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全文阅读 > 第32章 百战奇略(17)

第32章 百战奇略(17)


  ① 和战:是指以和谈为手段,麻痹敌人,乘其懈怠无备,以精兵出袭,打败敌人。

  ②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语出自《孙子兵法·行军篇》,意思是当敌人无挫伤而前来讲和,必定是另有图谋。

  ③ 武关:故址位于今陕西商南东南,为重要关隘。

  ④ 峣关:重要关隘,故址位于今商县西北,在临峣山而得名。

  ⑤ 张良:西汉开国功臣,先为韩国贵族,秦灭韩后,他图谋复韩,曾于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秦末农民起义,他归附刘邦,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多献策略,为刘邦重要谋士,建汉后,封留侯。

  ⑥ 屠、贾(gǔ)子:即屠夫商人的子弟。

  ⑦ 啖(dàn):此处意为利诱。

  ⑧ 史例出自《史记·留侯世家》。

  【译文】 凡是与敌人作战,战前必须伪与敌人约和,敌人虽然口头上答应了,但言行不会一致。但是我们就要乘其懈怠放松警惕,迅速选精兵良将进攻他们,敌人的军队应付不及,就会被我们打败。兵法上就说:“敌人未受挫前来请和,必定另有谋图。”

  秦末的时候,天下起兵,沛公刘邦向西进入武关,准备用二万人进攻峣关的秦军。谋土张良劝告说:“秦军现在尚很强大,我们不可小视敌人。听说他们的守将多是屠夫和商人的儿子,容易以利来诱动他们。希望您且留下坚守壁垒,并派人先行一步,准备五万人的粮食,再一天天逐渐增多军旗,作为迷惑敌人的疑兵,同时派郦食其带上贵重的宝物前往峣关收买秦将。”秦国将领果然叛秦,要求与刘邦军一起西向袭击咸阳,刘邦准备听从秦将的建议,张良对刘邦说:“这只是秦将想叛秦,恐怕士卒不一定相从。如果不从,必然会带来危险,不如乘秦将目前无警惕而懈怠的时候,出兵攻打他们。”柿公于是引兵攻击秦军,大破秦军。

  受 战

  【原文】 凡战,若敌众我寡,暴来围我,须相察众寡、虚实之形,不可轻易遁去,恐为尾击。当圆阵外向,受敌之围。虽有缺处,我自塞之,以坚士卒之心。四面奋击,必获其利。法曰:“敌若众,则向众而受敌。”

  《北史》魏普泰元年,高欢讨尔朱兆①,孝武帝永熙元年春,拔邺。尔朱天光自长安,兆自晋阳,度律自洛阳,仲远自东郡,同会于邺,众二十万夹漳水而军。欢出顿紫陌,马不满三千,步兵不满三万,乃于韩陵为圆阵。连牛驴以塞归路,将士皆为必死。选精兵步骑从中出,四面击之,大破兆等。

  ① 高欢讨尔朱兆:高欢与尔朱兆均为北魏将领,高欢以尔朱兆家族专权为名起兵讨伐尔朱兆。

  【译文】 凡攻战,如果敌以众多部队突然包围了我,就必须认真考察众寡和虚实形态,而不能轻易逃走,恐怕敌人尾追攻击我。应当将部队摆成圆阵面向外,以对付敌人的包围。即使有缺口,自己也要尽力堵住,以坚定官兵的信心。这样四面奋战,一定能得到胜利。兵法说:“敌人如果众多,就要面向敌人严阵以待。”

  据《北史》载:北魏普泰元年(531年),高欢讨伐尔朱兆;魏孝武帝永熙元年(532年)春天,攻下邺。尔朱天光自长安,尔朱兆自晋阳(今太原市西南),尔朱度律自洛阳,尔朱仲远自东郡(今河南滑县)领兵会集于邺。尔朱氏部众20万沿漳河西岸驻扎。高欢出邺城驻扎紫陌,当时骑兵不满3000,步兵不足3万。他便在韩陵山下设一圆阵,将牛和驴连接起来以堵塞退路。将领和军士都做好了必死的准备。高欢选择精锐步兵和骑兵从圆阵中杀出,四面冲杀,终于大败了尔朱兆。

  降 战

  【原文】 凡战,若敌人来降,必要察其真伪。远明斥堠①,日夜设备,不可怠忽。严令偏裨②,整兵以待之,则胜,不然则败。法曰:“受降如受敌。”

