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全文阅读 > 第55章 附录(20)

第55章 附录(20)


  诸葛亮着重训练有纪律和武艺熟练的军队。因此,蜀军阵容整齐,号令严明,关中震动,做到了进则使敌人不敢战,退则使敌人不敢追,始终立于主动地位。

  【原文】 建兴九年二月,伐魏。亮围祁山①,招鲜卑轲比能,比能等至故北地石城②以应亮。于是,魏大司马曹真有疾,司马③宣王自荆州入朝。魏明帝曰:“西方事重,非君若可付者。”乃使西屯长安,都督张郃、费耀、戴陵、郭淮等。宣王使耀,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④,余众悉出,西救祁山。郃欲分兵驻雍⑤、郿⑥。宣王曰:“料前军能独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擒也。”遂进。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于上邦。郭淮、费耀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⑦刈其麦,与宣王遇于上邽之东,敛兵依险,军不得交,亮引兵而还。宣王寻亮,至于卤城⑧,张郃曰:“彼远来逆我,我请战不得,谓我利在不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县军食少,亦行去矣。”宣王不从,故寻亮,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贾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畏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诸将咸请战,五月辛巳,乃使张郃攻无当监⑨何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衣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

  (《汉晋春秋》卷二)

  ① 祁山,地名。在今甘肃省西和县北。

  ② 石城,在今甘肃省宁县西北。

  ③ 司马,即司马懿(公元179—251年),初为曹操主薄,明帝时任大将军,多次率军与诸葛亮对阵,后杀曹爽执国政,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迫其为宣帝。

  ④ 上邽,在今甘肃省天水西南。

  ⑤ 雍,在今陕西省风翔县。

  ⑥ 郿,在今陕西省眉县北.

  ⑦ 芟(shān衫),收割。

  ⑧ 卤城,在今甘肃省天水南。

  ⑨ 无当监,无当为蜀国部队的一种称号,指部队悍勇,敌人无能当,率领此部队的将领称无当监。

  【译文】 建兴九年(公元二三一年)二月,蜀出兵讨伐魏。诸葛亮率兵围攻祁山,召示鲜卑族首领轲比能,比能等率部众到原居住的北地郡石城作策应。这时,魏主将曹真有病,宣王司马懿从荆州到许昌。魏明帝曹睿对懿说:“西方军情吃紧,非你不能对付。”于是令司马懿带兵驻扎长安,指挥张郃、费耀、戴陵、郭淮等部队。司马懿命令费耀,戴陵留精兵四千防守上邽,其余全部人马西进增援祁山。张郃建议分兵一部驻守雍、郿,掩护侧后。司马懿说:“假如前军能单独抗拒蜀兵,将军的意见是对的;如果不能就是分散了兵力,这是项羽的部队所以被英布打败的教训啊,”遂率全军西进救祁山。诸葛亮留一部兵力围攻祁山,亲率主力到上邽和魏军决战。郭淮,费耀等带兵攻亮,被打败。蜀军抢收春麦跟魏军在上邽以东遭遇,懿收兵据险不战,亮求战不得率兵向祁山方向撤退,以调动魏军。懿率兵稳步尾随,到卤城时,张郃说:“蜀军远通而来进攻我军,我请战你不叫打,说什么不战对我有利,想以持久战对付蜀军。祁山被围的部队已经如道救援的大军不远了,决心坚守。我军可停止前进而屯驻卤城,分兵出其不意迂回到蜀军之后袭扰,不利正面攻击就不敢交战,是坐失民望啊!现在诸葛亮孤军深入,军饷不济,也自会退去的。”司马懿不同意,仍旧尾随蜀军,及至逼近时,又登山扎营,不肯战。贾诩,魏平多次向懿请战,并说:“您畏蜀如畏虎,叫天下人耻笑啊。”司马懿无可奈何。各位将军都去请战,六月二十八日,司马懿命令张郃进攻祁山南部的何平军,亲自从中路向蜀军进攻。诸葛亮命令魏延、高翔、吴班率兵反击,大败魏军,消灭三千人,缴获衣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司马懿收兵返回上邽营寨。

