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全文阅读 > 第58章 附录(23)

第58章 附录(23)


  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12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

  ① 融,即苻融,前秦帝苻坚之弟,封阳平公。淝水之战被杀。

  ② 寿阳,今安徽省寿县。

  ③ 河南,郡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的洛水、伊水下游一带。

  ④ 郧城,在今湖北省西北部。

  ⑤ 硖石,在今安徽省凤台县西南。

  ⑥ 洛涧,今安徽省怀远县以南之洛水。

  ⑦ 谢石,字石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任都督。

  ⑧ 谢玄,东晋名将。

  ⑨ 坚,即苻坚, (公元338—385年),字永固,氐族,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公元357—385年在位,略阳临沂(今甘肃秦安东南)人。后为羌族首领姚苌擒杀。

  ⑩ 八公山,今安徽省寿县城东北。

  11 勍(qíng擎),强有力。

  12 蹙(cù醋),紧迫,缩小,收敛。

  【译文】 公元三八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前秦王苻竖的弟弟阳平公苻融率兵攻下了东晋的寿阳,俘获了东晋守将徐元喜等。苻融以其参军郭褒为淮南太守。秦军慕容垂的部队又占领了郧城。晋军将领胡彬率部队西进迎敌,走到半路,得知寿阳失守,即退守硖石,苻融率军进攻。苻融的部将梁成率兵五万进至洛涧,听到晋军西进,在洛口设置木栅,阻断淮河交通,以御晋军西进。晋军将领谢石、谢玄率兵前去距洛涧二十五里处与梁成相持,惧怕秦兵不敢再前进。胡彬军粮用尽,秘密派人送信与谢石说;“今敌士气旺盛,我军粮尽,恐怕不能同你们会合了。”胡彬的信被秦军截获,送于阳平公苻融。苻融向前秦王苻坚建议说:“敌军兵力很少,容易打败,就怕他们逃走,应该赶快进攻。”苻坚得报后,把部队留在项城,带了八个骑兵赶到寿阳,并派尚书朱序去晋军劝谢石,以为:“强弱异势,不如速降。”朱序原来是东晋防守襄阳的将领,襄阳失守时被俘。朱序到晋军以后,不仅没有劝降,反而向谢石透露秦军的情况,并建议说;“如果百万秦军全部到达,晋军难以抵挡。现在应该乘秦的各路兵马还没有集中的时机,迅速发起反攻;只要打败它的前锋,挫伤它的锐气,秦军的进攻就不难打破了。”

  谢石听说苻竖在寿阳,很害怕,打算用坚守不战的办法,使秦军疲惫。谢琰劝谢石听从朱序的话。十二月,谢玄派广陵相刘牢之率领精兵五十,进攻洛涧。没有走到十里,梁成隔涧为阵以待晋军,刘牢之军强渡洛涧,进攻梁成军,把他们打得大败,击杀梁成和弋阳太守王咏。刘牢之又分兵断秦军归路,秦军步兵骑兵都崩溃,争先渡淮水,士兵死一万五千人。并活捉了扬州刺史王显等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于是谢石指挥部队,水陆并进。秦王苻坚与阳平公苻融在寿阳城上观战,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又望八公山上的草木也以为是晋军,苻坚回头对苻融说:“这明明是强敌,怎么说是弱敌呢!”开始害怕了。

  秦军在洛涧失利之后,沿淝水西岸布阵防御,晋军不能渡过河。谢玄派人对苻融说;“你率兵深入晋地,却沿淝水布阵,这是持久作战的办法,不是速战速决的打算,如果你把秦军稍向后撤,让出一块地方,使晋军渡过淝水,两军决一胜负,不是很好吗?”秦军诸将都说:“我众敌寡,不如凭借淝水布阵设防,使晋军不得过来,可以万全。”但苻坚却说:“可以稍退一步,让他渡过淝水,等他们人马正在渡河的时侯,用骑兵夹击砍杀,没有不胜的。”苻融也以为他说得对,于是指挥秦军后撤。这一撤,便止不住了。谢玄、谢琰、桓伊等率军乘势抢渡淝水,展开猛烈攻击。苻融见势不妙,急忙驰马赶到后面整顿部队,结果马倒人落,被晋兵杀死。秦兵于是全线崩溃。谢玄等乘胜追击,到达青冈;秦兵自相践踏而死者蔽塞川野。向后逃跑的人,听刮风声和鹤叫的声音也以是东晋的追兵,不停地跑,在野外露宿,加上饥冻,死了十分之七八,当初,为了让晋军渡河决战,秦军稍向后撤时,朱序在秦军阵后大呼“秦兵败了!”秦兵听了于是狂跑,朱序和张天锡,徐元喜乘机奔回东晋。晋军缴获了苻坚坐的战车,收复了寿阳,俘虏了淮南大守郭褒,苻坚也中箭负伤,单者匹马逃回洛阳去了。

