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第六感之谜:破译生命中的隐形密码全文阅读 > 第16章 第六感与人际关系(2)

第16章 第六感与人际关系(2)


  渴望既是感性的,同时又是理性的,就像潜意识的自动机制,它既能作为一种失败机制,也能作为一种成功机制,成为二者的难易程度一样。在理性与感性之间的转换,总是如此轻易,这取决于我们为潜意识提供什么样的数据让其加工、为它设定什么样的目标,以及能否真正地控制内心,掌握潜能量的释放。

  从本质上讲,理性是一种潜意识对于目标的追寻机制。它将要实现的目标取决于你的思考性质,你输入积极的信号,它导出积极的结果,你输入悲观的代码,它给出失败的结果。我们需要理性,但同时,许多人都无意识地、不明智地通过怀有消极态度、习惯性地在想象中向自己描绘失败,来设定失败的目标,这就是感性的失败。潜意识的自动机制对我们提供的数据并不进行推理或提出质疑,她只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第三节)扫除自动设障,获得良好人际关系

  现实中,很多人在公众场合都会有怯场的心理。无论是在让你表演才艺的舞台上,还是在展现口才的讲台上,只要是处在有很多观众关注的“台上”,任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都可能会产生恐惧感。

  大量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怯懦是所有人共有的最常见的三四种恐惧症状之一,怯懦足以让人在公共场合呆若木鸡。心理学家普遍的看法是,恐惧感来源于对犯错后可能受到的惩罚有关,而不是某一社交行为本身让人恐惧。举例说,一个恐惧演讲的人,他所恐惧的不是演讲本身——相反他可能很享受演讲的感觉——而是演讲不好后被人嘲笑的“惩罚性”后果。

  在思维意识的内在关系中,很不幸,多数人都会低估自己,并高估所面临的困难。他们虽然内心有渴望,但更多是“渴望”目标的反方向:把事情做糟后的糟糕惩罚。这种想象,内化成了一种心理自动设障机制,它使得人虽然渴望交际,但又恐惧交际失败的结果。一个美女搭讪的渴望,必然对应着一个搭讪失败很窘迫的心理设障。其实这种心理感觉是可以调整的,你带着良好的第六感上去搭讪,即使失败了也不觉得怎样。这种搭讪感觉,一定比带着糟糕的、认为自己一定会“完蛋”的第六感上前搭讪要好得多。

  当你能够击败内心的诸多的对渴望的抵制因素时,你就可以成功地走出第一步。第二步,是站在交际的舞台上,自信地去面对朋友、异性朋友、客户、同事,增强自己的人脉魅力。

  曾有一位着名的高尔夫球手在谈及心理状态对打球状态的影响时,列举了4条值得关注的精神危险。如果把高尔夫球象征为我们心中的目标,他列举的这几条精神危险是很值得我们每个人了解的:

  第一危险:陷入对于恐惧的恐惧。陷入这一危险困扰的高尔夫球员,他在开始一个回合之前,总会体验到预期的焦虑,在击第一杆时就已经战战兢兢,而在关键时刻他又会“卡壳”。

  第二危险:失态。体验这种感觉的高尔夫球员会把球杆扔到地上、扔进某个水障或者将其缠到树上。

  第三危险:大喜大悲。这些高尔夫球员总是突然瞧不起自己。他们的情绪可以从打出一记困难的标准杆之后经历狂喜,一下子转变为击中球座后使打出的球无法进入下一个球洞。这些高尔夫球员在打完一轮比赛后,可能连续好几天得意洋洋或垂头丧气(当然,这要根据他们往常的表现来定)。

  第四危险:担心别人怎么想。这种人在高尔夫球场害怕陷入窘境,容易产生自卑感,对别人的玩笑非常敏感,觉得别人老在密切注视他们,或对他们评头论足。

  这四种危险像极了我们对于人际交往的恐惧,因为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所以我们的潜意识会为了杜绝这种风险的出现,干脆让我们关门大吉,不迈出脚步。这就像因为害怕跌倒,所以停止走路一样。

  我们举一个生活中的普通例子来说明一下:在你的工作中,你的办公室新来了一位同事,你的第六感感知到他的性格跟你很和得来,你很想跟他结识,成为好朋友。但是你有感觉他有些冷漠,对你还存有戒心,有几次你走上前去准备跟他打招呼,却又止步不前,退了回去。终于,在几周后,通过发生的一些其他事儿你们认识了。聊过几次后你发现跟他特别投缘,很多话题聊的特有共鸣感。当你说起自己一开始就想跟他结识时,他也说当时自己也很希望你能上前与他结识。于是,你回过头来发现,之前的几次止步不前是多么没必要的担心。

