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人在囧途,心在乐途:无法改变窘境时改变心境全文阅读 > 第19章 如果不是转变心念,人生不会豁然开朗(3)

第19章 如果不是转变心念,人生不会豁然开朗(3)


  放弃大的诱惑,找到适合自己小的诱惑,垂钓者为这一观点做出来恰当的诠释。

  其实,放弃并不意味着失去,而是一种策略,更是一门艺术。我们往往执著的那个“我”并不是那个真我,而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一个幻影罢了。如果一个人能够放弃这种对于“我”的执着,该放手时就放手,就会减少很多烦恼,在人生的道路上就能够轻装上阵,去拥抱雨露,阳光,收获幸福和快乐。走向无限的广阔,自由的天地。这样的我们,才是幸福的,快乐的,也是自由的!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从另一个角度来端详我们的人生呢?实际上,人生就像是演戏,每个人都担当着自己的导演,只有那些学会选择和懂得放弃的人,才能创造出精彩的剧目,才能“剪辑”出优美的人生片段。

  选择是成功者前进路上的航标,只有量力而行的选择,才会拥有更辉煌的成功;放弃是智者面对生活的明智取舍,只有懂得何时放弃的人,才能够达到如鱼得水的良好状态。

  7.改变别人的想法,不如转变自己的观念

  只有懂得尊重别人的看法、想法和做法,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成为一个受他人欢迎的人。

  与人打交道的时候,我们常会用“强势”或者“弱势”来衡量这个人的个性特征。那些强势者多半给人一种“我是权威”“听我的准没错”感觉,换言之,他们觉得对的就是对的,他们认为好的就是好的。

  岂不知,我们每个人相对其他人都是独立的,这种独立性也决定了大家都是平等的。那么我们对别人讲话就要用商量的语气,而不要强势又强制。即使有必要指出别人的缺点,我们也一定要注意措辞和语调的委婉,而不能横冲直撞。

  留意一下周围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往往喜欢不加掩盖地说出别人的缺点和短处,这样看似“实话实说”,但对于听着而言是很不舒服的,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

  我们都知道“鸿鹄之志”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志向远大。其中,鸿鹄指的是一种鸟。

  据说当鸿鹄树立了飞向远方的志向后,消息传到别的动物那里,它们都认为这是一件荒唐的事情,鸿鹄简直是自不量力,自寻烦恼。

  然而,令所有动物没想到的是,不久之后的一场暴风雪使一切改变了。

  由于强烈的暴风雪,使得许多鸟失去了家园,它们被迫长途迁徙飞向远方。但它们陷入极其困难时,鸿鹄飞过来把他们带进一个没有忧愁没有烦恼的乐园里。

  不难看出,那些鸟之所以会遭受如此大的损失,就是用自己的喜好来判断事物的发展。反观我们现实生活,也有一些人会像上述故事中的鸟儿们一样,喜欢用自己的喜好来判断事物的发展,而往往这样的举动只会会带来不利的后果。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习惯性地用自己的喜好去认识、评价、判断、衡量别人,往往有失偏颇,进而不能给他人带来更多更好的影响。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有一位大学教授来到一个落后的小乡村游玩,他雇了当地村民的一艘小船。当小船开动后,这位教授问船夫说:“你会数学吗?”

  船夫愣了愣,回答道:“先生,我不会。”

  教授接着又问船夫:“那你会物理吗?”

  船夫说道:“物理?我也不会。”

  教授还不死心,继续问船夫:“那你会用电脑吗?”

  船夫回答:“先生,我不会电脑。”

  听了船夫的话,教授摇了摇头,对船夫说道:“你不会数学,你的人生目的已失去三分之一;不会物理,你的人生目的又失去六分之一;你不会用电脑,人生目的又失去六分之一。也就是说,你的人生目的总共失去了三分之二,你只拥有三分之一……”

  教授正说到这里的时候,忽然天空中飘来大片黑云,紧接着刮来了强风。

  眼看暴风雨就要到来,小船摇晃得厉害,这时候船夫问教授:“先生,你会游泳吗?”

