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职场 > 媒体圈I:本报记者莫小雨全文阅读 > 温饱

温饱


第二十章温饱r

其实,莫小雨最想呆的部门不是时政部。r

在时政部呆久了,天天跑会议活动,日日写领导新闻,动不动就三板斧:“指出”,“强调”,“要求”,着实有些烦腻了。r

大大小小的领导在版面上排排坐、分果果。有读者对莫小雨说过,就不爱你们的报纸老是板着臭脸孔教训人,谁愿意花五毛钱买个爹呀。r

有一次,莫小雨跟老蒋去开一个会,给他打下手。弄稿子时,莫小雨觉得常规动作太乏味,就想改变一下。就弄了个标题:r

“省政府督查组揪出两企业十大问题,建议关闭国道沿线三家采石场。”r

稿子写完后,洋洋得意地等着老蒋表扬。老蒋先是说了两个“不错”,接着来了个“但是”。一听“但是”莫小雨就知道有所不妥。r

老蒋没有正面说稿子,而是问:“你看过央视‘焦点访谈’吗?看过《南方周末》吗?”r

“这是中国火力最猛的监督性报道。他们做的是真正的新闻。”莫小雨回答。r

“现在火力弱多了。现在的‘焦点访谈’和《南方周末》都只监督到市、县,乡镇一级了。我们不是不可以搞监督,但要注意范围,乡镇以下可以搞,部门的适当可以搞一搞。”老蒋说。r

“师傅说的是。也就是说,党委、政府是万万不能动的?”莫小雨道。r

“你这样说就不对了。对党委、政府也可以监督嘛。关键在于怎么监督。所谓反面文章正面做嘛,提出合理意见建议,建设性批评我看是可以的嘛。”老蒋说。r

莫小雨重新做了稿子,只花了短短二十分钟搞定。标题是:“省政府督查组到我市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先概括了这次督查的过程,再就是介绍督查组组长、成员。r

接下来表达三层意思:一是对我市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用了一大段;二是同时也指出了督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用一句话带过;三是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用了一小段。r

老蒋看了稿子,二话不说就签发了。他说:“为什么各地的党报都是痛一副面孔,原因很简单,保险,便于操作。‘新华体’大行其道是有一定道理的。”r

“所以,时政记者越来越不会写新闻,不是因为找不到新闻,而是害怕碰到新闻,碰到真正的新闻,恨不得躲着新闻走,碰到新闻也要故意放走。”这些话莫小雨只在心里说。r

就这样混下去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一名小工变成熟练工人?码字的工人,敲击键盘的工人?莫小雨有些怀疑这份职业的意义。r

每月最期待的日子,就是发饷的日子。本报薪水不算多也不算少,比起同级公务员和事业人员要略高。扣除五险一金,莫小雨每月进账大约是三千来块,这在江北这样的三线中小城市还勉强坚持下去。r

此外,年底会有两万块左右的奖金,五大节日各有八百来块补贴,加上时不时拿到几个小红包,每年的进项也就是七八万大洋。这些钱仅能够解决温饱,离小康还有较大的差距。r

莫小雨是单身汗,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住在本报提供的单身小公寓里,这些钱尽够他肇的了,可以时不时请客上馆子,偶尔出入酒吧歌厅。r

可是他总得娶妻生子吧,总得买房买车吧。现在周边的房价都已经涨到四五千块一平了,虽然不敌北上广,但也足够广大房奴脱一层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