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全文阅读 > 第54章 附录(19)

第54章 附录(19)


  ⑩ 马鞍山,今湖北省宜昌马鞍山。

  11 自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山上。

  【译文】 公元二二一年六月,刘备为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要举兵进攻孙权。翊军将军赵云劝刘备说:“篡夺国家的是曹操,而不是孙权,如能先出兵灭掉魏国,则孙权自会屈服投降。所以,不应把大敌魏国置于一边,反先去与吴国作战。战争一起,是不能很快结束的。伐吴不是一个上策!”向刘备劝谏的臣子很多,但刘备一概不听。

  七月,刘备亲自率领军队去攻孙权,孙权派人向刘备议和。吴国南郡太守诸葛瑾,写了一封信给刘备,说:“您与关羽的关系和先帝比起来哪个亲呢?以荆州的大小与整个中国比起来哪个大呢?吴杀关羽,占荆州,您就伐吴,而魏害先帝,占中国,您却不讨伐。您认为吴、魏都应仇恨、讨伐,也得分个先后!如果您了解我讲的这个道理,也就很容易明白先攻哪个了。”但刘备仍不听。

  刘备派了将军吴班、冯习,带兵在巫山打败了孙权的守将李异和刘阿,把军队推进到了秭归,兵力达四万人。

  武陵地方的少数民族首领派使者到刘备那里,请求派兵前往武陵。孙权任命了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给予代表吴主用兵的最大权力,率领将军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去抵抗刘备。

  八月,孙权派人向魏国投降称臣,在送给魏文帝的表之中,孙权把自己说得很无能,极力地恭维了魏文帝,并且送还以前为关羽俘虏的魏国将军于禁。这时,魏国的臣子都向文帝祝贺,但只有刘晔却说:“孙权无缘无故来向我们投降,必定国内有紧急的事情。孙权以前偷袭荆州杀了关羽,刘备必然要大举兴师讨伐他了。因为外面有强大的敌人进攻,内部人心惶惶,又怕我们魏国乘此机会去攻他,所以来向我们投降。这样一来,一则可以防止魏国出兵,二则可以借魏国支援的名义,来壮他们的士气,迷惑敌人。我们应乘此机会,也大举出兵,直接渡长江袭击东吴。这样,刘备从外面攻,我们从里面打,不出几天时间,吴国就可灭亡了。”文帝不听刘晔的建议,于是接受了吴国的投降。

  二二二年二月,刘备从秭归进攻吴国。治中从事黄权劝刘备说:“吴国人勇敢善战,而我们水军顺流而下,前进容易,后退困难,因此,我请您命我为先锋,在前面抵挡敌人,而您应当坐镇在后面。”刘备不听,任命黄权为镇北将军,统领江北的军队;而自己却带领所有将领,从长江南岸,翻山越岭,一直进军到夷道猇亭。

  这时,吴国的将领都主张立刻迎战。陆逊说:“刘备现在率领大军沿江东下,士气正盛,而且据高固守险要的地方,不可能很快攻破他,纵然能攻下一些,也难全部攻取。如果万一我们失利,就要影响大局,这就不是小事了。现在我们姑且只奖励士兵,鼓舞士气,从多方面考虑攻击敌人的策略,观察敌情的变化,待机破敌。刘备人多势众,如果这里是平原旷野的地带,恐怕我们早已有被驱逐的危险,好在今天刘备是沿山进军,兵力展不开,只有在山林岩石中间,使他自己弄得精疲力尽。因此,我们可以慢慢地发现他的空隙,攻击他的弱点!”吴国的将领们不了解陆逊的作战意图,以为陆逊惧怕敌人不敢战,因此都心怀不满和愤恨。

