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农园锦绣:相公请指教全文阅读 > 第三十四章 缝嫁衣

第三十四章 缝嫁衣


  白袍加身,这脸狐狸相,不是柳萧然还是谁?

  香玲只是觉得奇怪,她从没有带他来过自己的家,他是怎么来的?

  “你怎么来了?”香玲凑上前,众目睽睽之下她迷惑地问着。

  左邻右舍都在为突如而来的柳大人,心里既是激动,又是想着能高攀上这位柳大人。

  元氏没见过这位新上任的柳大人,但看着他模样很好,衣着打扮不俗,又听到邻里街坊里口中说着什么柳大人。

  元氏明白了这就是与香玲有婚约的柳大人,于是,她拉过毛头毛脑的女儿,微微施了一礼道:“民妇不知柳大人到访,有失远迎。”

  香玲行礼行得不情不愿,可无奈元氏在底下紧紧拽着她的手,不让她乱动。

  柳萧然走到元氏面前,扶起了弯膝行礼的元氏,眉目之间一片祥和之气,他微微启唇:“伯母客气了,萧然应该早点来拜访的。”

  大名鼎鼎的柳大人居然如此的亲民,众人都好奇地看着元氏与柳萧然寒暄,虽然这元家闺女与柳大人是有婚约。

  可无论从何处来看,这都像是元家捡了个大便宜。元氏将柳萧然迎了进去,众人才作鸟兽般散去。

  熙熙攘攘的人群,逐渐地散开。香玲跟在后面,听着邻居的赵大婶努力地压低声音道:“这元丫头也不知走了什么运,攀上柳大人,哎,原本我还想……”

  赵大婶仿佛想接着说些什么,身边的赵大伯碰了下她的胳膊,止住了她想说的话。

  隔壁,院子里,香玲不经意一瞥,似是瞧见了压抑的黑色,定睛一看,她才发现原来是赵世圆一直站在院子里。

  如墨如漆的眼睛中,混沌的看不到一点清澈,他定定地站在那儿,黝黑的脸如同枯木一样,老气横秋,看不到一点生气。

  每次一见到他,香玲从头到脚都忍不住打个激灵,周身紧张起来。

  这次,他紧盯着香玲,香玲想可能是好几日未见,他这才有点惊讶。于是,香玲甜甜地一笑,以示礼貌。

  随后,香玲便抬脚走进了正屋,看到元氏和柳萧然说着话。

  屋外,赵世圆望着香玲回到了屋里,僵硬如铁木的四肢终于动了动,他壮大的身子转过去,步子迟缓地朝屋里走去,手里的淡蓝色丝绢被紧紧攥着,像是拽着自己的私有物。

  元氏跟柳萧然谈着他与香玲的婚事,本来男女婚事自然要元老爹出面,但想着他还卧在床上昏迷不醒。

  之前商定的日子是中秋节之后,择个良辰吉日再行婚嫁之事,可如今中秋节在即,元老爹还不知醒过来要什么时候。

  到时候如果错过了良辰吉日,那可是要再等上一段时间,这几日,香玲与柳萧然同在漠州,这男未婚女未嫁,再耽搁些时日恐怕外头的风言风语也就多了。

  “不如就把日子定在中秋吧,也算个吉利,早点把香玲嫁过去,民妇和她爹也好省心。”元氏柔声地说。

  柳萧然面上挂着笑,温风和煦,他看着站在屋子里就是不看自己的香玲,笑意更深。

  他点了点头,眸色一亮地说:“但凭伯母做主。”

  “那令堂不知何时来?也好让民妇准备准备。”元氏询问道。

  柳萧然抽出随身佩戴的折扇,轻摇着,慢条斯理地说:“我母亲因要侍奉祖父,不能到场。而我又待命在身,不能回京城,所以,这婚事就有劳伯母操办了。”

  说着,他将手里的折扇一收,恭敬地朝元氏行了一礼,接着又去看了看元老爹,嘱托了一番。

  自始自终,柳萧然都未与香玲说上话,因此,就算香玲想要插嘴也是不易,再加上元氏在一边给女儿使着眼色,告诉她不要捣乱。

  最后,香玲眼睁睁地看着柳萧然在自己家里逛了一圈,然后大摇大摆地走了。

  “从今以后,你给我待在家里专心待嫁,不许再给我乱跑,你爹虽然病着,可娘绝对不允许你再出什么差错。”一向慈眉善目的元氏,这时突然辞色俱厉起来,让香玲不敢在吱一声。

  吃过晌午饭后,元氏拿出了几块颜色和布料都为上乘的蜀锦,还特意拿出了不轻易示人的金线,教香玲裁制嫁衣。

  嫁衣上元氏都打算好了,绣上几朵并蒂莲,再在嫁衣上绣上些鸳鸯戏水的图样,再加上凤冠和一些头饰,零零碎碎张罗起来确实费劲。

  香玲捻着针线,手指在嫁衣上捅着,好几次都把手指给刺破了。元氏在一边看着,但香玲的女红实在不济。

  她费心地缝着,还是险些要坏了这华贵的蜀锦面料,元氏看不过去,好几次都帮着手。

  又想着前些日子她已预备起来的嫁妆,再抽时间让元老大从县里带回些零碎的物件,到此一看,也只剩下这件嫁衣费些力气。

  “娘,我又捅破了。”香玲坐在小板凳上,看着手里的红布料上被绣的七扭八歪的并蒂莲。

  她灰心丧气地想这哪是并蒂莲,这就是鸡爪印啊!

  元氏手扯着丝线,还得提着神看着香玲,免得她绣错了。

  偏偏这嫁衣还不能让元氏插手,她只能一点一点地教着香玲,尽量让嫁衣显得齐整些。

  母女俩忙活一下午,只是勉强地整理出嫁衣的轮廓,还有些修边和细致地缝补。

  直到元老大夫妇回家时,香玲和元氏还在绣着衣服的轮廓。

  “妹妹是在绣嫁衣吧,这绣的活灵活现的,跟真的的似的。”何氏一进正屋,看着香玲手里的嫁衣就阴阳怪气地说着。

  香玲一门心思地在绣嫁衣,根本没听出来里面的九曲心肠,只是抬起头笑意盈盈地朝何氏和元老大打了声招呼,然后又埋头开始绣了起来。

  香玲年纪小,听不出来何氏言语中的敌意,但元氏却是听得真真的,心里不满起来,但碍着元老大在这,只得碎嘴说了一句:“那是你妹妹,出嫁的嫁衣自然要重视些,你这做嫂子的也得帮着点儿。”

  元氏既然都发话了,何氏即使心里再有什么不痛快,也不能当着面与元氏作对。

  这也是元老爹病了,如果没病着,当着元老爹的面,何氏是万万不敢说出这些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