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全文阅读 > 第6章 对于求职者,这是个全新的世界(1)

第6章 对于求职者,这是个全新的世界(1)


  如果你现在没有工作,这本书是写给你的;

  如果你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工作,每次找工作都无功而返,这本书是写给你的;

  如果你厌倦了现在的工作,决定“逃跑”,想知道自己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这本书是写给你的;

  如果你正在思考最想干什么,或者想转行,这本书是写给你的;

  如果你正试图更好地了解自己,这本书是写给你的;

  如果你正想搞清楚职场是怎么回事儿,这本书是写给你的。

  这本书,是求职与跳槽的实用指南。实用意味着完全现实,现实意味着——毫不退缩地——既看好消息,也看坏消息。我们先从坏消息开始,把好消息留到第三章。

  坏消息:2008年以来求职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果现在你失业了,那确实很糟糕。而且你还要遭受日复一日的坏消息的轰炸,比如全球经济萧条,美国的劳动力市场萎缩、失业加剧、前景黯淡,等等。难怪许多美国人感觉灰心丧气。不管怎样,还是从坏消息开始,来看看当我们找工作、换工作、改行时面临着哪些困难。

  但我只想让你把这些困难看作挑战,因为这些坏消息太宽泛,而且有办法应对,就像我要介绍的一样。

  我们面对的八股力量

  好了,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看看2008年以来,甚至之前就已开始的,求职市场的一些变化:

  一、保守情绪蔓延世界,全球经济陷入赤字担忧——政府倾向紧缩政策,而不是增长。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采取这样的政策是明智的。但紧缩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政府职位在缩减,受银行、投资者、不确定前景的影响,私有企业的招聘也暂停了。不光美国如此,全球都是这样。欧元区的失业率是12%,整个欧洲,目前有2600万人失业。

  二、找到一份工作的平均时间大幅提高。

  许多人都比预想的失业时间要长,可能是1年、2年、3年,甚至更久。感觉找工作跟侦探破解神秘案件一样,根本搞不定。1994~2008年,大约一半的失业者能在5周内找到工作,而2008年以后,很多人得花超过1年的时间才能再次就业。

  三、文化影响人们找工作的方式。如果社会文化重视勤奋、坚持、执着,人们会花更长时间找工作。

  在很多地方,2008年以后,都不再看重这些文化了。人们更注重速成、快餐、选择性忽视、处理多任务,电视广告每两秒半就转换画面,搞得人们眼花缭乱。在这样的文化里,人们很难下功夫好好琢磨工作的事。

  四、大学生就业率状况。

  美国长期失业人口急剧增加。目前,美国失业人群中,有30%的人失业一年或更久。而2008年以前,这个数字仅仅为10%。

  五、许多长期失业者感觉自己已成为“失落的一代”,社会已经把他们抛弃。

  雇主在招聘启事里说——至少有些雇主说——“失业者不能申请该职位”。从媒体看,这样的想法很正常,甚至我们听到媒体这样说——“活该他们长期失业”。事实怎样呢?根据调查,在美国,每100个雇主里,实际只有4个人这样想。不过如果你失业两年或更久,那就有44个雇主这样看了。(当然这是坏消息,那好的一面呢?96%的雇主不会仅仅因为我们失业就那么想,56%的雇主不会因为我们失业两年或更久而下此判断。)

  另外,数据也不支持这种偏见。“雇主通常避免雇用那些频繁跳槽者或失业很久的人。公司通常认为,过去能预见未来。但有一个问题:数据显示不是这样的,候选人的工作历史不能很好地预测他未来的成果。”

  六、许多雇主为梦想中的员工保留空缺。

  知道有太多的候选人在市场上,一些雇主开始过度筛选。他们拒绝那些八年前会被雇用的人,心里琢磨着反正现在很多人失业了,没准儿下周就有更好的人来应聘。不是所有雇主都这么想,但有这种想法的大有人在。

