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职场 > 媒体圈I:本报记者莫小雨全文阅读 > 事故

事故


第六卷r

第二十八章 事故r

到得下午,一读者通过本报新闻热线打进电话,社会部那边人手紧张,就把电话转到了莫小雨的座机上。r

说的是市医院附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有人开车在人民路连撞了两人,有死有伤。r

通常这类小采访,莫小雨无需亲自出马,往往派实习生练手。r

倒不是说事件太小,相反这类新闻却是读者最为热衷的。r

诸如张家的狗狗在垃圾堆里咬到了一包钱呀,李家的大儿媳妇产下四胞胎呀,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街谈巷议的东东。r

因为不涉及政治,写法也就灵活多样,不像时政部的稿子四平八稳,官气十足。r

在本报,把时政类的稿子叫做“新华体”、“官八股”,社会类的稿子则被视为“花边”。r

“花边”虽上不得大台面,但有意思,设在社会部的两部热线经常被打爆,社会部的记者总是忙着四处救火。r

或许可以这样说,时政报道是用来撑台面的,逗领导开心;社会新闻是用来赚眼球的,专勾引读者。r

莫小雨接听完电话,把任务派给了一名实习生,交代了有关注意事项,让他立即赶赴现场了解核实情况。r

其实,莫小雨是想亲自跑这一趟的,这样的采访简单、轻松。但又怕临时有领导活动,只得在办公室备战备荒。r

约莫五点前后,实习生采访回来了。这是该实习生首次单独承担任务,显得有些激动。r

从他的汇报来看,实习生的采访做得很到位,找到了目击者和处理事故的交警,五个W一个H都弄清爽了,还拍了照片。r

“师傅,撞人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后果一死一伤,死的是一岁半的小孩,伤者是六十多岁的老人,已住院观察。”实习生说。r

“撞车者是不是富二代?有无特殊背景?”这话一问出口,莫小雨都有些觉得自己很是无耻,在死伤面前还如此冷漠,不忘挖掘所谓新闻价值。r

“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没有官方背景,没有喝酒,没有逃逸,只是情绪不稳定。”实习生回答。r

“哦。如果是一般的交通事故,发一则200字左右的简讯吧。”莫小雨说,语气中带有些许的遗憾。r

遗憾什么?是死伤者不够多?事故不够大?写不了好看的新闻?莫小雨觉得,干记者这行的,真够冷血的。r

唯恐天下不乱,说的就是这类人。因为没有乱子,就没有新闻可写。有了乱子,乱子越大越多,采访报道的热情也跟着就水涨船高。r

“师傅,稿子还是可以做大的。最大的新闻点在于,驾驶员先是倒车把自己的亲生女儿给碾了。在送女儿去医院的途中才撞了老人。”实习生眼里泛着光,贼光。r

“嗯。有这种事?孩子没人看着吗?”莫小雨问。r

“孩子的妈带着。一家子上馆子,吃完出来,因为下雨,男的先去倒车,准备把车开出来去接她们。孩子不知咋的就跑到了车后……”实习生打开word文档,迫不及待地就要开始写稿。r

“混账!”莫小雨拍着桌子,骂了一声,把实习生吓了一跳,“不是说你。天下还有这样养孩子带孩子的!你接着说……”r

“馆子里的小工说,当时孩子的妈好像是在打电话。两口子我以为孩子你带着,你以为是我带着,结果就……”实习生说。r

不知为啥,莫小雨心绪有些不好起来,对实习生说:“这样吧,你先写,写出来我帮你看看。”r

实习生兴冲冲写稿去了,莫小雨一时不知该做什么。那种莫名的情绪挥之不去。r

翻了一会儿手机,决定给妻子张雪儿打个电话,便走到旁边的会客厅。r

电话通了,张雪儿的彩铃是一首儿歌:“泥娃娃,泥娃娃,有一个泥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