  五月,刘备命令军队从巫峡建平起到彝陵七百里间,接连设营,一路上共设了几十个大营,并任命冯习为大都督,张南为前部都督。自一月起到六月,刘备与东吴相持不下。刘备要求决战不得,于是派吴班带领数千人在平地立营,想以此引诱吴军出战。吴军将领见吴班兵少,又立于平地,都想出击。但陆逊不同意,说:“这必定有诡计,我们姑且观望一下。”刘备知道他的诱敌之计不成功,也就把八千伏兵从山谷中撤出。这时,陆逊对他的部将说;“我之所以不听你们的话去攻吴班,因为我猜想他一定有什么巧谋奇计的缘故。”接着陆逊就上书给孙权,说:“彝陵这个要害地方,是我们东吴重要的关口。虽然很容易攻取,但也很容易失守,一旦失去,不仅只是损失一个郡的问题,就连荆州也难以保住。今天我们争夺这个地方,要一举成功,一劳永逸,以后不再失。开始时,我顾虑刘备水陆大军同时前来,那样,我们势要分兵抵抗。现在他不要水军,单用陆路,又在七百里内,处处结营,兵力分散,看来刘备的布置,不会再有什么变化了,所以希望您放心好了,不用再为攻打刘备的事而挂念了。”

  闰五月,陆逊要向汉军发起进攻。将领们都说:“要攻刘备,应当在他们初来的时候。如今让他已深入我们国境五六百里,相持了七八个月,所有险阻重要的地方,都有重兵坚守,现在来攻刘备,一定不会有好处。”陆逊说,“刘备是个狡猾的敌人,加上他经历过的事很多,经验极为丰富。当他大军初来的时候,考虑问题定专心精细,是不能轻易去攻击他的。现在时间久了,他找不到我们的空隙,士兵已很疲惫,士气低落,又想不出打败我们的计划,因此,用计打败敌人,正在今天了。”陆逊先派人攻刘备的一个营,没有成功。将领们又都埋怨说:“只是白白牺牲兵士罢了。”陆逊说;“我已晓得破刘备的办法了。”于是命令每人都拿一把茅草,用火攻的办法攻破刘备。一等火攻成功,击败刘备的形势已成,陆逊率领全部军队,同时发起进攻,杀了张南、冯习及少数民族武装首领沙摩柯等,攻破了刘备的四十多个大营,刘备的杜路,刘宁等将领也都被迫投降。

  刘备逃上马鞍山,把军队沿山环列,进行困守。陆逊督促所有将领从四面猛攻。刘备的军队全部溃散了,被杀死的数以万计。刘备连夜逃走,依靠沿途的驿站,将辎重、器械焚烧,堵塞山路隘口才阻了东吴的追兵,逃进白帝城。其他所有船只、器械、水步兵的军用物资,全部都为东吴军队所缴获。被杀死的蜀军尸体,塞满了整个长江水面。刘备看到自己惨败情景,很惭愧。但不自检讨,却忿忿不平,说;“使我遭受为陆逊所败的耻辱,岂不是天意吗?”

  朱桓计战曹仁

  东吴朱桓军在战胜曹仁之战中,正确发挥了指导战争的主观能动作用,根据敌情变化,适时改变作战计划,正确地选择反击目标,先以强对弱,击破迂回之敌,进而击溃其主力,大获全胜。

  【原文】 黄武元年,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①,仁欲以兵袭取州上,伪先扬声,欲东攻羡溪。桓分兵将赴羡溪,既发,卒得仁进军拒濡须七十里问。桓遣使追还羡溪兵,兵未到而仁奄至。时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五千人,诸将业业,各有惧心,桓喻之曰:“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诸君闻曹仁用兵行师,孰与桓邪?兵法所以称客倍而主人半者,谓俱在平原,无城池之守,又谓士众勇怯齐等故耳。今人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马罢困,桓与诸军,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劳,为主制客,此百战百胜之势也。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等邪!”桓因偃②旗鼓,外示虚弱,以诱致仁。仁果遣其于泰攻濡须城,分遣将军常雕督诸葛虔、王双等,乘油船别袭中洲。中洲者,部曲妻子所在也。仁自将万人留橐皋③,复为泰等后拒。桓部兵将攻取油船,或别击雕等,桓等身自拒泰,烧营而退,遂枭雕,生虏双,送武昌,临陈斩溺,死者千余。

  (《三国志》卷五十六)