  这只是一个普通朋友交际的案例,相信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有过类似的经历。但假设把这个新同事,换为一个漂亮的女性新同事,而你又是众多单身男同事中的一位,你几次的止步不前,可能就会被别人捷足先得,而你错过的可能就是你一生最合适的另一半。

  我们这种心理机制中,自动设障并且是过多地设些莫须有的障碍的反应,在心理学中也被称为过度反应。生活中很多饱受过度反应这一坏习惯折磨的人,他们距离狂郁症其实只有一步之遥了。在他们的一生中,这些人至少有一半的时间会处在深深的然而毫无来由的极端痛苦之中;他们会慢慢地让自己的自我意象相信:“啊,我真的没有一点自控能力”;“我很渴望,可是我最终还是害怕了渴望。”

  这样的结果是将导致别人避免与他们交往。同时,这还能使其他的危险变得更加危险。比如,本来你就是一个不被同事欢迎的人,他们觉得你这人像个闷葫芦,平时不爱说话,什么事都憋在心里,像个双重性格的人。这时正是你为了证明自己,果断采取开放政策、释放潜能与激情的时候,你却由于害怕,选择了继续封闭。继续封闭的结果是人们对你的坏印象继续加深,你的朋友会更加稀少,最终你还可能得到一个怪物的绰号。

  你要对交际有渴望,你要克服心理的自动设障,这样才能走出我们意识的黑房子,走到人群中,用热情去感化对手,建设我们的人脉宝库。

  有本书讲到了一则经典的业余台球手的故事,他是一个台球的狂热爱好者,但限于自己意识的领悟能力,他的球技一直处在一般的水准。像往常一样,他又在周末去俱乐部打了一个下午的台球,但是他被一个后起之秀连下七局,他无比郁闷地回到了家里。他闷闷不乐地干了一些家务,一点没精神,临了还把没做完作业的孩子训得大哭一场。最后,他的妻子忍不住了,说:“亲爱的,别忘了台球对你不是职业,它过是一场游戏,玩好玩坏不能说明什么。”他生气地反驳说:“闭上你的嘴,你根本就不知道打台球最该死的事是什么!”他们谁的心态是正确的?显然,他的妻子是正确的,这个男人陷入了精神和意识的狂躁。他因为游戏的不顺,强化了内心的躁动与惧怕情绪。

  其实他最在乎的并不是输掉了台球,也不是自己球技如何提升,而是在打球的过程中,那些平日里的球友们,没有“关注”到他很惨地输给了一位后起之秀。

  “他们瞧不起我,我输给了一位比我晚学会打球的臭小子,他们一定在心里面嘲笑我呢。”

  事实上,他跟那些球友很少交流,他内心里一直把他们定位成了幸灾乐祸的看热闹者。他心中是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同的,也渴望与大家交际,但是他始终觉得这些人都在准备着嘲笑他呢,他虽然在他们面前会极力表现,但又只能逃避与他们过多接触。

  人际关系也只是一场游戏,是渴望的游戏。如果你能这样想,我可以祝贺你,你将拥有人脉的理性思维,激发内在的潜能,具备超强的意志力,因为你不会在乎很多,同时,你的渴望不会被抑制。即便受到了一些挫折,你也能够保持长远眼光,超越这些让人心灰意冷的心理障碍。

  我们每天都会在交际中接收到很多讯息,这些讯息如果被你的消极意识加以发酵,就会生发出负面的第六感,从而影响你的交际。比如说,你一大早跟一个朋友见面,朋友不经意的一句话:

  “嗨!你今天看上去气色不怎么好啊,是不是最近没睡好觉呢?”

  “嗨!你今天看上去气色不怎么好啊,是不是最近老上火啊?”

  ……

  于是你可能就去进行心理自我检查了,照照镜子看,果然气色不佳啊!内心再一想,果然最近老上火睡不好觉啊。这并非你希望的状态,但因为你意识上确定你需要这种状态,让你产生了如上的负面认同。

  我们难道不是经常如此吗?如果有人冷落或怠慢我们,他们便会盲目地相信这种行为确实针对的是事实——意识的事实。我们被消极的暗示击败了,渴望在这里转向,变成了渴望发生这些消极的暗示,让它们成为现实。

  多数人每天都会受到这些消极的暗示,你,我,大家都会遇到此类的信息。但如果我们的潜意识此时正在积极地工作,我们就不必盲目地接受这些不良的有害健康的暗示。相反,我们要在面对这类意识误导时,要学会反驳:“我很好,我没有问题!”

  (第四节)宽恕待人,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

  西方有句名言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