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第六感之谜:破译生命中的隐形密码全文阅读 > 第5章 心灵的心电感应——认识第六感(1)

第5章 心灵的心电感应——认识第六感(1)


  第六感看似虚无缥缈,实则有迹可循。它无时无刻不在为你服务,你每一刻的感受、判断,它都在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也许你还没有认识它,但它就住在你的心里。

  (第一节)心灵中住着潜意识,潜意识上漂着第六感

  第六感是否真实存在恐怕是一个会无休止争论下去的命题,笔者并不愿意在“预测未来”“卜筮吉凶”这种偏向于封建迷信的方面进行玄而又玄地阐述,而是选择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第六感存在的依据以及其心理学内涵。

  如果单纯的把第六感归纳为那些拯救自己的巧合,或者是一夜暴富的灵感,也就是狭义地理解为一种能够与未来发生微妙互动的直觉,那么大约第六感是并不真实存在的。但是若读者诸君能够广义地全面地解读第六感,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地给出答案,第六感确实是于我们的头脑中真实存在的。而且,广义地解读和锻炼自己的第六感,反倒会增大我们触及“预测未来”的机会。把第六感称呼为“小恶魔”的原因其实也在于此,如果不能在一开始就全面地认知第六感,那么我们很可能会被引入歧途,就好像恶魔撒旦的诱惑一样,陷入于对虚无缥缈的预测与灵感的追求,舍本逐末。相反地,如果能够看清这所谓“恶魔”的本质,则可以从最根本的角度去认识它、利用它,来达到提升我们人生品质的目的。

  弗洛伊德的大名,恐怕是很多人都听过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5.6-1939.9.23),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着有《性学三论》、《梦的解析》、《图腾与禁忌》等。

  与之相对的,弗洛伊德还有一个不太听话的徒弟,这个曾经师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领域又一位大师的全名是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G.Jung,1875-1961)他是瑞士乃至世界范围内着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早年曾与弗洛伊德合作,更是被弗洛伊德任命为第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主席。但是后来因为观念的不同,荣格自创了分析心理学,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弗洛伊德始终强调一种个体意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一种理智方法,其核心内容是生活中的自我导向和一维不可逆的时间观,也就是说自己对于自己的掌控以及时间宝贵的概念,不得不说,这是西方文化精髓之所在。而且我们往日所见的心理指导和成功励志类书籍,大多是以此为出发点。比如被奉若经典的《羊皮卷——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万能钥匙》甚至是戴尔·卡耐基的大量文章和理论,都是以此为核心原则的。我们在本书的第一章也是一直在灌输自己对于自身生活的把握,自己拥有完整的主导权,然后倡导去以此为基准开发自己的潜能。

  而荣格则以一种更富于哲学意味甚至是略带宗教色彩的方式在内部窥视主观的现实,以和谐的世界与个人为最高境界,这便是东方精神之所在,甚至可以说,这近乎就是对于中华民族瑰宝《易经》《道德经》等等的一种现代化阐述。更为美妙的是,荣格对于潜意识、直觉和第六感方面的内容也进行了大量的解读,并且摆脱了自己的老师弗洛伊德的局限。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的内容只是被压抑的意识的残迹,使欲望得到无限制的满足是人的本能,但为社会道德所限,人的部分欲望只能被压抑到潜意识中来。通过潜意识,弗氏构造了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人格心理结构理论。但是这种把第六感和直觉归结为被压抑的欲望的说法明显是站不住脚的,笔者窃以为弗洛伊德的解读带有了太多的主观色彩,他童年的经历明显是令他解读出相对主观的理论,比如习惯性地把性的扰乱带到自己的理论中来。

  所以在心理学的解读方面,我们将会以荣格的理论为主,至少笔者认为其内容是相对客观的,而且也较少地被大家接触到,弗洛伊德的自我导向方法被阐述的实在是太过于泛滥,我们虽然也会在必要时候涉猎,但是笔者将尝试从根本的角度去构建出关于第六感的一整套提升和控制方法,这种质的提升远比重复灌输已经被各种成功类书籍偷换了无数次概念的弗洛伊德理论来的更重要和有效。

