,苻坚本人也在北方的变乱中被乱军杀死。

  我们从这个战例中可以看出,苻坚的失败和东晋的胜利并不是偶然的。从《计篇》上讲,苻坚不按“五事”、“七计”的原则行事,凭主观意愿行事,终遭兵败身死的下场。东晋方面君臣民上下一心,天时、地利、人和样样占全,完全合乎《孙子兵法·计篇》的要求,获得胜利是必然的。

  无敌舰队的覆灭

  西班牙舰队曾被号称为“无敌舰队”,但最终却被海上实力并不强大的英国舰队打的一败涂地,导致元气大损,从此一蹶不振。究其原因,正是因为英国舰队在战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对西班牙舰队的情况了若指掌,恰到好处的发挥了自己的长处,攻击了对方的弱点,因而取得胜利。这正应了孙子兵法中的“多算胜,少算不胜”。

  16世纪下半叶,正是英国轻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这时期的英国为了找到更广阔的市场,就把目标投向了海外,再加上当时的舰船制造和航海技术日益革新,为英国实现海外梦,更添筹码。然而当时的海上殖民强国是西班牙,西班牙打造了一支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上舰队,这支舰队拥有各类战舰128艘、火炮2430门以及水兵2万多名,西班牙人自称它为“无敌舰队”。

  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的政策对上老牌海上强国西班牙,一场殖民地争夺战就这样不可避免的展开了。

  平心而论,当时英国的海上实力并不强大,很难与西班牙海上舰队相匹敌,然而英国女王一声令下:“必须打败‘无敌舰队’!”,为此英国人开始极尽物力财力加强海军实力,只为组建一支能打垮“无敌舰队”的更大舰队。英国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做法正应和孙子兵法中所讲的五事,孙子的五事是要求从五个方面来比较敌我情况,以此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况。英国女王要求群臣打造的并非一只强大的舰队,而是一只针对“无敌舰队”的舰队。这样明确的目标确立下来后,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去深刻的了解西班牙,了解无敌舰队,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588年5月末,战争拉开了序幕,英国海军总司令霍华德带着这只精心打造的的专为“无敌舰队”而来的大舰队驶向海洋,舰队中光是载有的作战人员就有9000多人。

  而西班牙方面力量似乎更为强大。“无敌舰队”由公爵梅迪纳统率,共有舰船134艘,船员和水手8000多人,摇桨奴隶2000多人,船上满载上万名步兵。

  两军相比,众寡悬殊,西班牙明显占据绝对优势。

  在战术方面,梅迪纳打算沿用传统战法,要利用西班牙步兵的优势,冲撞敌舰,在强行登舰后进行肉搏,然后夺取英国船只。

  而英国却在战术上做了很大的调整,打算依靠灵活船体远攻“无敌舰队”,为此英国在战舰的性能方面做了长足的改进。英国人把船体改小、船度提快,这使船只的机动性增强,而且火炮数量增多、射程尽量调远。为了取得胜利,英国人还用大口径前瞠铁弹火炮代替原来的小口径杀人石弹大炮,把重炮安置在主甲板上,在战舰的两舷开辟了炮孔进行射击。如此做法使得战舰既可以躲开西班牙射程不远的重型炮弹的轰击,又可以在远距离对敌舰开炮,以火炮优势制胜。此次战斗出动的各类战舰共197艘,火炮6500门,仅此两项就远远超过“无敌舰队”。

  七月二十日,英国舰队海军总司令霍华德在艾地斯东和孚威之间的海面上发现了“无敌舰队”,并悄悄地向“无敌舰队”逼近。二十二日清晨,当大批的英国舰船突然出现在“无敌舰队”的面前,“无敌舰队”的统帅梅迪纳连忙发出准备战斗的讯号。但英国战舰顺风急速行驶,“无敌舰队”根本无法挡住英国战舰的前行,所以英国战舰在未开战就已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英国舰队迎着强劲的西南风,抢到横队列阵的“无敌舰队”上风位置,放过“无敌舰队”的前卫后,充分发挥自己两舷的火力,重炮猛轰其后卫舰船。经过这样一阵猛烈的冲击,“无敌舰队”的阵脚被彻底打乱。而此时,梅迪纳还企图以传统的“接舷战术”扭转局面,但英国舰队的水手们灵巧地操纵自己的战舰躲过妄图“接近”己方的“无敌战舰”。“无敌舰队”节节败退。战斗从黎明打到夜幕降临,没有一名西班牙人能登上英国战舰。在这一次的交手中,因为英国舰队的水手们熟悉水性,善用机器,善打水仗所以没能让西班牙的“接舷战术”奏效,所以这一次英国所占的是地理与人和的条件。

  接下来的几度交手,“无敌舰队”都处在被动地位。二十八日清晨,“无敌舰队”的哨兵发现几艘轻装船只向他们靠拢,突然,小船上发出熊熊火光,接着,“无敌舰队”的大小船只一片混乱,一些船已经被大火点燃。梅迪纳慌忙命令各舰砍断锚索,想等大火过去后,重新占领这个投锚地。但在混乱中,许多船只只顾夺路逃走,结果互相碰撞,甚至自己打了起来,全舰队已经开始溃散。

  大火过后,霍华德看到“无敌舰队”正以杂乱无章的队形驶向敦刻尔克方向,霍华德立即命令舰队全速追击。在高速航行中,英国舰队与“无敌舰队”的距离逐渐缩短。考虑到自己的弹药也不是十分充足,霍华德命令舰队尽量靠近敌人,在保证弹无虚发、全部命中的短距离才开始实施炮击。此时,“无敌舰队”已没有弹药储备了,英国舰队抓住这个弱点,把握风向,进退灵活,无所顾忌,时而左舷,时而右舷,连续不断地向敌舰发射大小炮弹。“无敌舰队”只有后退之力而无招架之功。

