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大唐王爷全文阅读 > 第10章 太 宗 登 基

第10章 太 宗 登 基


“宽儿的封地在哪里,必须有宽儿而自己选,所封官职也要听宽儿的意思。”

李世民一听立马傻眼了……。。

李世民马上就提出了反对,要是按照李渊的说法去做,那时自己就是李渊的一个傀儡,要自己还有什么用。于是父子二人展开了无数轮的正面交锋,谁也不肯做出半点让步,两人争了半天也没有争出名堂,倒是吵得口干喝了不少茶水。

这时殿外的太监高声禀报,太子妃来给陛下请安。自从上次被李宽指出自己遗漏的问题后,长孙无垢立即加以纠正,每日早晚都来到李渊这里请安,一日不落。长孙无垢这样一半是出自真心,自己真觉得自己夫妻对李渊忽略的太多,对李渊的伤害也是很大,自己只能尽力弥补,希望能够李渊有所慰藉。另一半也是为了自己的夫君,要把这件事对自己丈夫所形成的污点,尽量洗清。免得后世子孙笔诛口伐,千古之后留下恶名。

李渊父子只顾争执了,根本没有注意时间,此时听长孙无垢来请安,才抬头向殿外望去,发现时辰已经不早了。

长孙无垢进门请过安后,就发现李渊和李世民这对父子相互瞪着眼僵持不下。当听到李渊的意思时,长孙也被吓得不轻。通过长孙无垢的居中调停,最后父子给退了一步,对李宽的未来的安排做了决定,一是让李宽自由选择封地,所辖封地不能低于十二个州。二是对李宽的所封官职决定权还是李世民所有,但不能低。三是在李宽十岁以前不能出宫建府,还要在皇宫居住。

李渊对这样的结果表示很满意,李世民感到了憋屈。可没有想到让李世民感到憋屈事情紧接着又发生了,李渊决定为了表彰长孙无垢今日之功,所以要留下长孙无垢赐御宴作为褒奖。压根没有提及李世民。这让长孙无垢哭笑不得,刚要开口说些什么便被李渊的眼神所制止了。

李世民郁闷的要转身告退时,又被李渊叫住,李渊表示自己老了,想要禅位给李世民,让李世民自己找人看看那天是黄道吉日,举办禅位大典后就办理李世民的登基大典。

李世民被李渊整得心情是三起三落,此时已然没有心情享受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太史局很快就推算出黄道吉日,伍德九年九月四日。

李渊下旨通告全国,并宣布全国大庆三天,要普天同庆。从此时起所有相关的官员开始忙碌起来。

内宫这些日子也很忙,他们要在吉日以前,将宫殿的吉服赶制出来,不能出现纰漏。

很快就到了禅位和登基的日子了。

李宽已经养成了早起的习惯,素娥服侍李宽梳洗完毕后,将昨晚才送来的李宽吉服穿上,素娥帮李宽穿戴整齐,李宽用罢了早膳,就直奔含元殿。

七岁的小李宽很快就到了含元殿前,只是李宽第一次来到所谓的前朝。看见穿着各色朝服的人们,李宽认识的人不多,许多臣子不知道李宽是谁,而一些老臣是知道李宽是楚王,都友善的对李宽笑笑,没有人喧哗,全都安安静静地排着队,依次进入含元殿。

李宽被人领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李宽现在是有爵无职,被安排的宗室所在的区域,看看周围的人,有老有少,胖瘦高矮个不同。但是一个个正襟威严,目不斜视,在李宽看来与其说是活人,倒更像是木雕石刻的假人,除了承乾和青雀几个人以外,自己基本上没有认识的。

钟声刚停,一名太监高声扬起“陛下驾到,诸臣拜见”李宽随流跪拜下,李世民陪伴李渊走向龙椅,李宽没有看到他们着装,只有两道黄明衣服从自己眼前飘过,一会李渊的声音响起“诸卿平身。”由于较远,李宽见不到他们表情,只有两个黄光在亮,李宽还在心里想,这就是王霸之气。李宽还在走神,只见一名太监手捧一沉香木盒,李宽不知道是什么,李世民眼睛都亮了。这就是是李渊禅位的旨意,

