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全文阅读 > 第57章 附录(22)

第57章 附录(22)


  毛泽东指出:“有一种人,明于知己,暗于知彼,又有一种人,明于知彼;暗于知己,他们都是不能解诀战争规律的学习和使用的问题的。”这是古今中外指导战争不可背离的真理。象悉独官这样,既不知己,也不知彼的人,必然使自己陷入盲目性,麻痹轻敌,招致失败。

  【原文】 三国合兵伐廆①,诸将请击之,廆曰:“彼为崔毖所诱,欲邀一切之利。军势初合,其锋甚锐,不可与战,当固守以挫之。彼乌合而来,既无统壹,莫相归服,久必携贰,一则疑吾与毖诈而覆之,二则三国自相猜忌。待其人情离贰,然后击之,破之必矣。”

  三国进攻棘城②,廆闭门自守,遣使独以牛酒犒宇文氏,二国疑宇文氏与廆有谋,各引兵归。宇文大人悉独官曰:“二国虽归,吾当独取之。”

  宇文氏士卒数十万,连营四十里。廆使召其子翰于徒河。翰遣使白廆曰:“悉独官举国为寇,彼众我寡,易以计破,难以力胜。今城中之众,足以御寇,翰请为奇兵于外,伺其间而击之,内外俱奋,使彼震骇不知所备,破之必矣。今并兵力一,彼得专意攻城,无复他虞,非策之得者也,且示众以怯,恐士气不战先沮矣。”廆犹疑之。辽东韩寿言于廆曰:“悉独官有凭陵之志,将骄卒惰,军不坚密,若奇兵卒起,掎其无备,必破之策也。”廆乃听翰留徒河。

  悉独官闻之曰:“翰素名骁果,今不入城,或能为患,当先取之,城不足忧。”乃分遣数千骑袭翰。翰知之,诈为段氏使者,逆于道曰:“慕容翰久为吾患,闻当击之,吾已严兵相待,宜速进也。”使者既去,翰即出城,设伏以待之。宇文氏之骑见使者,大喜驰行,不复设备,进入伏中。翰奋击,尽获之,乘胜径进,遣间使语廆出兵大战。廆使其于毁与长史裴嶷将精锐为前锋,自将大兵继之。悉独官初不设备,闻廆至,惊,悉众出战。前锋始交,翰将千骑从旁直入其营。纵火焚之,众皆惶扰,不知所为,遂大败,悉独官仅以身免。廆尽俘其众,获皇帝玉玺三纽。

  (《资治通鉴》卷九十一)

  ① (wěi委),即摹容廆,系辽东地方政权首领,后谥为前燕武宣皇帝,公元二八五——三三三年在位。

  ② 棘城,地名,在今辽宁省义县。

  【译文】 公元三一九年,宇文氏、段氏、高句丽三国联合进攻慕容廆,廆所属将伍建议出动部队迎击,廆说;“他们受崔毖的诱骗和鼓动,贪图得到一切利益。且部队刚实行联合,战斗力甚强,暂不可迎击,应当依托坚固阵地实行防御来挫败他。他们的部队是乌合之众,内部不统一,谁也不听谁的指挥,时间一久必然离心离德,一方面会怀疑我与毖有密约怕上当,另一方面会引起三国互不信任。待他们分化了,再行攻击,必定能打垮他。”

  三国进兵攻打棘城,慕容廆据城坚守,派人带酒肉唯独慰劳宇文氏、段、高怀疑宇文氏与廆有阴谋,各引兵退走。宇文氏将领悉独官说:“段氏、高句丽虽然退兵了,我们一国应当攻破他。”

  宇文氏领兵数十万,扎营四十里。慕容廆派人到徒河叫他的儿子慕容翰回来。翰派人对廆说:“悉独官动员全国攻打我们,敌众我寡,斗智容易打败他,用实力去拚很难取得胜利。就我们城中的兵力,防守没有问题,我请求带部队秘密埋伏在城外,等待他暴露出弱点再实行攻击,内外夹击,奋起战斗,使他们惊慌万状,无所措手足,必然会消灭他。见在如果我们把兵合为一支,单纯守城,他们就可贯注精力攻城,而无其他顾虑,这不是战胜他的好办法呀,同时,容易在部队中造成恐敌情绪,恐怕不等打仗士气就先沮丧了啊。”廆犹豫不定。他的将领辽东韩寿又对廆说:“悉独官来势汹汹,将领骄傲,兵士怠惰,部署不周密,若乘其无备,用奇兵突然发起攻击,这是打垮他的正确方针。”慕容廆于是听从慕容翰的建议,留他在徒河。