  之后,双方舰队在格南费里尼斯角接火。交战整整一个星期,中英国舰队各舰配合默契,各式火炮此起彼伏,打得有章有法。而“无敌舰队”已经似没头的苍蝇,秩序愈加混乱。仅仅格南费里尼斯一战,“无敌舰队”即死伤一千四百余人。

  八月,英西两军在加莱东北海上进行了二次会战。西班牙的战舰高耸在水面上,。虽然人数和吨位依旧占有优势,却成为英国战舰集中炮火轰击的明显目标。英国激烈的炮战持续了一整天,“无敌舰队”被打得七零八落。之后西班牙全线退却,在格拉夫林子午线上,却又被“英国舰队”追上。仅这一战,“无敌舰队”被击沉16艘军舰。

  到1588年10月,“无敌舰队”仅剩43艘残破船只返回西班牙,近乎全军覆没。至此“无敌舰队”不复存在,它的毁灭彻底摧毁了西班牙的海上霸权宝座,从此西班牙开始了衰退之路。

  纵观全局,英国舰队在打仗之前筹划缜密,知己知彼,通过敌我双方情况的比较,来探索战争胜负的形式,针对西班牙无敌舰队的作战形式的已有实力来调整自己的作战方针的武器装备,看似势单力薄,实际上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且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想要不胜都难。

  卧薪尝胆

  春秋后期,长江南岸的吴、越两国为争夺地区霸权,征战了三十多年(即公元前506年——公元前473年),互有胜负。公元前494年的吴越会稽之战中,吴国获得全胜,越国则元气大伤,几乎到了亡国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越王勾践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挽救危局,一面屈身侍奉吴王,一面反省自悟,改革内政,积极扩充实力,获得了国人的拥戴。勾践经过了长期的准备后,最后终于吞并了吴国,扬名于世,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也千古传颂,激励着成千山万的华夏子孙。勾践灭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从很多方面印证了《计篇》的真知灼见。

  吴国和越国位于长江下游,两国在春秋后期方才逐渐强大起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们曾是楚国的盟友和附属国。后来吴国通过兼并战争,积极扩充实力,在列国争雄中逐渐崭露头角,渐渐的吴国就不在惟楚国是听,甚至攻击楚国,兼并楚国的土地。但是,此时的越国还比较弱小,在吴楚征战中跟随楚国来牵制吴国。吴国很是不满,于是便有意消灭越国。

  公元前497年,老越王允常死去,王子勾践即位。吴王阖闾乘越国老王之丧,新王根基未稳,亲率大军去攻打越国。越国迎战,在檇李(今浙江嘉兴西南)两军相遇。越军先后两次派出敢死勇士猛攻吴军,但是吴军军阵严整,战斗力强。越军难以如愿。最后,越王勾践想出了一个极端方法,他驱使牢里的死刑犯,列为三行一起在吴军阵前自杀,吴军士兵见状后,胆战心惊,军心逐渐涣散下来。越军趁此时机,发起猛攻,吴军大败,吴王阖闾也在混战中受伤,不久后就死了。临终时嘱咐自己继承人王子夫差“必毋忘越”,为己报酬雪恨。

  夫差即位后,牢记其父遗嘱,立志报仇。在伍子胥、伯嚭的辅佐下,励精图治,积极扩军备战,准备攻伐越国。越王勾践也深知吴国绝不会罢休,也重用文种、范蠡等贤臣,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练兵备战。公元前494年春,吴王夫差准备攻打越国,越王勾践闻讯后,也不考虑自己国家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兵力也不够充足实情,决定先发制人,率兵攻打吴国。这正中吴王夫差下怀,他尽发吴国精兵,迎敌于夫椒(今江苏苏州西南)。由于双方国力悬殊,军事实力差距太大。两军一交其战,越国就毫无还手之力,一战即溃。损失惨重,最后只剩下五千人,被吴军围困在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东南)。濒临灭亡。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越王勾践采纳了大臣范蠡的建议,向吴国称臣,暂时受辱,以待以后复仇雪耻。这样,勾践一面积极准备死战,一面派大臣文种去见吴王夫差求和。文种先用金钱、美女收买吴国太宰伯嚭,求他劝说夫差允许越国作为吴的附属国存在下来,勾践甘愿做吴王的仆役,亲身侍奉吴王;假如不答应,勾践将杀尽自己的妻儿老小,毁掉越国的珍宝,亲率仅有的5000人与吴国决一死战。在文种的收买和劝说之下,伯嚭答应文中的请求。后来经由伯嚭劝说,吴王夫差接受了越国的求和请求,撤军罢战。

  战后,勾践把管理国家的大权交给了大臣文种,自己则带着范蠡一起去给吴王夫差当仆役,亲自为吴王驾车养马,勾践的王后也在夫差的王宫里当了女奴,为吴王打扫宫室。他们像囚犯一般,住囚室,穿秽衣恶食,任劳任怨,受尽了百般凌辱。为了获得吴王的充分信任,在夫差病倒时,勾践竟然亲口尝夫差的粪便来判断吴王的病情。极其谦卑地讨好吴王,同时又用大量的金钱、美女贿赂伯嚭,最后终于获得夫差的欢心和信任,在吴国三年后,就被释放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