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南疆小地主全文阅读 > 第121章 ,身后名

第121章 ,身后名


“一两是多少?十钱吗?看他们一个个都说脸上泛油光的,好像很多很厉害一样。”有的乡亲听了半天也没有听明白为什么几十两也值得这么大声音地炫耀。

“你以是你家的手秤呢,还一两是十钱,知道那些人说的一两是什么吗?那是白花花的银子,一两银子等同一串铜钱,一串铜钱你又知道有多少吗?一千枚呀,”

见过世面的乡亲就给他解释一两银子是多少,可一千这个数目也太大了,解释的人用手搂了个大圈,觉得还不足以表达出一千枚铜钱的大数目。

“估计一千枚铜钱这辈子都没见过,这样给你解释吧,你在集市的工地上出工,员外每天给你三枚铜钱。这一千枚铜钱就等于天天都上工,一年忙到头能够得的工钱。”

钱呀钱,以前只知道以物易的物的时候不知道钱的用处,等现在知道用钱了,才知道钱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那不是社学有好多好多的钱,那些人每个人都是几十两,几十两的掏,一两银子就等于我做一年的工,那么多钱就是几辈子也挣不到呀,你们说社学会不会把那些真发给读书的娃子?那么多钱娃娃们也不敢拿呀!”

“大傻员外不是说了吗?那不叫发,叫奖,读书读得好的有奖,努力上进的也有奖,帮爹娘做事的有奖,总之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钱的,得在学生中表现最好的那些人才有。”

“冲着那一堆钱也要拼命读书呀,怪我太笨了,大傻员外牵头的事我也不跟着走,还把上学的名额推出去,今晚肯定要被家里的恶婆娘骂死。”

…………

真的好多钱,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官员和商贾拿出来的银子接近五百两,堆积成了一座白花花的小山,把人的眼睛晃得通红。

石挺就怕有的人得红眼病,征求了给银子人的意见,聘请崔连云做社学的财务主管,专门管理这笔巨款。

专款专用,银子才能够用出去,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制度问题,把掏钱的人请到社学的荣誉室里面,商量出一个具体的操作章程。

社学特意空出一间教室做会议室和荣誉室是石挺想出的主意,一个空旷的房子中间摆上两排桌子。四周的墙上挂着圣人画像和决定社学成立的大事件,其中就有石挺和花讷,杜松蹲在官道上面指点社学蓝图的情形。

“我想把各种奖励基金的名称和掏钱人的姓名一起制成一个条幅挂在墙上,举个例子,刺史大人设立的英才奖励基金,在一幅制作很精美的条幅上面写上,英才奖励基金。奖励总金额白银二十两。再下面写上获得奖励所需要的条件。最底下由刺史大人写上自己的名字,大家觉得怎么样?”石挺弄了一张很大的白纸,贴在墙上指指点点。

这个想法石挺预谋已久,有十足的把握可以确定他们都无法拒绝这种青史留名的诱惑。人生就是一个名利场,汉代的大史说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就写到天下人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刺史周兴,黔州长史,州学学正,县令周子安这些官吏为什么要不畏炎热,颠簸一路风尘地跑到石家集这山沟沟里来,还主动的捐钱献物。不就是看上了苗家人办社学,学习汉文化,这份夷人主动汉化开历史先河的王化之功?

云峰一个威风八面的军中将领为什么也跟着凑热闹,一是因为鹰扬骑接连在石家集受挫,云峰有了招贤之心。二是看中了苗家汉子身手灵活,体格强健,号令如一,是以后征伐南疆最好的兵源。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云记现在有很多需要石挺帮助的地方。

几个商贾是石挺哄骗过来的,石挺让钱五在黔州四处传小道消息说云记要寻找合作伙伴共同经营黔州的盐,铁,粮食,布匹等生意,云记在黔州的总铺都开始修了,就在洪杜县的石家集。这几个跟钱五做生意的大老板听闻这个消息,几经打探,多次在集贸市场实地考察,这才通过钱五的介绍和石挺搭上了线。

“石县尉这个主意不错,希望老夫的名字能够鼓励苗家学子发奋读书,人人都能学有所成。”周兴已经低调十多年了,轻易不给人留字,题名,这次在身后名的诱惑下也动了心。

奖学基金的管理规定,第一条是注明这笔钱是谁给的,总共有多少。第二条这笔钱用来做什么。第三条,哪些人才能够获得奖学金,要获得这笔钱要什么条件,获得奖励的人能得到多少钱?第四条,要经过谁的同意才可以获得这笔钱,发放这笔钱的时间和方式。