“陛下有旨,百官跪接圣旨,听宣。”

李世民跪下接旨,全臣也跪下。

“皇帝若曰:朕每观上古之书,以尧舜为始者,盖以禅让之典,垂於无穷。故封泰山,禅梁父,略可道者七十二君,则知天下至公,非一姓独有。自古明王圣帝,焦思劳神,惴若纳隍,坐以待旦,莫不居之则兢畏,去之则逸安。且轩辕非不明,放勋非不圣,尚欲游於姑射,休彼太庭。矧乎历数寻终,期运久谢,属於孤藐,统御万方者哉!况自懿祖之後,嬖幸乱朝,祸起有阶,政渐无象。天纲幅裂,海水横流,四纪於兹,群生无庇。洎乎丧乱,谁其底绥。洎於小子,粤以幼年,继兹衰绪。岂兹冲昧,能守洪基?惟太子圣在躬,体於上哲。奋扬神武,戡定区夏,大功二十,光著册书。北越阴山,南逾瘴海,东至碣石,西暨流沙,怀生之伦,罔不悦附。矧予寡昧,危而获存。今则上察天文,下观人愿,是土德终极之际,乃金行兆应之辰。况九载之间,彗星三见,布新除旧,厥有明徵。讴歌所归,属在睿德………”

等读完圣旨,李世民率文武百官三呼万岁,行三跪九叩大礼接旨,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下完成了禅位大典,内侍随机从后面搬出了一套龙书案和龙骑来,摆放在李渊的旁边,从现在开始李渊就是皇帝了,而是太上皇了,也就意味着李渊的政治生命彻底结束了。李宽看着神情黯然的李渊,悲鸣之情油然而生。

随即李世民的登基大典正式开始了。

有一名太监走到前面,手捧圣旨慢慢展开。

“皇帝臣世民,敢用玄牡,昭告皇皇后帝:历数有归,钦若景运,以命于裕。夫树君司民,天下为公,德充帝王,乐推攸集。……。。遂至帝王迁播,宗祀湮灭………则皇祚克复。及危而能持,颠而能扶,奸宄具歼,僭伪必灭。诚否终必泰,兴废有期。至於拨乱济民………。岁月兹著。是以群公卿士,亿兆夷人………遂逼群议,恭兹大礼。猥以寡德,托于兆民之上。虽仰畏天威,略是小节,顾深永怀,祗惧若厉。敬简元日,升坛受禅,告类上帝。”

听着太监宣读完登基诏书,接受了百官的朝贺。李世民笑呵呵地坐上龙椅,李世民对传旨太监一点头,说了一字“宣”太监拿出另一道圣旨开读起来。

“……程知节拜太子右卫率,食实封七百户……尉迟敬德授予太子左卫率,食实封七百户……杜如晦功擢拜太子左庶子,食实封八百户……。

李宽此时已经很是无聊。禅位和登基的大典,对于李宽来说枯燥至极,自己现在又无法退场,早就后悔昨天为什么没有装病,而躲开这样漫长乏味的场合。李宽知道在登基大典完了还有一场封后大典,现在的李宽简直是欲哭无泪。

不知道过了多久,李世民身后走出一名身穿内侍总管衣服的内侍,不慌不忙的从衣袖中拿出一道圣旨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嫡长子李承乾……用命使礼官持节册命尔为中山郡王”

好不容易听完册封承乾的诏书,认为登基大典已经结束的李宽一抬头。

只见太监又拿出另一份甚至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见古公祖、父之迹,然后知王业之难。………咨尔李恪,乃朕之三子,质重性和………是用命使礼官持节册命尔为汉王。四子李泰………事臣仆,是用命使礼官持节册命尔为魏王”。