  南北朝

  拓跋珪诱歼燕军

  后燕征魏,是封建割据统治集团间为了扩大和巩固其统治地区而进行的战争。后燕军之所以遭到歼灭性的打击,除其统帅争权夺利,士无斗志之外,在作战指导上,最重要的原因是在撤离战场的行动中,没有关照战争的全局。

  在这次作战中,燕军能否安全撤离战场,成为其全军存亡的关键。对于这样决定全局的重大行动,燕军毫无戒备,草率从事,以致遭敌突袭,全军覆没。

  【原文】 魏王珪①叛燕,侵逼附塞诸部。五月,甲戌,燕主垂②遣太子宝、辽西王农,赵王麟帅众八万,自五原③伐魏,范阳王德、陈留王绍别将步骑万八千为后继。魏张衮闻燕军将至,言于魏王珪曰:“燕狃④于滑台⑤、长子⑥之捷,竭国之资力以来,有轻我之心,宜羸形以骄之,乃可克也。”珪从之,悉徙部落畜产,西渡河千余里以避之。燕军至五原,降魏别部三万余家,收穄田百余万斛,置黑城⑦,进军临河,造船为济具。八月,魏王珪治兵河南,九月,进军临河。燕太子宝列兵将济,暴风起,漂其船数十艘泊南岸。魏获其甲士三百余人,皆释而遣之。

  宝之发中山⑧也,燕主垂已有疾,既至五原,珪使人邀中山之路,伺其使者,尽执之。宝等数月不闻垂起居,珪使所执使者临河告之曰:“若父已死,何不早归”宝等忧恐,士卒骇动。

  燕、魏相持积旬,赵王麟将慕舆嵩等以垂为实死,谋作乱,奉麟为主;事泄,嵩等皆死,宝、麟等内自疑。冬,十月,辛未,烧船夜遁。时河冰未结,宝以魏兵必不能渡,不设斥候。十一月,己卯,暴风,冰合,魏王珪引兵济河,留辎重,选精锐二万余骑急追之。燕军至参合陂⑨,珪纵兵击之,燕兵走赴水,人马相腾蹑,压溺死者以万数。太子宝等皆单骑仅免。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

  ① 珪,即拓跋珪(公元371—409年),鲜卑族北魏的建立者,称魏道武帝。公元386一409年在位,先后曾建立代国,被苻坚所灭。淝水战后,他乘机复国,初称代,不久改为魏。

  ② 垂,即慕容垂(公元326—396年),鲜卑族。十六国后燕的建立者。公元384—396年在位。冒黎棘城(今辽宁义县北)人。

  ③ 五原,今内藏古自治区五原县。

  ④ 狃(niu纽),熟习,习惯了不知道变通。

  ⑤ 滑台,古城名,在今河南省滑县东旧滑县。

  ⑥ 长子,今山西省长子县。

  ⑦ 黑城,在五原黄河的北岸。

  ⑧ 中山,今河北省定县。

  ⑨ 参合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县北麓。

  【译文】 公元三九五年,后燕与魏发生战争。五月三十一日,燕主慕容垂派遣太子慕容宝、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等率众八万,向魏的五原进攻,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率步一万八千人为预备队。魏国张衮听说燕军将到达,向魏主拓跋珪建议说:“燕恃于滑台、长子的胜利,动用全国的财力物力来犯,有轻视我们的思想,宜示弱以骄纵他,这样才可以制胜他。”拓跋珪采纳了这个办法,便率部落西渡黄河千余里,以躲避燕军。燕军到了五原,降服了魏的一个部落三万余家,得粮食百余万斛,并运往黑城。军队逼近黄河岸边,建造船只,准备渡河。八月,魏军在黄河以南集结,准备迎战,九月,进军至黄河岸。燕太子慕容宝部署军队准备渡河,忽起暴风,船数十艘漂向南岸。魏获其士兵三百余人,均释放遣返。

