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大唐帝国的扩张(第2部):帝国雄途全文阅读 > 第6章 名将的凋零

第6章 名将的凋零


  唐高宗去世前后(683年),曾经叱咤风云的帝国名将也一一谢世。682年,裴行俭去世;683年,薛仁贵去世;685年,刘仁轨去世。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越来越少,只剩下程务挺、王方翼、黑齿常之等寥寥数人。

  程务挺是将门之后,他的父亲程名振,在初唐也是响当当的一名战将,曾参加讨伐刘黑闼战争与征高丽战争。程务挺年轻时便追随父亲出征高丽,他在战斗中表现出的顽强与勇敢,很快为他赢得了名声,在战后被提拔为右领军卫中郎将,他的才华为裴行俭所器重。在突厥复国运动兴起后,程务挺两度追随裴行俭北征,均立下大功。

  683年夏季,帝国的外围叛乱愈演愈烈,甚至蔓延到了帝国内的绥州。

  绥州步落稽胡人领袖白铁余以宗教为号召,率众反叛,这给了程务挺一个表现的机会。这次危机爆发在大唐帝国的本土之内,唐朝廷不敢轻视,派程务挺与王方翼两位得力战将共同出征,前往平叛。这是对程务挺的一次考验,他展示出非凡的军事才干,很快在战场上挫败叛军,攻陷敌人老巢城平县,生擒白铁余,荡平其党。

  这次干净利索的胜利,令弥留之际的唐高宗大为振奋,让程务挺出任单于道安抚大使,防御突厥的入侵。

  此时的北方战局确实很不乐观,由于帝国组织不了第三次大规模的远征,突厥骑兵可以凭借自己来去如风的劫掠式攻击,不断地袭击边关军事据点,掠夺马匹与百姓。

  程务挺到任后,接连击败了突厥人几次扰边的进攻。他在防御战术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而且在军队中威信很高,将士乐为其效命,这种情况,使得突厥人并不想与程务挺发生正面冲突。

  正当程务挺一腔热血,期待为国家建立功勋,不料他却死于横祸。

  此时的大唐帝国,不仅外患纷起,而国内也面临一场空前的危机。684年,徐敬业起兵十余万,讨伐武则天,国家陷入内战之中。

  徐敬业起兵后三个月便败亡,武则天开始大肆屠杀异己,单于道安抚大使程务挺也成为屠刀下的牺牲品。

  程务挺被杀真是很冤,他与朝中裴炎是好朋友,当徐敬业起兵造反时,武则天问裴炎有什么计策,裴炎说:“太后如果归政于皇帝,徐敬业可不讨自平。 ”武则天大怒,裴炎便被诬告与叛军私通,被处斩。

  程务挺因为与裴炎关系密切,特别是在裴炎下狱之后,他出于义气,向武则天上了一折密奏,为裴炎申冤。他低估了武则天清除异己分子的决心,自己的名字也被列入谋反的名单中,武则天派人到其兵营中,就地处斩。

  在裴炎案中,另一位受到牵连的将领是王方翼。

  王方翼也是裴行俭一手提拔的名将,在平定西突厥之乱后,出任夏州都督。当时夏州的牛得了一种瘟疫,大量死亡,农民没有牛用以耕作,王方翼再现他的本事,他研究了一种带有机关的农具,可以大大提高人力耕作,这种农具是什么,现在也搞不清楚了,但是可见王方翼的确才华横溢,如果他没有成为一代名吏与名将,那么有可能成为一位商业巨子或者发明大师。

  后来唐高宗召见王方翼,跟他一起进食,聊天的时候发现王方翼的衣服上有一块血迹,便问其故。王方翼便向高宗详细说了热海苦战中受伤的旧事,唐高宗看他手臂上的伤痕,然后感慨地说:“你真是我的好亲戚啊。”

  王方翼还有另一个身份,唐高宗的前任皇后王皇后(被武则天取代了)的从祖兄,就是王方翼的爷爷与王皇后的爷爷是堂兄弟。王皇后曾经是武则天的死敌,而这位王方翼是王皇后的远房亲戚,这不由得引起武则天的警惕。

  武则天利用裴炎一案处死程务挺之后,又以王方翼与程务挺关系密切为由,逮捕入狱,而后流放崖州。身心受到迫害的西域英雄最终死于流途之中,不过,这也算幸运了,至少还尸首两全。

  在边患迭起的时候,武则天为一己之利,使大唐损失了两员名将。非常有讽刺意味的是,当突厥人听到程务挺被斩于军中时,各地大开宴会,饮酒相互庆祝,又给程务挺修了祠庙,每当军队出征时,就到庙中向他祈祷。这怪事,祈祷什么呢?大约是祈祷武则天多杀几位名将吧。

  程务挺死于 684年底,他一死,突厥大军马上南下。

  685年初,骨咄禄可汗亲自率兵,侵掠大唐边界,一时间烽火连天。武则天派左玉钤卫中郎将淳于处平为阳曲道行军总管,迎战突厥大军。

  在这个名将调零的时代,淳于处平也是武功平平。四月,突厥军队进攻代州,淳于处平率军增援,结果在忻州与突厥兵团相遇,这一场遭遇战,唐军被杀得大败,阵亡官兵达五千余人。