  后汉建安二年,曹操讨张绣于宛,降之。既而悔恨复叛,袭击曹操军,杀曹操长吏及于昂③,操中流矢,师还舞阴。绣将骑来,操击破之。绣奔穰,与刘表合。操谓诸将曰:“吾降绣,失在不便取质,以致于此,诸将观之,自令以后不复败也。”

  ① 斥堠:侦察,此处指侦察人员。

  ② 偏裨:偏将、裨将,皆为副将。

  ③ 长吏:旧时称地位较高的官员,昂:曹昂,曹操长子。

  【译文】 在战争中,如果敌人前来投降,一定要考察其是真降,还是假降。应尽早派出侦察人员,日夜戒备,不可松懈疏忽。要严令部将整顿好部队,严阵以待,这样就能取胜,否则就会失败。兵法说:“接受敌人投降,如接受敌人挑战一样。”

  东汉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征讨张绣于宛城,张绣率众降曹,不久又反悔而叛曹,袭击曹军,杀死曹操的部将及长子曹昂,曹操也中了乱箭,于是曹操的部队退到舞阴。张绣率领骑兵追来,曹操打败了他.张绣往穰投奔刘表。曹操对诸将说:“我接受张绣投降,失之于没有从他那里提取人质,以致于出现了现在的情况。诸位看吧,从今以后,我不会再遭这样的失败了。”

  天 战

  【原文】 凡欲兴师动众,伐罪吊民,必任天时,君暗政乱,兵骄民困,放逐贤人,诛杀无辜,旱蝗水雹,敌国有此举,兵攻之,无有不胜,法曰:“顺天时而制征讨。”

  北齐,后主纬,隆化元年,擢用邪佞。陆伞萱、和士开、韩长鸾等,宰制天下,陈德言、何洪玠等事预机权,各领亲党,升擢非次。官由财进,狱以赂成。乱政害人,遂致旱蝗水潦,寇盗并起。又猜嫌诸王,皆无罪受损。丞相斛律光及弟荆山公羡,并无罪受诛。甫形复溺之萌,俄见土崩之势,周武帝乘此一举而灭之。

  【译文】 凡想兴师动众,为民征伐,必须根据天时即时机。敌国国君如果昏庸,政治混乱,军队骄横,百姓饥苦,贤人被放逐,无辜的人遭诛杀,旱、蝗、水、雹等灾害不断发生,这时发兵攻打,没有不胜利的。兵法说:“顺应天时而进行征讨。”

  南北朝北齐隆化元年(公元576年)时,后主高纬提拔使用邪佞之人,陆令萱、和士开、韩长鸾等宰割天下,陈德言、何洪玠等参加谋政,他们各自拥有亲朋和党徒,对这些人的提拔一步登天,官是靠钱财晋升的,诉讼是由贿赂宋定案的,政治混乱,人民遭殃,以致于旱、蝗、水灾同时发生,敌寇盗贼并起。后主又怀疑各王族,使他们无罪受害。丞相斛律光及其弟荆山公斛律羡同时无罪被杀。刚刚出现了走向复灭的萌芽,不久就显现了彻底崩溃的形势,北周武帝便乘机一举灭亡了北齐。

  人 战

  【原文】 凡战,所谓人者,推人士而破妖祥也②,行军之际,或袅集牙旗③,或杯酒变血,或麾杆毁折,唯主将决之。若以顺讨逆,以直伐曲,以贤击愚,皆无疑也。法曰:“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④

  唐武德六年,辅公祜⑤反,诏赵郡王李孝恭⑥等讨之,将发,与将士宴集,命取水,水忽变为血,在座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徐谕之曰:“祸福无门,唯人所召。毋疑,诸君,此杯中血,乃公祜授首之征也⑦。”遂饮而尽之,众为安,先是,贼将拒险邀战,孝恭坚壁不出,以骑兵绝其粮道,贱饥,夜迫李孝恭,李孝恭卧不动。明日,以羸兵扣贼营挑战,别选骑阵以待。俄而羸兵却,贼追北且嚣,遇祖尚⑧,薄战遂败,赵郡王乘胜破其别阵,辅公祜穷走,追骑生擒之,江南悉平。⑨

  ① 人战:即发挥人的能动作用,破除迷信邪说,以正义战邪恶。

  ② 推人士:推举堪当重任之士。妖祥,指妖灾怪异等不吉利现象。

  ③ 枭( xiāo ):俗称猫头鹰,相传枭食其母,故以此鸟喻恶人或不吉利。

  ④ “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语出自《孙子兵法·九地篇》。

  ⑤ 辅公祜: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唐建立后,降唐,后据丹阳称帝反唐,武德六年被唐军镇压。

