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风起云涌十六国:后赵称雄(第1部)全文阅读 > 第3章 攻成都李特败赵廞,求延期阎式见罗尚

第3章 攻成都李特败赵廞,求延期阎式见罗尚


  公元301年正月底,益州牧赵廞杀了李庠,以为除了心头之患,而将长史杜淑、司马张粲等视为得力助手。赵廞对二位的评价很高,还引用孔子的话:“起予者商也。”孔子的意思是:给我启发的人是子夏(子夏名商)啊!而赵廞则将杜淑、张粲比作子夏。赵廞还有一位心腹,就是牙门将许弇。岂料就在赵廞杀了李庠不久,这三位心腹助手也一命呜呼了。事情起因是牙门将许弇向赵廞请求去巴东郡(重庆市奉节县)当监军。赵廞还未说什么,杜淑、张粲却一齐反对。许弇顿时怒火中烧,就在赵廞面前挥刀杀了杜淑、张粲,杜淑、张粲的属下又将许弇砍为肉泥。赵廞的三位心腹、智囊在一日之内被杀,赵廞的势力大减。赵廞这时才想起李庠被杀死,还没有人领兵坚守北方入蜀之道。赵廞遂又任犍为郡(四川省彭山县)人费远为长史,并派费远与犍为郡太守李苾、督护常俊率一万兵马前往封锁北方。

  且说费远、李苾、常俊率部向北进发,不日到达绵竹的石亭水(四川省德阳市西南石亭江),离李特的流民大营不足十里。李特、李流、李骧兄弟获知这一消息,决定夜袭费远。李特兄弟秘密集结七千余人,于夜晚火烧费远大营。费远也是一个愚蠢之人,竟然没有料到李特兄弟会来偷袭,因而没有传令严防。午夜时分,费远及众士兵都在熟睡之中,李特率领的流民队伍已经悄悄到达,对费远的兵马形成合围之势。李特一声令下,所部人马一同放火,火势越烧越旺。费远等在梦中惊醒,不知何人来犯,号令也无法下传,只能忙于逃命。士兵无人指挥,乱作一团,死亡十之八九。费远、李苾等一路逃回成都。李特决定乘胜追击,杀向成都。此时的成都城内并无多少兵马,费远、李苾、常俊以及军咨祭酒张徵等认为成都城一时难守,遂砍开城门,夺路而逃。文武百官也一哄而散,成都城内只剩下大都督赵廞及其家人。此时的赵廞非常惊慌,毕竟现在已无兵无将。赵廞只得决定携妻子儿女与随从朱竺一起连夜逃离成都,从水路前往数十里外的广都县(四川省双流县)。途中,朱竺将赵廞杀害。

  再说李特兄弟率领的流民队伍很快攻入成都,杀了西夷护军姜发,以及赵廞的另一位长史袁洽,任由流民大肆抢掠。李特也知道赵廞背叛朝廷,其杀了赵廞,也算是为朝廷平叛。李特遂派自己的牙门将王角、李基前往京都洛阳,上陈赵廞的罪状。

  李特攻占成都,但很快就退了出来,因为李特获报西晋朝廷新任的益州刺史罗尚即将入蜀。罗尚原是梁州刺史,听闻赵廞谋反,曾向朝廷上书道:“赵廞不是英雄之材,蜀人不服,很难归附他,其败亡指日可待。”朝廷遂颁诏,任罗尚为平西将军,兼益州刺史,并令其镇守成都。罗尚接诏后,即与牙门将王敦、新任蜀郡(四川省成都市)太守徐俭以及广汉郡(四川省射洪县南柳树镇)太守辛冉共率七千兵马入蜀。李特听闻罗尚前来赴任,也非常害怕。但李特还是有些办法的,他先派兄弟李骧快速北上,迎接罗尚,自己再回到绵竹(四川省德阳市北黄许镇)准备酒肉以慰劳罗尚。

