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二世二世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57章

第1卷 第57章


  五月初九,咸阳宫正殿。

  胡海端坐于正位龙椅之上,面带微笑,淡淡地扫视着下方就坐的诸人,实际上现在胡海心里慌得跟条狗一样。

  自打穿越过来,胡海一直是跟自家人打交道;往远了说,从打下生时候算起,胡海就没正儿八经跟这种气场十分强大的外国人有过接触。现在胡海突然要接待一个外国使团,还是亲王级别的重要使臣率领的外交使团,可以这么说,胡海现在心中,是紧张刺激痛并快乐着的。胡海意识到自己现在的心理状态都吓了一跳,莫不是自己有抖M体质?

  谷牙王则端坐于座上,不动声色地打量上座这位年轻的秦国皇帝。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匈奴在中原就没讨到好处。这么说,有蒙氏坐镇的秦国北方边境,在那时候已经是匈奴诸部谈之色变的所在。自这个年轻的皇帝即位之后,撤杀蒙恬蒙毅,北方边防日渐萎靡颓废,秦国内部也是矛盾重重。匈奴诸部原以为秦国国运就此枯竭,还打算什么时候南下捞一笔,谁知道断断一年时间之内,这个年轻的皇帝不但及时挽救了孱弱的北部边防,连原本势必爆发的秦国内乱都没有影子。

  匈奴在秦国的探子不少,小后部落也有伸手。不过这个年轻的皇帝根本不走寻常路,玩的那套官吏选拔机制,使得匈奴诸部想要往核心决策层,哪怕是重要信息层安排间谍都难以实现。甚至有不少原本匈奴的探子,不知被喂了什么迷药,居然投诚秦国,这着实使得其他部落大为恼火。

  若非谷玉公主此番任性,被秦国逮住,谷牙王可能这辈子都没有出使秦国的理由。匈奴与秦国的关系向来紧张,动辄短兵相接,谁是闲成什么样儿才没事儿往这里跑。可是谷玉公主偏偏又是大王最重视的独女,若此番为他人前来接公主还部,那么以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胡海开口道,“诸位风尘仆仆,远道而来,我大秦自古热情好客,诸位有身负两国友好之使命,此番到访,意义重大。朕以此酒,向诸位来宾表示欢迎,先干为敬。”言罢,胡海一口喝光了碗中的桃花酿。

  说起这个酒,按照现在的酒精含量来说,是小孩子喝了都不会醉的那种。今天中午胡海刻意嘱咐穆鲜把自己的酒换成桃花酿,胡海清晰地记着当时穆鲜那一瞬的惊诧与怔愣。

  算了,不想了,太丢人……

  谷牙王自带北方人的豪爽,喝酒也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儿,起身行礼,一饮而尽。随后国宴正式开始,礼乐舞蹈悉数展开,胡海没见匈奴使团那群人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倒是秦国这边儿陪同的大臣们,一个个的……

  让胡海看了有种想打人的冲动。

  “贵国国王可好?”

  “劳烦大秦皇帝陛下挂念,我王安康。”

  小后部落是匈奴族的一支,由于在秦国一向把匈奴当成一个群体看待,故而不会单独称之为一个国家。而在匈奴内部也不是统一的,不同的部落都认为自己的部落才是整个匈奴族的“正统”,拥有“神赐的力量”,能够“一统草原”,“像苍鹰一样搏击长空”。故而在外交上,通常都会称各个部落的首领为“国王”。这也符合了他们虚无缥缈的自尊心吧,就像后世哄宣布世界都是他们的泡菜国玩一样。

  胡海虽然最讨厌繁文缛节,但是涉及一国之尊严时,胡海绝对不会含糊。人活一张脸,胡海最讨厌被别人看低,这也是为何胡海一直积极追求上进的原因。也许不这样的话,他也不会累到猝死穿过来……

  想到这里,胡海稍微悲怆了一下,可是再一想,好像更能实现他的人生理想。当然,胡海绝对不会承认他当皇帝当得很爽。

  酒过三巡,胡海见气氛差不多,便开始了最重要的话题。

  “贵国公主来我咸阳游览,朕曾对其提及两国通商之事。此次谷牙王殿下到访,正好也可详细了解一下我大秦的好意。”胡海笑了笑,“小后部落为匈奴诸部中离我大秦最近的部落之一,亦是自始皇帝一统六国以来唯一与我大秦没有边境摩擦的匈奴国家。而北地苦极,听公主说,小后部落还要面对周围诸部的联合构陷威胁,朕闻之,实在同哀。”

  谷牙王眉毛一挑,谷玉会不会这么说谷牙王不敢保证,但是这个兔死狐悲的架势谷牙王着实有点儿牙疼。难怪谷玉今天特意提到,对这个秦国皇帝不要留情面。

  “也没有那么严重,不过正常的摩擦而已。”谷牙王淡淡道,“牙齿嘴唇尚有磕碰之时,可况邻国?”

  “朕自幼生长于咸阳,未曾到贵国一览风情,”胡海见谷牙王不接招,继续道,“不知贵国赖何为生?”

