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苏联政府代表到来的时候,里宾特洛甫在房间里来回地踱着方步,“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野兽”般焦躁。这或多或少地暴露了他作为“精明的政治家,对大场面应对自如”的欠缺之处。
“元首在此时对苏联发起进攻是完全正确的。”他重复着这个观点,好像是在不断地说服自己接受这个观点。“即便我们不这样做,俄国人也必将会对我们发起攻击。”他不会破坏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盟约的——甚至他的部下都对此深信不疑——里宾特洛甫绝对不会破坏这个被自己看得非常重的成就。他或许也对希特勒的这个鲁莽的冒险行动开始怀疑,认为它必将会是一段最大的灾难史。
两位苏联代表被带进了帝国公使的大办公室。这是一个像戏院一样宽敞的房间,房间的中间是一张大长条桌,两边的墙上是排列整齐的青铜小雕像。当他们进来时,里宾特洛甫的样子令别列日诺夫感到很惊讶:“他的脸通红而且肿胀,眼睛红肿,目光呆滞。”不禁让人怀疑他是否喝醉了。
在敷衍的握手之后,里宾特洛甫请他们在桌子的一端坐下。在杰卡诺佐夫阅读一份来自德国政府的声明书的同时,里宾特洛甫插话说此次邀请他们来是另有原因的。里宾特洛甫支支吾吾的话语无异于承认了战争的存在,而在来自德国政府的声明书中却对战争只字未提:“苏联政府对德国的敌视状态,和苏联在靠近德国的边界上集结军队的行为,促使第三帝国不得不采取相应的措施。”里宾特洛甫不断地重复这个观点,并且对苏联政府所采取的各种行为加以指责,其中包括苏联军队侵犯德国领土的行为。这使别列日诺夫突然意识到,纳粹德国国防军已经开始对苏宣战。就在此时,这位帝国公使突然起身,将希特勒给斯大林的备忘录原文递给了这位一时无话可说的苏联大使。“元首让我代表他正式通知苏联政府,德国政府将采取一些必要的防御措施。”杰卡诺佐夫起身走到里宾特洛甫面前,可他仅能平视到里宾特洛甫的肩膀。会谈彻底破裂了:“你将会为这次侮辱行为而后悔,为激怒苏联政府而后悔,更会为对苏联的这种彻头彻尾的侵略行为而后悔。你将会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他转身离开,别列日诺夫紧随其后,重重地摔上了门。里宾特洛甫急忙跟出来,“告诉莫斯科,”他低声而迫切地说,“我是坚决反对这次入侵行为的。”破晓时分,杰卡诺佐夫和别列日诺夫乘车回到了苏联大使馆。在菩提树下大街上,他们发现到处都是党卫军设置的障碍物。正在等待他们回来的使馆工作人员告诉他们,使馆所有的电话线已经被切断。他们通过无线电接收到了一个苏联无线电台。苏联比德国的夏季时间早一个小时,因此现在是德国时间星期六,6月22日早上6点钟。使他们感到惊奇的是,无线电台的快报都集中在苏联的工业和农业上,随后则是无线电台的一个固定节目。而对德国的入侵行为,无线电台根本没有任何报道。NKVD和GRU(苏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的高级官员们,以最快的速度集中到了大使馆顶层的一个房间里。这是一间用钢制门窗密封加固的房间,内设一个特制的快速焚烧炉,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所有的机密文件将会在此被烧掉。
在苏联首都,防空火炮已经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但是大部分人仍旧不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事情。被召集到办公室的权贵阶层成员,因为没有得到来自上级的明确指示而显得垂头丧气。斯大林仍旧一言未发。在“激怒”和正式的战争之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没有人知道前线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在炮火的猛攻之下,所有的通讯联系都处于完全的崩溃状态。
现实的时局让克里姆林宫里的盲目乐观主义者们最后的希望都崩溃瓦解了。6月22日凌晨3:15,来自赛瓦斯托波尔海军基地指挥官的一份报告显示,德军空袭了整个海军基地。这使得苏联海军的官员们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1904年日本对阿瑟(Arthur)港口的袭击。为了更进一步地确信所发生的事情,斯大林的亲信之一,格奥尔基·马林科夫亲自打电话求证一切,因为他不相信海军上将尼古拉·库兹涅佐夫所说的,他要确定这并非是那些高级官员企图左右领袖思想的诡计。但是一切其实都已经非常明了了,战争是真的到来了。凌晨5:30——也就是苏联西部前线受到攻击后的两小时——舒伦堡向德国纳粹党政府递交了莫洛托夫签发的宣战书。这位年长的大使在新闻发布会上情绪激动,泪水伴随着激昂的演说而下,他认为希特勒釆取的这个举动一定是发疯了。