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人在囧途,心在乐途:无法改变窘境时改变心境全文阅读 > 第9章 风雨,不是挫折,而是锤炼(2)

第9章 风雨,不是挫折,而是锤炼(2)


  有什么东西是我们放不下的呢?就拿我们都在乎的成绩来说吧,想要新成绩,必须先放下旧成绩。如果有一天,我们厌烦了考卷,那不管新旧,我们都要放下。而且,霸占一样东西在手里又有多少意义?到手的那一刻是喜悦的,但很快,它就会变得陈旧,变得沉重,变得没有当初的感觉,让人后悔不应该总是把它拿在手里,那样做至少感觉能更长久。

  拿得起放得下,这是一种洒脱的智慧。故事中的中年人倘若总是留恋家中的温暖,自然就不能领略禅师徜徉山水的潇洒自在。人们都说佛者有智慧,这智慧其实就是别人在贪恋人世各种诱惑的时候,他们能够抽身,能够放下。普通人不需要如此通达,谁都可以投入诱惑,但投入之后,你要明白万事有期限,该放下的时候就要尽早放开手,给自己、他人一个清静。

  丝丝从小就是个手工艺品爱好者,她在读幼儿园的时候就会采集各种各样的鲜花做成造型独特的书签,这些书签用干花配着毛线、原木、彩纸等东西,拿在手里是种享受,就连幼儿园的老师都会托丝丝帮她们做书签。长大一点以后,丝丝的爱好一发不可收拾,她既能用毛线织各种各样的衣服,又能将布匹裁剪成窗帘、床单、桌布,并自己绣花。她还能用泥巴、铁丝、陶土等东西做手工艺品,她在这些创作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丝丝十几岁的时候,开始面临升学压力,父母给她分析:如果丝丝继续把时间都用在手工艺品上荒废学业,她今后就要吃这碗饭。但是,在他们生活的小镇,很少有人愿意花钱去买手工制品,如果丝丝想要开一家网店,也不能制造大批量货物,不能赚足够的钱养活自己。父母让丝丝慎重考虑未来的计划。经过思考,丝丝承认她的爱好只能作为业余爱好,只有在自己有了正式稳定的工作后,才能继续发展。所以,丝丝收起了她经常构图的本子,把多数时间用在考试和复习上。

  对于丝丝这样一个把爱好当做生活重心的女孩子来说,为了未来学业暂时搁置爱好,是一件痛苦的事。往好了想,安定之后,爱好仍是爱好;往坏了想,以后越来越忙,真的还会有现在的激情吗?而人在面对这种事时,即使嘴上说着好的方面,心里想的也是最坏的结果,说不痛心,都是假的。

  选择,意味着放弃。因为世间事情遵循着一种大范围的公平,鱼和熊掌,你得到一个,就要失去另一个;就算全得到,你也没有那么大的胃;就算全吃下去,鱼的鲜美被熊掌抵消,熊掌的真味也受了鱼的影响,两样都没能让你满意……两相权衡,还不如专注于一边,享受个淋漓尽致。可惜世人不懂这个道理,总以为得到越多就越好。

  谁都会面对选择,那么面对选择的时候我们究竟应该定一个什么样的标准?首先要排除那些过于虚幻的选项,有些东西看起来很美,但和自己无关,就像一个胖人,不必选一件纤瘦的礼服;然后要尊重自己的喜好,有一个喜好并不容易,那是让我们能够快乐的事,如果可能,尽量保留这一个,哪怕仅仅是一部分,它会成为支撑我们日后心灵的净土。

  最重要的是考虑今后的出路。人生最根本的东西是未来,或者说,是个人的核心能力。这种能力需要一个明确的中心,即人要以什么方式生存,其余不论学识还是人际还是生活,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所以,不管做什么选择,或多或少都要考虑你的人生核心。当然,核心也可能会发生转移,例如一个爱情至上的人,很可能在事业与家庭的冲突中选择后者,只要他认为自己幸福,这种选择就没有错。

  选择想要的不是最难的,放下那些不想要的才难。一定要有这样一种悟性:没选择的,就是与自己无关的,是好是坏,都在自己的生活之外。自己需要做的是珍惜来之不易的选择,让自己做到最后,唯有如此,才不会给自己后悔的机会,生命才是一条上升的直线。

  5.把握当下,在沧桑中前行

  在前进的时候,我们常常因为目标,忘记了今天的重要。

  有个人进入一家奇怪的旅馆,那旅馆里什么都有,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在巨大华丽的房间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衣物、宝石、食物,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新品种送到面前供人享用,这个人决定永远住在这家旅馆。

  可过了不到三个月,这个人就心生厌倦,他在这里什么都有,却没有生活的动力,他希望和过去的朋友联系,哪怕会发生争吵;希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哪怕薪水低廉;希望自己做一些食物吃,哪怕不那么美味……他向旅馆主人提出退房,旅馆主人说:“这个旅馆一旦进入,就不能离开。”

