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世界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全文阅读 > 第57章 文化名人离奇死亡之谜(3)

第57章 文化名人离奇死亡之谜(3)


  而原内务人民委员雅戈达的证词更是几经变动,他先是说他谋害高尔基是属于情杀,因为他与高尔基妻子的关系暖昧,最后在受公开审判时,他又说谋害高尔基是政治目的。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猜测:雅戈达是否屈打成招?

  然而,随着这些所谓的“谋杀者”的死去,这件谋杀案就成为了一桩悬案,成为了一个谜团。

  随着历史学家对高尔基之死的深入研究,更多的人开始认可一种新的观点:是斯大林谋杀了高尔基。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1921年夏天,高尔基因病复发出国就医 ,甚至在列宁死后高尔基也不愿回到苏联,因为他打心底里不信任列宁的这位继承人——斯大林。直到 1928 年,高尔基才在苏联人们日益高涨的呼声中回国,而制造这些人民呼声的幕后主使正是斯大林。

  然而,高尔基回国后,就完全陷入了斯大林的监视控制之中。高尔基渐渐被与世隔绝了。但是作家敏锐的目光通过普通老百姓的脸透视了这个国家所发生的一切,他渴望自由地呼吸,然而四周都是高墙。高尔基在精神苦闷时常常自言自语:“他们包围了我,封锁了我”,“我简直要烦死了。”斯大林几次派人企图说服高尔基为他写传记,高尔基却总是礼貌地谢绝。

  面对这样一个极具政治影响力的人物,斯大林的想法和许多最高统治者一样:既然不能为我所用,也不能为他人所用,于是痛下杀手。

  然而,时至今日,也没有人能找出高尔基之死的真正原因。

  杰克·伦敦为什么要自杀

  无比热爱生命的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在他创作高峰时期选择了自杀,举世震惊。然而,直至今日,人们也无从得知这位伟大作家临死前的真实心路,因此他的自杀也就成为了难以解开的一个谜。

  杰克·伦敦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于1876年出生于旧金山,原名约翰·格利菲斯·伦敦。他来自当时“占全国人口十分之一的贫困不堪的底层阶级”,背着某个占星术家的私生子的名分,在一个既无固定职业又无固定居所的家庭中长大。也许,正是他艰苦的童年生活决定了他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

  杰克·伦敦24岁开始写作,去世时年仅40岁。十六年中他共写成长篇小说19部,短篇小说150多篇,还写了3个剧本以及相当多的随笔和论文。其中《荒野的呼唤》、《铁蹄》和《马丁·伊甸》等长篇小说还译成中文,受到广大中国读者的喜爱,这些作品共同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陌生又异常广阔的世界:那荒凉空旷又蕴藏宝藏的阿拉斯加,波涛汹涌岛屿星罗棋布的太平洋,横贯美洲大陆的铁路线,形形色色的鲜活人物,人与自然的严酷搏斗,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杰克·伦敦的创作,笔力刚劲,语言质朴,情节富于戏剧性。他常常将笔下人物置于极端严酷,生死攸关的环境之下,以此展露人性中最深刻、最真实的品格。杰克·伦敦赞美勇敢、坚毅和爱这些人类的高贵的品质,他笔下那“严酷的真实”常常使读者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就连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也对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甚至在列宁卧床病榻之余,还特意请人为他朗读《热爱生命》。鉴于杰克·伦敦在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美国传记小说家伊尔文·斯通在他的《马背上的水手》里称杰克·伦敦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

  然而,这位“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却在自己创作高峰时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仅40岁的生命。他的自杀震惊了整个文学界。他为什么自杀,更是一个谜。多年以来,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见解,但似乎依然没有解开这个谜团。

  1.身体健康恶化

  以美国文学家艾尔·雷勃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是健康问题折磨得杰克·伦敦丧失了生活的勇气。杰克。伦敦在1914年确实患了严重的肾炎。在此后的两年期间,尽管他在公众面前竭力维持自己精力充沛的形象,但尿毒症的迹象已逐渐明显。他又拒绝听从医生的劝告,如严格注意饮食和充分休息等。1915年和1916年间,他先后在夏威夷住了几个月,希望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恢复已损坏的身体;但他的身体状况继续恶化。在杰克·伦敦自杀后,他的医生称他的自杀的原因是“肠胃生尿毒症”。

