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世界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全文阅读 > 第38章 让人匪夷所思的宫廷秘闻(1)

第38章 让人匪夷所思的宫廷秘闻(1)


  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的情爱纠葛

  有人说,克里奥帕特拉是“尼罗河畔的妖妇”,是“尼罗河的花蛇”。罗马人对她痛恨不已,因为她差一点让罗马变成埃及的一个行省;埃及人称颂她是勇士,因为她为弱小的埃及赢得了22年的和平。

  人类历史上的众多女性当中,“埃及艳后”—— 克里奥帕特拉无疑是其中一位焦点人物。这位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女皇,曾经以自己惊人的美丽、出众的才华和令人倾倒的魅力,先后征服了罗马历史上两位叱咤风云的人物恺撒和安东尼,而且使强大的罗马帝国的帝王纷纷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在当时罗马帝国势力如日中天的时候,她以个人的力量使埃及国土一度得以保全,同时也改变了罗马历史。

  克里奥帕特拉是托勒密的后裔,当她18岁时,她的父亲托勒密十二世去世了,遗嘱让克里奥帕特拉和她的弟弟托勒密十三世共同执政。但权力欲望特别强烈的克里奥帕特拉这时就已经不能容忍弟弟和她分享王位,两人因派系斗争和争夺权力而失和。克里奥帕特拉于公元前48年被逐出亚历山大里亚后,在埃及与叙利亚边界一带聚集军队,准备攻入埃及。

  此时,适逢恺撒追击庞培来到埃及,对埃及的王位之争进行调停。克里奥帕特拉得此消息,乘船于夜间潜入亚历山大里亚,以毛毯裹身,由人抬到恺撒房门前。克里奥帕特拉突然出现于恺撒面前,她的勇气和美貌深深打动了恺撒,于是很快就成了他的情妇。后来,托勒密十三世在对恺撒的亚历山大里亚战争中遭到了失败,溺死于尼罗河。恺撒征服了埃及后,本想宣布埃及为罗马的一个行省,但克里奥帕特拉施展她的柔情和智慧,使恺撒放弃了原来的想法,恢复了克里奥帕特拉的王位。克里奥帕特拉成了埃及实际的统治者。

  公元前44年,恺撒被暗杀,他的朋友安东尼当上了罗马帝国的元首,称雄于罗马。在腓力比战役中最后击败共和派领袖布鲁图斯和喀西约的军队后,安东尼按照与屋大维的协议巡视东方行省,筹措资金。公元前41年他到达西利西亚的塔尔苏斯,遣使传讯克里奥帕特拉,想剥夺她的王位,宣布埃及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埃及王国又一次陷入危机之中。

  克里奥帕特拉是一位非常有理智的女子,她深知埃及的军事力量太薄弱,随时都有被罗马统治者吞没的危险。为了要保护她的祖国和保全她的王位,必须要和罗马的强权人物结婚。安东尼很快就被这位美女迷得神魂颠倒,把统治帝国的大事都抛到脑后,终日与克里奥帕特拉形影不离,甚至跟着她到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去度过了公元前41~前40年的冬天。

  公元前37年,安东尼离弃了自己的妻子,正式与克里奥帕特拉结婚。为了满足克里奥帕特拉的野心,安东尼把埃及、科埃雷-叙利亚和塞浦斯路,赠给克里奥帕特拉,这引起了罗马元老院的不满,也给屋大维反对安东尼提供了良机。

  公元前32年,安东尼和克里奥帕特拉率领声势浩大的军队在阿克蒂姆和屋大维开始了最后的对决,结果痴情的安东尼在这场战争中一败涂地。

  为了保证埃及的安全,克里奥帕特拉没有征得安东尼的同意,就向屋大维表示了臣服。绝望的安东尼发现克里奥帕特拉的佣兵开始投降,又风闻克里奥帕特拉战败被杀了,信以为真,就绝望地自杀了。克里奥帕特拉用埋葬国王的豪华仪式为安东尼举行了葬礼,然后就悲哀地自杀了。在遗言中,她恳求将自己和安东尼埋在同一个坟墓中。

  克里奥帕特拉以她的美貌、魅力和才智挽救了埃及,使它能在强大罗马的夹缝中生存。虽说野史、传说和文学作品总能见到这位“埃及艳后”神秘的影子,但有关她本人的文物资料却是少之又少。

  伦敦大英博物馆曾经展出过这位传奇女人的雕像,从所展出的雕像来看,女王不过是长相一般,脸上轮廓分明,看起来极为严厉的女人。她的个头矮小短粗,身高只有1.5米,身材明显偏胖。衣着也相当朴素,甚至脖子上有很明显的赘肉,牙齿长的毫无美感。考古学家根据出土的古埃及雕像也证实,真实的女王相貌平平甚至有些丑陋,而埃及人为了保持血统的纯净,有近亲婚配的制度,女王有可能还有某方面的缺陷。如果这是真的话,她有什么特殊的魅力使安东尼对她生死相随?这真是一个难解之谜。