  “那我一辈子岂不是只能这个样子?”那人急了。

  “别人在受苦,你在享福,这个样子有什么不好?”旅馆主人问。

  那个人一时语塞,他说不出哪里不好,只能说,他不是在生活,而是在虚耗生命。

  虚耗生命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就像故事里的人,他看上去什么都享受了,其实没有一样属于他自己,他没有付出,就得不到心理上的充实感,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东西。他一天比一天老,一天比一天觉得没意思,时间完全被浪费。如果我们好不容易活一次,每天只能过这样的日子,不论对谁,都是一种悲剧。

  死亡是什么?死亡就是生命的停止。故事中的人之所以想要离开旅馆,是因为他发现自己离生活越来越远,他的生命完全停止在这间旅馆里,和死亡没什么两样。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还不如意愿里那些病人,病人能与亲人交流,积极地对抗病魔,阅读、娱乐、散步,享受生活,只要把握了此刻的分分秒秒,他们的生命就有意义。

  很多人认为历经沧桑就要停下来,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那些有沧桑感的人更不会让生命停止,他们比任何人都理解生命的宝贵。看看那些老人就知道他们在乎什么,他们不再参与复杂的人际纠纷,而是在简单的爱好中颐养性情;他们不再终日奔波劳累,而是有节制地劳作,让自己有更多时间休息;他们不再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而是珍惜对待已经拥有的事物——他们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把精力放在最在乎的那些事上,这也是一种前进。

  军队正在行进,这个时候,前方跑来一个穿着军服的士兵,他的衣服都破了,脸上躺着血,神色慌张焦急,他一边跑一边大喊:“前方失守了!快逃命吧!我们的根据地已经被敌人占领了!”士兵们一听,顿时大乱,很多人扔下自己的枪,开始向后跑,希望能在敌人到来之前逃得性命。

  只有一个连长对他手下的士兵说:“前方就算失陷,我军也不会全军覆没,我们要赶快去接应,才能救得了他们,保存我军实力!”这个连的士兵平时最敬佩这位连长,谁也没有逃走,而是跟着他加快速度,直奔根据地。

  到了根据地,士兵们发现根据地好好的,根本没有被攻陷,这时传来消息,说那个大叫“失守了”的士兵是个间谍,他谎报军情,是要把大军引向后方的一个山谷。接到消息的那一刻,那些逃跑的士兵全都中了敌军的埋伏,不明不白丢掉了性命。

  也许你也想过同样的问题:为什么流水从来不回头?因为流水从流动的那一刻开始就有自己的方向,它们要走向更开阔的地方,或者需要它们的地方。所有生命都是一个向前的过程,如果你擅自退后,无异于做了逃兵,也许还会中了敌人的埋伏,得不偿失。而如果你不能一直向前走,遇到的不一定都是好事,但至少有意义。

  在有智慧的人看来,万事都是学问,生命的前进当然也是如此。人们在走路的时候,如果时时担心摔跤,难免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脚下,以致忘记看前方有什么,两边有什么。但要是一味勇往直前,根本不看脚下,也容易被路障绊倒。所以,最佳的方法是既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又要有坚定的前进方向。当然,前进的方向也并非不能改变,当你发现路线错了,或者前边是个死胡同,这时候务必要赶快回头,不过,这种回头并不是退后,从生命整个过程来看,它不过是一次小小的逆流,或者说,是在冲刺前向后退几步,为的是跑得更远。

  在前进的时候,我们常常因为目标,忘记了今天的重要。因为心里总想着加快步伐赶路,风雨兼程之余,根本无暇顾及路边的风景。这一种焦急的心态虽然能让你尽快到达目的地,却因为没有用心感受中途发生的人与事,错过了很多东西。同样的一条路,别人得到的是九分,你却觉得自己只得到五分,原因就在这里。

  我们都在沧桑中前进,苦乐参半,有时候还会丧失信心。这时候一定要鼓励自己不要忘记,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就是今天,就是此时此刻。无数个明天都从此时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一个今天,我们都在努力向未来出发。

  6.不要纠结无法逆转的事

  当事情不能改变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如何改变自己的观念。

  一个牧民早起去山坡上放羊,他有个习惯,就是每天都要数一数羊的数目,把几百只一只一只数过来数过去,数上几遍才放心。今天,他怎么数都发现少了一只羊。牧民心情很差,更糟的是第二天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

  牧民去寺里找熟识的法师哭诉,请有智慧的法师想一个找回羊的办法,法师说:“听说这附近来了一只狼,想必是狼吃了你的羊。”

