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 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 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 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什么是真?
这一品,依我们的讲法,应是很明白的。
色身也好,诸相也好,皆是我们感官的感受。机械唯物主义者认为与我们感官相对应的是真实的物质世界,它们就是真实,辩证唯物主义者与佛学则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我们的感官只有相对的稳定性,面对的物质世界也是千变万化的,矛盾运动,每一事物都和整个世界具有普遍联系,我的感官接受的只是这种矛盾运动的显化,可以把它称之为现象界。
佛学的观念与辩证唯物主义有着相似之处,但佛学反对把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分割开来,所谓感官的相对稳定性也是一种假象。客体是千变万化的矛盾运动的,与整个世界普遍联系的,主体的感官运动也是千变万化矛盾运动的产物,也是与整个世界普遍联系的。并且,主客体不是各自有各自的千变万化矛盾运动,不是各自与世界普遍联系,二者是一个千变万化的错综复杂的因缘聚合整体,这个统一体根本无法分割。在“当下”,影响着主体的条件,也必然是影响客体的条件;影响客体的条件,也必然是影响主体的条件,在“当下”中,二者根本无法分割。当代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似乎更倾向于佛学这种观点,这在佛学中称之为“能所双泯”。双方互为条件,互为因缘,能被感知,就是整体因缘成熟聚合,而且是“宇宙—生命”系统整体因缘的成熟。反过来,任何事物的“本性”并不存在,只不过是一个相对的稳定的“幻相”。能被感知,便是“幻相”。
用佛家的话说,万事万物皆是“缘起性空”。正因为性空,所以才会有缘起;正因为是缘起,所以才是“性空”。这是在从根本上强调“宇宙—生命”系统整体的运动性。
佛家反对机械唯物主义,但决不是唯心主义。
正如前文反复说明的,“佛”就是“觉悟”,这个不是一般的觉悟,是明“明德”的觉悟,“佛”、“如来”就是“明明德”。
“明德”是“宇宙—生命”系统的本有之功能。正是这个“功能”使“宇宙—生命”系统的被感知、被认识成为可能,反之,我们就无法理解“宇宙—生命”系统“在”与“不在”这样一个哲学命题,也无命题可说。但是“明德”的产生,不是神,不是上帝,恰恰是“宇宙—生命”系统自身合逻辑的因缘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既不能说它是纯精神的,也不能说它是纯物质的。
但是必须肯定两点:第一,“明”显出“诸相”皆是因缘假合的“幻相”,不是因缘运动本身,如闪电之电,只是阳电阴电长期的广泛因缘运动,偶然生成的一个“幻相”,正是这个“幻相”向我们显示了“宇宙—生命”系统的因缘运动,佛学称它为“实相”,脱离了“幻相”的“实相”是不可知的,佛学的说法是“即幻即真”。第二,“明德”必然发展为“明”“明德”,即对“明德”本身的把握认识的“明”,事实上也是对“宇宙—生命”系统整体的认识,这便是觉悟。
这种“觉悟”,又分成三种存在状态。
一曰法身。如果法身本体不具备这种可能性,也就是说“宇宙—生命”系统没有产生“明德”、“明明德”的可能性,这种觉悟是不可能产生的。这一观念绝不是唯心主义的,但也不能用“唯物主义”这个概念来概括。
二曰“报身”。是“宇宙—生命”系统中“明明德”的因缘成熟,逐渐显现的过程。
三曰“化身”。法身之德,报身之德,法身之明明德,报身之明明德,必须通过一定的化身表现出来。
由于前文是讲“如来大愿”的存在方式,所以第五品“如理实现分”说:“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即“如来大愿”是入一切众生因缘,这些因缘所显的诸相,皆非如来大愿本身,只是包含着“如来大愿”的因缘;所以“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到了这一品, 则是讲“如来大愿”的来源, 即生命的存在方式,“如来”与“相”的关系。不论什么相,都不能说是如来本身,包括我们现在的肉身、色身。一切相,包括我们的现在的色身(肉身),都不可能“具足”如来的全部本性,都是如来本性运动变化中各色各类因缘的聚合。但是,一切色身诸相,又必然包含着如来的全部因缘。正是如此,色身,不管是什么样的色身,哪怕是像传说中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全部具足,乃至其他各色各样的诸相,都是因缘假合的幻相。既然是幻化之相,当然就不足以说它们是如来。但是离了这些相,我们又找不见如来。
这说明,如来包含在一切相中,一切相的总体、整体才是如来。总体、整体这个概念也是勉强加上的,不得已加上的。整体也无整体,不得已才用这个名词,因为“整体”是找不见的,整体也是在不停歇地运动着的。
这里也必须说明一点,我们实在不太明白的是,南老一方面告诉我们“形象由来不是真,都依心色起闲因”,一方面又给我们介绍了两位神异的大和尚,其中一位是西藏的大喇嘛,据说这些修行神异的人,便是色身转变了的人,有道的人。我们请问,这些人难道不具“相”吗?
我们以为这些神奇的人物的存在,如果是真实的,那也不过是“宇宙—生命”系统本有之德,在因缘成熟之后的一种显化,这种显化除了说明生命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达的这个水平之外,再也不能说明别的,更不能说是他自己一个人修行了多少世的结果。如果他们认为这是他个人的功德,那就是邪道、邪见。(参看第九品)
生命的存在方式,即所显诸相,可以是千奇百怪、千姿百态的,我们也相信今天人们有这样那样的肉身形象、功能、特性,都不是绝对的。人类,乃至生命的存在方式会越来越神奇,越来越美好。具体状态及其可能性,可参阅《佛说无量寿经》,也许更神奇更美好。但是这一切在于“明德”是否被“污染”,即是否被“我人众生寿者”的妄想所“污染”,完全不被“污染”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人众生寿者”四相是与生俱来的东西,问题是“明德”一旦被“污染”是不是能尽快被洗干净。这便是“如来大愿”——“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者……实无众生灭度者”的作用。
让“明德”永远鲜活,这是佛学的唯一目的,不存在救度什么人、什么生命的问题。不存在救度什么人、什么生命的问题,就是救度一切众生。
从实相说,只有“宇宙—生命”整体的“明德”、“明明德”,不存在“我人众生寿者”四相。
如来不可具足诸相见,而一切相中皆有如来,如来入一切众生心,所以“如来大愿”不是哪一个人发明的。“如来大愿”本是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只不过缘分不熟未曾显化,释迦发现了,不过说明因缘熟了,那就必然普及一切众生。所以我们说,“如来大愿”有无比的威神之力,所以如来大愿也可以称之观世音、大势至,观世音菩萨循声救苦,大势至菩萨威力无边。
人们,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你本来具足,何必还要去拜,还要去崇拜什么神奇的神异的和尚、道士、圣人、大师……你每天每时每处本来就是神奇的、神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