  这时候该轮到教授发愣愣,他答道:“不会,我没学过。”

  船夫摇摇头说道:“那你人生目的快要失去全部了……”

  这个故事看上去很有意思,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却值得我们深思。看看我们现实生活,是不是有些人就像这个教授似的,总喜欢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他自己是数理方面的专家,便认为数学、物理和电脑这些是最为重要的,如果不了解这些东西,人家的人生就没有了意义。可是,对于船夫而言,精通数学、物理和电脑又有什么意义?这些又不能帮自己拉几个客人,多赚一些钱,还是在紧要关头具备“活下去”的能力更重要。

  这个故事是心理学上“投射效应”的生动案例。不可否认,由于人与人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共同性,都有一些相同的欲望和要求,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做出的推测都是比较正确的,但是,不要忘了,除了共性,人和人之间还存在各自的特性,因为差异的存在,所以会导致我们的推测出错。

  因此可以说,这种以己度人的“投射效应”能使我们对其他人的知觉产生失真。因为这种投射使我们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按照对方的真实情况进行知觉。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用“我”的标准来作为判断事物好与坏、正确与错误的标准。当没有办法改变别人的想法时,不妨转变一下自己的观念,这样一切就都能想得通了。

  8.不要为“得不到”和“已失去”痛苦

  人之所以痛苦,其根源多源自失去了想拥有的,想拥有得不到的。其实真正的美好和幸福不在别处,就在当下,就在眼前。

  有些人,在别人看来已经算是人生顺达,生活不错了,可他们自己却总觉得还远不够好,常常觉得:要是以前怎样怎样就好了,或者以后如果怎样怎样就令人满意了。

  显然,这些人是活在对“过去”的遗憾或者“未来”的憧憬中,他们唯独没看到的是现在,是当下。这也正是人们为这些人总结出来的两个很生动的词的最好释义——它们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这两种东西是上述这些人心中所认为的最为宝贵的东西,当下的一切和它们简直没法比。

  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人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往往会把心中那些求之不得的东西予以美化,直至其越来越完满;它永远存在于我们的记忆里,而且任凭我们去描画,也就越来越是我们喜欢的样子。这就好比悲剧总是比喜剧更容易让人记住,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就会远比到手的让我们日思夜想,牵肠挂肚。也好比爬山,到过的地方就说不美,攀不上的高峰,就越想努力往上去到达。

  岂不知,这些想象中的东西是无法和活生生的现实较量的,“得不到”和“已失去”不过是我们为自己编造出来的一个美丽期许罢了,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安抚我们失落的情绪,缓解我们悲伤的心灵,但更多的还是会为我们带来遗憾、落寞。换言之,最珍贵的东西并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是此时此刻。

  佛光禅师正在诵读经文,无德禅师前来拜望。

  两位禅师闲聊起来。佛光禅师对无德禅师说:“你是一位很有名的禅者,可惜为什么不找一个地方隐居呢?”

  无德禅师惋惜地说:“您虽然是一位很好的长老禅师,但是却连隐居之处都不知道。”

  无德禅师在佛光禅师处住了下来,一天,有一学僧问他:“我想离开佛教义学,请禅师帮我抉择一下。”

  无德禅师告诉他:“如果是那样的人就可以了。”

  学僧刚要礼拜,无德禅师说:“你问得很好,你问得很好。”

  学僧说:“我本想请教禅师,可是……”

  无德禅师说:“我今天不回答。”

  学僧问:“干净得一尘不染时又怎样呢?”

  无德禅师回答:“我这个地方不留那种客人。”

  学僧问:“什么是您禅师的家风啊?”

  无德禅师说:“我不告诉你。”

  学僧不满地责问说:“您为什么不告诉我呢?”

  无德禅师也就不客气地回答:“这就是我的家风。”

  学僧更是认真地问:“您的家风就是没有一句话吗?”

  无德禅师说:“打坐!”

  学僧顶撞地问:“街上的乞丐不都在坐着吗?”

  无德禅师拿出一个铜钱给学僧。

  这时,学僧终于有所省悟了。

  无德禅师再见佛光禅师时说:“当出行的时候出行,当隐居的时候隐居,我现在已经找到隐居的地方了!”