  ① 濡须,古水名,在今安徽省巢县西。

  ② 偃(yán烟),休战。

  ③ 橐皋,今安徽省巢县西北柘皋镇。

  【译文】 公元二二二年,魏主令大司马曹仁率部队数万人向吴国濡须进军,准备袭取州上,事先扬言,要向东攻打羡溪。朱桓即派部队赶赴羡溪救援,队伍已经出发了,忽报魏军已进到距濡须七十里的地方。朱桓遂速派人追回去羡溪的部队,部队尚未返回而曹仁的主力已突燕到达濡须。当时朱桓身边的部队仪五千人,各将领见魏军众多,都很恐慌疑惧。朱桓鼓动大家说:“凡两军作战,胜败取决于将领的指挥,而不在兵力的多少。大家知道曹仁组织行军、指挥作战的本领,那一点能和我比呢?兵书上所说的进攻兵力超过防御兵力的一倍即可获胜,那是指平原地区作战来说的,因为没有城池作依托进行防御,还有部队的勇敢、胆怯、团结等因素啊。今曹仁缺乏智勇,加上士兵恐惧,千里跋涉,人困马乏,而我们部队居高临下防守濡须城,南面凭借大江天险,北面背靠高山峻岭,以逸待劳,以防守对付进攻,这是一个百战百胜的形势。即使曹丕亲率部队来进攻,尚不值得担心,何况曹仁之辈呢!”于是,朱桓令部队避而不战,装作软弱无能,以诱曹仁就范。曹仁果然令其子曹泰率部队向濡须城发起攻击,另派大将常雕率诸葛虔,王双等乘油船袭击中洲。中洲是吴军将士眷属所在之地。曹仁带领部队万余留守橐皋,并作为曹泰的后备力量。朱桓实行反击,主力攻取油船,一部袭击常雕部队等,朱桓亲自带部队抗击曹泰。曹泰战败,烧营而退。朱桓军大胜,斩杀常雕,活捉王双,送往武昌,魏军在临阵时被杀和溺死的一千多人。

  七纵七擒

  公元二二三年,南中地区的汉族豪强地主雍闿,勾结少数民族首领孟获,乘蜀汉彝陵战役力量削弱和刘备病死的机会,举兵反蜀。这使蜀国的西南边疆陷于分裂,蜀国政权遇到了严重威胁。如果不平定反蜀势力,巩固南方,那么北伐中原,就成为空谈。公元二二五年,诸葛亮在作好一定准备后,决定南征。他在南征中,始终坚持了在《隆中对》中提出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的方针,并实行“攻心为上”的策略,以古代罕见的政治与军事巧妙结合的斗争艺术,对少数民族首领孟获七纵七擒,成功地达到了预期目的,统一了我国西南地区。

  诸葛亮统一西南地区后,任用当地民族官吏,注意改善民族关系,也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和文化交流。这对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原文】 建兴三年,亮①在南中②,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阵,若祗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③,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或以谏亮,亮曰:“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吏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

  (《汉晋春秋》卷二)

  ① 亮,即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后迁居隆中(今湖北襄阳县西)。他协助刘备制定了一条联合孙权共同抗拒曹操,逐步统一全国的路线。刘备死后,他长期主持蜀汉军政大事。

  ② 南中,是益州十二郡中的益州(今云南晋宁县东),永昌(今云南保山县)、牂牁(今贵州黄平县)、越儁(今四川酉昌县)四郡的总称。

  ③ 滇池,在今云南省晋宁县晋宁镇东。

  【译文】 蜀建兴三年(公元二二五年),诸葛亮在南中获胜。听说孟获是蜀汉东部民族的首领,为了想任用他。准备活捉。活捉后,让孟获观看军队部署,诸葛亮问孟获说:“这个军队怎样?”孟获回答说:“以前不知你们的虚实,所以战败了。现在承你让我观看了军队部署,如果只是这样,就一定能够战胜的!”诸葛亮笑着放他回去再来相战,连续七纵七擒。而诸葛亮最后还要放他回去,孟获不走了,说;“你具有上天的威风啊!我们不再反抗了。”蜀汉的军队遂进至滇池,平定了南中。孟获所属官吏全部被任用。

  有人持异议而劝谏诸葛亮,诸葛亮说:“若是留下外地人,就须留下部队,留下部队就没吃的,这是第一个难办的;加之夷人刚战败,父辈,兄弟被打死,留外地人而无部队,必有祸患,这是第二个难办的,又因官吏负有多次叛离的罪过,自觉感情上的裂痕太大,若留外地人,终究会离心离德,这是第三个难办的。现在我想不留部队,不运粮食,而使主要的法度能初步贯彻下去,蜀汉东部基本能得到稳定,所以才这样做啊!”

