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现代 > 金牌投资人(全三册)全文阅读 > 第92章 股权大战(5)

第92章 股权大战(5)


  方玉斌摇了摇头:“这种模式没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传统金融企业在网上开个淘宝店而已,把线下交易搬到线上。”

  袁瑞朗微笑着说:“所以,我也只是说说而已,没打算去做。”

  方玉斌问:“你说了四种互联网金融的模式,都被一一排除了,那你究竟打算做什么?”

  袁瑞朗笑着说:“互联网金融大致有五种模式,我排除了四种,自然是做最后一种了。”

  “你说是P2P金融?”方玉斌问道。

  “没错。”袁瑞朗点头说,“咱们都知道,P2P的英文是Peer-to-Peer,就是个人对个人,P2P金融指个人与个人间的小额借贷交易。这种模式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互联网平台,通过网络一端对接有小额借款需求的人,一端对接有理财需求的人。拆成两半就是一个理财平台加上一个小额贷款平台。”

  袁瑞朗又说:“过去,小微贷款因其成本过高让银行敬而远之,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这一切将发生根本性改变,有效的技术手段为满足庞大普通个体的金融需求提供了可能。银行不愿意做的事情,P2P金融可以去完成。目前,全世界最成功的平台是美国的Prosper。我的目标,就是创建一个中国的Prosper。”

  袁瑞朗越说越兴奋:“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企业一直被借贷难所困扰,而中国的储蓄额又是天文数字,这就说明,民间财富找不到一个适合的投资渠道。最后,大量热钱只能涌向房地产,弄得房价虚高,天怒人怨。做P2P金融,就是要把巨额民间财富引导向真正有需求的产业。”

  方玉斌不否认,P2P在中国有广阔前景,但他也不同意袁瑞朗这样自我吹嘘,无限拔高。仿佛自己创建一家公司,就能把高房价、实业疲软这类经济顽疾都给解决。方玉斌提醒说:“P2P金融最近很火,国内进军互联网金融的企业大多也选取这种模式。但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准入门槛太低,以至于鱼龙混杂,有些平台注册资本几十万,结果竟吸纳好几亿资金,完全是非法集资,庞氏骗局;第二,美国的Prosper之所以成功,是建立在他们拥有完善的信用评级机制的基础上,在美国,欠钱不还的成本很高,但在国内,你把吸纳的钱放出去,真碰上有人不还钱怎么办?”

  “如今进入这个行业的,的确良莠不齐,但我能和他们比吗?”袁瑞朗显得信心十足,“有些人说白了就是进来圈钱的,市场大浪淘沙,他们终究会现出原形。而我是实实在在想做事。”

  袁瑞朗接着说:“针对你提的问题,我早就想好了解决之道。没错,中国的国情与美国不同,不能照搬人家的模式,我们不可能像Prosper那样,做一个纯粹的平台,不介入到交易中,任由出借和借出方直接交易。我必须把商业模式做‘重’,不仅要提供像国外P2P公司那样的服务,还要通过线上、线下等手段去获得客户的信用评级,做产业链上多个环节的事情。”

  “主动把商业模式做‘重’,可是经营企业的大忌。”方玉斌质疑道。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袁瑞朗说,“面对中国的国情,只有先做‘重’,才能获得持续竞争力。你说的只是常态,但做企业,岂可拘泥于常态?一来就想像Prosper那样,当个甩手中介,哪有可能!”

  方玉斌说:“如今做P2P金融的很多,你有什么制胜法宝?我记得之前在荣鼎,你曾经说过,面对正在找投资的创业者,要让他直接说出来,市场中这么多企业,为什么要投钱给你?”

  “这话我说过。”袁瑞朗哈哈大笑,“但你记得吗,我还说过一句,投资就是投人!如今做P2P的很多,有些富二代,找老爸要个几百万,也能鼓捣出一个P2P平台。但他们能和我比吗?说到在金融圈的资历、能力、人脉,市面上那些P2P的老板没一个能和我比。”

  袁瑞朗说:“仅仅半个多月,我已经筹到了3000多万的启动资金。有家宁波的生物科技公司老板,当初靠着我的投资做大,如今资产好几个亿了。我去找他投钱,还让助理连夜写了份计划书。结果人家把计划书往旁边一扔,说就凭‘袁瑞朗’三个字,立马投1000万进来。”

  “新公司由你掌舵,投资人当然可以放心。”方玉斌恭维了袁瑞朗一句,接着话锋一转,“但公司光靠一个人撑不起来,下面的管理团队找好了吗?”