  孔明西上五丈原

  这是蜀汉举行第六次北伐的战争。诸葛亮选择了尚未筑城的斜谷作为再次攻魏的进军方向,企图突然进到渭水附近与魏军决战。这一次魏军的统帅仍然是沉着慎重、善于保持战争主动权的司马懿。他认为蜀军远征,利于速战,而魏军坐守,利于持久,所以还是采取了敛兵不战的策略,坚决不与蜀军进行主力决战。两军在渭水两岸相持了一百多天,蜀军始终没有到与魏军主力作战的良机。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被迫退走。蜀汉北攻曹魏战争遂告结束。

  魏蜀在军力和物力对比上,强弱悬殊,这是诸葛亮进攻曹魏未能取胜的客观原因。根据当时形势和地理特点,蜀军补给困难,利于速战。诸葛亮未能运用一切办法创造战机,反而稳扎稳打,消耗了蜀国的力量,徒劳空返。

  蜀汉接连六次北伐中原,虽然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但却使魏军不敢轻身攻蜀,诸葛亮利用攻势作战,保持了多年三国相峙的局面。

  【原文】 诸葛亮至郿,军於渭水之南。司马懿引军渡渭,背水为垒拒之,谓诸将曰:“亮若出武功①,依山而东,诚为可忧;若西上五丈原②。诸将无事矣。”亮果屯五丈原。

  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毗治杖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於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③。”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是月,亮卒于军中。长史④杨仪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司马懿,懿追之。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敛军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懿闻之,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

  (《资治通鉴》卷七十二)

  ① 武功,县名,今陕西省武功县。

  ① 五丈原,古地名。在今陕西省眉县西南。

  ③ 升,汉代一升约等于现在一两七钱。

  ④ 长史,官名。旧时丞相。太尉,司徒、司空等公府均设有长史,责任颇重,号称三公辅佐。

  【译文】 公元二三四年,诸葛亮率军到达郿县,集结于渭水南岸。司马懿率部队渡过渭水,背靠渭水构筑营垒防守,对诸将说:“诸葛亮军如果从武功出发,依托山陵向东进攻,实在使我担忧,如果西上五丈原,大家就没有危险了。”诸葛亮果然进驻五丈原。

  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一百多天,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不予应战。于是诸葛亮送给司马懿一些妇女的华丽服装来侮辱他。司马懿大怒,向魏帝曹睿请示决战,曹睿派卫尉辛毗带着令旗去制止他。护军姜维对诸葛亮说:“ 辛毗带着令旗来到,司马懿不会再出战了。”诸葛亮说:“他本来就不想出战,所以坚持请求出战,以向部下表示其力量强大罢了。将在外,君主的命令有所不从,如果他真能战胜我,何必千里迢迢去请战呢!”

  诸葛亮派人到司马懿军中,司马懿问诸葛亮吃饭睡觉及工作情况,不提打仗的事。使者回答说:“诸葛亮起早睡晚,处罚二十军棍的小事都亲自审理,每天食量不到数升。”司马懿对别人说:“诸葛亮吃饭少而工作繁忙,他能活长久吗!”

  当月,诸葛亮在军中病死。长吏杨仪指挥部队撤退。老百姓奔告司马懿,司马懿率部队追赶。姜维让杨仪反打着旗帜,擂着进攻的战鼓,好象反击司马懿的样子,司马懿收军后退,不敢追逼,于是扬仪率部队有秩序地撤走了,进入斜谷才办理丧事。老百姓为这事编谚语说:“死诸葛吓跑活仲达。”司马懿听了笑着说:“我能预料诸葛亮活着的计谋而不能预料他死后的计谋啊!”

