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职场 > 媒体圈I:本报记者莫小雨全文阅读 > 麻袋

麻袋


第二十一章麻袋r

先混着吧。别人能混,自己为什么不能混呢?r

可是不出几日,有几人就混不住了。本报一名资深记者、一名资深编辑、一名资深策划同一周选择跳槽,往更高处谋发展去了。r

先后扔下三颗石子,本报这一潭原本平静的湖水,泛起了涟漪,激起了浪花,一时人心惶惶,军心动摇,出现了不稳定不和谐因素。r

这可惹急了本报高层,两正三副上串下跳,紧急磋商,最后决定,改革!大刀阔斧改革!要让广大职工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日子!r

“新闻味道不足,报纸就办不好;报纸办不好,发行量就上不去;发行量上不去,就没有广告收入;没有广告收入,大家的日子就过不好。”社长余谦在改版会议上语重心长,恳请大家献计献策。r

“本报是党委机关报,搞好时政报道是本职,是立报之本。办报为了谁?当然是为了广大读者,但首先要把四大机关服务好、服侍好。把上级领导哄高兴了,我们才好开口要钱。”副总编秦钰说。r

“钱从哪里来?这是一个问题,最深刻最现实的哲学命题。我看,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把我们扔到水里游泳。既然我们都扑腾一阵子了,党委、政府恐怕是不会再丢一个救生圈给我们的。”总编雷洪明说。r

“‘贴近读者,用心说话。’我们的报头上有这么几个字。这是本报的办报方向。要办好报纸,必须内容为王,内容至上,在‘三贴近’上狠下工夫。”副社长段龙飞说。r

“大家都来议一议,本报兴亡,匹夫有责嘛。”余谦敲打着桌子,鼓励大家发言。于是,会议记录员在本子上写下了这样的字眼: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各抒己见,气氛热烈。r

其实,大家说的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都是正确的废话。一是本报症结所在大家都心知肚明,说来简单做来难;二是这场合谁愿意说真话、说实话呢,这不得罪人吗?r

莫小雨不以为然地摇摇头,都是一帮瓜狸,比狐狸还要狡猾。正想着,余谦突然点了他的名:“小雨,你来说说。”r

莫小雨沉吟半晌,说:“我说点实际的吧。我建议在本报开一个‘信生活’的栏目。”r

什么?性生活?众人哗然。有的面面相觑,有的窃窃私语。r

“荒唐,胡闹,简直是乱弹琴!”秦钰第一个跳了起来。r

再看余谦,面带微笑,示意莫小雨继续说下去。r

“嗯。是‘短信’的‘信’,不是‘性别’的‘性’。‘信生活’,顾名思义,就是一块短信的内容。这可以给我们的报纸增添点有趣的东西。”莫小雨接着说道。r

哦,原来如彼。大家松了一口气,饶有兴致地听下去。r

“短信的内容,网上到处都是,拿来便可。也可以我们自己编,发动读者一起编。甚至可以稍微做大,比如组织一次短信大赛,找一家通信公司合作。”莫小雨说。r

“这——能行吗?有文化内涵吗?”秦钰问道。r

众人不语。r

莫小雨有些悻悻然,说:“我也只是随便说说。仅供参考。”r

“我看成!领导有要闻版忽悠着,其他版面应该放开一点。管他什么内涵不内涵,不反、不黄、不黑,娱乐一下总可以吧?”纪委书记王爱霞索性站了起来。r

余谦喝了一口茶,咳了一声道:“既然纪委都说成,那就成。社会部细化一下,下月开始实施。我们在社会新闻上也要有大突破,这个下次专题研究。”r

关于“信生活”这栏目名称,似乎有些闻之不雅。社会部又想了几个:“信趣”、“信致勃勃”、“信味盎然”,等等。最终敲定了“信情中人”。r

一场以“信”发端的革命在本报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启蒙之后,本报才子佳人的创造潜力猛然爆发,亮点与萌点齐飞,金句共雷语一色。r

至年终盘点,财务室提了一麻袋现金摔在会议室的桌上,一副财大气粗暴发户的狗嘴脸。r

社长余谦,扬眉吐气地说了一句很二的话:“分田、分地,真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