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二世二世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16章

第1卷 第16章


  “朝中无重臣,天子难为令。”胡海故作玄虚地说了一句,随即宕开话题,“朕听说兄长对百家之学说颇有研究。”

  “臣惶恐,只是稍感兴趣,略知一二。”

  “无妨。父皇在时,每每论及此事,一直叫朕向兄长学习。兄长精读百家之言,深悟先哲之智慧,实为宗室之表率。”

  “臣惶恐。”公子高连忙就要跪下。胡海见人又要跪,提前给旁边儿的小太监使了个眼色。小太监也是对这个公子高无话可说,这陛下什么都没说,这么一会儿跪了好几次了都。

  “朕的意思,是想让兄长来担任宣教司司长。”

  胡海学习的时候对古代的官职十分不敏感,当时胡海就想着,为什么古人一个官职要弄出那么复杂的名字?向后世弄个某某长、副某某长之类的官职,不仅简明扼要,关键是好记啊!于是这时候胡海也想不出什么像样的官职称号,奈何胡海又是个起名废,这官名……

  “臣恐不能胜任。”

  这回没等胡海使眼色,旁边儿的小太监立马把人给扶住。这工资高属关节的吗,说跪就跪……

  “兄长此言差矣。”胡海笑了笑,走下正位,拉住公子高的手,“兄长与朕本是同根生,受父皇指教,自幼学法制习武功,不敢说名冠一时,但绝非寻常人可以比得。更何况当下最缺的就是能重新开辟各学派大宗学说的人,兄长博览群书,深得要义,且不偏听偏信,实乃坚贞可靠之人。论才学论能力论身世,此要务非兄长莫属。兄长办事,朕放心啊。”

  哪怕是自己亲爹做皇帝的时候,公子高都没有受到这么亲切的嘱(hu)托(you)。胡海深得华夏五千年之说话的智慧,用在老家伙身上不一定管用,但忽悠公子高,足够了。

  于是老实巴交的公子高立刻被胡海忽悠得七荤八素,临走的时候还一个劲儿地感恩戴德,一点儿没有被骗上贼船的意识。

  好容易把激动得涕泗横流的公子高给送出咸阳宫,胡海总算松了口气。跟老实人打交道,好忽悠好说话,只是老实人真情流露,胡海还没那么丧尽天良,多多少少都有些不好意思。当然,在大义面前,一切不好意思都是纸老虎。

  于是胡海厚着脸皮成功地拉公子高入伙。

  解决了心头一件大事儿,胡海松了松神,又开始思考下一档子事情。

  公子高提到的族叔,便是子婴。

  子婴,胡亥叔父,在胡亥屠戮族人之时能平平安安地活下来,并且在赵高逼死胡亥之后顺利上位,其人绝对不简单。虽说最后死在项羽刀下,但是其人倒不像是个不明白事理的。胡亥夺取皇位的手段不上作,子婴定然清楚其中的门门道道。胡亥做下的孽已然无可挽回,胡海也不指望能把子婴拉到自己的阵营,但是唯有一点,子婴其人,可以中立,但绝对不可为敌。

  要是胡海有半点儿胡亥的丧心病狂,这时候子婴早就追随秦始皇而去了。但是现下胡海多少有些顾忌。

  宗室之内,子婴并未与谁交恶,相反地,跟不少人关系还算不错。加上人家辈分在哪里,在宗室与朝堂之上也颇有声望。虽说现在是个闲散的王爷,但是谁家有个什么红白事儿的,有点儿面子的都愿意找子婴坐场。

  这也是胡海头疼的原因之一。子婴对这个皇位到底有没有心,对胡亥这个皇帝是什么态度,胡海一概不知。胡海也不敢轻举妄动,并非胡海优柔寡断,姜还是老的辣,纵使胡海是九五之尊,要真明里暗里调查子婴,弄巧成拙,连点儿脸皮上的面子都撕破,只怕是不好收场。

  跟老实人打交道怎么忽悠胡海可以放开手干,但是遇到这么个聪明的,还是极有可能看着胡亥长大的老人精,胡海心中也有点儿打怵。

  正想着,宫人来报,赵高请见。

  现在赵高已经不是能随意出入咸阳宫的赵高了。自从胡海到这里那次刺杀事件之后,胡海直接下令身边儿的人大换血,赵高原本的几个得手的人也被换了下去。现在咸阳宫中伺候的,虽说仍旧有不少惧于赵高淫威的,但是多数更听胡海的话。毕竟皇帝才是自己的主子。

  赵高起初也有点儿不顺意,毕竟谁骄纵惯了冷不丁一上套谁都受不了。只不过胡海没给赵高多少不开心的时间,一系列高强度的任务直接压下去,赵高也顾不上想这些事情了。

  “禀陛下,最近底下的匠人们研究了一种人力车,运粮运物十分方便。臣见着好,赶紧来跟陛下汇报。”

  “哦?”胡海眼前一亮,现在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就是交通的不发达,虽说现在已经有手推车的雏形,但是用起来十分地不方便。如果这能弄出来利于陆路运输的东西,那可真是件好事!