  司马懿长途袭襄平

  司马懿长途袭襄平取胜,是由于他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了公孙渊所处的地理条件和可能采取的作战方针。

  当公孙渊企图凭借辽河依托坚固阵地抵御长途跋涉的魏军时,司马懿只以少数兵力向其佯攻,而将主力偷渡辽河,直捣对方必救之襄平,调动敌人。公孙渊发现魏军迂回他的背后,果然放弃阵地前来迎击,于是司马懿以主力将公孙渊的部队歼灭于运动之中。

  【原文】 春,正月,帝召司马懿于长安,使将兵四万讨辽东①。议臣或以为四万兵多,役费难供。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也。”帝谓懿曰:“公孙渊将何计以待君?”对曰:“渊弃城豫走,上计也;据辽东拒大军,其次也;坐守襄平②,此成禽耳。”帝曰:“然则三者何出?”对曰;“唯明智能审量彼我,乃豫有所割弃,此既非渊所及。”又谓:“今往孤远,不能支久,必先拒辽水③,后守襄平也?”帝曰:“还往几日?”对曰:“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如此,一年足矣。”

  公孙渊闻之,复遣使称臣,求救于吴。吴人欲戮其使,羊#曰:“不可,是肆匹夫之怒而损霸王之计也,不如因而厚之,遣奇兵潜往以要其成。若魏伐不克,而我军远赴,是恩结遐夷,义形万里;若兵连不解,首尾离隔,则我虏其傍郡,驱略而归,亦足以致天之罚,报雪曩事矣。”吴主曰:“善,”乃大勒兵谓渊使曰,“请俟后问,当从简书,必与弟同休戚。”又曰:“司马懿所向无前,深为弟忧之。”

  帝问于护军将军蒋济曰:“孙权其救辽东乎?”济曰:“彼知官备已固,利不可得,深入则非力所及,浅入则劳而无获;权虽子弟在危,犹将不动,况异域之人,兼以往者之辱乎!今所以外扬此声者,谲其行人,疑之于我,我之不克,冀其折节事己耳。然沓渚④之间,去渊尚远,若大军相守,事不速决,则权之浅规,或得轻兵掩袭,未可测也。”

  六月,司马军至辽东,公孙渊使大将军卑衍、杨祚将步骑数万屯辽隧,围堑二十余里。诸将欲击之,懿曰:“贼所以坚壁,欲老吾兵也,今攻之,正堕其计。且贼大众在此,其巢窟空虚;直指襄平,破之必矣。”乃多张旗帜,欲出其南,衍等尽锐趣之。懿潜济水,出其北,直趣襄平;衍等恐,引兵夜走。诸军进至首山,渊复使衍等逆战,懿击,大破之,遂进围襄平。

  秋,七月,大霖⑤雨,辽水暴涨,运船自辽口径至城下。雨月余不止,平地水数尽三军恐,欲移营,懿令军中:“敢有言徙者斩!”都督令史张静犯令,斩之,军中乃定。贼恃水,樵牧自若,诸将欲取之,懿皆不听。司马陈珪、曰:“昔攻上庸,八部俱进,昼夜不息,故能一旬之半,拔坚城,斩孟达。今者远来而更安缓,愚窃惑焉。”懿曰:“孟达众少而食支一年,将士四倍于达而粮不淹月,以一月图一年安可不速!以四击一,正令失半而克,犹当为之,是以不计死伤,与粮竞也。今贼众我寡,贼饥我饱,水雨乃尔,功力不设,虽当促之,亦何所为!自发京师,不忧贼攻,但恐贼走。今贼粮垂尽而围落未合,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之走也。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贼凭众恃雨,故虽饥田,未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取小利以警之,非计也。”朝廷闻师遇雨,咸欲罢兵。帝曰:“司马懿临危制变,禽渊可计日待也。”

  雨霁⑥,懿乃合围,作土山地道,楯橹⑦钩冲,昼夜攻之,矢石如雨。渊窘急,粮尽,人相食,死者甚多,其将杨祚等降。

  壬午,襄平溃,渊与于脩将数百骑突围东南走,大兵急击之,斩渊父子于梁水之上。

  (《资治通鉴》卷七十四)

