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老北京的趣闻秘事全文阅读 > 第3章 老北京打哪儿来(2)

第3章 老北京打哪儿来(2)


  可是有钱归有钱,沈万三和北京城有什么关系呢?大伙都知道,他是苏州平江府的人啊。就是跟朱元璋搭伙修南京,那也是江苏的事。距离北京,千里迢迢。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中有个缘故。

  有道是“清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自古以来,钱财不能露白。沈万三太富了,连皇帝看着他都来气,这还能好吗?朱元璋就想收拾沈万三,手下有人给他出主意,朱元璋御赐沈万三十枚金钱。这十枚金钱是特制的,花纹、大小跟市面上流通的钱币完全不一样。搁一般人家,皇上御赐,这就是传家之宝了。沈万三不在乎,什么啊这是?给孩子戴着玩去!结果朱元璋暗派高手,把金钱又偷回来了。这边传旨召见沈万三,朕赐给你的金钱呢?交上来瞧瞧。

  甭看沈万三在家不在乎,当着朱元璋的面,他可不敢说金钱丢了,要不现成的就是欺君之罪!沈万三呢,找人假造了十个金钱,往上一送,朱元璋更来气了。合着这钱你是真不缺。

  这一来双重欺君之罪!朱元璋就把沈万三家抄了。家产全部充公。这还不算,发配沈万三充军。充军这个地方,一般人都以为是云南,因为沈万三最后死在云南。其实不是,一开始发往辽东!那会甭说高铁,马车都不富裕。间关万里,走去吧!

  朱元璋这么折腾沈万三,倒不是有什么深仇大恨。说白了,就是一个字,钱!按民间传说啊,这沈万三算一个钱精!别看家产罚没了,他走到哪儿,哪儿的钱都围着他转。最后死在云南,云南的银子一听沈万三死了,一怒之下,都变了白铜了,所以云南的铜矿特别著名。明朝开国,百废待兴,万象更新。只愁没钱,不愁没花钱的地方。这么着,把沈万三由江苏发往东北,再押回西南。全国各地轮着跑一遍,得多出多少钱啊!

  沈万三可倒了霉了。后半辈子基本上就在各处发配的路上。去辽东得经过北京啊!赶上燕王扫北,回头又是靖难之役,战乱四起,没法再往北走了。沈万三就落到了北京。太可怜了!在南京那么大的财主,在北京最后落魄成了叫花子。白天沿街乞讨,晚上睡庙里,为一块贴饼子能跟别的花子打好几架。

  就是这么惨,还是让姚广孝盯上了。没法子,打仗也要钱,修北京城也要钱!姚广孝、刘伯温掐指一算,没钱不要紧,沈万三在北京呢!找他啊。好嘛,五城兵马司这顿翻,最后找出沈万三,跟他一说,沈万三都快哭了。我有钱还跟人家抢贴饼子啊?

  姚广孝不理这一套。不是没钱吗?来啊,大刑伺候!按倒了乒乓一顿揍,打得沈万三血肉模糊。沈万三熬不住了,有,有钱!好,来,架着走!这好,一堆衙役架着沈万三在前边走,姚广孝在后边跟着,旁边还俩打手。不拿钱立马就打。沈万三实在没办法,把脚一顿,就这了,这有钱!找人过来,往下一挖,好么,满满一窖银子,四十八万两!这就完了?继续找啊,不找还揍!就这么着跑遍北京四九城,沈万三顿了十次脚,挖出十窖银子。总共四百八十万两,解了朱棣燃眉之急。这十窖银子挖空了,从地底下往上泛水,最后变成十个小湖。那会儿人管湖叫“海子”,北海、中南海,都这么叫。这十个小湖就合起来叫“十窖海”。后来年深月久,喊岔了,就变“什刹海”了。什刹海这个名儿就是这么来的。

  沈万三挖出十窖银子,事儿还没完。贪心不足蛇吞象嘛。可是再往下,说法就多了。

  有一个传说,说朱棣和姚广孝一琢磨,打沈万三这招还真灵。继续打,看他还能吐出点什么?沈万三就把他们领出安定门,前头一片空地。沈万三一指,说就这了,底下有九缸十八窖金银。不过得有钥匙。没钥匙可开不开。钥匙是什么呢?马兰花。大伙这通找,马兰花是找着不少,钥匙没找着。朱棣大怒,这沈万三是不是有意欺瞒朕啊?给我狠狠地打!结果一不小心,把沈万三打死了。这九缸十八窖金银,也就从此成了悬案。

  “九缸十八窖”金银的传说,在老北京是有年头了。不过说沈万三让皇上打死了,这个有点过。大伙都知道沈万三最后死在云南,不是死在北京。再说修北京城最后弄出一桩惨案,这也压根不符合北京人的个性。其实是这么回事。为什么说拷打沈万三就能找到金银呢?别人不清楚,姚广孝是个内行。十窖银子也好,九缸十八窖也好,是不是沈万三埋下去的?肯定不是。人家一江苏的大财主吃饱了撑的运这么多金银先埋北京地底下?沈万三自己知不知道这么些金银在地底下?也不知道。要不他干吗还跟要饭花子抢贴饼子吃啊?随便挖出点金银不就发家了吗?