  蜀军顿兵陈仓城

  陈仓之战,是诸葛亮北征曹魏的第二次战争。

  诸葛亮发动这次攻势,是在重新加强了吴蜀联盟的基础上,选择了正值曹军与东吴交战无力西顾的时机,集中兵力,挥戈北上,出兵散关,攻打曹军难以迅速增援的弱点——陈仓,在战略,战役上均具备了较为有利的条件。但由于陈仓守军的顽强固守,争取了时间,得到了增援,迫使诸葛亮引兵自退。

  诸葛亮为了巩固和壮大弱小的蜀汉政权,采取联吴抗曹,以攻为守的策略,是正确的战略与策略方针。蜀国能以一支有限的军事力量,每每进攻曹魏,是诸葛亮主观努力的结果。

  【原文】 先是,使将军郝昭筑陈仓①城;会亮至,围昭,不能拔。亮围陈仓,使昭乡人靳详于城外遥说之,昭于楼上应详曰:“魏家科法,卿所练也;我之为人,卿所知也。我受国恩多而门户重,卿无可言者,但有必死耳。卿还谢诸葛,便可攻也。”详以昭语告亮,亮又使详重说昭,言人兵不敌,无为空自破灭。昭谓详曰:“前言已定矣。我识卿耳,箭不识也。”详乃去。亮自以有众数万,而昭兵才千余人,又度东救未能便到,乃进兵攻昭,起云梯②冲车以临城。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昭又以绳连石磨压其冲车③,冲车折。亮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堑,欲直攀城,昭又于内筑重墙。亮又为地突,欲踊出于城里,昭又于城内穿地横截之。昼夜相攻拒二十余日,亮无计救至,引退。

  (《三国志》卷三)

  ① 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② 云梯,古代一种攻城用的梯子。

  ③ 冲车,古时用以冲击敌城的战车。

  【译文】 公元二二八年,当初,曹操派郝昭率部队赴陈仓构筑城防;适遇诸葛亮领兵来攻,包围了陈仓,攻不下来。诸葛亮围攻陈仓,派郝昭的老乡靳详向郝昭喊话,郝昭在城楼上答话说;“魏国的法律,你是熟悉的;我的为人,你也是知道的。我享受国家厚禄,而家庭也有崇高的地位,你不要罗嗦了,我只有誓死保卫国土的决心啊!你回去告诉诸葛亮,只管来进攻吧。”靳详把郝昭说的话告诉了诸葛亮,诸葛亮再次派靳详对郝昭说,你的部队不会打赢,不要白白的自取灭亡。郝昭说,“前次已经讲过了。我认识你,我的箭却不认识你。”靳详于是离去。诸葛亮满以为自己拥有数万部队,郝昭才千余人,又考虑从东援救郝昭的部队不能很快赶到,于是使进攻陈仓,在城墙外面架起了云梯冲车。郝昭便用火箭射云梯,云梯烧着了,爬梯登城的士兵都被烧死;又用绳子拴着石磨撞压冲车,车被压毁。诸葛壳又在城外面搭起一些很高的架子用以向城内射箭,用土填堑,企图直接登城,郝昭便在城墙里边又修一道城墙。诸葛亮又改为挖地道攻城,想一涌入城,郝昭便在城内挖地道截击。这样,昼夜战斗持续二十余天,诸葛毫无法破城,郝昭的援兵也到了,于是诸葛亮引兵退走。

  诸葛亮兵出祁山

  诸葛亮兵出祁山,是蜀汉北伐曹魏的第五次战争。这次作战,诸葛亮在无战机可寻的情况下,佯装撤退,调动魏军,避敌之长,击敌之短,在运动中大败魏军,斩杀追将张郃。体现了指挥艺术和人的活跃性在战争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