  2.唯物主义向唯心主义的思想转变

  1916年的春天,杰克·伦敦在夏威夷发现了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容翻译的科学著作并立即对卡尔说:“我告诉你,我正站在如此之新、如此之可怕和如此之奇妙的新世界的边缘上,以致使我害怕瞥它一眼。”卡尔的书促使杰克·伦敦将多年对波利尼西亚人的研究作为创作的源泉之一,写了一系列短篇小说。从此,卡尔·容的译著不仅促进了他的创作,而且拓宽了20世纪文学的领域;杰克·伦敦本人也成为美国利用卡尔·容的理论进行文学创作的第一个短篇小说家,尽管他的情绪依然不高。

  众所周知,杰克·伦敦自认为是个唯物主义者,但在他自杀前的几个月里,他的思想似乎产生了变化,他开始怀疑唯物主义,并严厉地拒绝其早年坚持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正是在这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心理斗争中,杰克·伦敦的思想最终崩溃,于是他选择在1916年11月以服毒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著名美国记者查尔米亚在其报道中声称,杰克·伦敦在《圣经》下列一段文字的下面划了杠杠:“你不应当从世俗或艺术角度进行思考,而应当从象征角度,从精神方面,从事思索。”查尔米亚显然企图告诉人们,晚年的杰克·伦敦已不是唯物主义者,而是唯心主义者了。

  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富兰克林·沃克虽然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但分析得更为详细和合情合理。他在对杰克·伦敦的代表作《马丁·伊甸》的评论中,比较深入地阐述了杰克·伦敦的思想发展趋势。他认为,杰克·伦敦之所以采取自杀行动,而与世长辞,可能与他的社会主义理想最后破灭有关。《马丁·伊甸》的创作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伦敦思想发展的迂回曲折。杰克·伦敦在这部小说即将杀青之际,还没有决定如何结尾,可是后来他的小说却出现了一个出其不意的结局:主人公马丁·伊甸自杀了。富兰克林认为,杰克·伦敦一再坚持让其书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甸自杀是作者思想发展的必然结局;而作者之所以这样做,或许有其本身的苦衷。

  然而,无论杰克·伦敦自杀的真相如何,他所留下的著作都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毕加索是纵欲而亡吗

  在人类美术史上,毕加索的艺术成就无与伦比。和梵高等艺术家生前潦倒死后辉煌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然而,在这位艺术巨匠死后,人们不仅盛赞其卓越的艺术贡献,也对他的死因充满好奇:毕加索是纵欲而亡的吗?

  毕加索是20世纪绘画史上拥有极高声誉的画家,他的作品既继承传统艺术,又具有独创性,成为世界性的艺术瑰宝。这位具有无穷创造力的人,有着鲜明的个性。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了生命的活力和20世纪人类不息的探索精神,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1881年10月25日,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画家。1973年4 月8 日,他静静地离去了,走完了九十二岁的漫长生涯。4月10日,他被葬于佛文纳菊别墅花园里。然而,对于毕加索的死因,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猜测:毕加索是纵欲而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猜测呢?毕加索到底是不是纵欲而亡的呢?多年来,无数专家学者都想要解开这个谜团。

