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世界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全文阅读 > 第56章 文化名人离奇死亡之谜(2)

第56章 文化名人离奇死亡之谜(2)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他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发生了分歧,后来离开俄国前往西欧。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自七十年代起定居巴黎,和流寓西欧的民粹主义者往来,并时常资助他们,把他们看做一种能迫使政府实现渐进性政治改革的力量。

  1883年9 月3 日下午2 时,屠格涅夫在法国巴黎的布尔日瓦尔逝世,在离开人世之前,他也没能回到他的祖国。不久,遵照他生前的遗愿,其遗体从法国运回彼得堡,葬在沃尔科夫墓地别林斯基的墓旁,屠格涅夫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流海外的流亡生涯。

  屠格涅夫生前曾向他的一位朋友说过:“等到我们归天,你将看到人们如何对待我们。”事实证明了他的自信不是出于狂妄,他的葬礼像普希金的葬礼一样轰动了彼得堡,其盛况是继普希金之后人们所未见过的。成千上万的人群护送他的灵柩去墓地;俄国所有监狱里的政治犯敬献了一个花圈,安放在他的灵柩上;生前对他有敌意的人们在他逝世后却终于向他的遗体表示了无限的敬意。这一切的敬意,都是人们对他文学成就的褒奖,他可以含笑九泉了。

  屠格涅夫的死无疑是文坛的巨大损失,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从此也少了一座沟通的桥梁。那么,他究竟是怎么死的呢?是患病而死,还是另有其因?如果是因病而死,那患的又是什么病呢?长期以来,人们对此争论不休。

  有的学者以为屠格涅夫的死和他长期以来不同寻常的爱情生活有关。人们一直不解,相貌出众的美男子屠格涅夫为什么会对奇丑无比的法国著名歌唱家维亚尔杜夫人一往情深。维亚尔杜夫人长得相当难看:双眼鼓起,面部线条粗犷,驼背。但似乎这种丑陋又带着极大的吸引力。一位比利时画家曾说:“她奇丑无比,但要是我再见到她的话,我会爱上她的。”1843年11月,法国著名歌唱家维亚尔杜夫人随意大利歌剧团到彼得堡演出,开始和屠格涅夫认识,后来成为终生密友。屠格涅夫多次出国和侨居国外都同维亚尔杜夫人有关,她给他的创作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虽然深深爱着维亚尔杜夫人,但屠格涅夫并没有明确地表达爱意,而是一路追随者她。无论维亚尔杜夫人到哪里演出,屠格涅夫都会尽可能地跟去。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后,屠格涅夫甚至同维亚尔杜一家迁居巴黎,直到逝世。他一生的最后10年就是在杜埃街48号维亚尔杜夫妇的楼上度过的。然而,这毕竟是一种心绪纷乱的幸福。屠格涅夫终日为生在“在另一个男人的安乐窝边”而痛苦。尽管有好几次结婚的机会,但他都放弃了。屠格涅夫一生都陷在这种欲罢不能、欲行又止的境地中,这种似爱非爱的特殊关系,长期折磨着他。也有好几次,屠格涅夫曾想摆脱维亚尔杜夫人对自己的影响,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就这样,心灵的苦痛和无情的病魔折磨着他,伴随着病情的加重,屠格涅夫终于衰竭而死。

  也有人认为屠格涅夫患的是心绞痛病,后来病情加重而死。从1882年起,屠格涅夫即抱病在身;第二年,大夫给他做了手术,切除了一个囊肿。当时法国的著名医生夏尔科曾为他看病数年,经长期观察、诊断,认为他患的是心绞痛病。医生给他用了敷剂、氯醛和氯仿,但他还是剧痛难忍,不能入眠,时间一长,即不治而亡。

  然而,一些研究屠格涅夫生平和创作生涯的学者、专家都认为他实际上是患脊椎癌而致死的。苏联学者鲍戈斯洛夫斯基在《屠格涅夫》一书中,明确指出:“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死于脊椎癌。”屠格涅夫生前曾感到背部剧烈疼痛,在他死后,法医作了详尽的尸体解剖,发现他的三节椎骨受损。

  也许屠格涅夫真的死于脊椎癌,也许是幻想的爱情加重了他的病情,无论怎样,屠格涅夫给我们留下的作品是宝贵的,他让一代又一代人记住了他的名字,爱上了他的作品。

  柴可夫斯基死亡之谜

  一次音乐后,柴可夫斯基在一家餐厅喝了一杯水,几天以后便突然暴亡,难道柴可夫斯基所喝的水里真的带有霍乱病菌?