  这其实可以用练武的过程来解释,真正的高手比试,招式已经是浮云,最关键的乃是对于真正武道的理解。大高手都是举手投足之间符合天地规律地,那些硬生生扭出来的招式怎么能够与之相比呢?相信在掌握了关于第六感的一些本质内容之后,你会感觉到自己对于世界的解读更加真实了,对于生活也能更好地听从自己本心,也就是第六感的指引,而且,真的不再是重温一遍那些极度类似的心理学励志书籍。第六感带给你的,将是真正的力量源泉,你会发现那些困扰自己的难题不再是难题,因为你的第六感是你最亲近于宇宙本源的状态。

  (第二节)人格、无意识与第六感的关系解读

  人格作为一个整体被荣格称为精神,精神由若干不同然而彼此相互作用的系统和层次组成: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意识是人心中唯一能被个人直接知道的部分。意识有四种功能: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两种心态决定着自觉意识的方向:内倾和外倾。意识的产生就是个性化的开始,也就是我们为何区别于其他人的根本原因。个性化的过程中产生新的要素,意识就这样诞生了。

  荣格认为意识出现于生命的早期,甚至早在人出生之前,还在子宫的孕育阶段时就已经产生,这也是胎教可以取得一定效果的理论支撑。荣格说:“意识的整个本质就是辨别,区分自我和非我,主体和客体,肯定和否定等等。事物分离成对立的双方完全是由于意识的区分作用,只有意识才能认识到适当的东西,并使之与不适当的和无价值的东西区别开来。”任何事物都只有在对比中才能显现意义,没有黑,就无从定义白;没有恶,就无从定义善。这种对立物的分离产生一种衡量好坏、取舍的价值标准,从而使人摆脱原始状态并具有特殊的人之为人的尊严。所以可以这么说:哪里不存在意识,哪里就仍然盛行纯粹无意识的本能生活(接近于兽的原始社会比之于现代文明社会,就更加盛行纯粹无意识的本能生活),哪里就没有反省,哪里就没有赞成与反对,也没有分离,有的只是简单事件、自我本能调节以及现状调和。

  荣格认为,意识对人类而言具有一种象征性的光明,它的出现与发展分化直接导致个体意识自我的产生,它为人格赋予了一致性和连续性,正是有了这种特性,人们才会感觉到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是同样的人。人类意识的发展过程,正是人类个体的成长进程,只有随着意识地未知之物的发现、掌握与认知,个体才能得以逐渐成长,变得越来越独立、完善。一个队周围世界漠不关心,不加任何认识的人,其意识是无法发展,其个体是无法成长与完善的。意识光明性的另一重要价值是它与人类无意识的关系,人类意识总是在努力同化着无意识。将无意识变成意识是一种创造过程。我们认为,第六感即是这样的一种创造方式之一。荣格认为,在古时候这一创造过程的意义就具体体现为典型的英雄神话的主题。古时的那些英雄们总是具有超乎常人的品质,它们抗争并击垮企图消灭自己(或族类)的黑暗势力。这一典型主题的象征意义在于,人类被(潜意识中)精神再生的欲望所驱使,进行艰苦而冒险的征战,企图征服无意识的致命的吸引,实现新生活和新光明。

  我们这里引述荣格的理论不是毫无用处的,我们所讲的第六感,与荣格所说的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即无意识——是相对应的,如果把第六感代入到荣格的理论体系中,这两者是对等的。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在荣格的理论中,“意识是唯一能被个人直接知道的部分”,而作为第六感的无意识是否就不能被人感知呢?如果我们不能感知第六感,那还怎么去理解、去锻炼和掌握呢?这里有个关键性差异就是“直接”二字。意识是能被直接知道的部分。直接知道就是指能够被大脑所感知这种情况,或者说,它能够直接呈现在你的脑海里,无论是以图形、声音、甚至是一种身体的感觉等任何形态。而第六感是不能直接被你感觉到的——或说你虽然能够直接地感知到它,但它不是以直接的形式(如图形、文字等)呈现的。我们会在适当地时候引入第六感发挥作用时的一些具体表象,比如你自己的感觉会和别的时候不一样,比如有的时候第六感会以梦境的形态来传达给你,但是请注意,那并不是第六感,而是第六感的一种表现形式。

  或者说,我们能够感知到的,已经是意识了,不过有一些意识,特殊的意识,是无意识也就是第六感的解码。这就好比一个普通人和计算机专业的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去看待一段视频或者是图像一样,普通人看到的是演员的外貌、动作、台词声音,而在计算机专业的人来看,其实质则是0101这样的数位流,它通过一定的方式被翻译成我们喜闻乐见的电影。第六感在呈现以前,就好比是0101这样的数位流,在它得以具体方式——解码——呈现前,就是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也是无法解读其内容的,只有在它以某种形式得以释放后,我们才能感知到它。解码,已经就相当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一种投射了。

  说了这么多,主要想要表达的观念其实只有一个——第六感不能被直接感知,我们只能旁敲侧击,让它顺利解码,呈现给我们的接收器,即大脑!