这些就是要写在条幅上面的内容,字不能太多,但又要让每个识字的人一看就明白,这很考验这些人的用词水平。

按照石挺提出来的一条条的往下面套,按说也不复杂,可真正的要落实到纸上,周兴他们就觉得很伤脑筋。钱谁给的,有多少这一条很容易写,直接把名字和数字标上去就行。这些钱用来做什么这一条也不难,就是给优秀的人发钱。第三条中的奖励范围和条件都好说,奖励金额就不好确定了,给得多了,给不了几次,达不到身后名的效果,给得少了,又没有太大的意义。最后一条就更加让他们心里痒痒的,要是发奖励的时候,每次都是自己亲手发动学生的手上,那扬名的效果不是更好。

“刺史大人,大将军,县尊大人……,我能不能够把捐资的数目加大?”盐商宁岑小心翼翼地向在坐的官员征求意见。周兴第一个开口说拿二十两银子出来,除了财大气粗,少年得志的云峰谁也不敢把捐资金额高过十九两。

宁岑觉得石挺想出来这个什么奖励基金实在是太好了,对于他们这等低贱的商贾来说就是名利双收的机会。花小钱办不了大事,宁岑是盐商,有的是钱,就想着要多掏点钱,让名利也能够得长久些。自己愿意掏大钱也不行,宁岑怕自己一时出风头让别人嫉恨,所以特别的小心。

有人牵头,自然就有人跟风,大家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荣誉室热闹得像煮了一锅粥。

别人愿意多捐钱,石挺还能说什么。随你们慢慢地去讨论,把王刚和崔连云喊了出来,让花讷山长陪着他们慢慢聊。

学生上午登记报名,下午交纳束侑和生活费,这要崔连云和王刚去收取,贮存。

“员外,伏牛寨的乡亲大多贫穷,我和崔兄都有俸禄,为何还要他们交束侑?”不只是王刚不理解,就是崔连云,花讷,凤娘,菊花他们都不知道石挺为什么坚持让学生给王刚送束侑。

交给夫子的束侑是半年十个铜钱,生活费是一天一升米,一月十个铜钱,说起来不是很多,一年一百四十枚铜钱对于没有经济收入的农民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不付出金钱,不付出血汗,他们是不会珍惜读书的机会的。只有让他们知道能够读书是一家人费尽心血供着的,他们才会努力地学习。束侑和生活费一定要交,家里实在困难的可以先打个欠条,到年底交,能够获得奖学金的就抵扣。”

免费得到的珠宝,人们常常都不会珍惜,而通过自己辛苦劳动挣到一个铜子都惜之如命,免费的施舍只会让族人丧失进取心,石挺不希望看到白苗在安逸中消亡。

“县尉大人,县尉大人求您帮我一个忙。”做药材生意的周老板从荣誉室跑出来。

“石大人,求您收留我周家的一根独苗吧。”周老板跑到三个人面前砰地一声就跪下了,把石挺吓了一跳。

“有话起来好好说,跪来跪去的让小孩子们看了笑话。”石挺赶紧把周老板扶起来。

“不怕大家笑话,我这份家业是靠着我妻子娘家发起来的,家里大小事情都是我家夫人做主。本就是靠岳家荫护,我也无话可说。可恨的是,成亲十多年她并没有为周家生下一儿半女,还不准我纳妾,我可是三代单传呀,她这么做把我爹和娘活活气死了。”

“岂有此理,天底下还有这种事情,你不知道跟她和离呀?”王刚的书生脾气暴发了。

“和离,岳家不肯,放话出来说要是我跟夫人和离就让我到辰河里面喂鱼。岳家人的狠毒我是知道的,为了保住周家的血脉,我就一直委屈求全地过日子,九年前我在洪杜卖药材时见一个卖身葬父的少女很可怜,就掏钱买下她,给她在洪杜开一家米行,她也争气第二年就给我生了个儿子。我家夫人和她一直都没有会面,几年来都相安无事。可前些日子,我得意忘形了,带着儿子在洪杜县城逛了一圈,被岳家的下人发现了,夫人现在天天打探孩子的行踪,我思前想后,只有把孩子放到您身边才能够长大成人。石大人救救我孩子吧,我做牛做马来报答您这份恩情。”

眼泪像泉涌一样,周老板一个大男人哭得一踏糊涂,王刚和崔连云听了都连连叹气。

清官难断家务事,石挺是县尉也不能抽手别人家事,这时代小妾没有人权,她家夫人就是找个由头打死小妾,官府也管不着。

周老板哭得实在太惨了,石挺想着他家的夫人的强势不知道怎么就想到菊花的委屈上去了,心就软了下来:“你让你家孩子到社学来读书吧,只要他在石家集,我保证他不被你岳家带走,出了石家集你们的家事我不能管,也不着。”

谢谢大人,谢谢大人,周老板想跪下磕头,石挺和王刚,崔连云已经下了楼梯,周老板伏在栏杆上对着石挺的背影大声地喊:石大人,我要出二十两银子在石家集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