  冈比西斯是“自死”身亡吗

  “自死”是一个模糊的词语,是“自杀身亡”还是“自然死亡”呢?波斯国王冈比西斯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个谜题。

  公元前6世纪,在今伊朗高原的西南部,崛起了一个强大的帝国——波斯。波斯帝国的缔造者是居鲁士,居鲁士死后,他的儿子冈比西斯子承父业,于公元前522年起兵征服埃及。

  战争期间,国内一个名叫高墨达的祭司起兵反抗波斯,夺取了政权。冈比西斯决定立即回国处理叛乱。然而,在从埃及返回波斯途中,这位内外交困的国王突然“自死”身亡。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这样记载了冈比西斯的死:古埃及人说,冈比西斯是因刺杀了埃及神牛“阿庇斯”,遭到神的“报复”才死去的。

  古代埃及实行多神崇拜,他们认为牡牛都是属于阿庇斯神的。“阿庇斯”是一只永远不会再怀孕的母牛所生的牛犊。根据埃及人的传说,母牛因受太阳照耀而怀孕,生出“阿庇斯”,其标志是:黑色,前额上有一块四方形的白斑,背上有一个像鹰那样的东西,尾巴上的毛是双股的;在舌头下面又有一个甲虫状的东西。在注重农业的古埃及人的心目中,阿庇斯是最伟大的一位女神,他们举行最隆重的节庆,用洁净的牡牛和牡牛犊作牺牲来奉祀这位女神。

  当冈比西斯溯尼罗河而上远征埃塞俄比亚人失败,从底比斯返回孟菲斯时,埃及人正在举行这种盛大的祝祭。据说,阿庇斯神要隔很久才会出现一次,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所以这次的祭祀活动场面尤其壮大。在心情沮丧的冈比西斯看来,埃及人的这种狂欢行动就是对他吃败仗的最大嘲笑,于是把报告这一消息的为首几个埃及贵族杀死,并责令埃及祭司将“阿庇斯”带来。当祭司把“阿庇斯”领进来时,冈比西斯立即拔出他的短刀,向牛犊的腹部戳去,但戳中的却是它的腿部。接着,冈比西斯又下令痛笞祭司,杀死那些正在庆祝节日的埃及人。“阿庇斯”卧在神殿里,也因腿被戳伤而死去。

  古埃及人说,冈比西斯由于做了这样一件错事而变得疯狂起来,犯下了一件件令人发指的罪行,如杀死亲兄弟,残害亲姐妹,活埋波斯知名贵族等。

  后来,他从埃及前往苏撒,想惩办篡夺了波斯王位的米底祭司,但在途中有次上马时,他的佩刀刀鞘的扣子松掉了,于是里面的刀刃就刺中他的股部,正好伤着了他自己过去刺伤埃及神牛“阿庇斯”的同一部位。结果骨头坏疽,大腿溃烂,冈比西斯便因此而死掉了

  在古代,除了埃及人的这一说法之外,波斯国王大流士镌刻在贝希斯敦岩壁上的著名楔形铭文也谈到冈比西斯之死,但写得极为简略,其中的波斯文原文仅用一组词语表示。“uvāma r iyu amariyat ā”,这组词语是什么意思呢?

  有人认为铭文中词组的意思是“自杀”,因为冈比西斯在埃塞俄比亚战败,本来心情就很沮丧,这时国内又传来高墨达篡夺王位的消息,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冈比西斯在绝望中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也有人认为铭文中词组的意思是“自然死亡”,但到底是如何自然死亡却无法解释。还有人认为铭文中词组的意思是“自死而死”,很难将其解释为“自杀”,并且在亚述楔形铭文中表示“自杀”的词语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式;这组词语也不表示“自然死亡”,因为阿卡德异文中未含此意,其他的波斯铭文中表示“自然死亡”的词语也与此不同。他们认为,“自死”之说和希罗多德的记述相吻合,即冈比西斯之死未能逃脱因其所犯罪行而遭受的惩罚。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冈比西斯是被“他杀”身亡的,可能是被米底的玛高斯祭司所杀。也有人说冈比西斯“是军人中的阴谋的牺牲品”。

  关于冈比西斯死亡的地点,同样也有不同的说法。据希罗多德记载,冈比西斯在临死之前曾询问他所在的那个城市的名字,人们告诉他说是阿格巴坦那。但近代有人考证,古时叙利亚无此城名,因此推测冈比西斯可能死于叙利亚某个乡村,而希罗多德不知其名。也有人认为他死在了巴比伦、死在了大马士革等等。冈比西斯是否“自死”?怎样“自死”?在历史上留下了众多的谜团。

  查理大帝为何“被加冕”

  古代中国有赵匡义黄袍加身而建立北宋王朝,在遥远的意大利也有一出这样的奇闻——查理大帝突然被教皇“皇冠加顶”,这到底是预演的阴谋,还是突降的幸福?