  大多数人认为,鉴于毕加索生前有着太多的风流韵事,毕加索完全有可能因纵欲而丧生。

  1988年6 月,希腊女记者阿里亚娜·斯特拉辛奥波洛斯·赫因汤历经5 年研究,在美国出版了一部毕加索的新传《毕加索,创造者和破坏者》,书中披露了这位艺术大师一些鲜为人知的轶事。在她的笔下,毕加索是一个粗暴专横、自私自利、不负责任、幸灾乐祸、诡计多端的人。书中曾提到毕加索与一名年轻的茨冈人搞同性恋,后来,这位茨冈人离开了他,他发誓要报复。阿里亚娜还写道:毕加索在巴黎大街上与一名17岁的少女玛丽·特里萨·沃尔特相遇,并对她说:“我是毕加索,您和我在一起会成为名人的。在他与妻子奥尔加科拉瓦一起度假时,他也把玛丽安排到附近。白天,他让玛丽当模特儿;一到晚上,他就找借口溜出去与玛丽幽会。自此以后,毕加索就开始纵欲,成了一个可怕的男人。后来,毕加索又抛弃了玛丽。据阿里亚娜透露:该书中的许多素材都是由毕加索的前妻弗兰科斯·吉洛特-加龙省提供的,她是毕加索1943~1953年的生活伴侣。于是,很多人认为,长时期的纵欲是毕加索死亡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在《住宅与庭院》杂志上,艺术史学家和传记作家约翰·查理森也曾披露:在1915~1916年间,毕加索曾与一位名叫加布里埃尔·德佩尔·莱斯皮纳斯的巴黎妇女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罗曼史。查理森说,最令人惊奇的是毕加索曾在一张纸上写道:“我已请求善良的上帝允许我向你——莱斯皮纳斯求婚。”毕加索在这之前从未表现出对结婚感兴趣,尽管他后来有过两个妻子和许多情妇。此事证明,毕加索一生中究竟有多少情妇,无人知晓,从而为纵欲一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在艺术创作上,毕加索一生中从无数个女人身上得到过灵感。毕加索的创作热情、创作工作是在与最后一位妻子雅克琳结婚之后才又焕发了青春的活力,这位西班牙女子为晚年的毕加索营造了一个温馨宁静的世界。如果没有雅克琳的存在,没有从她那里得到灵感,毕加索的最后10年就不会那样充实。在毕加索最后10年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结婚带来的生活的安谧以及从比自己年轻40岁的妻子那儿得到的激励与迫近的死神之影的相互交错。

  但也有人认为,毕加索是抑郁而死。据一些学者、专家的考证,在毕加索生命的最后一年,毕加索钟爱的雅克琳“神经不正常”,“安眠药服多了,简直像半个病人”,这使毕加索感到无限痛心,不能不影响到他的生活和创作热情。另外,晚年的毕加索处于创作力衰退的时期,从毕加索最后几年的创作实际来看,更是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两个原因对毕加索的打击是很大的,可能他就是在这种氛围下抑郁而死的。

  由于毕加索个性古怪,举动神秘莫测,对许多事避而不谈,人们无法知道他的生活真相。毕加索死后,又缺少详细的死亡报告,这就难免会引起后人的猜测和争议。自然死亡也好,纵欲而亡也罢,毕加索都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画家。

  保罗·伯恩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

  仅因为“性功能不全”,美国著名的米高梅影片公司知名制片人保罗·伯恩自杀辞世,然而,人们却不接受这一可笑的自杀理由,人们更愿意相信他是为情所杀,或者是为情被谋杀,但真相一直未被揭示。

  1932年,美国著名的米高梅影片公司宣布了一个爆炸性新闻:该公司最有影响的制片人保罗·伯恩与该公司最性感的超级影星简·哈洛结为伉俪。婚后,俩人情深意浓,心心相印。然而,俩人的幸福的婚姻并没有维持多久,婚后不久的一天,保罗·伯恩被人发现死在家中,惊恐万分的管家立即把一切消息告诉了伯恩的妻子——此时正在娘家居住的好莱坞影星简·哈洛。随即,米高梅公司立即宣布:保罗·伯恩系自杀身亡,原因是“由于性功能不全”!这又给好莱坞投下了一条爆炸性新闻。

  保罗·伯恩自杀身亡是人们无法理解的,要知道当时的保罗·伯恩正处于一生中的鼎盛时期:在事业上飞黄腾达,红极一时;与同事关系十分融洽;生活上也十分幸福美满。这样的人在这时怎么会突然自杀呢?然而,面对简·哈洛对保罗·伯恩的死因——性功能不全一说的默认,舆论渐渐平息下来。人们不由得感慨不已:命运是多么会捉弄人,它把人一下子推上峰巅,又一下将其摔进无底深渊。

  但有人却始终坚持认为保罗·伯恩死于谋杀,而非自杀,且凶手疑为女性。1960年10月,在保罗·伯恩死后的28年,好莱坞又出现了关于他的爆炸性新闻。著名小说家和戏剧电影作家本·赫奇对伯恩“自杀”一案从新的角度重新做了研究,并且作出下述结论:“保罗·伯恩是被他人杀死的!”“他是被一名妇女杀害!虽然我还不能说出这个人的名字。”

  本·赫奇提出的新见解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好似在一池平静的水面投入了一块石头,顿时激起层层涟漪,使伯恩之死的真相变得令人扑朔迷离、难以捉摸,昔日的旧案被笼罩上了一层迷雾和神秘色彩。这时,人们再度将怀疑的目光投向了伯恩的妻子——简·哈洛。洛杉矶的地区律师立即决定重新调查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