  ⑥ 李孝恭:李渊从父兄子,辅佐李渊父子定天下有功,封起郡王。贞观中封河间王,官至礼部尚书。

  ⑦ 授首:即斩首。

  ⑧ 祖尚:卢祖尚,隋末起兵据杨州称刺史,后归附唐,任交州刺史。

  ⑨ 史例出《新唐书·李孝恭传》。

  【译文】 凡是与敌人作战,我们所说的“人战”,是指发挥人的能动作用,破除各种影响士气的迷信邪说。在出兵征战的过程中,或是遇到恶鸟群集主帅旗竿上,或是出现杯中酒变血色,或是发生指挥旗杆突然折断等怪异现象,此时,唯有主将及时作出正确决断,才能稳定军心士气,倘若所进行的战争,是以正义攻打叛逆,以正直讨伐邪曲,以贤能进击愚顽,都应坚信必胜无疑。兵法上说:“要禁绝迷信,消除疑惑,士卒才会至死不逃跑。”

  唐朝武德六年,淮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辅公祜占据丹阳举兵反唐,高祖李渊诏命李孝恭等人率兵讨伐。唐军出发前,李孝恭与特吏聚会宴饮,当他命人取来一杯酒欲饮时,杯中白酒突然变成血色,在座的将领都惊惧失色,但李孝恭举杯却坦然自若,他举起酒杯对众将说:“祸福无门,都是人自己召来的,诸位不要犯疑,诸位请看,这杯中的酒就是公枯将要被杀头的征兆。”说完,一饮而尽,众将仰视,惊惧不安便很快平静下来。当两军对阵后,辅公祜军先凭据险要地形引诱唐军来战,从中邀击,李孝恭却命令军队坚壁不出战,但同时暗中派奇兵切断敌人的粮道,致使敌人陷入饥饿困境,敌军乘夜进迫李孝恭,李孝恭依然安卧营中不动。第二天,李摹恭派出一队老弱士卒,前往敌营挑战,另选精锐骑兵,由卢祖尚率领列阵待敌,不多久,李孝恭所派的老弱士卒退下来,辅公枯的军队紧迫不舍,气焰异常嚣张,此时与卢祖尚骑兵相遇,被唐军打得大败。这时,李孝恭乘胜进军攻破辅公祜其余阵地,辅公祜无法支持而逃跑,唐骑兵尾追迫击,活捉了辅公枯,江南完全平定。

  难 战

  【原文】 凡为将之道,要在甘苦共众,如遇危险之地,不可舍众而自全,不可临难而苟免,护卫周旋,同其生死。如此,则三军之士岂忘己哉?法曰:“见危难,毋忘其众。”②

  魏曹操征孙权还,使张辽、乐进、李典③将七千余人屯合肥。操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书,题其函曰:“敌至乃发。”俄而,权率众围合肥,乃发此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护军勿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此,破我必矣。是以指教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胜负之机,在此一举,诸君何疑?”李典意与辽同,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享士,明日大战。平旦,辽披甲出战,先登陷阵,杀数十人,斩一将,大呼自名,冲击突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以,走登高冢,权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兵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解,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呼号曰:“将军岂舍我耶?”辽复还入围,拔出余众,权军无敌当者。自旦至日中,吴夺气,辽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悦服。权守合肥旬日,城不得拔,乃退。辽率诸将追击,几复获权。④

  ① 难战:即将帅在作战中要与土牢同生死共患难,不可在危难中顾己而不顾士卒安危,这样上下一心,英勇奋战.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② “见危难,毋忘其众”:语出《司马法·定爵第三》。

  ③ 乐进:有胆略,从曹操征伐,屡建战功,官至右将军,封广昌亭侯。李典,从曹操征伐,战功卓著,官至捕虏将军,封都亭侯。

  ④ 史例出自《三国志·魏书·张辽传》。

  【译文】 凡作为一个将帅,重要的一条法则,必须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如遇险临危。将帅不可弃士卒而保存自己,不可临危难而苟且偷生,应当保护部队与敌周旋;应当与士卒同生死共战斗。将帅如能这样,全军将士又怎能在危难中不舍生忘死呢?兵法上说:“面临危难生死之境地的将帅,不能顾己而忘全军将士之安危。”

