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
这段时间谢家和袁家一直没有闲着,他们一面在京城活动时,另一面也没有闲着,想方设法给李宽制造着麻烦,现在已经不是意气之争了,两家早就看出来,李宽就是个麻烦,不尽快解决,自己的损失会更大。
李宽在小院做着试验时,挂在房梁的铃铛响了,把手中的试验停了下来。走出小院看见自己店铺中的一个伙计,那伙计也看见了李宽,赶紧抖着僵直的身子跑了回来。“殿下!谢家和袁家各店今天一反常态,同时出高价与我们抢购粮食!”李宽闻言皱眉不语。
“那殿下,我们怎么办?是不是和他们抢购粮食”李宽不好说破,只对伙计道:“你去通知各店的掌柜,都到我这里来”。伙计应了一声转身刚要走,就被李宽叫住了。李宽看了他一眼说:“你还是别去了,本王会另外找人通知,你现在就去膳房,喝一大碗姜汤,然后在府中找个地方睡上一觉”。伙计一愣,却见李宽说完话后已经走了。
很快各个店铺的掌柜都匆匆赶至。李宽将知道的情况告诉了大家,然后询问众人的意思。问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李宽对专业人士一向十分尊重,不光尊重他们的人,更尊重他们的专业知识。
孙掌柜犹豫道:“殿下,我看不如趁机把我们库存的粮食脱手一部分,前几个月收的大批粮食,占有我们大量的钱财,眼看生丝就要下来了,这生丝是一年中分量最重的一批。历来被各大商贾所重视!”众人纷纷点头。李宽想了想摇头道:“不,粮食不能卖”孙掌柜有点糊涂了。众人也没有明白李宽的意思,都直愣愣看着李宽不说话。
“大家想想,既然世人都知这批生丝的重要性,那为什么谢家和袁家要在这个时候不去收生丝,而是悄悄地收购粮食呢?这里面不简单”众人互视一眼,也发现了不寻常的地方,“殿下说的对,我们的确不能小看了这件事,前几个月他们想撑死我们,没有办到。现在又背道而驰,我也觉得这里面问题不小”曹掌柜说道。
“看来,他们已经意识到粮荒的事情了”顺通店的罗掌柜说道,用佩服的眼神看了一眼李宽,又说道:“原先殿下说弄不好今年春天会有粮荒,老实说当时我还不相信。不过现在看殿下是对的,去年是少有的丰年,粮食买不了多少钱,所以南边有不少人都不种粮食了,种别的东西了。就那些种粮食因为虫灾,收成也不会太好。一旦出现粮荒,粮食的价格必然上涨,咱们只要再坚持一下,那时多了不敢说,赚个二、三十倍还是稳稳的”
众人一听罗掌柜的话,立马来了精神。曹掌柜笑道:“谢家和袁家没准肠子都悔青了,想要撑死咱们,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罗掌柜也笑道:“而且他们还要替咱们把粮食运过来,让殿下省了不少运送的脚钱”。说道这里,众人已经哄堂大笑了。曹掌柜无意间一回头,却看见李宽并没有兴高采烈的样子,反而是忧心忡忡的。
“殿下,您这是?”大家也注意到李宽的反常,于是都不笑了看着李宽。对于李宽的远见,到现在他们才真正的佩服,去收李宽弄得那个农业补贴和收购粮食,大家虽然嘴上不敢说什么,其实心中对李宽的埋怨也不小。
“一旦粮荒出现,受到伤害的还是小民百姓,这是本王最不想看到的事情”,众人一听都默然了。李宽说的是事实,粮价的大涨大跌受害的只有百姓。不过现在谁又会把小民百姓真的当回事呢?“罗掌柜,现在我们一共有多少粮食?”李宽问道。
“回殿下的话,去年粮价低,一共收了七十多万石,不过绝大部分是替余杭官府代收的,咱们手中的粮食当时不足五万石,算上霉变和销售的,现在不到四万石”。李宽一皱眉,“这么少?”众人一听就蒙了,这样多的粮食还嫌少。曹掌柜笑道:“我的殿下,已经不少了,四万石呢,现在那个江南世家可以一下拿出怎么多的粮食”。
李宽摇头说道:“四万石如何,就是余杭官府的七十多万石又如何。一旦江南出现粮荒,七十多万石都放了出去,又能救济多少人?又能坚持多少时间?”曹掌柜点点头:“原来殿下所虑的不是余杭一城而已,不错若真是有粮荒。至少殃及到江南数道,那样的话,粮食就是太少了”。
“那殿下的意思,我们还要抢购粮食吗?谢家和袁家虽然在前一段时间压了不少钱进去,但他们的财力还是相当大的。在我们的现钱也不是很充裕”罗掌柜说。
众人一了一个多时辰,也没有说出个接过来,李宽只能让大家回去多想想此时,明日再来商议。李宽一出书房,就看见刚才那个报信的伙计想自己走来,徐旺财马上将他拉住。“干吗干吗?”那伙计对李宽说:“殿下,我知道你们刚才说收粮食的事情,我觉得现在还是不要和他们抢购为好,一来几家都在抢购,必然……”曹掌柜一把捂住他的嘴:“住口!这消息你听谁说的!”