  袁瑞朗说:“班子基本搭起来了。行政总监由之前我的秘书担任,这小子跟了我多年,也历练得差不多了,可以挑大梁。技术总监是从北京一家IT公司高薪挖来的,清华的硕士。还有财务总监,是从一家外资银行跳槽过来的。人家在国有银行、外资银行都干过,是放贷方面的专业人才。对了,她是一个大美女,回头介绍你们认识。如今高管团队里,只差一个CEO了,这个位置,我可是特意为你留着呢。”

  “谢谢!”方玉斌微微一笑,接着又岔开话题,“3000万启动资金,应该差不多了吧。平台打算什么时候上线?”

  “先不急。”袁瑞朗摆了摆手,“对于许多P2P平台来说,3000万何止差不多,简直绰绰有余。有人拿个几百万,也能整出一个P2P平台,无外乎租间办公室,弄个网站,再招一帮业务员拉生意。我能像他们那样吗?要干就得正儿八经干出点模样。最近,我还在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等自有资金达到5000万,平台才正式上线。总之,咱们是高投入、高起点,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在整个行业确立起标杆地位。”

  袁瑞朗投来殷切的目光:“怎么样,咱们联手干一场?”

  方玉斌眉头微皱,双手叉在胸前,陷入了沉思。袁瑞朗只当他在认真思考自己的建议,也没再多说,只是耐心地品茶。

  个人的进退去留,并不在方玉斌思考范围内。星阑资本已经上路,在那里,自己是能够主宰乾坤的一把手,没必要到袁瑞朗这儿屈居其下。他所权衡的,却是袁瑞朗雄心勃勃的计划是否值得自己关注与投资。让投资公司的钱趴在账上,无异于把产品积压在库房。方玉斌自然要四处寻找具有潜力的项目,如火如荼的P2P金融会是一座金矿吗?

  在投资行业打拼多年,方玉斌早已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他观察一家公司,通常会从三方面着眼:一看行业,二看团队,三看模式。此刻,他正按照这套逻辑,审视着袁瑞朗的公司。

  首先说行业。P2P金融这种热门概念,无疑能符合标准。投资公司的钱都喜欢跟风,这里面有两个原因。其一,世界上傻瓜不少,但不可能所有人都是傻瓜,集体失聪毕竟是小概率事件。所有人都看好的行业,必定有其原因。其二,在眼球经济的时代,只有关注度高的行业,才会出现高溢价估值。无论出售还是上市,投资公司的钱总归是要套现的,既然如此,当然希望溢价更高、更快。

  其次是团队。方玉斌有一个原则,两家类似的创业公司,一家的老板是从摆地摊逐渐做大的,另一家是大企业高管辞职后自立门户,他通常更倾向前者。能把小生意做大的人,一针一线计较惯了,别看这些人文化不高,心思却细如发。大企业的高管,尽管具有人脉、见识的优势,却难免大手大脚,好高骛远。说到底,给自己做事与替别人打工,两者大不一样。最怕的是那些高管的脾性没改过来,还把自己的钱当老板的钱花。

  正是出于这个因素,袁瑞朗并非自己心中最理想的人选。但除此以外的其他方面,袁瑞朗团队的确胜人一筹。P2P金融在国内是新生事物,说到经验,所有人都是零。能与P2P金融沾边的,大概就是投资公司与银行了,毕竟都属于金融行业。袁瑞朗的才干有口皆碑,他还延揽了银行界的专才,这种团队组合,算得上国内P2P行业的最强阵容了。正如之前投何兆伟的梦剧场,直播是个新生事物,谁都没尝试过,但梦剧场毕竟做视频网站出身,算是离直播最近的行业。虽不相同却可相通,一旦转轨就比那些纯粹的新手多出几分优势。

  抛开感情因素,对袁瑞朗这个领军人物,方玉斌能打70分,对团队,他可以打到90分。但愿袁瑞朗的聪明能弥补掉短板,团队的协作可以把专业优势发挥到极限吧。

  最后是模式。如今做P2P金融的公司很多,你的经营模式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吸储、放贷怎么做,中间的风险控制如何把握?所有这些,都需要更详尽的说明。

  方玉斌重新开口:“你让助理写好了计划书,结果宁波那位老板看都没看。这份计划书还在吗?给我看看。”

  “可以。”袁瑞朗一边说一边从皮包里掏出文件,“这段时间我在谈投资的事,计划书一直揣包里。”

  这些年,袁瑞朗看过成千上万份投资计划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次由他操刀的计划书,果真非同凡响。格式精美规范,仅有十多页,绝不冗长。翻开第一页的目录,每一个小标题都直戳要害。

  “我回去认真看一遍计划书。”方玉斌说道。

  袁瑞朗点了点头:“我等着你的好消息。”

  方玉斌知道对方误会了自己,赶紧解释说:“加入新公司,目前我还没有这个规划。我说的答复,是投资这家公司。”

  袁瑞朗这一惊吃得可不小:“投资?你是说荣鼎来投资?”