  东汉末期,魏曹操率兵攻打孙权返回,派遣大将军张辽、乐进、李典等率兵七千多人驻守合肥。后来,曹操出征张鲁时,他给驻守合肥的护军薛梯写了一封信,封面上题写“敌来临方可拆看”。不久,孙权率领大军前来围攻合肥,薛悌与张辽等拆开这封信;上面写道:“如孙权领兵来攻,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护军薛悌不要参战。”众将领对这封信感到迷惑不解。但张辽却心领神会地说:“曹公亲率大军远征在外,等到救兵来到这里时,敌军势必把我们打败,所以曹公指示我们,乘敌军尚未对我形成合围之时,当出城迎战,挫敌锐气,来安我军心。这样才能守住此城。今日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此一战。诸位还有什么问题吗?”李典意见与张辽同。于是张辽当夜招募了八百敢死之士,杀牛犒劳,准备第二天出城大战孙权军。次日黎明时分,张辽身披铠甲率兵出战。他率先冲破敌阵,杀死数十名敌人,击斩一名敌将,大声呼喊自己的姓名,猛打猛冲,一下冲到孙权的指挥旗下。孙权大吃一惊,众将不知所措,慌忙跑上一座高丘。孙权用长戟护卫自己,张辽大声喝叱要孙权下来决战,孙权却不敢移动一步。后来当他望见张辽所率人马不多时,才调集大军将张辽所率人马重重围住。张辽挥军左突右冲,奋力向前,勇猛杀敌,终于杀开了一缺口,率数十名勇士冲出包围圈。其余尚未冲出的士卒,大声呼喊:“将军要把我们丢弃吗?”张辽听到呼喊,立即返身又入包围圈,将受围余众全部救出。孙权的军队中竟然无一人敢阻挡。这—天从清晨直战到中午,吴军士气已经衰落。张辽得胜返回营地,加修防守工事,自此军心更加稳定,诸将对张辽更加心悦诚服。孙权率兵围攻合肥十多天,城池没有攻克,不得不撤围退兵。张辽乘机率兵追击,几乎把孙权活捉。

  易 战

  【原文】 凡攻战之法,从易者始,敌若屯备数处,必有强弱众寡。我可远其强而攻其弱,避其众而击其寡,则无不胜。法曰:“善战者,胜于易胜者。”②

  《北史》:周武帝将伐齐之河阳③,谋及臣下,宇文弼④进策曰:“今之用兵,须择其地。河阳冲要,精兵所聚,尽力围攻,恐难得志。如臣所见,彼汾之曲⑤,戌小山平,攻之易拔。”武帝不纳,师竟无功。建德五年,大举伐齐,卒⑥用弼计。后终于平齐。⑦

  ① 易战:即指作战要攻打敌人易攻处,才能取得胜利。作战之前,首先要知敌兵力分布之强弱众寡,避强离众,攻弱击寡。

  ② “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事出自《孙子兵法.形篇》。于,在;者,地方;胜于易战者,即在容易取胜的地方取得胜利。

  ③ 河阳,今河南孟县西。北齐军事重镇。

  ④ 宇文弼(bì,音壁),博学多才,官至内史都上士,隋代任尚书左丞,礼部尚书等职。

  ⑤ 汾之曲,汾水的弯曲处。

  ⑥ 卒,最终。

  ⑦ 史例出自于《隋书·宇文弼传》。

  【译文】 凡进攻作战,一般法则是从敌人最容易攻破的地方开始。敌人如果屯兵防守的地方多处,必然兵力有强弱不同,数量有多寡之分。我们可以远离敌人的强点而攻其弱点,避开敌众之处而攻其敌少之处,这样无有不胜的。兵法上说:“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总是战胜那容易战胜的敌人。”

  《北史》记载:北周建德四年,周武帝宇文邕准备进攻齐之河阳,他向臣下咨询,内史都上士宇文弼献策说:“现在我们对齐作战,必须选择进攻目标。河阳地区,军事要冲,北齐的精锐部队集中在那里。我们即使是顷惯尽全力去围攻它,恐怕也很难达到目的。如果依臣的意见,敌人所在的汾水弯曲处,戌卫城垒较小,而且山势平缓,进攻那里是容易取胜的。”周武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因此出兵攻打河阳无功而还。建德五年,周武帝亲率大军进攻北齐,完全采用了宇文弼的策略,最终在次年的正月灭亡北齐。

  离 战

  【原文】 凡与敌战,可密候邻国君臣交接有隙,乃遣谍者以间之,彼若猜贰,我以精兵乘之,必得所欲。法曰:“亲而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