  1893年10月28日,在圣彼得堡的爱乐厅,“第六交响曲”又名《悲怆》交响曲由俄国大音乐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亲自指挥首演,取得巨大的成功。然而,仅仅几天后的11月6日凌晨,这位俄国著名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却突然死亡,他的死因更是给人们留下了一个不解的谜。

  在柴可夫斯基死后的12天,也就是1896年11 月18 日,他创作的《第六交响乐》(“悲怆”)第二次公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乐曲自始至终的悲剧性的形象和气氛,给人们留下了美好而又深刻的印象。然而,也正是由于作品流露出的这种悲哀痛苦的情绪,使得人们更加关注柴可夫斯基的死因,好像悲怆的《第六交响乐》成了柴可夫斯基“自杀”的“预言”。

  柴可夫斯基死后,官方宣布了他的死因:在彼得堡爱乐厅指挥第六号交响乐(悲怆)之后,柴可夫斯基在其弟马德斯特和其他家人的陪同下,走进涅瓦大街一家名为莱涅拉的时髦餐厅。当时柴可夫斯基有点口干,于是向餐厅要了一杯水解渴。第二天他便患上急病,医生认为柴可夫斯基所喝的水里带有霍乱病菌,使得柴可夫斯基因而感染霍乱。几天后(1893年11月6日)柴可夫斯基便与世长辞。

  但是,一百多年以来,人们一直对这种官方说法抱有很大的怀疑,喝水感染霍乱的奇怪说法无法令人信服。柴可夫斯基多年来身受肠胃病之苦,严格遵守饮食规定,对于食物的卫生尤其重视。因此当医生的警语和医疗指南在所有的报纸上大加倡导之时,一杯生水和传染病的故事,看起来实在有点不合情理。

  后来,有人发现一份所谓柴可夫斯基写的“秘密标题”的草稿,上面写着:这部交响乐的计划的最终本质是生活。第一部分——全是冲动的热情、信心和渴望活动,必须短(终曲:死亡——崩溃的结果);第二部分——爱;第三部分——失望;第四部分——以死亡为终结(也要短)。于是,人们以此为据,证明柴可夫斯基死于“自杀”。然而,《第六交响乐》却绝不是作者为自己“自杀”所写的“挽歌”。因为,1893 年这一年,是作者获得极高荣誉的一年。此时他的声望在俄国势如中天,并获得世界各国音乐界的肯定,而且有亚历山大三世的大力庇护,给予终身养老金,还制订长远的生活计划,可谓前景无量。况且在柴可夫斯基的书信和日记中,没有沉重危机和极度忧伤的只字词组,足以逼迫音乐家走上绝望之路,人们怎么也找不出他自杀的理由。

  一些学者认为,柴可夫斯基很有可能是自己服用砒霜而自杀。但是,这都只限于猜测。声名显赫的柴可夫斯基是否真是自杀,至今仍然还是一个谜。

  在真相没有水落石出之前,围绕柴可夫斯基死因的争论必然还很多。然而无论音乐家的真正死因为何,柴可夫斯基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他在音乐爱好者心中的价值,永远是崇高和珍贵的。他的音乐美化人类的感情,点缀凡俗的生活,留给世间心灵的火花和美丽的宴飨。

  凡·高自杀之谜

  凡·高的一生饱尝坎坷和孤独,他生前只买过一幅画,死后他的画却被视为珍品,难道他是因为怀才不遇而自杀身亡?

  文森特·凡·高是伟大的荷兰画家、后印象派大师,也是一代富有传奇色彩的艺术家。然而这么一位欧洲最杰出的艺术家、画坛巨匠生前却默默无闻,他一生坎坷,穷困潦倒,饱尝寂寞和孤独。凡·高生前卖出的作品只有《红色葡萄园》一幅,而且价格非常便宜,仅为当时的四百法郎而已。100年以后,他的画成了举世珍宝。他像夸父一样追逐着太阳,最后在烈焰中燃烧……

  1890年7月27日,凡·高借口去打鸟,从他人那里借到一支左轮手枪,走向奥维尔小镇外的一片麦田。面对着灿烂的阳光,用那只拿惯了画笔的手,对着自己的腹部扣动了扳机。4小时后,他苏醒了。他带着满身的血迹摇摇晃晃地回到了住处。在生命垂危的时刻,他偶尔看见店老板13岁的女儿阿德琳娜·雷沃克斯站在阳台上,样子楚楚动人。凡·高忍着剧痛,为她画了一幅肖像。2000年,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凡·高的那幅绝笔画《阿德琳娜·雷沃克斯肖像》,以1375万美元的高价成交。

  凡·高苦熬了两天,痛楚难忍。临终前,他不断吸烟,和弟弟提奥谈论着艺术,他对提奥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苦难永不会终结。1890年7月29日凡·高去世,嘴里还叼着点燃的烟斗,时年37岁。这位为艺术奋斗了一生的杰出画家,在他的作品即将得到公认时,悲惨地离开了人世。而他自杀的这一声枪响更是响彻古今,枪响的余音飘荡了整整一个世纪,直到今天,还在震撼着人类的心灵。

