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亩田在比赛中一丘一丘地莳完,最后只留下最大的一丘秧田,秧田的泥巴柔软,随便过一下耙,就能够插秧。
秧田是椭圆形的,足足有三亩多(合二千多平方米),在丘陵地带的山区是一块庞然大物。这么大的田是非常难莳的,也是最能够看出插秧人的水平高低。
在后世农村碰到六分以上的大田,都要在田的正中间打上桩拉上一条绳子,然后莳田的人沿着绳子的两边从田的这头莳到那一头,这个叫做打垄。伏牛寨一时半会也找不到这么长的绳子,石挺也不想在田中间拉一根一绳子,四五十米的长度,没有绳子做参照物,看这第一届插秧比赛的高手能莳出什么水平来。
花讷走到石挺的旁边,“那孙五不会拿第一吧?”孙六扑得彻底,只要孙五不拿第一,双方就能打平,这孙五杀进了最后的决赛也给牛形山挽回了颜面,两边都有台阶可下,问题是孙五不能拿第一。
“寨主爷爷,您放心,他前三都进不了。”花讷觉得石挺很神奇,孙五的水平确实很高的,花讷给十个人的水平细筛了一下,还没有发现谁有绝对的把握赢下来。
最后的决赛规则很简单,就是每人一排莳六蔸秧,从秧田的那一头莳到这一头,看谁莳得又快又直。选手莳完一排就完事,剩下的田石挺还有安排,让除了瞎眼婆婆以外的所有评委们下田体验插秧乐趣,最后搞一个抽奖活动,从没有赢得奖励的乡亲中随机抽取一些人进行莳田尝试,还有奖励发放。
十个选手,二男八女,女将的优势很明显。男的一个是牛形山的孙五,还有一个依康。
依康帮着做好竹牌子,也要报名参加比赛,羊子不准,现在自己一家人在石家吃住,虽然说名义上不是石家的长工,可实际上依康在石家做长工,还做得很开心。羊子要依康找准自己的位置,长工就要有长工的样子,别为了那莫须有的名份惹石挺生气,这么好的主家没地方找。
依康木讷地跟羊子说:“我不是为了名份,我想我能赢,能得粮食。”
“员外什么时候把你饿着了,主母带小月比自家的还亲,感激的话都没听你说过。”羊子就是不同意。石挺无意中听到两人的对话,跟依康说:“你要参加也可以,不过你穿着青苗的服饰,扎着青苗的头巾比赛。”
别人都是轻装上阵,依康的手脚还真是麻利,全副武装还让他杀进了最后的决赛。
随着裁判发令声,十个人一字排开,滴咚滴咚,飞快地边插秧边退。前面十米,十个人不相上下。
已经进行过两轮晋级赛,伏牛寨里的人熟练程度提高了很多,孙五的优势荡然无存。又一个十米,开始有了高下之分,有两个女的越莳越弯曲,距离变长,自然也落在了后面。依康和孙五紧紧地咬住前面领先的三个妇女。
到了最后的十米,还是三个女的领先,孙五和依康并驾前驱,还有一个女的紧随其后。
最后的五米,孙五领先了依康一个身位排在第四位,前三名的女的已经完成比赛。这时排在第六位的那女的直起身子大声地说了一句,“哇,怎么这么快?”
依康木讷,理都没有理,孙五却抬着头看了一下,就在这一瞬间的功夫,依康反超了孙五,最终领先孙五一个身位排在第四位,孙五的名次跟他的名字一样排在第五位。
实在太精彩刺激了,孙五跟依康两个人能力都很强,实力又相当,就跟看F1方程式赛车一样,在最后一个弯道完成超越与反超越,孙五一个身位落败,围观的人们报以一声长长地叹息。
孙通对孙五以微弱劣势落败也只能叹气,如果拿到第四,虽然没有奖励,但也是所有男人中排在第一位,是一份至高的殊荣。
还有四个选手,莳着莳着都弯得不成样子了,只能摇着头放弃。
旁边看的人只觉得开心,解气,等他们幸运地被抽到尝试,才知道自己跟别人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像前六名的人笔直地莳完几十米所耗时不过半柱香的时间,而他们呢,花一柱香的时间也不能够莳十米长,还要经常直起身子,用眼睛比瞧插的秧直直,稀奇古怪的样子经常逗得乡亲们大笑。
秧田的最后一株禾苗经过花讷的手稳稳地插在田埂边上,声势浩大的首届伏牛寨插秧大赛圆满结束。
最后的表彰大会,还是在石宅前的台子前举行。每个比赛阶段的前三名,以年龄段依次排开,评委们鱼贯而出,他们身后跟着个手里提着米袋的汉子评委拿出一个写着获胜人名字的竹牌子挂在获胜者的脖子上,紧跟着那个汉子就把米袋交到获胜者手中。
重中之重的最终前三名颁奖仪式来了,三个人的奖品是用箩筐装着的,摆在台子上让人很眼馋。一个女人家,半天功夫就挣到一个男人一个月的工钱,这让在社学工地上累死累活的男人怎么活?最伤人心的是,三个人不仅有几斗米的奖励,瞎眼婆婆还额外给她们每人一尺苗家最好的印染花布,这可是伏牛寨至高无上的奖励,再多的粮食也兑不到的。
奖也发了,应该眼热的也眼热了。做为比赛发起人的石挺感谢的场面话是不能不说的。
“感谢寨主,感谢族老,感谢婆婆,感谢牛形山少族长,感谢所有的乡亲,感谢……。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比赛,更是一次团结的比赛,有汉人同胞(拉了一下身边的孙五),还有青苗同胞(拍了拍一身正装的依康)踊跃参与让比赛更加精彩,为了表示对他们的感谢,我想给他们颁发一个特别纪念奖——由王博士亲笔题字的大纪念牌一个。(本来狂喜的孙五当场就蔫了)。乡亲们,今天的比赛精不精彩?为了我们伏牛寨举办如此精彩的比赛欢呼吧!”
比赛岂止是精彩,还有感动和激励。在少年组中,有一个小孩子也是以一点点劣势落后,第二名的小朋友知道他家里生活困难,为了能让他拿到奖励,故意放慢速度等着他。在老年组,一个老人蹲着蹲着昏倒了,一个组的人全部都放弃比赛搀扶。还有那个背着小孩子跑了一夜山路才赶到石家集的汉子,让他四岁的儿子独自一个人在田里学扯秧,四岁的小孩,站在泥里都只看得到腰上面的一截了,可小不点不哭不闹还学得有模有样,所有的乡亲都为小不点加油。
感人的场面太多太多了,石挺对自己的草率很生气,应该像后世的比赛一样,设些什么,最佳团队奖,拼搏奖,公平竞赛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