  且说李骧一路北上,远远看到罗尚大军到来时,停在道旁等候。罗尚得知是李特派其弟李骧在此恭迎,也非常高兴。这时李骧又献上财宝,罗尚更是大喜,连忙传令任李骧为骑督,李骧再三拜谢。李骧告诉罗尚,其兄长李特正在绵竹为其准备美酒,以接风洗尘,恳请罗尚一定赴宴。罗尚欣然应允,并令李骧先行回绵竹。与罗尚一同前来的牙门将王敦、广汉太守辛冉在李骧离开后,对罗尚说道:“李特是个逃荒的流民,只会做盗贼,留在蜀地始终是个祸患,刺史应当尽早除掉他。刺史可在与其相见时,趁机杀了他。”罗尚坚决不肯。

  罗尚等到达绵竹后,受到了李特兄弟的盛情款待,罗尚甚为高兴。辛冉以前曾与李特相识,李特自然与其叙说旧事。但辛冉并不领情,而是带着威胁的口吻对李特说道:“故人相逢,不是吉利的事,就是凶险的事。”李特听后,非常担忧,但一时也无计可施。

  公元301年三月,益州刺史罗尚到达成都。罗尚在到达益州后,一开始与李特等流民相安无事。这段时间内,罗尚还派牙门将王敦平定汶山郡(四川省茂县)羌人的造反,不幸的是,王敦在平叛中被杀。就在这时,朝廷有文书到来,要求将蜀地流民遣返回乡,罗尚不得不将汶山叛乱一事暂且搁下。因为遣返流民一事,罗尚与李特等终于发生了冲突。

  关于遣返流民回乡,朝廷也下文到秦雍二州,要求二州将在外的流民主动召回,还派御史冯该、张昌前往监督。李特的兄长李辅一直留在家乡略阳郡(甘肃省天水市东),其以迎接家人为名,前往益州。李特兄弟见到兄长李辅自然十分高兴,以为家乡大灾已过,岂料李辅告诉李特等道:“中原一带正在大乱,根本不能回去。”李特遂决定不回秦州,就留在益州。李特此时还萌发了雄居巴蜀的想法。李特还派阎式前往晋见罗尚,以未到秋收季节,流民没有盘缠为由,请求延至秋后返乡。阎式也是秦州六郡流民之一,秦州天水郡(甘肃省甘谷县)人,善言辞、有谋略,李特视其为谋主。尽管李特派出阎式前往劝说罗尚,但李特仍担心罗尚不准延期。李特于是还让阎式给罗尚送去财物,以贿赂罗尚。最后,罗尚终于准许流民延至七月返乡。

  李特获准延期返乡,一时也非常高兴。这时让李特等更为开心的消息又传来了。原来是朝廷获报李特等杀掉背叛朝廷的赵廞,也算是为朝廷除了一方之乱。朝廷决定奖赏这次参与平叛的人。李特、李流兄弟因有功而被任命为宣威将军、奋武将军,都晋封侯爵。不仅李特兄弟被奖赏,朝廷诏书还要求益州上呈跟随李特兄弟一起平定赵廞的六郡流民名单,以一齐封赏。那位与李特有旧的广汉郡太守辛冉,准备将平定赵廞的功劳抢占,遂并不据实呈报。六郡流民听闻后,心中生怨。

  七月即将到来,益州刺史罗尚传令境内流民,必须在七月动身,全部返回秦雍二州。当时在梁益二州境内的流民很多,都在当地充当奴仆工匠,听闻梁益二州刺史罗尚要求大家返乡,都开始抱怨。这时雨水又多,稻米尚未收割,流民并无返乡之资。时在绵竹的李特,作为流民首领,决定再次派阎式前往成都晋见罗尚,再次请求罗尚准许其延至冬季返乡。广汉太守辛冉与犍为郡太守李苾不同意再次给流民延期,罗尚只好听从了辛冉与李苾的建言。阎式决定再去劝说别驾杜弢。杜弢是蜀郡人,曾被罗尚举荐为秀才,罗尚还给杜弢颁发了一块“秀才板”。阎式向杜弢分析了逼迫流民返乡的危害,认为其后果将非常严重。杜弢也赞同再给流民延期一年。杜弢遂再去恳求罗尚,但罗尚已接受辛冉、李苾的建议,认为应当维持州府的权威,当初说七月就是七月,不可更改。杜弢一怒之下,将那块“秀才板”还给罗尚,辞官回乡。