  悉独官得知慕容翰留守徒河的消息后说:“翰一向很勇猛果敢,现不进城,可能成为祸患,应当先吃掉他,破城是用不着担心的。”于是以骑兵数千奔袭翰军。慕容翰知道后,派了假装段氏的联络人员,在路途中迎接悉独官说“慕容翰长期以来与我为敌,听说你要马上去攻打,我们已经部署好部队准备配合作战,应该加快速度进军。”联络人员离去后,慕容翰率部队马上出城,设伏兵以待。宇文氏的骑兵见到来使后,得意忘形地急速前进,麻痹大意,闯进慕容翰的伏击圈。慕容翰突然猛烈地发起攻击,将其全部歼灭,又乘胜前进,并派使者请慕容廆派兵出击决战。廆就派他的儿子皝与长史裴嶷率领精锐部队为先头,自己率领主力跟进。悉独官开始未予戒备,听说廆的部队突然临近,大吃一惊,全力迎击。先头部队开始战斗,翰率骑兵千余从侧翼迂回攻击,放火烧其军营,全军惊惶,不知所措,于是惨败,仅悉独官一人逃脱。廆全部俘虏了他的部队,缴获了宇文皇帝的玉玺三个。

  桓温屈李势

  这是东晋初期的一次战争。东晋如取得四川,可增加战争潜力,解除翼侧顾虑,独占整个长江天险之地利,对巩固其统治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从五胡,前蜀诸敌中,首先选择了前蜀作战。

  李势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在军事上多年依赖蜀地险要的天然条件,兵无戒备。所以,在东晋军的突然进攻下,仓促应战,搞错了迎击方向,分散了兵力,被东晋以微弱的兵力一战灭亡。这个战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集中和分散兵力,导致了胜败完全不同的结果:桓温因集中兵力而获胜,李势因分散兵力而战败。

  【原文】 安西将军桓温①将伐汉,将佐皆以为不可。江夏②相袁乔劝之曰:“夫经略大事,固非常情所及,智者了于胸中,不必待众言皆合也。今为天下之患者,胡、蜀二寇而已,蜀虽险固,比胡为弱,将欲除之,宜先其易者。李势③无道,臣民不附,且恃其险远,不脩战备。宜以精卒万人轻赍疾趋,比其觉之,我已出其险要,可一战擒也。蜀地富饶,户口繁庶,诸葛武侯用之抗衡中夏,若得而有之,国家之大利也。论者恐大军既西,胡必窥觎④,此似是而非。胡闻我万里远征,以为内有重备,必不敢动;纵有侵轶,缘江诸军足以拒守,必无忧也。”温从之。

  十一月,辛未,温帅益州⑤刺史周抚、南郡⑥太守谯王无忌伐汉,拜表即行;委安西长史范汪以留事,加抚都督梁州之四郡诸军事,使袁乔帅二千人为前锋。

  朝廷以蜀道险远,温众少而深入,皆以为忧,惟刘惔以为必克。或问其故,惔曰:“以博知之。温,善博者也,不必得则不为。但恐克蜀之后,温终专制朝廷耳。”

  三年春,二月,桓温军至青衣⑦。汉主势大发兵,遣叔父右卫将军福、从兄镇南将军权、前将军昝坚等将之,自山阳趣合水。诸将欲设伏于江南以待晋兵,昝坚不从,引兵自江北鸳鸯碕渡向犍为⑧。

  三月,温至彭模⑨,议者欲分为两军,异道俱进,以分汉兵之势。袁乔曰:“今悬军深入万里之外,胜则大功可立,不胜则噍类无遗,当合势齐力,以取一战之捷。若分两军,则众心不一,万一偏败,大事去矣。不如全军而进,弃去釜甑,赍三日粮,以示无还心,胜可必也。”温从之。留参军孙盛、周楚将羸兵守辎重,温自将步卒直指成都。