  咱之前说过。沈万三这人是个钱精。传说他有聚宝盆,又传说他有点金指,还说是张三丰传的。这都言过其实。张三丰收沈万三这个徒弟,就是奔着他钱去的。修道有三大要素:财、侣、地。张三丰先传给沈万三点金指,再朝他要钱——这张三丰得有多闲?实际上,是地里的钱财主动往沈万三跟前凑。沈万三能在北京找出多少钱,取决于北京的财运有多少。财运尽了,你把他打死也没用。所以明知道九缸十八窖挖不出来,还是把沈万三放了。当然,沈万三对北京城的贡献,也就够大了。剩下的九缸十八窖金银怎么办呢?挖不出来就挖不出来,留给后世子孙吧。老北京高门大户间常常传诵这么几句话:积善之家,家有余庆。积恶之家,家有余殃。沈万三这九缸十八窖金银埋在地底下,过了几百年,始终没挖出来。但北京的财运和北京人的福气,不就眼看着蒸蒸日上,越见兴隆了吗?

  水淹潭柘寺、火烧北京城

  这个故事,还得从恶龙说起。

  有些读者朋友不满意了,这北京城怎么尽是恶龙啊?没法子,谁叫北京是天子脚下,数百年王朝古都呢?皇上多,龙就多。甭管再昏庸的皇帝,都管自己叫真龙天子。皇帝生儿子,儿子生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您算吧,这得有多少龙子龙孙?明朝末年,全国姓朱的宗室多达几十万人。清朝末年,光北京城里姓爱新觉罗的嫡系闲散宗室也有两万来人,还不算红带子觉罗和其他八旗子弟。这帮人都是国家养着,一个个都觉得自己是天潢贵胄,成天吃饱了任嘛不干。说任嘛不干,多少不是实情。什么琴棋书画啊,诗词歌赋啊,等而下之像唱戏啊,说书啊,编个曲子词儿,遛鸟,斗虫,喝茶,打闲架,这帮大爷可都不外行。清朝黄带子宗室打死人都不偿命。二人转里有句哏:“别惹我啊,好几天没杀人了”,据说就是从这些位旗下大爷传过去的。您想吧,普通老百姓得拿什么眼光看这些“龙子龙孙”啊?能不是恶龙吗?北京城这么多恶龙故事,其来有自。

  闲言少叙,书归正文。咱要说的这条恶龙,就是让刘伯温和姚广孝拿八臂哪吒城镇住那条,龙公龙婆都没能救得了他。恶龙一看,嗯,估计这把是跑不了了!但这位是煮熟了的鸭子——嘴硬!明知道要吃亏,还跟刘、姚二位谈条件呢。您二位看,到底是什么时候放我啊?抗拒从严,坦白还从宽呢,大明朝总得考虑我的立功表现吧。另外跟你说啊,不打五更那招已经不灵了,南京那边用过了,跟我这少来这套。

  刘伯温说那好啊,这回咱换一招。你抬眼看,看见这座桥了没?什么时候这桥旧了,我就放你出来。恶龙一想那还不简单吗?龙寿万岁!我还在乎你这个。正美着呢,那边把石碑抬过来了,石碑上三个大字“北新桥”!恶龙一看,这气!好么,这桥算是旧不了啦。

  这座桥现在没有了,但北新桥这个地名还在,地铁5号线有这么一站。据说当年挖地铁挖到这儿时,还挖出过一口古井,传说这口古井底下就锁着恶龙,深不见底,直通海眼。围绕这口井的故事就太多了,上了岁数的老北京谁都能说几个。

  潭柘寺

  且说恶龙一看,这回算是永无翻身之日了。一怒之下,就撂下一句话:“有朝一日我如能出来,我要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要说这也就是穷途末路发发狠,刘伯温不这么想。连这么点念想我都不给你留。