  “如果这只狼不出现就好了!我的羊就不会少!”牧民悲愤地说。

  “狼已经出现了,你再这样想有什么用?如果你没有能力打死狼,就想想该怎样保护你的羊吧。”法师说。

  羊死了,需要做的事是补牢,而不是哀哭或者恳求狼不要再来。有些事,特别是那些已经发生的事,首先要做的不是改变,而是接受。这种时候接受往往意味损失,人们都会心不甘情不愿。可是不接受只会让损失更大,白白浪费补救的时机。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与其负隅顽抗,不如赶快想退路,想出路,“认命”有时不是件坏事。

  人生的无奈之处在于,很多事情我们能够预料到结果,却再努力也无法逆转。例如,有人从小就想当空中小姐,可是她的身高偏偏不到170厘米。也许她会觉得这不公平,但什么是公平,还有些人天生超过两米,处处行动受限;有些人不足150厘米,常常为此自卑,这难道就是公平?如果真有不公平,也不单单作用在你身上,你有好的一面,自然会有不如意的另一面。

  也有人试图改变不可逆转的事,例如足球比赛比分差距悬殊,两队能力也悬殊,胜负没有悬念。这时,落后那一队的后备席上突然站起一匹黑马,下场后几个进球扭转乾坤。这种事看似是逆转,其实也是因为有黑马的能力在。而我们说的“无法逆转”,是在情况与能力都不允许的情况下,不要白费心思和力气,干脆一点,承认差距,下次再战。

  日本是一个多山多地震的国家,那里的人历来饱受地震侵扰,经常遭受巨大损失。不光是地震,每年夏天都有台风过境,小的时候瓢泼大雨,大的时候树木被折断,房屋有时也不能幸免,此外还有可能造成水灾。

  在这样的国家居住的人,早就习惯了应对灾难。房屋的建造和构造,都是为了尽可能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所有灾难地区生活的居民,仍然能够安居乐业,就是因为他们既有承受灾难的心态,也有对抗灾难的准备。

  有些事情注定不能改变,例如地理位置刚好在版块交界处的国家,无法避免接连不断的地震。但是,人们不应该被动地接受一件事,而是应该积极应对,把损失减少到最小。我们不能改变的,是事情的进程和结果,但我们能够改变的,是事情对自己造成的影响。如果一个人能把给自己带来巨大压力的事,变成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他就是智者。

  当事情不能改变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如何改变自己的观念。例如一个人身高不够,不能实现他的篮球梦想,那么他就应该考虑去踢足球,去打乒乓球。也许有人说:“我就爱篮球!”这就是典型的想不开要钻牛角尖。而是事已至此,你必须给自己找一条出路,这条出路应该从一开始就去选择,而不是在你受尽挫折,发现自己“不行”之后,才不甘不愿地去“转型”。而且只要你观念转得快,就会发现“足球”也没什么不好。

  普通人总是想改变环境,智者永远思考如何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并非让自己面目全非,原则丢掉,爱好丢掉,自我丢掉,而是在一个大方向上,修正一些小路线。当然也会有这样的时候,连大方向都出了问题。这时,更要发挥冷静的头脑和果断的决策力,及时扭转乾坤,让自己走上最对的方向,防止以后后悔和对前途的耽误。

  无法逆转的事物存在于很多地方,所以人们常常会说:“无奈。”例如项羽到了垓下,知道大势已去,再无回天之力,这恐怕是人生最大的无奈了。即使到这个时候,也不要坐以待毙,别姬也好,自刎也罢,都是维护自己的尊严,尊重自己的个性,也依然能让后世的人在感佩之中赞扬:“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无法逆转的时候,仍能坚持自我,这就是最高的智慧。

  7.看透,才能心安

  看透的最高境界,恐怕就是看透生与死之间的距离。

  一位禅师路过一座山,看到一位老农在地里正睡得酣畅,身边一头瘦牛悠然地嚼着草。禅师刚好也要歇脚,就在树下打起了盹。醒来时刚巧农夫也醒着,两个聊了起来。

  农夫说到最近官府修了条官道,村里的人都把锄头换成远行的驴子,从山里运出矿石等物出去卖,换回来绫罗绸缎,很多人如今不再种田,住上了大房子。禅师问:“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这样做,反而在这里耕田?”

  “你说,他们赶着驴子,风雨兼程走山道、去城里,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为了能够悠闲自在地生活。”禅师回答。

  “那么,我现在的生活难道不悠闲吗?”农夫说着,再次睡了过去。禅师恭肃地合十行礼,说:“今日才见真智者,请受贫僧一拜。”

  老农一辈子耕种土地,看到了发财的机会也不愿去拥有。因为他知道,所有的追求不过是为了一份安乐的生活,只要心中安泰,卧在地头睡觉,与躺在豪华的房子里并无区别。禅师所敬佩的,正是这种看透世事的心胸。比起那些为了金钱蝇营狗苟的人,这位酣然入睡的老农实在是个高明的智者,他省略了多少周折,直接抵达了心安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