  李福进攻彭模,孙盛等奋击,走之。温进,迂李权,三战三捷,汉兵散走归成都,镇军将军李位都迎诣温降。昝坚至犍为,乃知与温异道,还,自沙头津济,比至,温已军于成都之十里陌,坚众自溃。

  势悉众出战于成都之笮桥⑩,温前锋不利,参军龚护战死,矢及温马首。众惧,欲退,而鼓吏误鸣进鼓,袁乔拔剑督士卒力战,遂大破之。温乘胜长驱至成都,纵火烧其城门。汉人惶惧,无复斗志。势夜开东门走,至葭萌11,使散骑常侍王幼送降文于温,自称“略阳李势叩头死罪,”寻舆榇12面缚诣军门。温解缚焚榇,送势及宗室十余人于建康13,引汉司空谯献之等以为参佐,举贤旌善,蜀人悦之。

  (《资治通鉴》卷九十七)

  ① 桓温(公元312—373年),今安徽怀远县人。东晋名将,先后率兵攻取巴蜀、关中,洛阳一带地区。怀着称帝的欲望,废河西公,立简文帝,后未及实现而死。

  ② 江夏,在今湖北省安陆县境。

  ③ 李势, 前蜀皇帝。

  ④ 窥(kuī亏),偷看。 觎(yú余),希望得到。

  ⑤ 益州,州名,辖境相当今日川折多山、云南怒山,哀牢山以东,甘肃武都、两当、陕西秦岭以南,湖北郧县,保康西北,贵州西部地区,东汉治所在雒,今四川省广汉县北。

  ⑥ 南郡,今湖北省江陵县。

  ⑦ 青衣,古县名,在今四川省雅安县北。

  ⑧ 犍为,在今云南省昭通县西北.

  ⑨ 彭模,今四川省彭山县。

  ⑩ 笮(zé责)桥,又名夷里桥,在今四川成都西南。

  11 葭萌,古县名,在今四川省广元县西南。

  12 榇(chèn衬),棺材。

  13 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

  【译文】 晋穆帝永和二年(公元三四六年),安西将军桓温准备进攻前蜀,各将领都以为难以取胜。江夏相袁乔向桓温建议说:“凡策划国家大事,本来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英明的人胸有成竹,不必取得人人同意。现在天下的祸患不过是北胡,前蜀两个强盗罢了,蜀虽处险要坚固之地,但实力比胡弱小,如果要想消灭他们,应当首先选择弱的打。李势政治黑暗,官吏和老百姓都不拥护他,并且他凭借地处边远险要,毫无打仗的准备。应当进精兵万人轻装疾进,等到他们发觉的时候,我军已逾险而前出到平原了,一战就可以活捉李势。蜀地物产丰富,人口众多,诸葛亮据此和中原对抗,如果打败李势得了蜀地,对国家是大有好处的。有的恐怕大军西进攻蜀,胡人乘虚前来袭扰,这个道理好象是对的,其实是错的。胡人听说我军万里远征,会以为我国内必有重兵守备,一定不敢妄动,就是它来侵扰,我沿江诸军也完全能够拒守,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桓温采纳了袁乔的建议。

  十二月十一日,桓温率领益州刺史周抚、南郡太守谯王无忌的部队进攻前蜀,向皇帝上表后即日西进;委任安西长史范汪做留守,加封周抚为都督,指挥梁州之涪陵、巴东、巴西、巴郡四郡的军队;命令袁乔率精兵两千为先头部队。

  晋朝廷认为蜀道艰险而遥远,桓温兵较少而长驱深入,都为此担忧,只有刘惔以为这次必定取得胜利。大家问他什么原因,刘惔说:“我是以是否通达兵法来判断的。桓温是精通兵法的人,如果不打胜仗他是不干的。但恐怕打败了前蜀之后,桓温就要在朝廷专政了。”

  公元三四七年二月,桓温率军队进到青衣县。汉主李势闻讯发兵,派遣他的叔父右卫将军李福、从兄镇南将军李权、前将军昝坚等率领部队自山阳去台水迎击桓温。诸将想要在江南埋伏等待晋兵,昝竖不同意,领兵从江北鸳鸯碕直奔犍为。

