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全文阅读 > 第46章 附录(11)

第46章 附录(11)


  齐王广、龙且并军与信战,未合。人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当。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闻其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兵二千里客居,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无战而降也。”龙且曰:“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且夫救齐不战而降之,吾何功?令战而胜之,齐之半可得,何为止”!遂战,与信夹潍水陈⑧。韩信乃夜令人为万余囊,满盛沙,壅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详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遂追信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龙且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阳,皆虏楚卒。

  (《史记》卷九十二)

  ① 宛,今河南省南阳市。

  ② 叶,今河南省叶县。

  ③ 印符,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部队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④ 平原津,在今山东省德州市南。

  ⑤ 范阳,在今河北省定兴县。

  ⑥ 历下,在今山东省历城县。

  ⑦ 临菑,在今山东省临淄县城东北古城村。

  ⑧ 潍水,源出今山东五莲县流向东北,经诸城、潍县至昌邑县入渤海。

  【译文】 楚王项羽多次派部队暗渡黄河袭击汉王刘邦占领的赵地。赵王张耳,大将军韩信率部队往来救援,从而安定了赵地,发兵赴汉。正值楚军急速围攻刘邦于荥阳,刘邦逃出荥阳后,向南出兵宛、叶一带,与背楚归汉的英布相会,进入成皋,楚军又包围刘邦于成皋。六月,刘邦从成皋突围,东渡黄河,独与膝公一起,到修式张耳军中。到达后,当晚住在供来往官目住宿的驿站。次日晨,刘邦自称是汉王的使者,急驰张耳军营中。张耳、韩信尚未起床,刘邦就从其卧室内拿走印符,指挥各将领,调整部署。张耳、韩信起床后,才知道刘邦来了,大吃一惊。刘邦把张耳、韩信的部队收归自己指挥后,立即命令张耳守备赵地,授与韩信相国官职,命令他集结其留赵地的部队进攻齐国。

  韩信率领部队向东进发,还没有渡过平原津,得知刘邦已派郦食其说服齐国降汉,韩信想停止前进。范阳辩士蒯通劝韩信道;“将军奉命进攻齐国,而刘邦自己又派谋士说服齐国,难道又有命令要你停止前进吗?为何不前进呢!况且郦食其这个人,凭看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降服齐田七十余庄城镇,你率领数万部队,血战一年多才攻克赵国五十多座城镇,身为将军多年,反不如一个见识浅陋的人功劳大吗?”韩信认为颇有道理,便采纳了蒯通的建议,于是渡过黄河。齐国已同郦食其达成协议,留他纵酒欢饮,并解除了对汉军的防御。韩信以突然袭击歼灭了齐国在历下的部队,乘胜攻克临菑。齐王田广以为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于是用鼎镬把他煮死,败退高密,又派人请求楚王援救。韩信攻占临菑后,向东追击田广到达高密以西。楚王派龙且率领部队,号称二十万,援救齐国。

  齐王田广、楚将龙且联合兵力准备与韩信决战,还没有发起战斗。有人劝龙且说:“汉军穷凶远征,其锋锐不可抵当。齐、楚联军在家乡附近作战,士兵会严重逃亡。不如坚壁持机,让齐王派遣侍递书信的使臣去告示所沦陷的城市,沦陷城市得知其君王还很妄全,楚军已来救援,必定合群起反抗汉军。汉军深入二千里作战,齐国城市都起来反抗,势必粮草断绝,那就可以兵不血而受降了。”龙且说:“我素知韩信其人,容易对付。前来救援齐国没有作战而受降,我建树了什么功勋?如今实行决战而取胜,齐国的半壁河山可以到手,为何不战?”遂即开始进行决战,与韩信军对峙于潍水两岸。韩信于是乘夜间令部队筹备一万余条口袋,装满沙石,堵截潍水上游,命令部分军队强渡潍水,攻击龙且军,佯装失败,向后撤退。龙且果然欣喜的说:“一向知道韩信胆怯。”遂即渡水追击。韩信命令部队决上游堵堤,河水急喘而来。龙且军主力不得渡,韩信军即迅疾攻击,斩杀龙且。龙且在潍水以东的部队散乱逃走,齐王田广奔逃。韩信军遂一直追击到城阳,全部俘虏楚军。

  周亚夫坚壁昌邑

  周亚夫坚壁昌邑之战,是汉景帝时平定“七王之乱”的一次重要战役。汉平定“七王之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符合当时人民的愿望和利益。

  此次战役,汉军先绕道武关,神速抢占荥阳、洛阳,在战略上遥制齐,赵,屏护关中,并保障了梁军与周亚夫所率主力侧背的安全。随之,以非主力部队依托城池,深沟高垒,抗击吴楚联军,消耗、削弱其实力。周亚夫则坚壁不战,把主力控制在手,乘吴楚联军粮尽疲惫,欲引兵退走之机,发动追击,大破吴楚联军。七王叛乱,违背当时社会要求统一安定的趋势,不得人心。吴王拒谏,孤军深入,被梁王拖住,既遭顿挫于睢阳,又不得逞于下邑,丧失了主动权,遭受失败。

