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慢品王阳明:心美,一切皆美全文阅读 > 第8章 道心本是无声无臭——王阳明讲人生平常心(4)

第8章 道心本是无声无臭——王阳明讲人生平常心(4)


  王阳明在结束了赣州和南昌的反叛战役后,不但没有受到朝廷的嘉奖,反而因为他的成功招来了他人的嫉恨、诬陷和诽谤。为了躲开这些故意的侮辱和重伤,王阳明自己提出放弃官职,回归故乡。

  在中国政治历史的舞台上,国家统治者与开国功臣总是玩着“兔死狗烹”的游戏,懂得了这个游戏的规则的人,才能得到博弈中的主动权,而不会落得性命难保的下场。

  我们都知道,越王勾践经过十年的卧薪尝胆,才灭吴复国。勾践之所以能够复国成功,得多亏了他的两位好大臣:一个是范蠡,一个是文种。当年,勾践一行被围会稽山,正将弹尽粮绝粮却毫无办法的时候,是文种提出用乞和求降之计,暂且保住大家的性命,才让勾践一行得以生还;当勾践被困吴国之时,是文种带领着越国的人们耕战自备,发愤图强,只为等待勾践回来重振旗鼓;当勾践卧薪尝胆十年之久,也是文种为他想到的灭吴七法,是他得以成功灭吴。

  这其中起了关键作用的是他的两大功臣:一个是范蠡,一个是文种。当勾践被围会稽山上,弹尽粮绝之时,是文种提出以乞和求降之计来保存性命,使勾践得以生还;当勾践被拘往吴国,是文种留在越国,救死抚孤,耕战自备,发愤图强。当勾践从吴国归来之后,是文种提出了破灭吴国的七种办法。

  终于,勾践一举成功,顺利灭吴复国。就在大家都在庆祝越王的胜利的时候,范蠡却如激流般退出政治舞台,隐姓埋名,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他逃走后,还暗中告诉文种几句话“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越王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欢乐,你如果不赶快离开,将有大祸临头。”

  文种觉得范蠡太过敏感,认为越王勾践并不是过河拆桥之人。但又觉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为了保住性命,他也开始不爱搭理国事,经常请病假不上朝政,在家养病。

  但是,越王却依然没有放过他。一日,勾践以探病为由,来到文种家中。他对文种说:“先生曾经为我想出七种灭吴的方法,想当年,我只学会了三种办法便成功灭掉吴国,那剩下的四种方法,先生想要用于何地呀?”

  文种答道:“吴国已经不在了,这剩下的四种方法也随之不复存在了。”

  此时,勾践却说:“不,这四种方法依然存在。那么,我就请先生带着这四种方法去到九泉,辅佐我的祖先吧!”说完,他便挥手而去,留下了一把让文种自刎的利剑。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文种深知勾践已容不下他,便在后悔中自刎而死。

  这段“兔死狗烹”真实的历史,不仅反映了历代功臣的悲惨命运,也揭露了王臣间的奇妙关系。若想在这样的境遇中全身而退,就一定要低调行事,安机行事。

  权利,可让人瞬间升天,也可使人顷刻来到地狱。若拥有权利之人稍有不慎,便可招来大难,最后连平凡人都能过的简单日子都过不了。有些人甚至还为家人带来从没经历过的苦难。

  从这个故事来看,一个人若想成功,不仅要培养自己强大的处事能力,还要磨练自己的心智和个性,让自己更加有弹性,处理和面对任何事都能在得心应手的同时,还能避免灾难,达到功成身退的最佳效果。

  谦逊地活着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

  ——《传习录》

  王阳明的“心学”成就了他的圣人之名。他的心学,不是在安乐舒适的环境下总结出来的,而是在极度艰辛和十分寂寞的境遇下,凭借自身顽强的意志力,一字一句体验出来的。

  正是因为自己的心灵受到了无比大的挑战,才让王阳明有了自己的“心学”之道。刚被贬偏远龙场的王阳明也曾暗暗问自己,我真的能度过这如同暗无天日的生活吗?我又应该靠这样的状态来度过它呢?最终,在体验了这般艰难和困苦后,王阳明终于领略到困苦与寂寞的香甜滋味。“万物皆备于我”是王阳明在经历了苦难后才彻底领悟过的道理。他明白了,所有的苦难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化为有力的条件,让自己达到成功的彼岸。他的绝处逢生之心法,成就了他的圣人之名。