  我们继续回到荣格对于精神的解读,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第六感在荣格理论体系中对应着的是无意识,而无意识是一种潜移默化不能被直接感知的意识,那么这里我们就有必要解读下荣格的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理论了。

  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的划分其实是荣格的独到的一点。个人无意识可能比较好理解,是个体存在的不能被直接感知的意识;它就好比是一个容器,蕴含和容纳着所有与意识的个体化机能不相一致的心灵活动和种种曾经一时是意识经验,只不过这种经验由于种种原因而受到压抑或被机体所忽视,比如一些令人痛苦的思想、悬而未决的难题、道德层面的焦虑等等。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个人无意识的内容,当需要时,这些内容通常会很容易地到达意识层面。我们所说的第六感,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就是个人无意识传达到意识层面的方式。

  除了我们所说的第六感,荣格通过词语联想测试还发现,在个人无意识之中还存在着与情感、思维、记忆相互关联的种种族丛,荣格称其为情结,任何触及到这些情结的词都会引起不自觉的反应,这说明情结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独立的自主结构,它自身具有内驱力,就好比是总体人格之中独立存在的一种较小的人格结构。同第六感一样,这些情结在控制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方面产生着极为强大的影响。

  对荣格而言,自我构成了意识领域的核心,在平常情况下,它是个体一切意识行为的主体,表现出高度的连续性和同一性。但是自我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整个的人格总体,它只是一种观念情结,还有很多与之并列的情结。但是自我情结所产生的精神紧密交织作用,保证了人格的同一。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自我保证了我们人格的同一,如果一个人的自我不够强大或失常,这时此人一般就可能表现出精神分裂的特征,甚至进一步发展为我们俗语所说的“神经病”。这里所说的自我失常,其实就是自我情结同无意识背景不能相融合,产生了分离。这样就会产生多个情结中心,它们各自为战,妨碍自我目标和对象的实现,成为一个精神分裂的“病体”。

  从这种意义上说,分裂倾向其实是一种普遍的精神性质,它在健康者以及病人中都有可能出现。但是,但凡能取得高度成就的人,或说能高度实现自我的人,一般都具有高度统一的人格,他们一般都能充分地调动出自我潜能,并且内在的各个情结目标一致,能够并力向前。

  那么集体无意识呢?集体无意识可能在字面上有被理解为“人类集体犯傻”的歧义,其实恰恰相反,倒是把它理解为“人类集体大智慧”可能更加准确一点。它其实是指有史以来沉淀于人类心底的普遍的、共同的人类本能和经验的遗存,它们以原型的构成存在,显现为原始意象,其内容代表着人类全部的知识和经验。这是好东西啊,这么大的库存,简直相当于计算机系统的后台数据库。那么它又为什么叫做无意识呢?其实这里无意识的主要含义是,我们在享受这些集体的智慧带来的成果的时候,是没有丝毫知觉的。

  在人类心灵最深处,拥有一个超越所有文化和意识的共同基底,这个基底就是集体无意识,所有意识和无意识现象都从集体无意识中生发出来。集体无意识内容不像个体无意识那样由本人曾经感受的经验构成,在个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它们从未被感知。

  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是比个人经验更深的一种泪奔能的东西,它的存在同人类本身一样古老。在这里需要点明一点的是,荣格不认为人的本能仅只是指各种集体生理功能,他认为:“本能是典型的行为模式,任何时候,当我们面对普遍一致的或反复发生的行为反应模式时,我们就是在与本能打交道,无论它是否与自觉的动机联系在一起。”如同蜜蜂凭借本能而建出复杂完美的蜂窝一样,人类很多的复杂行为背后,都是本能在发挥作用。荣格对本能定义范围的扩大,使他顺藤摸瓜,发现了一个普遍规律,即本能活动会带来对自身的感知——这就是直觉,也就是构成我们所说第六感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本能是一种人类执行某种高度复杂行为的源动力,直觉则是对其高度复杂情景的无意识的、合目的的领悟。所以可以这么说,直觉(第六感)是本能的一种体现,它与本能同属一个充满生气的活动过程,并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