  【原文】 太尉亚夫①言于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食道,乃可制也。”上许之。亚夫乘六乘传②,将会兵荥阳③。发至霸上④,赵涉遮说亚夫曰“吴王素富,怀辑死士久矣。此知将军且行,必置间人于淆渑厄陿⑤之间;且兵事尚神密,将军何不从此右去,走蓝田⑥,出武关⑦,抵洛阳!间不过差一二日,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太尉如其计,至洛阳,喜曰:“七国反,吾乘传至此,不自意全。今吾据荥阳,荣阳以东,无足忧者。”使吏搜淆、渑间,果得吴伏兵。乃请赵涉为护军。

  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⑧。吴攻梁急,梁数使使条侯求救,条侯不许,又使使愬条侯于上。上使告条侯救梁,亚太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弓高侯等将轻骑兵出淮泗口⑨,绝吴、楚兵后,塞其馕道。梁使中大夫韩安国及楚相张尚弟羽为将军,羽力战,安国持重,乃得颇败吴兵。吴兵欲西,梁城守,不敢西,即走条侯军,会下邑⑩,欲战。条侯坚壁不肯战,吴粮绝卒饥,数挑战,终不出。条侯军中夜惊,内相攻击,扰乱至帐下,亚夫坚卧不起,顷之,复定。吴奔壁东南陬,亚大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楚士卒多饥死叛散,乃引而去。二月,亚太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王濞弃其军,与壮士数千人夜亡走;楚王戊自杀。

  (《资治通鉴》卷十六)

  ① 亚夫,即周亚夫(?一前143年),周勃之于,西汉名将,初封条候,景帝时任太尉,平定吴楚等七王之乱后,迁为丞相。

  ② 乘传,指乘驿站的传车。

  ③ 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县。

  ④ 霸上,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

  ⑤ 陿,同狭。

  ⑥ 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

  ⑦ 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南县西北。

  ⑧ 昌邑,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

  ⑨ 准泗口,今江苏省淮阴县西洒水入淮之口,又名清口。

  ⑩ 下邑,在今安徽省砀山东。

  【译文】 西汉景帝前三年(公元前一五四年),大尉周亚夫对汉景帝说:“楚军剽悍、矫捷,难以速胜,要抛弃梁国,拖住敌人,切断其运送粮草的道路,这样就可制服楚军了。”景帝同意了他的意见。亚夫坐六辆驿车,准备在荥阳决战。当进至霸上时,赵涉暗对亚夫说:“吴王刘濞一向豪富,长期以来搜罗亡命徒。现在知道将军的动向,定会在淆山,渑池之间的险要处派置刺探,况且用兵贵在神速秘密,将军何不从这里向右进军,经蓝田,出武关,迂回洛阳! 只不过多用一两天时间,可直入洛阳的武库,到后敲击战鼓。诸侯听说汉军到达,一定以为将军是自天而降。”亚夫如赵涉说的那样进到洛阳,高兴地说:“七国反叛,我坐驿车到这里,没想到会这么安全。现在我控制荥阳,荥阳以东就无所顾虑了。”亚夫派兵搜查淆山,渑池之间地区,果然抓到吴国埋伏的刺探。于是,请赵涉当护军。

  周亚夫向东北进军占据昌邑。吴军拚命进攻梁国,梁王派人向周亚夫求救,亚夫不答应;梁王上诉于景帝,景帝诏命亚夫救援,亚夫坚壁不出,只派弓高侯等轻装部队出淮泗口,断吴楚联军的后路,绝其粮道。梁王命中大夫韩安国和楚相张尚的弟弟张羽为将军,张羽出击,韩安国防守,于是战败吴军。吴军欲向西进军,因梁军防守,不敢西进,即进攻亚夫军,两军相遇于下邑,企图寻汉主力决战。亚夫坚壁不战,吴军粮食不继,士兵饥饿,多次挑战,亚夫始终不应。亚夫军队晚上惊乱,互相攻击,扰乱到亚夫住的帐篷旁边,亚夫卧床不起,一会儿,就安定了。吴军攻击汉阵的东南角,亚夫令部队加强西北角的戒备,一会儿,吴军精锐部队果然向西北发起猛攻,未能突入。

  吴、楚联军粮尽饥疲,士兵散乱,于是率部队退走。二月,亚夫派精锐部队乘机追击,大破吴楚联军。吴王刘濞丢弃部队,仅率强壮士兵数个人乘夜逃窜,楚王刘戊被迫自杀。

  李广计退匈奴

  这是一次遭遇战。李广在敌我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临危不惧,机智灵活,造成匈奴军的错觉,使之不战而退,成为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依靠奇谋脱险的著名战例。

  汉初,处于我国北方的匈奴奴隶主经常虏掠西汉王朝西北部地区,驱使各族人民互相残杀,严重威胁着汉王朝的统治。汉武帝抗击匈奴奴隶主的战争历经十余年,匈奴奴隶主军队终被击垮,逃往漠北。

  【原文】 匈奴大入上郡①,天子使中贵人②从广③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史记》卷一百九)