  当慕容宝从中山出发攻魏时,燕主慕容垂正患病,慕容宝率军到五原后,不时派使者回国问侯。拓跋珪派兵在途中伏击,把燕的使者全部俘获,慕容宝一连几个月得不到燕主的病情。魏又让被俘的燕使者到黄河岸边,告慕容宝说:“你父亲已死了,为什么还不早点回去?”慕容宝等十分忧虑,燕军将士也惊骇震动。

  燕、魏两军对峙十来天,赵王慕容麟的部将慕舆嵩等以为燕主慕容垂确已死了,阴谋拥护慕容麟为主,因谋泄露,被处死刑。从此慕容宝与慕容麟之间产生了猜疑。十一月二十四日,慕容宝烧毁渡船,乘夜撤退。此时黄河尚未结冰,慕容宝以为魏兵不了能渡河,没设警戒。十二月二日,突起暴风,河水冻结。拓跋珪亲率精锐骑兵二万余人,渡河追击,燕军退至参合陂,拓跋硅指挥军队追杀,燕军败走黄河,人马相践踏,压死,淹死的一万余。太子慕容宝等皆单骑逃走。

  王镇恶倍道袭江陵

  王镇恶倍道袭江陵,是南朝宋武帝刘裕消灭刘毅的战争。

  王镇恶军在袭占江陵之战中,表现了一定的指挥艺术,继承了古代的传统战法。著名军事家孙武曹指出:“兵者,诡道也,故能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就是说,用兵打仗尽可能把真实情况隐蔽起来,把不确实的情况交给敌人,以造成敌人的错觉。王镇恶由于成功地运用了孙武这些原则,所以,巧妙地迷惑了敌人,战斗打得干净、利落。

  【原文】 壬午,裕帅诸军发建康①,参军王镇恶请给百舸为前驱。丙申,至姑孰②,以镇恶为振武将军,与龙骧将军蒯恩将百舸前发,裕戒之曰;“若贼可击,击之,不可者,烧其船舰,留屯水际以待我。”于是镇恶昼夜兼行,扬声言刘兖州上。

  冬,十月,己未,镇恶至豫章口,去江陵城二十里,舍船步上。蒯恩军居前,镇恶次之。舸留一二人,对舸岸上立六七旗,旗下置鼓,语所留人:“计我将至城,便鼓严,令若后有大军状。”又分遣人烧江津船舰。镇恶径前袭城,语前军士:“有问者,但云刘兖州至。”津戍及民间皆晏然不疑。未至城五、六里,逢毅要将朱显之欲出江津,问:“刘兖州何在?”军士曰;“在后。”显之至军后不见藩,而见军人担彭排战具,望江津船舰已被烧,鼓严之声甚盛,知非藩上,便跃马驰去,告毅行令闭诸城门。镇恶亦驰进,门未及下关,军人因得入城。卫军长史谢纯入参承毅,出闻兵至,左右欲引车归。纯叱之曰:“我,人吏也,逃将安之!”驰还入府。镇恶与城内兵斗,且攻其金城③,自食时至中晡,城内人败散。镇恶穴其金城而入,遣人以诏及赦文并裕手书示毅,毅皆烧不视,与司马毛脩之等督士卒力战。城内人犹未信裕自来,军士从毅自东来者,与台军多中表亲戚,且斗且语,知裕自来,人情离骇。逮夜,听事前兵皆散,斩毅勇将赵蔡,毅左右兵犹闭东西阁拒战。镇恶虑暗中自相伤犯,乃引军出围金城,开其南面。毅虑南有伏兵,夜半,帅左右三百许人开北门突出。毛脩之谓谢纯曰:“君但随仆去。”纯不从,为人所杀。毅夜投牛牧佛寺④。遂缢而死。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

  ① 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

  ② 姑孰,古城名。因城南临姑孰溪得名,治所在今安徽当涂县,是长江重要渡口。

  ③ 金城,凡城内的牙城,晋,宋时谓之金城。

  ④ 牛牧佛寺,即牛牧寺,在今江陵县城北二十里。

  【译文】 公元四一二年十一月五日,宋武帝刘裕率领部队由建康出发准备攻占江陵,部将王镇恶请求给一百只大船充当先锋。十九日,到达姑孰,武帝委任王镇恶为振武将军,和龙骧将军蒯恩率领的百只战船在先头行进,刘裕告戒说:“如能取胜,就打,不能取胜,烧敌船舰,集结江边等我。”于是王镇恶昼夜不停驶进,并扬言刘兖州来了。