  凡·高短暂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他四处颠沛流离,干过几种职业,历经了世道的不平和生活的艰辛。作为艺术家,他酷爱绘画,而且他天分极高,创造力很强。他从事绘画仅仅才7年,就创作了近1700件作品,其中900幅素描,800 幅以上的油画。可是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他所代表的艺术风格还没有被世人认识和理解,作品没有销路。因此在他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以至于他的生活都不得不依靠弟弟的不断资助来维持。这些无情的现实,都极大地撞击着他本来已经脆弱的神经,使他完全被击倒了,所以他才采取了自杀的方式逃离这个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快乐和温暖的世界。

  近年来,随着对凡·高所代表的现代印象派绘画艺术理解和欣赏的人越来越多,对他的生平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加强,人们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的目标对准了这位艺术家的死。凡·高为什么用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人生?有一点似乎很明显,是他的精神失去了控制,是一种失常情况下的非理智行为。凡·高生前患有精神病,曾在精神病院里住了一段时间。1890年5月16日,他告别了圣·雷米的精神病院,途经巴黎去看望弟弟提奥。据提奥的妻子回忆“我原以为会看到一位病人,但站在我面前的却是健康的脸上浮现着微笑的神态坚定、体格强壮、肩膀宽阔的男子……他已经完全好了。”然而就是这位疾病“已经完全好了”的凡·高,却在两个多月后开枪自杀了。

  也许是那一声枪响让人们开始关注凡·高,开始认同他的画作,可是他永远不能再为人们画画了。

  一代文豪高尔基是如何去世的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闪电之间,在怒吼的大海上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高尔基《海燕》

  中国人民对高尔基并不陌生,他的这篇《海燕》还入选了中国学生的语文课本,文中所表达的抗击暴风雨的精神感染了无数中国人。这种“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抗争精神也正是高尔基文学作品中最核心的思想,他也因此被列宁称之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成为20世纪的一代大文豪。

  1936年6月18日,苏联政府宣布逝世,苏联人民陷入悲痛之中。其实,早在在高尔基病危时,苏联政府每天向全国人民发布病情公告。高尔基年轻时即患有肺结核病,以后时好时坏,到了晚年,肺结核病已十分严重,他的肺只有三分之一还有机能,同时患有老年性心脏病。斯大林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但未能挽救高尔基的生命。这位社会主义文学的巨匠和奠基人,终于永远地搁下了他手中紧握的武器。

  然而,就在苏联人民还沉浸在失去高尔基这位文学巨匠的悲痛之中时,苏联政府却突然宣布高尔基系被无产阶级的敌人谋杀而死。1938年3 月,苏联政府在莫斯科对“右派和托洛茨基派反苏维埃联盟”进行了公开审判,其中就包括审判谋害高尔基一案。作为被告的原共产国际执行委员、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布哈林供认:“联盟的联合中心内属于托洛茨基一派的那些人建议组织一次反对高尔基的敌对行动,因为他是斯大林政策的支持者。”布哈林解释说,不排除要从肉体上消灭高尔基的可能性。原内务人民委员雅戈达供认了谋杀高尔基的动机。他说,高尔基一直是斯大林路线的热情支持者和拥护者。托派要推翻斯大林政权,不能忽视高尔基在国内外的威望。高尔基既然不能脱离斯大林,那么“联盟”只好干掉他。

  雅戈达供称,托洛茨基在1934年7 月即指示“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地从肉体上消灭高尔基”,并委托他具体执行。雅戈达网罗了高尔基的秘书克留奇科夫、家庭医生列文、著名医学教授普列特涅夫等实施谋杀计划。雅戈达指示他们,要让被禁止喝酒的高尔基尽量多喝酒,要让高尔基经常伤风感冒。

  1934年5 月2 日,高尔基患了肺炎,克留奇科夫伙同列文、普列特涅夫先让高尔基喝了香槟酒,然后给他服泻药,使高尔基一病不起,从而加速了他的死亡。

  站在被告席上的19名被告因为被指控犯有推翻苏维埃的重大罪行,除普列特涅夫被判处25年徒刑外,其余18人均被宣告处以死刑。

  然而,许多苏联学者却认为这次宣判又是一次“逼打成招”的结果。有传言说,布哈林在被捕后曾遭受酷刑拷问,但他拒绝认罪。内务部的审讯人员恫吓他说,如果他拒不认罪,他妻子和儿子的生命将受到威胁;反之,如果他协助党把问题弄清楚,他的家属可不受株连,他本人也可从宽处理。布哈林终于屈服了,于是供认了种种犯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