  ① 上郡,地名,在今陕西省北部和内蒙古乌审旗南部地区。

  ② 中贵人,帝王所宠爱的宦官,即太监。

  ③ 李广(?一119年),西汉将领。

  【译文】 匈奴入侵上郡。汉武帝叫一个宦官跟着李广随军练习与匈奴作战的本领。这个宦官率领几十名骑兵,与三个匈奴人遭遇,打了起来。匈奴人边往回走边射箭,射伤了宦官,射死了他率领的将近全部骑兵。宦官逃回李广那里。李广说:“那一定是射雕的能手啊!”李广立即率领一百名骑兵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那三个匈奴人没有骑马,步行数十里。李广追上后令骑兵向左右展开,他亲自射那三个人,射死二人,活捉了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当把这个匈奴人绑上马时,远处来了几千名匈奴骑兵,匈奴看见李广的骑兵,以为是汉军诱骗他们的疑兵,都很吃惊,立即占领一个山头摆开了阵势。李广率领的骑兵都很恐惶,想迅速往回走。李广说:“我们离开主力有几十里地,现在就这一百多人,往回走,匈奴追击会把我们立刻全部消灭掉。现在我们留在这里,匈奴就会误认为我们是主力部队派来引诱他们的,一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命令大家说:“前进!”前进到离匈奴只有两里地,停了下来,下令说:“大家都下马,并把马鞍子卸下来!”大家说,“匈奴众多且距离我们很近,如果发生紧急情况,怎么办呀?”李广说:“敌人以为我们要走,现把马鞍卸下来,以表示不走了,使其更加相信我们是引诱他们的了。”这样匈奴果真不敢攻击了。匈奴有一个骑白马的将官出来检查他们的部队,李广带领十多名骑兵实行奔袭,射死了这个将官,又回到自己部队中,卸下马鞍,命争部队把马放开,躺卧休息,此时天近黄昏,敌人始终感到奇怪,一直不敢攻击。半夜的时侯,匈奴以为有汉军埋伏在附近,害怕夜间被消灭,于是把部队撤走了。天亮时,李广带骑兵返回主力部队。

  新汉昆阳之战

  西汉末年,以王莽为首的腐朽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残酷压迫和剥削广大劳动人民,使人民处于求生不得的绝境。因而,全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以王匡、王凤、樊崇率领的绿林、赤眉起义军,横扫残晕的封建统治势力,使王莽反动政权摇摇欲坠。

  公元二十三年,王莽困兽犹斗,纠集四十二万反动军队,于昆阳地区与起义军进行战略决战。起义军仅以一万多人的兵力,内外夹击,捣敌要害,一举全歼莽军主力。旋即兵分两路乘胜直趋长安,终于彻底摧毁了反动的王莽政权。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社会要前进的历史潮流是不可抗拒的。王莽这个遗臭万年的历史败类,终于被农民武装革命押上了历史的断头台。

  【原文】 更始元年春正月,汉兵与下江兵共攻甄阜、梁丘赐,斩之,杀士卒二万余人。王莽①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引兵欲据宛②,刘演与战于淯阳下,大破之,遂围宛。

  三月,王凤③与太常偏将军刘秀④等徇昆阳⑤,定陵⑥、郾⑦,皆下之。王莽闻严尤、陈茂败,乃遣司空王邑驰传,与司徒王寻发兵平定山东,征诸明兵法六十三家以备军吏,以长人巨毋霸为垒尉,又驱诸猛兽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邑至洛阳,州郡各选精兵,牧守自将,定会者四十三万人,号百万;余在道者,旌旗,辎重,千里不绝。夏,五月,寻、邑南出颍川⑧,与严尤、陈茂合。

  诸将见寻、邑兵盛,皆反走,入昆阳,惶怖,忧念妻孥,欲散归诸城。刘秀曰;“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阳既拔,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诸将怒曰:“刘将军何敢如是!”秀笑而起。会候骑还。言:“大兵且至城北,军陈数百里,不见其后。”诸将素轻秀,及迫急,乃相谓曰:“更请刘将军计之。”秀复为图画成败,诸将皆曰:“诺。”时城中唯有八九千人,秀使王凤与廷尉大将军王常守昆阳,夜与五威将军李轶等十三骑出城南门,于外收兵。

  时莽兵到城下者且十万,秀等几不得出。寻、邑纵兵围昆阳,严尤说邑曰:“昆阳城小而坚,今假号者在宛,亟进大兵,彼必奔走;宛败,昆阳自服。”邑曰:“吾昔围翟义⑨,坐不生得,以见责让,今将百万之众,遇城而不能下,非所以示威也。当先屠此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邪!”遂围之数十重,列营百数,钲鼓之声闻数十里,或为地道、冲輣撞城;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王风等乞降,不许。寻、邑自以为功在漏刻,不以军事为忧。严尤曰:“兵法:‘围城为之阙’。宜使得逸出以怖宛下。”邑又不听。

  刘秀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诸将贪惜财物,欲分兵守之。秀曰:“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乃悉发之。六月,己卯朔,秀与诸营俱进,自将步骑千余为前锋,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秀奔之,斩首数十级。诸将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秀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连胜,遂前,诸将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秀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