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二十四史谋略故事全文阅读 > 第37章 以迂为直

第37章 以迂为直


  以迂为直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原意为相对漫长的行军路线往往是达到目的的最短路线。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很难从一条捷径直达目标,一步登天,这样往往会欲速而不达。此时就可以考虑走一些迂回的道路,更有效地争取成功的机遇。以迂为直的核心就是为达到直接的目的,而走间接路线,借助间接路线的隐蔽性来避开他人的干扰,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东方朔迂回得重用

  ——出自《史记?东方朔传》

  东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汉武帝时曾任太中大夫的职务。最初,汉武帝没有重用其貌不扬的东方朔,性格诙谐的东方朔既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闹着求官,他巧妙地运用以迂为直的谋略,通过吓唬几个表演杂技的侏儒就达到了自己求官的目的,算得上难得的智者了。

  东方朔少年时博览群书,精通经世致用的学问。他不但知识渊博,而且口才也锻炼得非常好。汉武帝即位后,下诏征辟天下的奇人异士,东方朔就写了篇自荐的文章。因为当时还没有纸,他这篇自荐信足足用掉了3000根竹简,公车令派了两个壮汉才勉强搬动。在自荐书中,东方朔说自己少年时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扶养长大成人,13岁开始读书,15岁学习击剑,16岁研读《诗》《书》,19岁研习兵法战阵……他不但身高九尺三,面容俊朗,而且勇悍好比猛士孟贲、敏捷好比春秋时的吴国王子庆忌、廉洁得和齐国大夫鲍叔一样、守信如同抱柱而死的尾生,是能人中的能人,贤臣中的贤臣,所以冒死自荐。这封气势磅礴的求职信果然让东方朔从数千名上书自荐的人才中脱颖而出,汉武帝亲自召见了东方朔这位“不凡”的人才。可闻名不如见面,东方朔的长相实在有碍观瞻,汉武帝就只让他当了一个小小的郎官。

  眼见自己不被重视,只做了个俸禄微薄的郎官,连皇帝的面也见不到,东方朔就开始运用自己的小聪明给自己找出头的机会。一次,东方朔看到了给汉武帝表演杂技的小侏儒,就上去吓唬说:“你们这帮人文不能治民,武不能定国,还不会种田,我告诉你们,陛下已经打算杀掉你们了。”侏儒们被吓坏了,急忙哀求东方朔救命。东方朔假装沉吟了一会儿,对侏儒说:“一会儿陛下出来时,你们一起跪地哀求,这样就可以保住性命。”没过多久,汉武帝就从未央宫出来,侏儒们连忙跪倒,痛哭流涕地请武帝饶命。武帝被弄得一头雾水,就询问事情的缘由。问清楚之后,武帝急忙让人把假传圣旨的东方朔找来,责问他为什么敢假传圣旨。武帝见到东方朔后,敲着他的脑袋问:“你干吗吓唬这些侏儒,还冒用我的名义?”东方朔眼见此前的设计吸引了武帝的注意,连忙一本正经地回答说:“侏儒只是供陛下娱乐的艺人,身高不过三尺,俸禄却是一袋粟,二百四十钱;臣是陛下的大臣,身高九尺,俸禄也是一袋粟,二百四十钱。侏儒们撑得要命,臣却饿得要死,天下还有比这更不公道的吗?”武帝听完后哈哈大笑,他明白了东方朔一番玩笑的真正含义,就改派东方朔待诏金马门。

  触龙说赵太后

  周赧王五十年(前265),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即位,赵国的朝政由赵太后(赵惠文王的王后)全权处理。秦昭王听说赵国遇到了国丧,就出兵攻打赵国。赵人无力抵抗秦国的虎狼之师,只好向齐国求援。齐王派人回话说:“出兵不是不可以,但赵国要将长安君送来当人质。”长安君是赵太后的小儿子,一向被赵太后当做“宝贝”养育。现在齐国人想让他到异国他乡当人质,赵太后当然不答应,甚至还愤怒地表示谁敢相劝就把口水吐到那个人的脸上。无奈之下,赵国的大臣们只好请老谋深算的左师(官名)触龙去劝说太后。触龙来到宫中后,并没有立刻提长安君出使的事情,而是和太后拉起了家常。眼看着满脸严肃的太后逐渐放下了戒备,露出了笑容,触龙就小心翼翼地说道:“我有一个小儿子名叫舒祺,没什么出息,但我却非常疼爱他。希望您能让他到宫里当个卫士,也算臣死之前给他些依靠。”听了触龙的话,太后仿佛找到了知己,就笑着问道:“你们男人也这么喜爱小儿子吗?”触龙回答说:“男人疼起幼子来比女人还要厉害。”太后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摇着头说道:“还是女人疼爱得更厉害些。”触龙顺着太后的意思说道:“那我怎么觉得你疼爱女儿更胜过疼爱幼子呢?当年您的爱女远嫁燕国为后,您拉着她的手痛哭流涕,可每次您在祭祀祈祷时都会祈求她不会回来。我知道您这是为她的长远打算,这还不能说明您爱她吗?”太后回答说:“你说得有道理。”眼看前面的铺垫谈话起了效果,触龙急忙转入正题,他说道:“爱护子孙不一定给他们肥沃的土地和高厚的爵位,而应该给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您现在宠爱长安君,土地和财宝都是挑最好的赏赐给他。如果有一天您不在了,那长安君该如何在赵国立足呢?我觉得您应该为长安君做长远的打算,眼下就是一个最好的机会。”太后这时已经明白了触龙的意思,于是就准备了一百辆兵车护送长安君到齐国作人质,齐国果然发兵救援赵国,秦军最终被击退。

  张籍借诗拒军阀

  张籍(768~830),字文昌,祖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唐代诗人。张籍出身贫寒,后发奋读书,于贞元十四年(798)中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助教、水部郎中等职,世称其为“张水部”。张籍曾经写下过一首《节妇吟》,诗云:“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表面看起来这是一首已婚女子拒绝他人求爱的情诗,其实它却是张籍借诗言志,决绝他人拉拢的迂回诗。安史之乱后,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愈发明显,其中河北三镇卢龙、魏博、成德和山东的缁青最为严重。藩镇军阀们拥兵自重,不受朝命,不输贡赋,缁青从高丽人李正己受封节度使,到李正己的孙子李师道自立为平卢缁青节度使,前后已历经三代。李师道对朝廷外表恭顺,从皇帝那里骗来了检校司空的职衔,私下里却在蓄养死士,操练兵马。当时藩镇军阀为了制造对己有利的舆论,纷纷拉拢文人和中央政府官吏。李师道听说了张籍的才名,就派人携带重金拜访张籍。张籍和他的老师韩愈一样,都主张武力削藩,自然不愿被李师道收买。可张籍深知李师道这个军阀头子心狠手辣,当年曾经派出刺客暗杀宰相武元衡。怎样才能委婉地拒绝他,又不被他所忌恨,这让张籍非常头疼。经过反复地思考,张籍写下了这首《节妇吟》寄给了李师道,通过这样一首貌似男女爱情的诗,最终迂回委婉地达到了拒绝李师道拉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