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军事 > 帝国的毁灭全文阅读 > 帝国的“秃鹫”——DH17轰炸机简介

帝国的“秃鹫”——DH17轰炸机简介


  DH17常常被描写成一种先天不足的轰炸机。这种看法大部分是因为它的出身问题:这种轰炸机最初的原型是西蜀航空公司为了国内的支线客运市场研发的中型客机。

  尽管如此,秃鹫却是一种服役了长达11年的轰炸机,这在轰炸机飞速发展的20世纪30-40年代是非常少见的。形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为了适应可能的客运和货运市场变化采用的富有余量的设计。

  秃鹫是一种当时很常见的双发中型轰炸机,帝国当时缺乏研制大飞机的资金和技术,但是国内的航空公司却有很强的中型飞机设计意愿和能力。在当时,帝国天空中常用的运输方式就是使用航程在800-1000公里左右的双发支线飞机——大飞机在当时来说可靠性一般,而且价格昂贵。比如同样是西蜀航空开发的四发大型运输机“鸬鹚”,单机造价和飞行成本就是DH17原型机的接近3倍,但是运载量只有其2倍左右。

  DH17一共有3个系列,大约17个型号,统称都是秃鹫——实际上从外观上也很难一眼看出它们的区别来。

  就拿典型的秃鹫DH17-C型来说,换装大功率的航空发动机仅仅是延长了发动机舱约128毫米,增加了一个引流挡板并加粗了前起落架而已,其余外观没有任何变化。

  DH-17典型的乘员配置是两个驾驶员,一个领航/轰炸投弹手(兼任前射机炮手),一个无线电员(兼任后射顶部机枪手),一个机械师(兼任机腹炮手)。它的火力配置一般(两挺13毫米机枪,一门20毫米机炮),在吃了苦头之后一般都会有护航才能取得有效的战果。

  DH-17系列装备的发动机也是系列繁多,装备量最大的是仿制的K211D12缸径向活塞发动机,单台功率1280马力。飞机的最大速度是450公里,航程1180公里,最大作战高度8400米。

  典型的DH-17轰炸机长度在17。2米,翼展22。8米。它的弹仓设计一般,受制于机体剖面,只能挂装约2100公斤的炸弹(装高爆弹的时候可以达到2200公斤,因为帝国最初的高爆弹比其它弹种瘦一点,为此厂家专门制造了可以扩展调整的挂弹架用于不同的炸弹,这个设计在1939年之后因为帝国统一弹药配给计划而取消)。

  DH-17是在澳洲战场上帝国的主要水平轰炸力量,也是1934年维龙港大轰炸的主力,在这次轰炸中,大约有3万多平民死于轰炸。截止澳洲停战,投入的DH-17攻击损失了675架(包括各种非战斗原因的坠机和损坏),仅次于31式战斗机排在第二。

  1938年开始装备新的DH-25轰炸机之后,速度慢没装甲的DH-17逐渐退出主力部队编制,大量的DH-17被用作训练和低强度的治安战和殖民地战斗中。

  截止1943年停产,DH17共计生产了1435架。

  文中杨宗云护航的那次轰炸主要是DH-17B型,B型为了澳洲作战的需求加装了更有效的过滤器,涂装多为沙漠黄色或者黄色+草黄斑块。也有飞行员按照DH-17原型机的办法在侧面画上窗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