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老的首领为什么总要被臣民处死?
古代原始部落之间存在着残酷的生存资源的争夺,但是在原始部落内部,却存在着一种近似民主的制度,但是这种一切建立在民众利益基础上的制度对首领来说却几近残忍。
20世纪初年,非洲白尼罗河流域丁卡族阿加部落的一位祈雨师,感觉到自己年老体衰,来日不多,于是跟他的孩子们说:“我已经老了,快要死了。”村里人闻讯之后,马上动手挖一个大墓穴,让体弱的祈雨师躺在墓穴里面,祈雨师的家属、亲戚和朋友围在墓穴边。
祈雨师断断续续地向人们说话,回顾本部落的历史,提醒大家历史的经验教训,强调自己以往的统治方法和他对大家的诸般教导,并告诉大家将来应该如何行动。教诲完毕,大家按照他的吩咐给墓穴填土。泥土很快将他的身体覆盖,他在土中憋闷而死。祈雨师的职位由其身强力壮的后代继任。
英国人类学家塞利格曼到非洲考察时,一个帮助他进行调查的丁卡族霍-阿达部落的人说,他的父亲和叔父都曾经是祈雨师,不过他们不是被活埋,而是被勒死以后再放进那个准备停当的墓穴之中的。霍-阿达部落和阿加部落对待身体衰弱的领袖的区别,仅仅在于一个是活着埋葬,另一个是勒死以后再埋葬。
上述习俗至少持续到了塞利格曼前来考察的20世纪初年。祈雨师是丁卡族的实际统治者。各部落历史上的祈雨师没有一个是自然死亡的。丁卡人认为,如果一个祈雨师不幸自然死亡,这个部落就会遭受疾病和饥荒之苦。即使祈雨师十分年轻,只要他生病了并且看来可能病死,民众也会将他迅速处死,绝不能拖延到让他自然咽气。
丁卡族活埋年老体衰的祈雨师的制度,是古代社会普遍存在的杀死年老国王的传统的一部分。近代许多欧洲探险家在亚洲、非洲、美洲的原始部落发现了大量刺杀国王的遗风。他们的探险记录大大增强了人类学家做出学术结论的决心和信心。
臣民们处死国王的主要原因是国王老迈,精力衰竭。看起来这太不近人情,甚至过于残忍。但是,为了社稷之昌盛,民人之福祉,原始人要找一位身体强壮、神气饱满、能量充沛的领袖帮他们参透天机、化育万物,而不能容忍一个气息奄奄、半死不活的头人给他们带来祸害。于是他们理直气壮地创立了及时处死衰弱领袖的制度,并意志坚定地维护着这种制度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在非洲法佐尔的某些部落里,酋长每天必须到一棵特定的树下处理政务。如果因为害病或者任何其他原因一连三天不能来树下履行职责,臣民们就有理由认为国王已经没有能力为公共事务操劳,他们不得不将国王吊死在这棵树上。在白尼罗河流域,国王刚刚露出年老衰弱的迹象,臣民们就迅速将他处死,让年轻强壮的继承者来履行职责。这个风俗直到19世纪仍然盛行。
在非洲中部的一些部落,国王患了重病或者显出衰老痕迹的时候就必须自杀。自杀的方式是饮一杯毒药。非洲刚果的国王快要死时,巫师们就将绳子套在他的脖子上,逐渐拉紧。金吉罗国王如果在战争中受伤,他的部将就会将他处死。祖鲁人的国王只要被臣民发现出现了皱纹和银发,就会马上被处死。
19世纪早期,有一位欧洲人在祖鲁暴君卡喀朝廷住过一阵,他这样描述国王卡喀对于一种发油的特殊兴趣:“法威尔先生告诉国王有一种发油可以消除一切年老的标记。他一听说有这种发油,马上表示非常想得到它,每遇机会都不忘记提醒我们他对这药的关切。尤其是在我们因为传教事务必须离开宫廷的时候,他特别关照的也是要得到这个东西。当时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我们才知道,祖鲁人的一些野蛮风俗中,有一个这样的风俗:他们的国王不可露出那些证明他们不适合或无能统治国家的证据;所以,卡喀非常害怕出现皱纹和灰发,这是他要退出这个尘世的信号。只要信号一出现,国王的死亡就随之而来。”
可见,直到晚近,一个非洲暴君依然无法抵抗这种残酷习俗的制约,以至于如此积极地从一种药物中寻求力量,企求以此增加他与习俗抗争的筹码。
一位葡萄牙学者在谈论非洲时说:“国王遭到任何灾害,或自然的生理缺陷,诸如不能生育,得了传染病,掉了门牙,体形变了样,或任何其他缺陷与不幸,照当地从前的风俗,国王就得服毒自杀。”因为国王不是凡人,他是神,他必须完美无缺,身心健全。如果有残缺,势必会影响国运民瘼。
在古代普鲁士,国王感到自己衰老了,就堆起庞大的草垛,举行盛大的仪式告别人民,宣称自己要到神那里去为民众说话,劝谕民众好好服侍诸神,然后自己点火将自己烧死。
在古代爱尔兰,伟大的国王阿特由于偶然事故瞎了一只眼睛,马上就按照习俗辞去王位。
国王的性能力也是判定国王能否很好地履行职责的重要特征。
一位西方学者说,非洲希卢克人严密关注着国王的性欲。国王的妃子特别多,如果国王满足不了妃子们的性要求,妃子们就会报告给祭司,祭司就会向国王宣布:必须将他处死,以便及时终止他无法履行的政治职责。