  远的不说,就说现在还在咸阳外郊区垦荒的那群人,等到秋收之后往家里运粮,绝对能用得上。

  事不宜迟,胡海立即令赵高带路,往匠人营地赶去。

  胡海原本以为这匠人工地怎么不得乱哄哄的,没料到甫一看见这个地方,还真被惊了一下——

  石板铺路,整齐工棚,往来有序,营地门口还有一个空着的草棚,里边儿有专门看大门作登记的人。看起来,已经颇有后世工厂的样子了。

  “臣谨遵圣意,不同工种分大区,大区之下分小队;一小队十人,由一个队长统领;一个队一个工棚,一个大区集中在一片。”

  “朕瞧着这大门口还有专人登记。”

  “先前陛下巡查御膳房时候交代的,凡做工之人应有记录。臣以为,匠人做工,人多事杂,必须做好登记,以备查阅。”

  “嗯。”胡海没说什么,继续往前走,“这些匠人都有什么工种啊?”

  “多为木工,做些零活,研究些新玩意儿。”

  “你先前说的人力车,在哪儿?”

  赵高忙不迭把胡海引到一个工棚之下。胡海看着工棚边儿上摆着的一个奇丑无比大家伙——左右两个木轮,中间一个大斗,不由得一挑眉——这是什么玩意儿?

  “陛下,这东西看起来不怎么样,实则非常实用。”赵高命匠人演示。胡海只见几个匠人把这个大家伙给推到路上,这时候胡海才注意,在刚才他没看见的一头儿,还有一个把手,一个座椅,两个脚蹬。

  胡海心中“咯噔”一下——莫不是三轮车?

  只见一个匠人坐到座子上,双手扶稳把手,两脚在脚蹬上一蹬——大斗车竟真的动了!

  胡海顿时觉得心都要跳出来。

  等到那个匠人骑了一个往返,胡海连忙让人停下来,自己凑上前自习观察。现在没有铰链,可是这并难不倒匠人,他们用的,则是非常淳朴的木质轴臂,其原理有点儿像特别古老的火车车轮的驱动方式,木质轴臂一段与脚蹬连接,另一端则用轴固定在车轮内的辐条之上,这样的话,脚蹬前后蹬一圈,车轮就被刚性的轴臂一扯一推转一圈。

  不过这种形式的车,虽比人力推车好许多,但仍旧十分笨重。不过这时候能研究出这么个东西,实在不容易了。

  “赵高。”

  “臣在。”

  “此物可否立即批量生产?”

  “……”赵高对皇帝陛下蹦出来的这个“批量生产”弄得有点儿懵。

  “这样,”胡海也没管赵高一脸懵逼的样子,对着造出这一车子的小队十人直接道,“朕想让你们把造车的方法教给一些聪明的木工。你们几人将这车子各个部件的尺寸详细写出,然后仔细描述一下各个部件是怎么造出来的、最后是怎么组装的,每个人负责教一部分。”说完,胡海转过头对赵高继续说到:“他们整理好之后,你从工匠中挑出聪敏的、活儿好的木工,他们十个每人分十个学徒,专门学习一部分的制造方法;等教好之后,学做哪个部分就去做哪个部分,最后做好的部件按类分好,由这十个人分拣组装。”

  几个匠人被胡海这番话弄得云里雾里,到底是队长反应快:“陛下这意思……统一尺寸,分部制造,最后组装?”

  “然。”

  随即几个有经验的木工立马体悟到其中的奥妙。以前自己干活儿,都是一个人从头到尾去做,也没想过什么尺寸不尺寸的,不过是靠经验弄个大概之后再细细雕琢。现在皇帝陛下的意思,一来肯定要比自己胡做乱做快得多,二来做出来的东西个顶个都是整整齐齐的,也不担心装不上;最重要的,皇帝陛下这个意思,是要给他们收学徒。若此事当真,那他们,可就是这造车的祖师爷级别的人物。

  匠人不仅仅有谋生依仗着的手艺,也是有一颗名垂青史的心的。

  赵高办事能力还不错,胡海倒不担心他赵高阳奉阴违——现下赵高有势力,但终究未成气候,朝堂上又树敌颇多,这时候,赵高还是得牢牢靠着自己这颗大树。

  胡海突然觉得当大腿的感觉还不错。

  不过怎么才能让赵高一直听话呢?

  胡海突然想起,要想充分地发(ya)挥(zha)一个人,必须要抓住这个人的弱点。赵高这个人最大的弱点便是他的野心。只要自己时不常地撩拨撩拨赵高,许以大饼,赵高的性格绝对不会容许大饼落入别人之口。

  当然,不能只画大饼,总得有让他吃到真饼的时候。

  “赵高,你想没想过写部书?”胡海回咸阳宫的路上,突然问赵高。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