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秦王扫六合全文阅读 > 灭楚之战(1)

灭楚之战(1)


王贲水淹大梁,几乎不费一兵一卒便将魏王生擒,一时间名扬天下,赵政也笑说国家有王翦父子,基本上就没有打不赢的仗了。此言一出,王家的声势更是达到顶峰,大家都知道,一旦赵政真的一统天下,王家必然成为王侯之家,于是纷纷巴结,恨不能都改姓王,扯上亲戚最好。r

当然,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乏一种人,这种人就是见不得别人好,按说别人封王也不要你给钱,你生哪门子气?可他就是不爽,抱着我喝稀饭你也要吃咸菜的态度,将大锅饭制度坚持到底。十几年前出了个范睢,把白起搞死了,几十年后又出了个李信,他比范睢好点,不要搞死王家,只要自己发达就行。李信曾经率兵追击燕王,扫尾工作也做的不错,所以说能力还是有的。r

按说这时候不管是打楚国还是打齐国,都应该是王家率兵出征,要么是爹要么是儿子,毕竟人家往那一站就是一种威慑,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齐国地远兵弱,一直是被排在最后动兵的,这次也不例外。r

赵政问王翦,说这次你去攻楚,要多少人马?r

王翦说少于六十万想都别想。r

赵政刚想答应,李信马上站出来说,给我二十万人,一定能活捉楚王归来。r

赵政和王翦一起看着李信,心想这小子是不是受什么刺激了,疯了吧,别说楚国地大人多,单就当兵的也有几十万,即便坚守不出,你这二十万人就什么也干不了。r

李信说除了赵国,其他五国本就不足为虑,哪一次不是轻而易举就打下来了,王将军的六十万人虽然是保险,不过开支十分巨大,我国连年用兵,能省就省点吧!r

李信不说王翦保守胆怯,只说他求稳保险;也不说自己能力出众,而是从为国家节省的角度全赵政,这样以来既不得罪王翦,又不使自己过于显眼,其心计可以说是很细密的。r

果然,赵政一听李信的话,觉得六十万是有些太多了。但王翦毕竟是功臣,不好直接驳了他的面子,于是又问,王将军觉得多少人比较适合呢?r

王翦还是说,六十万,少不得!r

赵政说那算了,先让李信带二十万人去吧,实在不行王将军再上,老将放在后面出场嘛!r

王翦也很硬,说我带兵这么多年,身体越来越差,也该歇息歇息了,让年轻人去打天下吧!说完当场交出兵符,告老还乡了。赵政见他坚持,也觉得自己有点卸磨杀驴的意思,搞得下不来台,说那你休息休息吧。r

王翦回家,赵政命李信蒙恬各领十万人伐楚。王贲是读过历史的,他知道不久前有个叫白起的人就是脾气臭得罪国君最后自刎的,自己老爹怎么也一时冲动走了这条路。他正好也没事,赶紧回老家劝老爹向赵政认个错,别弄个晚节不保的下场。王翦笑笑说你不用担心,当今君王不是昭襄王,我也不是白起将军。李信必败,君上必来请我,到时候我们再出征,就更加显出我父子的能耐了。r

且说李信蒙恬各领十万兵马,李信一路攻平与(今河南平与北),蒙恬攻寝丘(今河南临泉),一路势如破竹,无阻无拦,眼看就要打到楚都寿春了。李信给蒙恬写信说我们孤军深入,遇到楚国主力怕是要吃亏,不如合兵一处。蒙恬说那我们就在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会合吧。r

一路打过来顺顺当当,李信也觉得不正常,自己怎么说也算是侵略军,你楚国人也不能这么一点意思都不给吧,该不是会有埋伏?李信也是带兵多年,派出斥候打探前方是否有伏兵,结果打探的人说方圆五十里内没有发现楚军。r

这下李信踏实了,楚军估计是全部回撤到寿春准备做最后一搏了。于是下令加紧进军,尽早赶到城父,最好能先打下城父,这样多有面子。r

华南地区多山地丘陵,那年头生态环境还比较好,沼泽湿地保护的都比较好,华南虎还是很常见的,不像现在还要弄虚作假搞PS。李信的十万人就这么翻山头,趟泥巴地,在某天下午,终于能看到城父的城墙了,信使汇报,蒙恬将军离城父还有六十里,李信想想那就休息一天明天再打吧。于是在附近的山上安营扎寨。r

李信这样做是没有什么错误的,首先秦军行军疲惫,急于攻城,死伤必然很大;其次,秦军对附近地势不熟悉,天色已晚,不安全因素太多。作为主帅,这样的安排,可以说是对的。但是有句话,要做,就做到最好,不然干脆别做。r

秦军纪律,但凡大军休整,哪怕几个钟头,都必须修营寨,建起防御措施,比如拒马,比如箭垛子,防止敌军偷袭。李信心想大家都累了,而且自己不打楚军就不错了,他们哪还敢打自己,何况方圆五十里内不是没有楚军么。基于以上三点,李信没有让大家再修筑防御措施,而是让大家洗洗睡,明儿进城吃早点。r

大错就此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