  十二月十二日,王镇恶率领部队到达豫章口,距江陵二十里,便泊船上岸步行。蒯恩的部队在前,镇恶的部队继后。每只船留下一、二人,在停泊船只的对岸竖立六、七杆旗子,旗下置好战鼓,对留下的人说:“估计我军接近江陵城时,就拚命击鼓,好象后面有主力部队的样子。”又派部队烧毁敌在江津的船只。王镇恶军沿小路袭击江陵,对前面的士兵说: “有人问是谁来了,就说是刘兖州来了。”关隘的警戒和百姓均象往日一样平静,未对镇恶军怀疑。行进到距江陵五、六里的地方,遇到刘毅的部将朱显之准备去江津,问:"刘兖州在哪里?”士兵说:“在后尾。”朱显之到部队的后尾仍不见刘藩,而看到部队携带着攻城的器材,望见江津的船只被烧,鼓声雷动,才知道不是刘藩来了,便跃马奔驰而去,报告刘毅下令紧闭城门。王镇恶也飞驰突进,城门未来得及关闭,部队乘机突入城中。卫军长史谢纯去刘毅府宅拜见,回来时听说镇恶的部队入城,他的幕僚想引车返回自己住处,谢纯骂道:“我,为人官吏,临危而逃于心何安呢?”又迅速回到刘毅府内。王镇恶与江陵守军激战,且攻击金城,从早晨到午后,守城部队溃散。王镇恶军挖地道攻入金城,派人送去武帝的手令和敕书敦促其投降,刘毅投没有拆信就烧了,和司马毛脩之共同指挥部队奋力作战。城内仍不相信刘裕亲临战场指挥,自东方跟随刘毅来的士兵,和王镇恶的士兵多是中表亲戚,边打边说,才知道刘裕真的来了,于是人心涣散惊慌,时到深夜,守军前哨部队溃散,杀死刘毅的勇将赵蔡,刘毅的近卫部队仍关闭东西城门抵抗。王镇恶担心自己的部队互相误伤,便把对金城的攻击改变为包围,敞开城的南面。刘毅害怕城南有埋伏,半夜,率领三百来人从北门突围。毛脩之对谢纯说:“你同我一起突围去。”谢纯不走,遂被斩杀。

  刘毅于夜间逃奔牛牧寺。上吊身死。

  刘勔夜袭粮车

  刘勔夜袭粮车,是一个通过摧毁敌人粮食补给从而瓦解了敌人的斗志,战而胜之的典型战例。古人从战争中已认识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重要性。作战中,不仅注意自己的后方补给,还重视破坏和夺取敌人的军需物资,以造成敌人的困难,动摇敌人的军心,取得战争的胜利。

  斯大林指出;“要有巩固的前方,就必须使军队不断地从后方得到兵员补充、弹药和粮食。”后方补给,不管古今中外确是一个对作战胜败攸关的问题。

  【原文】 杜叔宝谓台军住历阳①,不能遽进;及刘勔等至,上下震恐。刘顺等始行,唯赍一月粮,既与勔相持粮尽。叔宝发车千五百乘,载米饷顺,自将五千精兵送之。吕安国闻之,言于刘勔曰:“刘顺精甲八千,我众不能居半。相持既久,强弱势殊,更复推迁,则无以自立;所赖者,彼粮行竭,我食有余耳。若使叔宝米至,非唯难可复图,我亦不能持久。今唯有间道袭其米车,出彼不意,若能制之,当不战走矣。”勔以为然,以疲弱守营,简精兵千人配安国及龙骧将军黄回,使从间道出顺后,于横塘②抄之。

  安国始行,赍二日熟食,食尽,叔宝不至,将士欲还,安国曰,“卿等旦已一食。今晚米车不容不至;若其不至,夜去不晚。”叔宝果至,以米车为函箱陈,叔宝于外为游军。幢主杨仲怀将五百人居前,安国、回等击斩之,及其士卒皆尽。叔宝至,回欲乘胜击之,安国曰:“彼将自走,不假复击。”退三十里,止宿,夜遣骑参候,叔宝果弃米车走。安国复夜往烧米车,驱牛二千余头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