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二世二世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62章

第1卷 第62章


  “骊山?”胡海愣了一下,不知道李由这突然提出要征调“骊山奴”的意思是什么,“调人跟跟骊山有什么关系?”

  李由沉默了半晌,从座位上站起来,跪在胡海面前:“骊山之奴隶,均为蒙将军旧部。”

  胡海一听这话,当即脑子“嗡”的一下子。

  胡海这段时间一直关注大秦的发展,对武官与秦军的关注度明显不够,这次李由要是不来要人,估计胡海压根儿就想不起来这么一茬。秦朝著名将领蒙恬在世之时,手下将士令匈奴闻风丧胆,其令人胆寒的残暴程度可想而知。不过蒙恬作为一名杰出的军师将领,对于军队的教导与控制手段都是一流的,从未听说蒙家军发生什么骇人事件。不过自蒙恬被胡亥杀害之后,那十几万铁骑精兵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这也是个后世许多历史爱好者、军事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有传言称,蒙恬死后,二世下令将所有蒙家军将士关押在骊山,并去甲卸戈,以防兵变;也有人说,秦国统治者骨子里向来有着残暴基因,正所谓斩草除根,这些将士全被胡亥坑杀了。总而言之,历史资料上对蒙家军去处的记载寥寥无几,民间各种说法也是层出不穷。

  不过如今看来,胡亥还真把人都给关在了骊山。

  “蒙将军之事,陛下不必担心。”李由见胡海一直沉默,以为他在担心蒙家军的可靠性,“先前陛下已然为扶苏、蒙恬正名,蒙家军非私欲之军,国难当头,自知深浅。且蒙将军向来治军有度,蒙家军只认兵符不认将帅,故而无需烦扰。”

  “若合编蒙家军,有几成胜算?”

  “陛下容臣一禀。”李由挺直腰杆,“陛下此番遣臣为主帅讨逆,实乃权宜之计,亦为文兴武弱之兆。陛下之艰难,臣等深知。赵佗者,小儿也,其计谋可破百越夷地,然不可抵龙虎秦军。此番南下,即便不收编蒙氏旧部,单以陛下划归之精兵而现在讨之,亦足矣。然天下如棋,步步为营,此番征讨,亦为拔良擢精之良机。朝中武官,论资排辈,看似文韬武略,实则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更有甚者,其才得智谋军功等一并较之,于蒙氏旧部不及小卒之也。此番收编蒙氏旧部,一可利我秦军,二可拔擢良将,三可慑服武官,实则声东击西之请。还请陛下早做决断。”

  同样是“早做决断”,这李由说出来的话,境界层次甩那些就知道算计自己那点儿破事儿的庸臣不知道多少条街。正如李由所言,现在任命的这些个五官将帅,基本上是不想让位置空太多太难看才安排上的。本想着让他们老老实实呆着,等到胡海腾出手来再仔仔细细地处理,谁料这群人还是生出了不该有的念头。

  公然在朝堂之上阻止任命李由挂帅,说得好听,什么“重文轻武”,什么“不合规矩”,根本就是屁话。他们的最终目的,说白了,就是怕李由这些文职人员立了战功,反过来威胁到他们的位置。不过现在,胡海是彻底地对这帮“群演”失去了耐心,既然他们主动蹦出来作死,那就不要怪胡海不客气。

  李由的话点醒了胡海,既然想要在武官系统甚至整个秦国的军队进行大改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当用之人。目前胡海手中能人不少,不过能在军队中挑起大梁的真心没几个。除了已然退休了的老将,现在正当年华的,除了在北边儿坐镇的章邯,以及已经专任文职的冯劫和李由,其他人的怎么都差了些火候。

  蒙恬手下带出来的将士,绝对是好手。不过其在骊山关押拘禁的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即便是因为胡亥作死弄出来的“昏招”,也已然是板上钉钉。虽然直接启用不是不可,大不了谁不服单独拎出来花样吊打。不过现在既然有这么个刷战绩的大好机会,胡海自然不会选择还得后续擦屁股的提拔方式。

  于是在李由讲清缘由之后,胡海着人取来了半枚虎符:“讨逆将军李由听令:着你悉数调用蒙恬旧部,编入讨逆军南下讨贼。”

  李由的办事效率很快,没出半天,关押在骊山当中的蒙氏旧部就全员武装齐全。胡海站在点将台之上,远远地看着整齐划一的秦朝军士,一股天生的血性涌上心头。男儿好武装,自古皆如此,胡海是一个从生理到心理都十分纯正的男人,见到这震撼人心的点将场面,着实有些心潮难平。