  故事中无德禅师的话,明确道出了“活在当下”的要义,“当出行的时候出行,当隐藏的时候隐藏”,这也就是说,凡事应该因时而异,因时制宜,该做什么事情时就做什么,也就是活在“现在进行时”。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并不缺少幸福,只是缺少发现罢了。如果你还在四处寻觅,那么只能说明你欠缺了一双善于捕捉幸福的眼睛。

  虽然生活中不乏痛苦,但幸福也是无处不在的,拥有亲情是幸福,拥有爱情是幸福,拥有友情是幸福,有钱是幸福,有家是幸福,有知识是幸福,有工作也是幸福……对每个人来说,虽说不能拥有全部的幸福,但是总会有幸福陪伴在身边。所以,请不要再为“得不到”和“已失去”而遗憾和期盼了,真实的幸福就在你身边的一点一滴里。

  9.一切顺其自然,别让快乐擦肩而过

  花开的时候尽情绽放美丽;没有花开的时候,就默默孕育。

  奔忙于日复一日的生活大潮中,我们常常发出“活着真累”的无奈感慨。因为总有一些时候,让我们的内心充满着烦恼与不快。可是,我们是否想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似乎注定了生命中会有些悲伤与烦恼不请自来。甚至连我们的生命本身,都是依着自然的律动不期而至,依着自然的牵引姗姗前行,最终又依着自然的引领,化作一缕青烟,回到自然中去。

  这样看来,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已是冥冥之中的定数,由不得我们随心所欲地去抗争。事实上,在我们的人生中,几乎所有的成败与得失,并不是我们能够预料到的,很多的事情也并不是我们都能够承担得起的。但是,如果我们在此过程中尽了力,那么至于结果就听老天爷的安排好了。

  说到底,我们是需要有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才能在下一个人生的路口怀着轻松坦然的心境继续向前。

  关于这一点,佛家的智慧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三伏天里,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小和尚说:“快撒点草种子吧!好难看哪!”

  师父挥挥手说:“不着急,等天凉了,什么时候有空了,我去买一些草籽。什么时候都能撒,急什么呢?随时!”

  中秋的时候,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小和尚高高兴兴地去撒草种子了,并且跟师父说:“等草籽撒上,我们很快就能看到绿油油的青菜了。”

  可是,秋风乍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道。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

  “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师父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本光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

  师父点头:“随喜!”

  不得不说,故事中的这位师父真是位懂得人生乐趣之人。他不去苛求,而是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对待草籽,到头来反而有一番收获。

  可看看身在凡尘中的我们,能做到这一点的有几个呢?我们中的大多数往往是为求一份尽善尽美而绞尽脑汁、殚精竭虑,每遇关系重大、情形复杂的状况,更是为之寝食难安。

  其实,真正的智慧并非如此,这样做也难以收获理想的结局。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与其百般思量,不如顺其自然,或许更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

  因此,我们不妨像禅者一样,放旷于天地之间得先有颗自由飘逸的心,随着清风如同白云一样地漂泊,悠闲自在,舒卷随意。顺着因缘而行,豁达坦荡,若如此,也就能凡事求得安心了。当我们一筹莫展时,或许只需要一点点冷静;当我们绝望时,或许只需要一点点理智;当看到别人恶意的眼神或者随意的评价时,或许只需要我们一个淡淡的微笑……我们用这种冷静、理智和微笑化解可能产生的怨愤和怒气,让我们的心灵在世事的涤荡中不断升华。这总比我们对任何事都耿耿于怀,对不友好的人都恨意浓浓要好很多吧。

  事实上,生活赐予我们每个人的,并没有太大的不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位子,阳光照射着国王的宫殿,同时也撒进农夫的寒舍;雨露滋润着高山的轻松,也滋养着田里的麦苗。其中真正的不同,只是我们的胸襟中是否拥有一份“顺其自然”。当我们有了这样的心境,就等于拥有了对待人生对待生活的真正智慧,哪怕生活给予我们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我们也会以感恩的心态来看待这一切,因为那只是命运剥夺了我们活的高贵的资格,但并没有夺走我们活的快乐和自由的权利。

  当然,让人生顺其自然,并不是表明我们的平庸,而是一种超然的人生境界。没有蓝天的蔚蓝,我们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我们可以有小溪的悠然;没有草原的芬芳,我们可以有小草的青翠……如此,就是重视自己生命的价值,能够在滚滚红尘中独享那份恬静,得意而不忘形,失意而不萎靡。这样的人生,有什么理由不轻松、不快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