在讨论杀死国王和国王自杀的文化传统时,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引证了世界各地大量的民俗学、人类学、神话学、历史学材料,证明这是人类文明的某一个阶段普遍存在的世界性传统。虽然他没有找到中国古代的有关材料,但是,人们不难相信弗雷泽的结论是普遍有效的。
古人为什么要刺杀年迈体衰的国王呢?为什么不能让国王像他的臣民一样安享天年、寿终正寝呢?弗雷泽解释说,古人把国王看作半神半人,他们将世界的稳定、气候的正常、牲畜的兴旺、五谷的收成、妇女的繁殖力等等一切有关社稷之昌盛、民人之福祉的大事,都寄托在国王身上。国王如果老迈或者生病,牲口也许就无法繁殖,庄稼就会在地里烂掉,妇女也许就生殖力下降,臣民可能会死于疾病和瘟疫。
所以,国王必须是健康强壮的形象。为什么不能等到国王的自然死亡呢?这些看来有点残酷,古人认为,如果等到统治者自然死亡,整个国家赖以繁荣和强盛的那股气息就会在国王咽气的那一刻消失在茫茫宇宙之中,国家的命运就可能因此衰竭。只有杀死国王或者令国王自杀,让那股关乎国家命运的气息在消失之前就转移到年轻强壮的王位继承者身上,才能保证国家的兴旺和臣民的幸福。
2.不称职的国王危在旦夕
远古先民不光是遇上灾害或者国王年老体衰才杀死国王,平时也可以根据国王履行职责的情况决定是继续拥戴他还是及时废黜他。
18世纪的某一天,非洲埃俄王国的一个民众代表团,受广大民众的托付,来到国王的宫殿,送给国王一些鹦鹉蛋作为礼物,表达了他们的意愿:国王您肩负执政的重任一定很累了,现在是应该考虑摆脱繁重忧劳、轻松休息睡眠的时候了。
国王收到这份礼物后,便恭敬地向代表团致辞,感谢臣民为他的健康舒适着想,然后退回自己的内室去歇息。表面上看好像是去睡觉,实际上他一进房就必须吩咐他的女人勒死他。整个过程简短而干脆。
几颗小小的鹦鹉蛋竟然包含着死亡的信息,它们是来自神界处死国王的法杖吗?可以让国王见到它,就将自己判处死刑。
其实,鹦鹉蛋在非洲是一种神秘而源远流长的政治传统。民众用鹦鹉蛋向国王传达他们不满意的意愿。当臣民觉得有必要及时废黜国王时,他们就按照习俗的程序将鹦鹉蛋送到国王那里。如果国王收到民众送来的鹦鹉蛋,就能了解民众的意愿。国王几乎没有任何辩解的余地,他唯一的选择就是及时执行臣民要求:自杀。
国王死后,他的儿子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安安静静地上台执政。这样的习俗一直延续到18世纪末期。[10]可见,原始社会民主制度完备且彻底,并且带着血腥。
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的国王也时刻面临着来自民众的审判。当地的国王虽然位尊如神,可是,如果祭司们对他的执政感到失望,他们就会派人到国王那里去通知说:你可以自杀了,这是神的旨意。这位国王收到这样的通知后,必须尽快自杀。
尼日利亚北部的土著王国一旦出现衰病现象,就有一个号称“杀象者”的官员前来给他执行死刑:扼住国王的咽喉,将他掐死。
非洲埃格巴人和约鲁巴人的类似做法延续的时间更长。他们直到19世纪末期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埃格巴的国王如果没有忠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或者他的行为超越了自己权力的范围,引起了人民的不满,他的大臣就会要求他去“睡一会儿”,意思就是让他服毒而死。
约鲁巴人的国王生儿子时,人们会泥塑一个婴儿右脚的模型,安放在长老的屋子里。如果国王执政不力,或者不遵守国家的风俗和法律,不尊重臣民的尊严和利益,一个使者就会拿着这个右脚模型一言不发地送给国王。国王知道这是要他退位并自杀,他就立即服毒入睡,进入天国。
尼日尔河流域的朱库人办法比较含蓄,他们如果觉得国王统治已经太久,希望国王下台,就传出话说:“国王病了。”他们一边将这话传给国王,一边选好新一任国王。他们将选举结果通知国王,然后召开一个盛大的宴会。等到国王在宴会上喝得大醉,人们就用长矛将国王刺死,并立即拥戴新的国王上任。
安哥拉的国王死得更加独特。这个国家的一位酋长卡拉曾经向葡萄牙探险家详细介绍了他参与处死国王的经过。
“我们觉得应该把这位国王杀死时,就请他去与我们的敌人作战。这时我们都跟随他和他的家属去打仗。如果他没有战死也没有受伤,我们就一仗接一仗打下去。打了三四天,我们就突然撤退,把国王和他的家属留给敌人。他见自己被抛弃了,就设法立起御座,把家属叫到周围。他命令母亲走上前去,跪在他脚边。他先是砍掉母亲的头,接着杀掉他的儿子、他的许多妻子和其他家属,最后杀掉他最心爱的妻子安娜库罗。接着,国王就穿起豪华的衣服,等待自己的死亡。一个由酋长派来的军官来到国王的宫殿,他先从关节处砍下国王的腿和胳膊,最后砍掉他的头。随后,这位军官也要被斩首。”