看他一眼,眉头一皱:“你今儿怎么没去跑街?”,李宽说:“早上我看他很冷,就没有让他走。安排在府中休息了一下”,曹掌柜一伸大拇指说:“殿下仁义”,李宽没有理会曹掌柜,却对伙计说道:“你刚才想说什么,把话说完”
伙计有些胆怯地说道:“抢购粮食,必然会使粮价上涨,那时苦的还是小民百姓,我们不如假装不知道,索性让他们收去。现在能够收上的粮食不多,他们也收不了多少,就算是出现粮荒,我们也能以现在有的粮食冲抵粮价……”
“冲抵粮价?亏你想的出来,放着该挣的钱不挣,殿下的万松书斋怎么办,水利工程拿什么去修,一个伙计多什么嘴,一点规矩也没有”罗掌柜阴着脸对伙计吼着。
那伙计此时到没有胆怯,想了想正色道:“小的小时也读过几年书,知道我们只是商人,胸中也不能没有济苍生之志。我们把生意做大了,目光就不能太短浅。才能为天下人生财。”李宽没有想到一个伙计会有这样的见识,对罗掌柜说道:“他是你店的伙计,叫什么名字”罗掌柜:“殿下,这是我店里的伙计,叫长栓”。
“长栓,你在店铺干了多少年了?”,这边曹掌柜没好气地帮他回答道:“在别处四年学徒,出师后又干了十年跑街的伙计!去年才来到这里”李宽说:“好吧,长栓留下,其他人都回去吧,好好想想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罗掌柜一听要把长栓留下,认为李宽生气了,忙说道:“长栓不懂规矩,殿下,您别生气,我带长栓……”。
李宽笑道:“你胡说些什么呀,你们先下去吧,我只是要有些问题要问长栓”,顾天顺和几个掌柜对视一眼曹掌柜冲李宽拱拱手,又狠狠盯了长栓一眼后才离去了。罗掌柜还是有些放心,又叮嘱了长栓几句后才和大伙一起离去。李宽把长栓叫进书房。长栓挠挠头,随他出去。
原来长栓的家中原本还算是过得去的家庭,有房有地,父母勤勤恳恳地劳作,衣食无忧。自小由于他与几个兄弟姐妹资质不错,被送到余杭城中念私塾,一年之后回家看看,才发现家中田地,已经没有了。一问才知道因为他的父亲生了一次病。为了治病,方家抵押了田产。病愈之后方父的身体渐差,种地越来越困难,方母去到附近地主老爷办的坊间里做工,地主老爷倒也不错,时常带东西来看望方父,后来还不上钱,抵押便成了卖。
后来家中的情况越发的不好,长栓只能到城里当学徒,以便减轻家里的负担。他不明白,凭什么父母的勤勤恳恳战战兢兢,只是令得家产越来越少。而这些地主,平日里什么都不做,只是动动嘴皮子,家中的产业却越来越多。
在理解长栓的情况后,李宽便让他回去了。长栓所想的问题一直萦绕在李宽的心中,他当然是知道一些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不过他无力改变现状,直到后半夜李宽几乎无法入眠,清晨方迷迷糊糊睡去。
睡到日上三竿,李宽才起床。各位掌柜早就来了,听说李宽为了粮食问题几乎一夜未眠,就耐心地等着。徐旺财为众人上了茶点。李宽一进门就问:“长栓来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