  却说李特那位故人辛冉真是贪婪、凶暴,想到流民们即将大举返乡,竟做起发财的生意来。辛冉还与李苾联合,一同去见益州刺史罗尚。辛冉、李苾对罗尚说道:“李特等流民在攻击赵廞的时候,抢了不少财物,应当在其返乡路口设立关卡,严加搜查,将这些财物夺回。”罗尚赞同此议,遂传令梁州梓潼郡(四川省梓潼县)太守张演,在所有要道设立关口,搜查流民身上的财物。

  这时,梁益二州各处流民得到命令要求返乡,都在抱怨,不知如何是好。听说李特为流民请求宽限返乡时日,流民都结伴来投李特。李特于是在绵竹建起大营,用来安置流民。阎式回到绵竹,告诉李特,罗尚不准再次延期,要求七月必须返乡。李特决定再直接给广汉太守辛冉写信,请求这位故人准许其再次延期返乡。其实李特想错了,罗尚本是个优柔寡断之人,要不是辛冉的劝说,或许能够允许流民再次延期。现在李特写信去求辛冉,却惹得辛冉大怒。辛冉派人在各处张贴榜文,悬赏捉拿李特兄弟。李特得知后,派人将这些榜文全部揭下,改动上面字句道:“能送六郡酋豪李、任、阎、赵、上官及氐、叟侯王一首,赏百匹。”李特再派人将改动后的榜文张贴出去,各地流民看到后,更为惊慌,纷纷前来绵竹,投奔李特。不到一个月时间,李特的流民大营竟达二万人。李流也聚集了数千人。李特遂在绵竹建立两个营盘,李特在北营,李流在东营。

  李特虽在绵竹集结了两万流民,但并不想与罗尚反目,仍希望罗尚能够准许流民延期返乡。李特也知道那位故人辛冉是不可能再求的了。李特遂第三次派阎式前往成都,去劝说罗尚。阎式动身前往成都,沿途看到士兵在结栅设卡,一打听才知道是为了搜查流民身上的财物。阎式叹息道:“流民之心正不安定,现在却要设卡激怒他们,恐怕大乱就要发生了。”阎式想到辛冉、李苾不可能改变主意,罗尚也一定无法再劝。但阎式还是来到成都,拜见了罗尚,说明来意后,随即向罗尚告辞,准备回绵竹。岂料罗尚说道:“你可以对流民们讲,本刺史允许他们延期返乡了。”阎式听后,并不感到意外,甚至并不相信罗尚说的是真话。阎式回道:“明公被小人迷惑,延期恐怕难以实行。我要劝告罗刺史,老百姓虽然弱小,但不能轻视,要知道众怒难犯,如果不按道理地催促他们返乡,恐怕会造成大的祸患。”罗尚坚持道:“你们不要担心,我说延期就延期,绝不骗你,你赶快回去告诉李特他们吧!”

  阎式回到绵竹,将罗尚之言告诉李特。李特也不太相信真的能够获准延期。阎式还说道:“罗尚虽然这么说,但不能完全相信。因为罗尚刚到蜀地,他的权威与法纪还没有建立起来,辛冉、李苾之流都手握重兵,不是罗尚能够控制的。我们应当严加防备。”李特也认为即使罗尚准许延期,辛冉、李苾之流也会从中作梗。李特于是传令两个大营严加防备,还缮甲厉兵,随时准备迎接大战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