莫洛托夫匆忙赶赴斯大林的办公室,参加在那里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深陷椅背的斯大林一句话都没有说,他正在专心地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战事汇报。大多数汇报都明显地带有悲观的抱怨情绪。斯大林,这位以无情的高压政策而闻名的领导者,此时早已陷入他自己一手造成的巨大陷阱之中。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不断变化的前线战况,让以冷酷无情而闻名的斯大林几近崩溃,他急忙召唤贝利亚和莫洛托夫密谈。他认为,或许他们有办法让希特勒放弃战争,不管付出任何代价甚至是屈辱,是否可以仿效1918年的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协议?苏联或许可以让出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诸国的大部分作为谈和的条件。在密谈之后,保加利亚大使伊万·斯塔梅诺夫被请到了克里姆林宫。莫洛托夫询问他是否愿意扮演一位调停者的角色,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位大使拒绝了这一请求。“即便你们撤退到了乌拉尔一带,”大使回答道,“你们仍将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在远离前线的地方,绝大部分苏联人都不知道这场降临到他们国家的战争灾难。就像往常的日子一样,下午的莫斯科大街是行人稀少的。在去克里姆林宫的途中,海军部门的总指挥库兹涅佐夫上将此时正坐在他的汽车里回忆着美好的和平场景。莫斯科的人们,“并不知道在自己国家的边界上,导火线闪耀着逼人的光芒,苏联军队正沐浴在枪林弹雨、重炮轰击之中”。
6月22日中午,人们终于从广播中了解到了正在发生的事情。
宣布此事的不是斯大林,而是莫洛托夫。“今天凌晨4点,德国在没有发表任何声明和给出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向我们发动了突然袭击。”他没有提到更多细节问题。“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接着他用生硬而笨拙的腔调说,“敌人将会被打败,我们将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莫洛托夫用极其平淡的语气宣布了这一消息,尽管他的语调显得笨拙而毫无激情,但是这个消息仍旧令整个苏联都大为震惊。虽然在伏尔加河上游的斯大林格勒远离战火,但是这丝毫没有减弱战事给他们带来的冲击。正如一名年轻女学生回忆的那样:“就好像是一颗从天而降的炸弹一样,爆炸声震惊四海。”她迅速报名成为一名医务志愿者,她的朋友们,尤其是苏联共青团(青年共产主义者)的成员们,立刻展开行动,希望能为爆发的战争做出自己的努力。
苏联的预备军们已经等不及军事动员命令的到来,他们立刻打报告要求上前线去。在莫洛托夫的演说发表后半小时内,预备军人维克多·贡恰罗夫由他年迈的父亲陪同,来到了斯大林格勒市中心的报名处。一切都发生得如此紧急,甚至远在郊区斯大林采矿车场工作的妻子都没来得及和他道别。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原本陪同他来报名的父亲,居然是来要求上前线的,而这位81岁高龄的哥萨克轻骑兵,已经“参加过四次战争”了。当请求被报名处的工作人员拒绝后,老贡恰罗夫再也无法抑制住自己的满腔愤怒之情了。斯大林格勒工业大学位于斯大林格勒郊区的一个大型的拖拉机工厂之中,工厂中的学生们张贴出了一幅巨大的地图,他们准备将苏军向德国境内挺进的路线标示在上面。“我们坚信,”其中一名学生说道,“我们的军队将以战无不胜的力量给予敌人强有力的还击,最终将敌人的入侵阴谋彻底粉碎。”大量有关坦克和飞机制造业的新闻影片使他们充分相信,凭借强大的工业和军事力量,胜利一定是属于苏联的。事实证明,一个在强大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确实拥有绝对的优势,而那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则往往是那些工业不太发达的国家。另外,斯大林所领导下的集权政体的稳固性,也让学生们相信苏联是坚不可摧的。“全方位的宣传证明我们的准备是绝对充分的。”另外一名斯大林格勒的学生对此深信不疑,“所有的迹象都显示,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国家是不容侵犯的,胜利必将是我们的。”没有人相信苏联将会面临一场巨大的灾难,人们甚至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将斯大林格勒建设成一个更美好的标准化国际城市,如何在宽广的伏尔加河对面,规划一座崭新的城市,城市中拥有美丽的公园和白色的大型公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