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二十四史谋略故事全文阅读 > 第35章 用人不疑

第35章 用人不疑


  用人不疑的本意是充分信任自己的下属,大胆放权,让下属产生责任感、归属感和自信心,从而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综观二十四史,能够做到用人不疑、肝胆相照的君主或统帅并不多见,太多的防范、牵制和怀疑,长使英雄出师未捷而身先死。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大胆用人的管理者往往很难取得成功,而用人不疑则是让他人贡献力量和智慧的最好谋略。

  李世民不疑大将

  ——出自《新唐书?尉迟敬德传》

  尉迟敬德(585~658),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唐朝著名将领,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尉迟敬德少年从军,后为刘武周割据势力所用,随其进攻李唐政权。刘武周败亡后,尉迟敬德归降了李唐政权。对于这样一个降将,李世民以大政治家的风度用之不疑,深受感动的尉迟敬德也以死相报,成就了一段君臣相知互信的佳话。

  隋朝大业年间(605~618),隋炀帝穷奢极欲,建东都,开运河,筑长城,征高丽,无休无止的劳役和越来越重的赋税把老百姓压得喘不过气来。一时间,山东、河北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隋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就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尉迟敬德登上了历史舞台。尉迟敬德于高阳从军,随着官军四处镇压起义军,因为战功卓著,被封为了散大夫。大业十四年(618)二月,马邑(今山西朔县)鹰扬府校尉刘武周杀死太守王仁恭,起兵反隋。刘武周听说尉迟敬德作战勇猛,就将其网罗到自己麾下,任其为偏将。第二年,李渊在长安建唐称帝,刘武周的部下宋金刚就建议“入图晋阳(今山西太原),南向以争天下”。唐武德二年(619)三月,刘武周率大军南下,宋金刚、尉迟敬德都随行而至。九月,刘武周攻占太原,尉迟敬德随宋金刚继续南下,连克晋州、浍州。李渊听说太原有失,急忙命令永安王李孝基、工部尚书独孤怀恩、内史侍郎唐俭等人率军迎击。结果李、唐、独孤三人不是尉迟敬德的对手,全被生擒活捉,唐军伤亡惨重。眼见宋金刚势大,尉迟敬德骁勇,李渊只好任命儿子李世民率大军前往迎敌。武德三年(620),擅长后发制人的李世民在柏壁大败宋金刚和尉迟敬德,宋金刚亡命逃入突厥,尉迟敬德、寻相等将领收集残兵,退守介休(今山西介休)。李世民知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他派任城王李道宗和宇文士前往介休城内劝降。尉迟敬德等人知道刘武周不是成大事之人,当即决定举城投降。李世民大喜过望,立刻摆起宴席款待敬德等人,并当场封敬德为一府统军将领,带着他进攻割据洛阳的王世充。然而没有多久,和尉迟敬德一起投降的寻相等人相继叛逃,这让李世民的部下愤怒不已。这些人没有征得李世民的同意,就把尉迟敬德囚禁起来。以行台左仆射屈突通、尚书殷开山为首的高级将领更是向李世民进言说:“尉迟敬德刚刚归降,心意还未定。他勇武过人,现在我们已经将他囚禁,他必然心生怨恨,与其把他留下来养虎遗患,不如现在就杀了他!”李世民深信尉迟敬德是忠诚守信之人,他当即回答说:“我的想法和你们不一样,他如果想逃亡早就逃亡了,怎么会落在寻相这种人的后面?”说完,李世民让部下立即释放了尉迟敬德,然后把他带到自己的营帐,和这位处于嫌疑之地的将军独处一室。李世民拿出了一包金银珠宝,对尉迟敬德说:“大丈夫做事当坦荡守信,刚刚发生的事情请你不要放在心上。如果你确实有心想走,这些财物算我资助你的,以表我们相识一场的情谊。”尉迟敬德本来就是一个热血直肠的武将,眼见李世民对自己如此信任,当即表示要留在军中。不久,李世民带领部下到榆窠打猎,忽然和王世充的数万大军遭遇,王世充帐下骁将单雄信率一队骑兵直扑李世民。就在这危急时刻,尉迟敬德跃马大呼,横槊将单雄信刺落马下。王世充所部见大将落马,攻击的势头有所减弱。尉迟敬德就把李世民挡在身后,奋勇杀出了一条血路。等李世民等人进入安全地带,尉迟敬德又率兵杀回,大破王世充所部,生擒其大将陈智略,俘虏其精兵6000多人。李世民面对凯旋的尉迟敬德,感慨地说:“刚刚我身边的人还在说你肯定要叛逃,你这就单骑救我于危难之中,没想到你报答得这么快!”随后,李世民赏赐尉迟敬德大笔金银。自此,尉迟敬德成为了李世民麾下的亲信猛将,再也没有人怀疑他对李唐的忠诚。

  魏文侯用人不疑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这位战国初期著名的君主礼贤下士,曾先后起用李悝、翟璜等人为相,乐羊、吴起等人为将,在这些出身于平民的人才的帮助下魏国变法图强,逐渐成为了战国初期的强国。当时中山国(今河北西部平山、灵寿一带)出兵进攻魏国,魏文侯在征求了大相国翟璜的意见之后,准备起用乐羊为大将。乐羊虽然文武双全,但他的儿子乐舒在中山国为官,魏国其他的大臣担心他为了父子亲情而耽误了国家大事。而乐羊却指天盟誓,表示自己绝对不会因私废公。魏文侯相信乐羊的忠诚,就让他率军讨伐中山国。不久,魏军在乐羊的率领下大破敌军,很快就包围了中山国的国都。中山国的国君果然以乐舒的性命相威胁,乐羊下令停止攻城,缓兵三月。乐羊部下的将军们纷纷质疑主将的决定,乐羊却解释说他不是为了父子之情,而是为了懈怠中山军队的士气。乐羊围而不攻,劳师弥饷的事情传回魏国,大臣们纷纷攻击他通敌畏战,魏文侯却丝毫没有追究其责任的意思,只是不断地送东西到前线犒赏军队,并告诉乐羊自己正在魏国给他盖府邸,只等他得胜回来居住。就这样,三个月过去了,中山国的君主还拿乐舒威胁乐羊,这次乐羊果断下令攻城,任凭中山人把自己儿子做成了肉羹。很快,魏军攻破中山国的都城。乐羊班师回国后,魏文 侯为他大摆庆功宴,封他为灵寿君。宴席结束后,魏文侯送给他两个大箱子。乐羊回到家里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大臣们攻击他的奏折。乐羊这才知道自己的君主顶着多大的压力,给了自己多大的信任,这才有了今天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