  方玉斌微笑着说:“你刚才不也说了,我如今是被排挤的对象,哪儿还有决定投资的大权。”他接着说:“不过我会联系一家有实力的投资公司,尽快给你答复。”

  袁瑞朗诡异地笑起来:“玉斌,你是不是已经找好下家了?”

  方玉斌端起茶杯:“时候到了,再直言相告。”

  5 敌人越强大的地方,朋友就越多

  当跑过第41公里时,王诚的大脑几近空白,脚下的马路,身旁的绿树、鲜花,似乎都不复存在。人在极限的状态下,再跳跃的颜色也很难构成记忆点。

  这是一场国家级马拉松比赛的最后一公里。此时的滨海刚刚下完一场小雨,一层淡淡的白雾正笼罩在滨海大道。

  路旁的下属,曾激烈反对王诚参加这项马拉松比赛。此刻,他们又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老板,并大声呼喊着“加油”。下属们当初反对的理由很简单,王诚毕竟快60岁的人,为了身体着想,实在不应该参加马拉松这样的剧烈运动。王诚却坚持己见。在他的心中,这绝不是一场简单的马拉松比赛!王诚要向外界展示的,是一种临危不乱、成竹在胸的气度。自打股权之争公开化,他就被推到风口浪尖。身处旋涡之中,仍能从容不迫地参加一场马拉松,这不叫大将之风,什么才是大将之风?这更是对外界质疑的有力回击。一个还能跑完马拉松全程的王诚,岂可言老,又怎会在股权大战中轻易认输?

  3小时58分16秒21,最终王诚坚持跑完了全程,名列612名马拉松全程选手中的第459名。

  王诚在助手的搀扶下大口喘着粗气,脑海中的意识逐渐多起来。一桩多年前的往事,不禁浮现出来。还是中学生的他,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已学会了所有农活。一次,他顶着三伏天的高温钻进遮天蔽日的青纱帐中打农药。下午2点左右是打农药的最佳时机,效果最好,而这也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青纱帐里不仅气闷,农作物的叶子还会将裸露的皮肤割出一道道血痕,农药喷洒出去落在皮肤上,混着灰尘和汗水,蜇得人直想哭。农村没有洗浴设施,有一次,实在忍无可忍,王诚一头扎进路边的机井,没等浮出水面,冰冷的井水让他瞬间腿脚抽筋。他又惊又怕,一浮出水面,立马用手紧抓石缝儿才爬出井壁。今天咬牙跑完马拉松,倒与当初爬出机井的过程颇为类似。

  这时,秘书拿着手机走了过来,向王诚汇报,之前编辑好的文字,已发布到微博:对于我而言,这种漫长而需要强大信念支撑的极限运动,像极了自己创业多年来的心路历程。希望交替着疲倦,极限伴随着下一个极限,还有内心深处对目标的终极渴望……马拉松40余公里中的所思所想,就是自己创业多年的一个浓缩还原。

  这段文字,是为马拉松比赛专门准备的,也经过了王诚的亲自审定。秘书的工作尽心尽责,王诚跑过终点后几分钟,便把这段“内心独白”发送出去。王诚看着这段文字,心中若有所思,假如不用这些精心编撰的语言,而是把内心的真实想法,比如刚才脑海中浮现的爬出机井的故事写出来,是不是更接地气,更能打动人?后悔是来不及了,只是当初方玉斌批评自己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看来不是没有道理。

  王诚坐上轿车,准备离开比赛现场。尽管刚才面对记者时,王诚说今天是周末,自己在周末从不会考虑工作,但当汽车缓缓启动后,他的脑海中仍不禁思索起股权大战。

  当千城主动出击后,华海系的资金杠杆没有被立刻打爆。王诚心中虽有遗憾,却谈不上太多惊讶。当初在上海时,方玉斌铁口直断,曹伯华把杠杆率用到如此之高,一定不是真实实力的体现,而是留着后手。方玉斌尚且一眼洞穿的事情,自己怎会浑然不知?之所以装出满不在乎,全因为士气可鼓不可泄。本来嘛,对手不是傻瓜,打一场如此规模空前的股权收购战,手里不可能没有预备资金。

  但是,纵然对手有备而来,重兵布防,自己仍要不惜一切地攻出去——这也就是王诚的战略。好比一场足球比赛,眼看比分落后,终场哨即将吹响,此时再不出击,就是默认失败的结局。攻出去未必能扳平比分,守下去却无任何意义。更何况,世上原本就没有密不透风的防线,只要自己的攻势够猛,一定会有人犯错。足球界不是有句名言——每一个进球都是因为对手的错误。王诚就是要使出全力碾压对方防线,逼迫他们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