在砍杀国王时,所有的重要官员都退场,只留下这位卡拉酋长监督和见证国王的死亡。给自己的国王安排这样残酷的末日,看来是古代许多民族的共同爱好。
公元前333年秋季,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率军抵抗马其顿侵略军的伊苏斯战役,就印证了这种古老的习俗。大流士三世出征时,就带着他的家眷。他的军队战败,他只好撇下家眷自己逃命,他的母亲、皇后和两位公主都不幸成了亚历山大的俘虏。这种带着家属出征的风俗,可能就是更加古老的政治制度的遗存,意在逼迫帝王全力以赴为国征战,不给他留下失败的后路。
在苏门答腊北岸的帕西尔王国,大家都不愿意做国王,因为国王需要履行的职责很多,很难满足老百姓的愿望。而老百姓随时可以要求国王退位自杀。臣民只要对国王不满,他们就到街道上游行,高喊着“国王该死”的口号。国王一听到这样的喊叫,就知道自己死期已到,于是安排王室的人将自己杀死。王位通常由亲手杀死国王的人继承。
曾经有两位欧洲探险家冈恩和贾莫里在南太平洋地区落到了土著手里。他们设法杀死了国王和王后并及时逃跑。那些追赶的土著在后面对他们喊话,要求他们回来代替刚刚被他们杀死的人担任国王。这两位逃跑者以为土著是以此引诱他们回去送死,可是近代以来人类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谁杀死国王谁就继承王位(杀死老国王在先,新王即位在后),这是远古人类社会普遍通用的游戏规则。
远古时代的中国,为生民祭天祈雨是巫师的主要职责之一。如果他久经努力而不见效果,他必须亲自升天与上苍交涉,也就是他将自己作为祈雨仪式的祭品,燔烧祭天。在夏商周三代及其以前,直到春秋时代,都是由朝廷或者部落中职位最高的巫师(或者国王)自焚升天,春秋以后才慢慢改为燔烧地位较低的巫师或者残疾人。
商汤执政之初,中原地区连续五年大旱,人们理解为这是商汤征战夏族、杀伐天下、作孽造恶太多,得罪上帝,祸及民人。在长久祈雨不见效果的情况下,商汤不得不决定由他本人出面与上帝(商人称最高神为上帝)谈判。民人给商汤堆好了燔祭的柴薪。商汤理好头发,剪掉指甲,隆重沐浴,虔敬祷告曰:“我一个人有罪,不要连累万民。如果万民有罪,也是由我造成的,应该由我一个人承担。”他准备举火自焚,以祭上帝。这时突然风起云涌,大雨滂沱,万民欢腾,商汤因此得救。
在这一仪式中,商汤既是政治领袖(国王),又是宗教领袖和文化人(祭司),还是牺牲(祸患和责任的承担者、奉送给神的祭品)。这种三位一体的身份使得他无论在制度上还是在心态上,都得真正以天下为己任。
商汤的行为肯定不是他的创举,他不过是践履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即使他企图摆脱也无能为力。这种伟大的传统形成了一种伟大的约束力,他必须对天下的丰廉、安危和祸福负责--这才是国王和领袖的真正含义。
在其他许多部落,原则相同但是顺序有所变化,他们是先选出新国王,然后由新国王亲手将老国王杀死。杀君仪式通常就是新国王即位的仪式。
站在国王的角度说话,这种制度实在残酷得可以。如果站在民众的角度说话,情形就会两样。民众用他们的财富和虔敬供奉国王,不就是需要国王为他们谋利赐福吗?国王们挥霍着民众的财富,享受着民众的虔敬和礼拜,当然只能恪尽职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不能任由他膨胀权力、欺凌公众、损害公共利益。
我们不得不承认,蒙昧古代人的制度设计和政治操作,都是充满理性的,而且他们非常清楚人的有限性,整个制度设计和政治操作都在极力避免人的有限性所可能带给族类的破坏和伤害。看来,对古人做出“蒙昧”的判断恰恰证明了现代人的“蒙昧”。
就这样,国王在随时死亡的威胁下,谨慎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接受民众的监督。古代的臣民对待自己的国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受制于国王,对自己的国家和命运无能为力,而且他们对不称职的国王的废黜比起现代人来可能更加方便。
3.鹦鹉蛋:秘密的最后揭晓
前面介绍说,在世界某些地方,几颗小小的鹦鹉蛋就足以让国王们胆战心惊。更值得一谈的是,这种“鹦鹉蛋”的力量在现代国家依然具有某种形式的遗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