  心灵的磨练,让处境困难之人如获明亮的灯塔。心灵的成长是任何时代的人都必须具备的人生智慧。而这明亮的灯塔一定不能过于闪耀,物极必反,不要让多余的光亮灼伤了自己。一点微光,就像人们淡然朴素的个性,给人带来亲切之感;太过强烈的光焰,只会伤害他人,危害自己。让你的心灯适当闪亮,便是对自己和人们最大的贡献。

  西汉武帝时,卫青因为姐姐卫子夫得到汉武帝的宠爱,被武帝封为大将军,派去攻打匈奴。

  战争中,苏建担任右将军作为前锋与匈奴展开第一回合作战,但苏建的队伍全军覆没,唯有他一人逃回军营。按照当时的军律,应该当众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但卫青并没有这样做。面对这样的情况,卫青先问了长史、议郎等属官的意见。议郎周霸站出来说:“大将军出兵以来,从未斩过一名将士,如今苏建弃军逃回,正可斩了苏建的头,以立大将军之威。”

  卫青却说:“我本是皇上的亲信,这次带兵出塞并不担心无法树立我在军中的威严。反倒是你劝我杀人立威才真正有辱我的威严。你想想,我确实有权利来斩杀有罪之将士,但如果我把这样的权力还给皇上,让他来决定杀还是不杀。这样一来,皇上便会认为,尽管我辈身在境外,却也不敢擅自诛杀大将,是对他的最大的尊敬。你不觉得,这样做更加合适吗?”

  听完卫青的一席话,在场的将士们都如沐春风一般,钦佩地说道:“大将军果然是大将军,属下等还不及您十分之一呀!”

  于是,卫青命人将苏建押回了长安。回到长安的苏建,并没有被皇上诛杀。因皇上爱才惜才,给了一次苏建重新做人的机会。这件事的处理,也让皇上更加信任宠爱卫青。

  为了弥补此前的错误,苏建再一次被派匈奴,与卫青一起攻打匈奴。苏建在和卫青聊天时说道:“大将军不仅为人聪慧,用兵还十分厉害。但是,天下之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人知道您的丰功伟绩。古时候的名将都以向朝廷推荐贤才文人来传播自己的威名,为何大将军不能仿之效之呢?”卫青听后笑了笑说:“你看到的只是事物的一部分。以前武安侯田蚡、魏其侯窦婴各自招揽宾客,结成朋党,以颂扬自己的名声,皇上不仅没有更加宠爱他们,反而越发讨厌憎恨他二人。这是为什么呢?启用贤才良才,这都是皇上的权力,我们又何苦夺了皇上的权力,招致他的不信任呢?我只知道,做臣子的只要遵守国法,做好分内之事,便能得到皇上和百姓的信赖。别的,我一概不想参与。”

  正是因为卫青的种种低调名字的为人处世之道,让皇上越来越宠爱于他,皇上甚至还命令群臣见到卫青都要行跪拜礼,以显示大将军的威严与尊贵。群臣都不敢抗旨不尊,每每见到卫青都会行礼。

  唯有主爵都尉汲黯见到卫青从没行过跪拜大礼。有人问汲黯为何不行礼,汲黯回答:“大家都在跪拜大将军,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难道说,大将军有一个可以平礼相交的朋友,就会损害他的尊贵了吗?”

  当卫青听到汲黯的此番话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登门拜访汲黯,并与之结为永生之交,从此相互陪伴。

  卫青谦逊处世的态度,非常值得现在的年轻人学习。抛弃我们的年少气盛,心浮气躁。把自己的位置放在适合的谦卑的位子上,虚心学习。这就映证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地低为海,人低为王。”海之所以那么大,是因为它处于世界的最低处,陆地上所有的江河湖里的水最终都将流向地势最低的海。我们在生活里,如果也有大海一般的“觉悟”,将自己放在和大海一样低的位置,不再仅视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当作尘世里的一颗毫不起眼的一粒尘土,才能向大海一般吸纳更多的学识。

  想必我们都有所发现,一个越是谦恭的人,他的修为就越高。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曾问一位哲学家:“像您这样的大哲学家为什么做人如此谦虚呢?”哲学家说:“据我所知,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圈,圆圈里面的是你已经知道的知识,圆圈外面代表的是你的未知。圆圈越大的人越会发现自己的知识不足。”我们都知道,越是成熟的稻穗,它的腰就弯得越低,而一个人的学问越高,也就会越发显得谦虚。这其实都是一个道理。

  这些为人之道都是我们人生的灯塔,闪耀着合适的光亮,引领我们往前走,走向成功的彼岸。拥有谦卑的品行的人,就像一座闪亮着适当光亮的明灯,为最黑暗的地方带来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