  “牧牛羊,猎猛兽。”谷牙王后半句没说,就是到秦国边境打秋风。

  “畜牧朕略知一二,只是这狩猎,可是很看运气的。”

  “若是盛夏时节,万物昌盛,狩猎也不是难事。不过秋冬时节,天寒地坼,人都不愿意外出,狩猎几乎也没什么收获了。”谷牙王说到,“畜牧也因水草而动,秋冬之时也略微萧条。”

  “朕听闻游牧为生之人多流动,不定居,那秋冬之时可也如此?”

  “然。不过先前不少人在秋冬迁徙时死去,故而我国在秋冬之前会有所储备,近几年我们也尽量不在秋冬之时迁徙。”

  “提及寒冬凛冽,朕同为一国之君,深感同情。”胡海叹了口气,“有不少人,挨过了多少大灾大难不死,却熬不过一个寒冬。每每思及寒风朔雪中的苦命亡魂,朕都倍感惭愧。民之不生,政之无道啊。”

  “本王听闻,去年冬天,咸阳城内却没有一例饥寒致死的。不知陛下用了哪些手段?”

  “没什么手段,不过是能帮一点儿是一点儿罢了。”胡海笑着摆了摆手,“朕即位之初,咸阳城内最好的房屋都漏风漏雨,乡间田野稍微下场雨都容易泡倒一户农宅。这住建非小事,不说国家有没有财力物力一应包揽,就说有这个财力物力,朝廷有没有这个道理去大庇天下寒士?”

  “陛下何出此言?”

  “谷牙王殿下也是搞政治的,”胡海觉得稍微有点儿头晕,但是兴致越来越高,“搞好民生是上位者的使命,但是怎么搞好民生可是个要想好的问题。我们大秦有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天我给你盖了所房子,给你买好了过冬的棉衣棉被,给你存好了柴火粮食,今年冬天你过去了。很好,那么第二年呢?第三年呢?这人一辈子就这一年可活吗?

  “朕调查过,生活条件不好的、饥寒交迫的这些人,都是没有什么生活来源的人。而这些人又分为两类——为时势所迫之人和根本就不思进取之人。人生艰难,朕为前者痛心,为后者羞耻!朕自改革以来,大搞实业,士农工商无一不兴,就业岗位那么多,甚至到现在各个行业都处于超强度运行的状况,但是还有人过得不好,还有人冬天没有房子住,还有人冬天没有棉衣穿,还有人只能吃别人剩下的残羹冷炙。朕很好奇,朕设置的岗位,对你的才能技艺要求很高吗?对你的人身自由有限制吗?对你的身体健康有危害吗?怎么就有那么多人宁愿天天在大街上乞讨要那么一个半个的馊馒头果腹,都不愿意进工厂搬一天木料转来一家的口粮!

  “谷牙王,我跟你说,一个好的国君,一个好的帝王,最痛心的事情不是谁谁谁谋逆了,不是谁谁谁反叛了,能用武力解决的事情都不是事儿。最让人痛心的就是总有一群蠹虫败类不给你国家做什么贡献不说,还一个劲儿地往后拖后腿。我想谷牙王你也听说过我大秦前不久的‘反腐去庸’行动了,我也不想做得那么绝,没办法。谷牙王我问你,你们那儿如果每年本来能养活一百只羊,有一群本应该养羊的人不养不说,还告诉你他羊养的可好了,然后实际上连根儿羊毛都没养出来,你生不生气?你发不发怒?

  “朕坐在这张龙椅上,别以为是多光鲜亮丽的事情。谁都渴望至高无上的权力,得到之后呢?你就得到了吗?今天朕见到小后的谷牙王,朕高兴,多说一句,不懂得如何经营你的权力,到最后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说跑题了,接着说这个民生的事儿。朕说真心话,作为一个统治者,每一步都是要慎重、仔细地考虑的。直接的帮扶能解决一时之困,然后呢?社会矛盾不解决,就业状况不改善,尖锐形势不缓和,人民群众没收入,最后该挨冻还是挨冻,该饿死还是饿死!

  “所以朕各种改革,各种新政,朕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人人能养活得起自己,人人能好好活着吗?这些改革与新政于朕个人而言,有何实在意义?朕该吃吃该喝喝,就算不推行新政,朕能饿着吗?能冻着吗?能活得更长吗?能死得更快吗??

  “朕从来不尝试寻求什么一劳永逸的方法手段解决问题。问题是层出不穷的,今天一个样儿,明天又一个样儿,谁都无法准确预料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故而朕一直强调,眼光要放长远,但脑子不能太死板该下手不要含糊,该改革不能拖延,要是什么都是一成不变的,夏商周为何而亡?

  “而且现在好多人都说想要‘荫庇后人’,朕真的对这个说法不知道说什么好。从古至今,祖宗显赫子孙败落的事实不少吧?朕今天的新政,早晚也有不合时宜的时候,难道今后我大秦的皇帝即便知道朕的政策行不通了,还得死守着不改吗?还指着朕攒下的点儿老底儿苟延残喘吗?朕今天就把话放这儿,以后大秦的没有那种迂腐、教条的君主,谁要是连解决个眼前的问题都得搬‘祖宗之法’,不懂得实事求是,不懂得思考变通,那就不要当这个皇帝了,趁早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