  潭柘寺是北京名寺,是北京周边历史最悠久的寺庙之一。民间有句俗语,叫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这里边怎么又出来潭柘寺的事儿了呢?据上了岁数的人说啊,刘、姚二位怕恶龙哪天一不小心跑出来,特意在潭柘寺的正殿,用一支箭做正梁,箭头直指着北新桥,镇着恶龙。其实仔细一想,就知道这里边榫头对不上。首先,人家潭柘寺打唐朝就有了,轮不着两个明朝人来修。其次那支箭能做大殿的正梁,那得多大一支箭。况且最重要的一点,潭柘寺在京西门头沟呢,离皇城差不多有一百里。北新桥呢?就在紫禁城东北。离皇上的寝宫咫尺之遥。那时候又没卫星地图,你在京西弄那么大一支箭指着内城,你是想镇恶龙啊还是想镇皇上啊?刘、姚二位何许人也,不说陆地神仙,那也是人精。怎么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所以这个说法不可靠。那为什么恶龙一门心思盯上潭柘寺了呢?很简单,因为姚广孝这人,是个和尚,他之前出家就在潭柘寺。

  这就跟看电影里黑社会头目被抓起来还在那叫嚣“等老子出来烧了你家”是一个道理。

  那还有一个刘伯温呢?刘伯温是八臂哪吒城的主要设计者。水淹北京城,就算报了仇了,不用万里迢迢水淹浙江青田。所以恶龙是这意思。

  这点小心思,搁刘伯温面前如掌上观纹一般。不就是“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吗?好,满足你!

  刘伯温赶紧让潭柘寺的知客啊,香积厨的饭头啊都动作起来。干吗?铸铁锅。潭柘寺的铁锅,那可跟一般人家的饭锅大相径庭。人家香火鼎盛的时候,全寺几千位僧人呢,那锅小得了吗?直到今天,去潭柘寺游玩的还能看到那样的大锅呢?刘伯温叫和尚们把铁锅锅底都铸上“潭柘寺”仨字。一烧火做饭,“火烧潭柘寺”。哪一天不烧,和尚们都不干,就得挨饿了。

  那“水淹北京城”呢?刘伯温也有办法。

  沿着北京的中轴线,地安门以北、鼓楼以南,有一座桥,正名叫做万宁桥。老百姓管天安门叫前门,地安门当然就是后门,所以这座桥也叫后门桥。就在后门桥的桥台上,刻上三个字“北京城”!恶龙要水淹北京城就让它淹去吧。涨水淹座桥台子,问题不大。

  万宁桥

  就这么着,把恶龙的最后一句狠话也堵死了。恶龙是彻底没咒念,只好老老实实被镇在八臂哪吒城底下。北京城呢,也就从此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了。

  北漂鲁班之一:助修东直门

  自古至今,中国的能工巧匠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自然非鲁班莫属。

  鲁班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原姓公输,名般。史籍上以公输般留名,民间称其鲁班。鲁班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是天下屈指可数的大工匠,但并非独一无二,因为还有一个墨子在。墨子是宋国人。当时楚王要攻打宋国,命公输般建造攻城器械。墨子听说后,连夜赶到楚国,当着楚王的面与公输般用沙盘较量攻防之术。公输般连遭惨败,于是楚王放弃攻宋。仅以此看,墨子的巧妙还在鲁班之上。但后来工匠们都以鲁班为祖师,而忽略墨子。或者是因为鲁班这人比较亲民,发明个锯子啊,发明个伞啊,都是实用型,和老百姓没有距离感。墨子的为人大家也都佩服,但墨家那种苦行僧的行事和偏激作风,一般人享受不了。

  等到若干年后,鲁班已经被抬上神坛,有一首歌大家就算不会唱也肯定听过:“赵州桥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哎,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压了一趟沟?赵州桥来鲁班爷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哎,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压了一趟沟。”看看,张果老都出来了,这鲁班还得了吗?不过鲁班虽然成了神仙,可没有神仙架子,反而时常化身老百姓,下凡在人间转悠。哪有工程建筑上解决不了的难题,鲁班看见了,总会伸手帮帮忙。全国各地到处都有鲁班的传说,北京城当然更不例外啦!甭看鲁班得算山东人,北京他可着实没少来。按现在的说法,这鲁班算得上一北漂了。本来嘛,建造世上无双的京城,自然就需要天下第一的工匠,这才锦上添花、相得益彰。这一篇我们就来说说北漂鲁班在北京的故事。

  相传明成祖朱棣建造北京城,任用了两位贤人:刘伯温和姚广孝。这二位画图纸,择善地,斗恶龙,找财源,眼看一切都上轨道了,就等着北京城慢慢起盖——结果出问题了!北京内九外七总共十六道城门,得有个规范,要有模有样。总不能这个城门宽,那个城门窄,这个高,那个矮,弄得四六不齐。可是工部把画好的城门图纸往上一呈,朱棣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要说民间传说里的这些皇上就没几个体恤下民的。朱棣把龙书案一拍,你们就拿这种东西糊弄朕吗?得了,图纸得改,改完了再呈,呈上去再改。最后好不容易朱棣满意了,定下一个样子,所有城门就照这个修。这个样子是哪个门呢?传说就是后来的东直门。当然东直门城楼现在已经没有了,怪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