  不过现在是李由的主场。秦军军纪严明,只要皇帝任命的将帅没有调离或去世,那么这个军队的将士们将只听顶头将帅的号令;若直属将帅不在或事急从权需临时调动,行使权力之人必须凭虎符下令。可是虎符是什么?最高军权的象征!皇帝除非迫不得已,一般不会轻易将虎符放出,哪怕只放出一半。蒙家军在被关起来的时候,并没有撤销军队番号,也就是说,现在的蒙家军理论上仍旧只听从蒙恬的调遣。然而如今蒙恬已死,新将帅尚未任命,故而这些兵士只认象征着最高军权的虎符。

  这虎符也有讲究,一半一分为二,一半在领兵的将士手中,另一半则在皇帝手中。每逢大战,必须两半虎符合而为一,军队才能动。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完整的虎符,想要大幅度调动军队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各部将帅自行小幅机动。

  蒙恬手中原本确实有半只虎符,然而在胡亥对蒙恬下手的时候,那半只虎符已经被收了回来。总不能说让李由自己拿着两半虎符调动军队,那样对李由、对蒙家军都有着非常不好的影响。一来,难免会给李由带来不必要的政敌攻讦与天下非议,二来也会对蒙家军士气造成影响。

  于是胡海在点将之前指示李由,让蒙家军军士自行推举一名可以替代蒙恬行使军权之人掌管原本蒙恬的那一半虎符,而由李由来掌管皇帝持有的这一半虎符。

  这种做法确实有些大胆,不过转念一想,虎符的作用只有在军队真的忠诚于皇帝的前提下才有作用,若是一个军队根本不忠于皇帝,那这个虎符本身的象征意义也无从谈起,该不听话还是不听话,你拿多少和虎符都没用。不过如果军队十分忠诚,那么把这一半虎符放下去,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军队,更是一队将士的更赤诚的忠心,仔细算下来,这个看似豪赌的疯狂举动,实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当李由宣读了这一旨令之后,蒙家军只是稍微沉寂了一会儿,随后响起一阵振聋发聩的齐声高呼:“尉行之!”

  想也不用想,肯定是这个人了。不过这叫尉行之的人胡海在后世的历史资料从未见过,或许是因为过早地被胡亥收监了的缘故?

  “陛下,尉行之乃前国尉魏缭侄孙,曾为蒙恬帐下偏将。”穆鲜上前禀明。作为一直伺候始皇帝到驾崩的前朝心腹,穆鲜掌握了许多秘辛,可以说是一部“移动的八卦全书”,有许多李由冯劫尚不清楚的东西,穆鲜均能解释一二。故而此番点将,胡海特意把穆鲜带上了。

  当然点名让穆鲜陪同的原因不仅仅局限于这一点。单就穆鲜老人精的属性来讲,未尝不可以李斯冯去疾替代,不过带上穆鲜却有着更深层的寓意。首先,穆鲜乃始皇帝嬴政心腹,这是世人皆知的秘密。而胡海改革之后,清退了大批老臣,这经常被外界解释为“肃清遗旧”,同时也有人说这是二世决意不走始皇帝老路要另辟新径的表征。虽然胡海确实有革除时弊、推陈出新之意,这番举动也确实给胡海带来了很高的声誉,但是就威慑力而言,胡海目前比秦始皇差了不止一星半点儿,若非如此,也不会经常有人跳出来跟他作对当他好拿捏。虽然认不清自己定位的那些人胡海该处理都处理了,但是这些事情并未大肆公开宣扬,影响力十分有限,故而仍旧有不少人认为他胡海“长于文治,短于武功”。今天胡海把穆鲜带出来,不仅仅要告诉在场所有人他二世皇帝对待任何胆敢危害大秦之人要像始皇帝一样毫不客气,也要警示自己,国之利前无小事,犯大秦者必诛之。

  没办法,现在没有什么世界公理,现在能讲的,只有强不强,只有谁牛不牛X。

  李由很快派人把尉行之带了上来。胡海仔细打量了下尉行之,剑眉星目,玉面丹唇,怎么看怎么都不像武夫,更像是文人。

  “末将尉行之,参见陛下。”

  “平身。”胡海拿过虎符,放在方盘之中,“即日起,着尉行之为蒙氏军军长,代行蒙将军职,掌虎符半枚,见整符如见圣,悉听调遣!”

  “末将遵命。”尉行之接过半枚虎符,利落地闪到了一边。。

  “将士们!”胡海站起身来,“百越之地,同胞血泣;民不聊生,天哀地恸。今我大秦将士,悯艰辛,怀热血,行天道,振国威,行我大道之伍,壮我大义之师,南下讨逆,朕静候佳音。”胡海说到这儿,先前想好了的一堆装X词儿竟然全都想不起来,往日忽悠人的嘴皮子功夫现在全被淹没在阵阵上涌的血气激情之中。半晌,就在大家伙儿以为胡海说完了的时候,胡海索性放弃找回原有的设定,大手一挥:

  “一句话:犯我大秦者,虽远必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