  三月,桓温军进至距成都二百里的彭模,当时有人想把部队分为两路,沿不同道路并进,企图分散汉兵。袁乔说;“现在我军脱离本土万里之外,战胜则大功告成,战败就不会有生还的了,应当集中兵力,勇猛奋战,力争一战获胜。如果把部队分为两路,则众心不一,力量分散,万一一路被打败,这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大事就要化为灰烬了。不如全军一路挺进,丢下炊具,携带三日干粮,表示不打胜仗不回还的决心,这样一定能取得胜利。”桓温听从了袁乔的意见。留下参军孙盛,周楚(周抚的儿子)带领战斗力较弱的士兵看守军械,粮草、营具等,桓温亲自率领步兵直向成都进攻。

  李福进攻彭模,孙盛等率兵奋力抗击,李福败走。桓温在前进中和李权相遇,三战三捷,蜀兵大败,纷纷逃散回到成都,镇东将军李位都投降,亲自到营前迎接桓温。昝坚进到犍为后,才知道迎击桓温的方向错了,便返回去,转向沙头津渡江,到达时,桓温的部队已经占顿了成都的十里陌,昝坚军见大势已去,不战自溃。

  李势率全部军队在成都的笮桥和桓温军决战,桓温军前卫受挫,参军龚护战死,箭射中了桓温的马头。部队恐惧,想要后退,这时擂鼓的官误鸣进攻鼓,袁乔趁势拔剑指挥士兵奋力死战,于是大败蜀兵。桓温军乘胜追击,长驱到成都城下,放火烧了城门。蜀军恐慌万状,不能重振斗志。李势夜开东门出走,逃刘葭萌,派散骑常侍王幼送降书给桓温,自称“略阳李势叩头死罪,”并且用一辆车拉着棺材,自我捆绑到桓温军门。桓温给李势解去捆绑,烧了棺材,送他及其家族十余人到建康,并任用前蜀司空谯献之等人做参佐,选拔贤能,表彰善良,前蜀百姓非常高兴。

  秦晋淝水之战

  前秦属于“五胡十六国”之一,其统治者苻坚,控制北方后,积极向南方扩张,欲取江,淮广大地区,灭亡东晋。公元三八三年,苻坚亲率九十万大军南下,东晋以八万兵力迎击,双方展开决战。这次战争,东晋军创造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又一个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指出:“错觉和不意,可以丧失优势和主动。因而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给以不意的攻击,是造成优势和夺取主动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错觉是什么呢?‘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错觉之一例。”弱小的晋军所以能打败号称百万的秦军,除人心向背外,由于能乘秦军前后分离,部分突出孤立的不利态势,转守为攻,夜间突袭,争取了主动。尔后,紧紧抓住秦军阵势混乱之机,集中全力猛烈进攻,形成局部优势,突破一点,逐次击败秦军,取得了战争的全胜.

  秦军兵力上虽占优势,但战争不得人心,内部矛盾重重,苻坚自恃兵众,骄狂轻敌,叫嚷:“投鞭于江,阻断其流。”洛涧失利,则又转为惊慌失措,误认为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当晋军要求渡过淝水决战时,苻坚又希图半渡而击侥幸取胜,既不知己,又不知彼,招致惨败。

  淝水之战,促使前秦王朝迅速瓦解,导致了我国历史上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原文】 冬,十月,秦阳平公融①等攻寿阳②;癸酉,克之,执平虏将军徐元喜等。融以其参军河南③郭褒为淮南太守。慕容垂拔郧城④。胡彬闻寿阳陷,退保硖石⑤,融进攻之。秦卫将军梁成等帅众五万屯于洛涧⑥,栅淮以遏东兵。谢石⑦、谢玄⑧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惮成不敢进。胡彬粮尽,潜遣使告石等曰:“今贼盛粮尽,恐不复见大军!”秦人获之,送于阳平公融。融驰使白秦王坚⑨曰:“贼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坚乃留大军于项城,引轻骑八千,兼道就融于寿阳。遣尚书朱序来说谢石等,以为;“强弱异势,不如速降。”序私谓石等曰:“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

  石闻坚在寿阳,甚惧,欲不战以老秦师。谢琰劝石从序言。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斩成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断其归津,秦步骑崩溃,争赴淮水,士卒死者万五千人,执秦扬州刺史王显等,尽收其器械军实。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⑩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11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