李宽看见一道道圣旨,顿时头晕目眩。

“楚王李宽从四下:中大夫,食实封七百户……”李宽迷迷糊糊听到自己的名字,连眼睛都没有睁开。

李宽只是在内心中不断祈祷赶快结束,这是的李宽已经不知道是什么时辰了,感觉到的是又饿又渴还困。

好不容易登基大典完毕,就剩下二个项目了,一个是封后大典,一个国宴。

封后大典要比前面简单了许多。册皇后之礼称“嘉礼”。皇帝下旨通知各衙门准备。礼部奏请由大学士、尚书各一人充当册封的正、副使,还要准备好金册、金宝,内阁大学士或翰林学士撰写好册文、宝文。行礼前皇帝还要派官员祭天、地和太庙。

封后大典已毕。这时殿外已经黑了下来

唐朝朝的赐宴是有讲究的,不是什么人都能参加的。大部分都是世袭的勋贵,文武官员能参加的可不多。

此时文武官员已经在文武百官都到丹墀按序班排好,至于李世民则是在麟德殿里面,等待着自己升座的时候。一名太监拿着净鞭出来,噼啪连甩三响,麟德殿的帘子卷起来。这个时候文武百官在开始准备进入麟德殿,在这之前是决不允许进入的。

鼓声第三遍响起,导驾官前导,尚宝司棒着玉玺前行,设在皇极门东西两面的大乐、设在皇极殿内的中和韶乐一起奏“飞龙引”之曲。李世民在内侍的引领下缓步的走了出来,走到龙书案的后面,坐到自己的龙椅上。

大臣们此时全都看着李世民,这位天子虽然年纪不大,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敢小看他。那些小看李世民的大臣此时已经不知道在哪里了,对于李世民,这些大臣都是发自内心的敬畏。

外赞排班,班齐鞠躬,奏“风云会”之曲,再奏“庆皇都”之乐,三奏“喜升平”之乐。

李宽看着前面的大臣,心里轻轻的叹了口气,这样的形式主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改一改。大唐朝已经和后世一样了,全是形式主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取消这些形式主义?在场的官员们并没有多么激动,他们早就把大朝会当成例行公事了,甚至因为有人起床太早,脑袋一点一点的打瞌睡,便有专设的“纠仪御史”来提醒他,叫官员们不要交头接耳的说话、不要打瞌睡。

此时站在下面的大部分都是世袭勋贵,文官武将都要四品以上,。大殿里的人并不多,所以李宽能够把所有人神情都看在眼里。

御宴终于要开始了。御宴不是简单的宴席,作唐朝大臣福利的一种,国宴本身就是非常隆重的一件事情。

光禄寺设酒亭于御座下西,膳亭于御座下东,珍羞美味亭于酒膳亭之东西,设御筵于御座东西。仪礼司请升座,大乐奏响,李世民前后导引慢慢走上御座,乐声停歇。

太监甩响净鞭三声,文武上殿不由正门,而是从东西两侧分别进入皇极殿内,此时大圆桌子、高脚椅子都已经摆好,但群臣不忙入座,先要朝皇帝赞拜如仪。

在大臣们三拜九叩之后,光禄寺进御筵,大乐再次奏响,在王德为首的太监向御前献花。光禄寺卿开爵注酒,端到御前进第一爵,教坊司奏《炎精之曲》。

陆续换了《皇风之曲》、《平定天下之舞》等七套曲、舞,除了第一道酒群臣跪拜赞礼,之后每一道曲、舞都要朝御前进酒、进汤,群臣还得站起来肃立。

这一会儿跪、一会儿站、一会儿坐,繁琐的程序整整七遍,搞得李宽一个头两个大。这套程序做下来,饭菜还没入口呢。

好不容易把全套程序闹完了,李宽看到有些白发苍苍的老臣额角都在冒冷汗。这些做到文职武将都是四品以上的臣僚,多数是官场上几十年的老油条,大约参加国宴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一个个没精打采不耐烦之极,根本没有什么诚惶诚恐、受宠若惊的感觉。

对与这些人来说,这样的赐宴还不如不参加的好,本来好好的一个节日,结果累的半死。李宽相信这么一番折腾下来,这些老大臣回去也就是只能趟在床上。

七遍乐、舞,七次进酒、进汤,总算搞定了之后,从皇帝到臣子齐刷刷如释重负。

李宽颇为无奈地叹了口气,总算能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