  公元800 年12月25日,在意大利的罗马城,发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事情:洛林王朝的皇帝查理大帝被罗马教皇破天荒地戴上一顶金皇冠,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这件事情影响深远,甚至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查理的祖父查理·马特是墨洛温王朝大权实握的宫相,以打败外族的进攻和实行采邑改革而驰名遐迩。查理的父亲“矮子丕平”于751 年与教皇相勾结,废黜了墨洛温王朝的末代国君,取而代之,创建了加洛林王朝,但新王朝最强大的局面却是由丕平的儿子——查理大帝开创的。

  查理生活的年代正是西欧封建化过程急剧进行的时候,查理所实行的政策措施客观上加速了这一进程,得到新兴封建地主阶层的拥护。查理是位好战的国王,为了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他长年累月率军四处征战,使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不断扩张。经过五十多次战争,查理使法兰克王国成为控制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大帝国:西临大西洋,东到多瑙河,北达北海,南至意大利中部,差不多囊括了昔日西罗马帝国的全部国土。

  795年,罗马教皇阿德一世逝世,查理支持立奥三世当选为新的教皇,立奥三世为了答谢查理,在罗马为他大唱赞歌,从而引起了罗马贵族的不满。罗马贵族首领以教皇对法兰克人软弱为借口,将立奥三世逮捕入狱,倍加虐待,几乎使立奥三世致盲致哑。立奥逃出监狱后向查理求援,查理于800 年12月亲率大兵护送立奥三世回罗马,用武力平息了这场纠纷,他召集所有主教、神职人员及贵族开会,帮助立奥三世复位,并对反对立奥三世的人处以重刑。

  立奥三世对查理感激涕零,为答谢查理的支持,立奥三世决定以特有的方式报答他。公元800 年12 月25 日,当查理跪在圣彼得大教堂做弥撒时,立奥三世便为查理戴上一顶金皇冠,封他为“罗马人皇帝”,并高声宣布:“上帝为查理皇帝加冕,这位伟大的和带来和平的罗马皇帝,万寿无疆,永远胜利!”参加仪式的教徒也齐声高呼:“上帝以西罗马皇帝的金冠授予查理,查理就是伟大、和平的罗马皇帝和罗马教皇的保护人。”从此,法兰克王国被称为“查理帝国”,查理国王变成了“查理大帝”,亦称“查理曼”。

  关于查理加冕称帝的问题,历史上存在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查理根本无意被加冕,那只是教皇一相情愿的报恩行为。据为查理作传的爱因哈斯所述,查理对“加冕”一节事前毫无所知,立奥本想以此给查理一个惊喜,但他的做法却没有收到预期目的,反而使得查理感到突兀。查理认为,自己并不需要被授予尊贵荣誉。他甚至于对“奥古斯都”、“皇帝”等称号持有反感态度。他肯定地说,假如当初能够预见到教皇的意图,他那天是不会进教堂的,尽管那天是教堂的重要节日。 依此看,查理大帝是不愿意被加冕称帝的。很多学者采取这一说法,是因为爱因哈德从20岁起便被查理聘请到宫中掌管秘书,参与机要,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跟随在查理左右,深得查理的宠信,他的记载应该是比较可信的。

  事实果真如此吗?现代许多西方历史学家对此表示怀疑。有人认为,查理既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又能严密控制局势,绝不可能容许心非所愿之事,从当时立奥三世的处境看,他也绝不敢做冒犯查理的事。由此他们认为,查理加冕可能是他身边那些向往帝国梦的宫廷学者怂恿的结果。不过,人们普遍认为,查理不愿称帝的最大可能,还是他忌讳教皇立奥三世。教皇主动给自己加冕不仅仅是为了报恩,而想趁机重新得到一些失去的权力。

  事实上,不管查理是否愿意罗马教皇为他加冕,他在实质上已经成为古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和基督教世界的保护者,这次加冕是中世纪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影响极其深远,奠定了教廷和王廷对西欧进行双重统治的政治思想基础,开创了中世纪教皇为皇帝加冕的先例,也为日后的教权与王权之争埋下了祸根。

  查理“加冕”的真相究竟如何?是教皇立奥三世别出心裁的偶然性举动,还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历史事件?这一历史谜团,尚须认真研究、考证,才能揭开。

  伊凡雷帝杀子之谜

  历国历代宫廷内部都充满了血雨腥风,父子相残、兄弟反目的事情层出不穷。以暴虐成性而闻名的伊凡雷帝真的忍心杀死自己的亲儿子吗?

  伊凡四世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任沙皇,16世纪俄罗斯的专制统治者。他生性残暴,17岁时杀死握有实权的摄政王,自立为帝。为了巩固政权,他曾毫不留情地屠杀所有反对他的政敌,镇压叛乱、绞死主教。他的政权是建立在恐怖基础上的,所以世称他为“伊凡雷帝”,即“恐怖的伊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