  ① 辽东,郡名。治所在襄平,辖境相当今辽宁大凌河以东。

  ② 襄平,古县名,在今辽宁省辽阳市。

  ③ 辽水,即辽河。

  ④ 杳(tā),繁多。重复, 渚(zhǔ主),水中的小洲。

  ⑤ 霖(lín林),久雨。

  ⑥ 霁(ji剂),丰指面止,引申为云开雾散,天气放晴。

  ⑦ 楯(dùn顿),同盾。古代武器名,即蘑牌。 橹(lǔ),大盾牌。

  【译文】 公元二三八年一月,魏明帝曹睿召司马懿到长安,命他率兵四万讨伐辽东太守公孙渊。有的谋臣以为出动四万兵力太多,军需费用难以供应。曹睿说:“四千里远征,虽说以奇兵取胜,也要靠实力,不应当打算少花费用。”曹睿问司马懿说;“公孙渊可能使用什么策略对付你?”司马懿说:“公孙渊主动弃城退走,这是上策,依托辽水抗拒大军,这是中策,防守襄平,这样他就成俘虏了。”曹睿说:“然而这三者公孙渊可能选那一着?”司马懿说:“只有深通谋略的人才能审时度势知己知彼,予有选择取舍,这不是公孙渊所能做到的。”又说;“他看我孤军远征,不能持久,必然先在辽水据隆防守,然后退守襄平。”曹睿说:“这次征讨往返需要多长时间?”司马懿说:“去时一百天,作战一百天,回来一百天,休整六十天,这样,一年时间就足够了!”

  公孙渊得到消息,派遣使者到东吴称臣,向其求救。吴人准备杀死公孙渊的使者,羊#说;“不能这样,这是发泄匹夫的怒气而损害称霸天下的宏伟计划,不如厚待使者,派遣一支部队暗地到辽东去夺取胜利成果。如魏军攻伐不胜,而我军长途奔救,是结恩远帮,义扬万里,如果两军相持不下,公孙渊前后隔离不能相顾,则我军可以虏略其附近郡县,驱赶人马收拾财物而归,这也是代天伐罪,足以报雪以往的仇怨。”吴主孙权说:“好!”于是积极筹备出兵,对公孙渊使者说:“请告公孙渊,我遵从他来函要求,一定要同他象亲兄弟一样患难与共。”又说:“司马懿所向无敌,我非常替公孙渊担心。”

  魏明帝曹睿问护军蒋济说:“孙权可能救辽东么?”蒋济说:“孙权得知我军已做好破辽东的充分准备,不能与我争利,深入则力不能及,进攻则劳而无获,即便是兄弟儿子危急,他也不会救助,况公孙渊是外帮人,而且孙权有过去受其欺辱的怨恨,现在孙权扬言出兵的目的,是为了欺骗别人,使我们产生疑虑,我军如果攻辽不胜,东吴就可以使公孙渊屈膝称臣了。但吴越地方,远距辽东,如果魏,辽大军相持不下,一时难分胜负,则孙权也可能实行进攻,派轻骑偷袭,也难预料啊。”

  六月,司马懿率部队到达辽东,公孙渊派大将军卑衍,杨祚率领步兵骑兵数万人防守辽河要口辽隧城,构筑二十多里防御阵地。魏军各将领要求进攻,司马懿说;“敌人之所以构筑坚固阵地防守,是企图削弱、疲惫我军锐气,现在进攻,说适合政军意图。而且敌军主力在这里防御,后方空虚,直接攻击敌人心脏襄平,必然能打败他。”于是插了许多旗帜,佯攻其南方,卑衍等率领主力迎击。司马懿秘密渡过辽水,从北方迂回,直接指向襄平,卑衍等惊慌,率军乘夜撤走。魏军进至首山,公孙渊命令卑衍部队反击,魏军发起攻击,大败敌军,乘势进围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