  七、对许多人来说,找工作正变成重复性行为。

  这是因为2008年以后,在一些行业里,工作的平均长度开始缩短。举例来说,IT行业的一些雇主,用人就用到某个项目结束,而不是雇用长期工。财富100强企业里面,20%~30%的人不是长期员工,是合同工,或者临时工。在未来的8年里,这个数字预计会上升到50%。即使那些承诺长期雇用人员的岗位,一旦经营状况不佳,雇主也会考虑裁员。你以为你会被雇用很多年,他们是那样说的,实际也是那么想的,但随后时运改变,你就会突然流落街头。

  我们的一生,典型的工作史是换三种职业,至少8份工作。所以,即使现在有工作,很可能会再找工作,甚至比我们想得要早。在后2008时代,我们得化身为找工作专家。

  八、2008年以前管用的求职方式现在不灵光了。

  当然,我有些夸大其词。那三类自恐龙统治地球时代就用的传统求职方式——投简历、找中介、看招聘启事,有时还管用。但现在它们靠不住了,信用记录越来越差,你得有B计划,甚至C计划、D计划。

  如果我们不知道这点,还用以前的方式去找工作,很可能被沉重打击。那些方式过去管用,现在行不通了!2008年以来,形势大变。

  也许你已经有所体会,到处发简历,日复一日,周复一周,但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雇主变了,求职者没有

  为什么这么说呢?求职的人,无论形势好坏,都倾向于用同样的方式找工作,可雇主不这样。当形势不好时,雇主会大幅度地改变招聘行为。原因是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他们很难填补空缺,往往会投求职者所好。我们喜欢投简历,他们就不辞辛劳地收集、阅读、筛选。我们爱看招聘启事,他们就把空缺公布到我们能看到的地儿:公司网站或者求职网站。

  而在困难时期,发现招人很容易,很多雇主根本就不看简历,也不发布空缺了。但我们没变,还用去年,或4年前、10年前,甚至30年前的方式找工作。

  我们找啊找啊,到处发简历,但一无所获!曾经管用的方式,再也不好使了,我们彻底犯难了。这就如同在转动车钥匙,五年来第一次,发动机没动。

  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找不到工作是因为没空缺。而实际是有空缺,只是雇主改变了他们的招聘方式。

  同样,对于找工作这件事情,我们想到的往往是如何找一份自己想要的工作,却很少想,对方凭什么给你。

  更让求职者沮丧的是,有些公司用网络和求职者捉迷藏。他们让求职者在线填申请,然后通知说:“对不起,你不符合我们的招聘条件。”你以为已经申请了这些工作,实际上根本没有机会。

  沟通不畅,鸡同鸭讲

  2008年以后更为糟糕的是,雇主和求职者虽然使用相同的词,但讲的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拿“技能”这个词来说,找工作的时候,我们可能被拒了,一些雇主会说——“你没有我们要的技能”。你以为他们所指的是诸如分析、研究、沟通等能力。不,他们实际说的是“经验”,虽然用的词是“技能”。典型的雇主说法是:“我们找的是具备五年向24~30岁的人群推广软件产品经验的人。”

  你应该把雇主的世界看作另一个世界,拜访之前必须学习他们的语言和风俗。

  这个想法来自《没人失业》一书的作者。她们建议当你第一次接触商业世界时,你得把它当作在国外旅游,不得不学习全新的语言、文化和习俗。就业市场也一样,当失业时,我们必须像雇主一样思考,搞明白他们怎样招人,然后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去应对。换句话说,得投雇主所好。

  所以,让我们看看雇主的世界。在招聘这场游戏里,雇主谈不上有绝对强势,但往往大权在握。这解释了为什么就业体系有时会让你崩溃的原因。它不是为你我而设,而是他们为自己而设的。他们和你我完全不同(这是我称他们为“另一个世界”的原因!)这导致了下面五个对比:

  1.你想让找工作成为录用游戏,但他们把这看作淘汰赛,直到最后分出输赢。大公司和企业负责人扫视桌上那堆简历,首先是找出该淘汰的。最后,他们希望只有一个人还站着。

  2.你希望雇主翻山越岭不辞辛劳主动来找你。是的,绝望的时候他们会这么做,一些人事部门会上网没日没夜地找人。但总体来说,雇主还是希望你积极点儿,主动去找他们。

  3.想到找工作,你希望雇主只从你过去的职场表现——总结在简历里的——来评判你是否合适。而实际上招聘的人将通过面试对你的行为进行全面评估。

  4.你希望雇主很认真地看你的简历,尤其你还在他们的网站上张贴过。但实际上只有45%的雇主会看,而55%的大多数雇主,根本不会看。知道这个,你就会看开了,他们并不只针对你自己。

  5.你希望雇主为了提高效率而雇用你。不幸的是,大多数雇主只会在他们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增长时才会雇人。

  另外一个事实是,雇主和求职者的核心价值观不同。找工作的时候,我们的策略是尽可能找遍整个市场,所以追求的是覆盖率。我们海投简历,广泛撒网。

  而用人单位首要考虑的是风险。雇主想冒最低风险招到人,所以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低风险的方式,比如内部提升、将临时工转正等方式来填补空缺。因为他们了解这些人的表现。

  下面的表格解释了雇主和求职者价值观的不同。

  很多雇主招人的方式和求职者求职的方式正相反

  2008年以后,人们更倾向于在网上求职

  在互联网初期,就出现了求职网站,最早的是1994年上线的Net-StartInc和The Monster Board(TMB)。1998年Net-Start更名为Career Buider。1999年TMB改为Monster.com。所以,网上求职由来已久。

  2008年以后,网上求职日益盛行,社交媒体和其他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LinkedIn、Facebook、Twitter、Yelp、Skype、YouTube等。雇主和求职者都知道如何利用这些媒介,越来越多的求职通过网络进行。

  这是自1994年以来的重大变化!

  不管你已失业多久,不管你年龄多大,如果不知道怎么用电脑或没渠道上网,我都建议你在社区大学、成人学校,或最近的一站式求职中心(现在叫美国职介中心)上上电脑课。

  任何在网上找工作的人都需要关注我刚刚提到的社交媒体,下面是这些网站的扩展介绍,包括几个其他网站或在线形式,如短信息、博客、网络大学等。

  LinkedIn

  网址:www.linkedin.com

  背景:这是个“瑞士军刀”式的工作网站,全球至少两亿人(写这版书的时候)在使用它,包括世界各地那些搜寻潜在员工的雇主。

  总体介绍:LinkedIn给用户提供一个主页(Profile),使用标准模板,你可以填写任何关于自己的情况和过往经历。

  对求职者的帮助:如果你联系了某一家公司,大多数雇主在约你面试或决定是否录用你之前,都会到LinkedIn上搜寻你的信息(总体来说,网络上到处都有关于你的情况)。

  如何有效使用:记住,这是专业网站。如果你想找工作,别贴任何与专业无关的内容(派对、约会、休假等)。当雇主浏览这个网页时,怎么让你从浩如烟海的用户里脱颖而出呢?下面是一些建议:

  1.必须有照片。所有调查都表明,没有照片的简介,会被大多数雇主忽略。只需要照头部和肩部就好,即使用iPhone拍,也要保证照片上的你专注、职业。化点儿妆,微笑。

  2.在“工作职务”(JobTitle)一栏,网站提供的职务名称,通常和招聘经理们搜人时用的职务名称不匹配,所以你可以在后面加个短线,填上他们习惯使用的职务名称。如果你想换工作,输入目前的工作职务之后,加个短线,填上你想找工作的行业。(这样雇主的搜索引擎就能检索到你。)

  3.描述“过往工作或经验”(PastJobsorExperience)时,不要仅仅罗列任务和成就清单。LinkedIn给你提供了足够讲故事的空间,所以讲个故事吧。总结一下在某个岗位上的主要成就,然后说一说你是怎么做到的,可衡量的结果是什么(节约的时间或金钱,创造的利润,等等)。

  4.在“总结”(Summary)一栏,要记着陈述为什么你认为自己在相关领域具备竞争优势,比如,是什么让你比其他19个申请同一份工作的人更好。这个地方用来强调为何你是那类工作的最佳人选(或者,谦虚点儿说,为何你是较出色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