  突厥人频频南下,掠夺大量的人口与财物,这使其变得愈发的强大。骨咄禄可汗的胃口可不小,686年九月,再次侵入唐边境。

  唐朝廷这次派出的大将,是左鹰扬卫大将军黑齿常之。

  黑齿常之在 678年参加了李敬玄讨伐吐蕃的战争,但是这次战争唐军遭到惨败,关键时候,正是黑齿常之带着五百名敢死队,硬是从吐蕃军队的重围中打开一个缺口,才避免了全军覆没的结局。之后七年的时间,黑齿常之先后担任河源军副使与正使,防御吐蕃的侵犯。在此期间,黑齿常之多次击退吐蕃军队,确保了大唐帝国西部边疆的安全,可谓居功甚伟。

  北方突厥势力重新崛起,名将凋零,朝廷只好把黑齿常之从西线调往北线战场。

  黑齿常之率领一支两百人骑兵小分队巡边,在一个叫两井的地方与突厥的骑兵相遇,这支突厥骑兵有三千多人,但并没有做好战斗的准备。突厥人发现唐军后,这才急急忙忙下马,准备穿上铠甲后与唐军决战,黑齿常之利用敌军换穿铠甲的空当,果断地率两百名骑兵以闪电般的速度冲杀过去。距离太近,突厥人已经来不及穿好铠甲,见唐骑兵凶悍地冲过来,只得把铠甲一扔,跳上马背,一溜烟逃去了。

  虽然打了小胜仗,可是黑齿常之不敢大意,因为这三千名突厥骑兵很可能只是突厥主力的前锋,既然吃了小亏,大部队必然会赶来报复。

  果不其然,到了傍晚时分,突厥的主力赶来袭击唐军大本营。黑齿常之早有准备,部队严阵以待,他命令士兵们在营内点燃火把。事前黑齿常之派出一个小分队到东南方向埋伏起来,见到军营内燃起火把之后,这支小分队也点燃火把,突厥人见状,还当是唐军的援军正从东南方向赶来,不敢恋战,扬长而去。史书说黑齿常之不仅骁勇,而且富有计谋,这不是虚言。

  由于黑齿常之抵御突厥有功,朝廷任命他为燕然道行军总管,以李多祚为副职,职责便是反击突厥的南侵。

  李多祚也是一位外族将领,他是靺鞨族的酋长,史书对他的评价是“骁勇善射,意气感激”,是一位勇敢而有激情的将领。

  687年(武后垂拱三年),突厥大将阿史德元珍率骑兵南下侵扰朔州,黑齿常之与李多祚统兵迎战,双方在黄花堆(今山西山阴县东北)展开大会战。

  自从被薛仁贵击败之后,阿史德元珍多次参加南下侵犯大唐的战争,成为突厥一名重要的将领。但这次,他遇到黑齿常之与李多祚,只能再尝失败的苦果了。

  强将手下无弱兵。在骁勇的黑齿之常与李多祚的指挥下,唐军打得极为出色,凭着坚强的防守,终于击破阿史德元珍。突厥骑兵不得不后撤,黑齿常之指挥大军向北追击四十余里,突厥人丢盔弃甲,尸横遍野。

  黄花堆会战的失利,使得突厥人惶恐不安。骨咄禄可汗为了避开黑齿常之的锋芒,干脆来了个大撤退,将军队拉到漠北,以避免出现当年颉利可汗那样在唐军朝发夕至的打击范围内。

  虽然黑齿常之在抵抗突厥入侵上功绩卓著,可是依然没有改变唐帝国在战争中的被动局面,突厥人总是积极地进攻,这种进攻由于其掠夺式的性质,对大唐边境的破坏程度,并非仅仅可以用军队的伤亡来衡量,边疆地区的经济遭到重创,人口大量被掠夺,牲畜损失严重,民不聊生。

  黑齿常之连续击破突厥人,令右监门卫中郎将爨宝璧非常羡慕,他跃跃欲试,也急着想抢一把功劳。爨宝璧因而上疏武后,请求领兵出塞,消灭骨咄禄可汗与阿史德元珍。他的慷慨陈词打动了武则天,武则天命令他与黑齿常之通力合作,共同剿灭骨咄禄可汗的突厥第二汗国。

  爨宝璧一出京师,就把武后的叮嘱抛到脑后了。他可不想让黑齿常之再把这项头功占去,于是他不等黑齿常之的大军抵达,便迫不及待地率精锐骑兵一万三千人,向北挺进,准备寻歼突厥的主力兵团。

  这一万多名骑兵出边塞二千余里,终于发现了突厥主力。此时突厥人还没有做好战斗的准备,倘若爨宝璧果断地发动奇袭,那么是可能重创突厥人的。可是这个爨宝璧的确是个庸才,他得意洋洋地派出使者去突厥营中,面见骨咄禄可汗,告诫他说:“大唐精锐部队已经到达,你们识相的还是快投降吧。”

  骨咄禄可汗听了大吃一惊,便设法羁縻使者,拖延时间,暗中命令突厥各部骑兵以最快的速度做好战斗准备。

  爨宝璧还傻傻地等着突厥人前来投降,结果发现没有动静,大怒,便率军大举进攻。可是奇袭的机会稍纵即逝,突厥人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这是当年李靖或李世勣的无敌兵团,还是有机会战胜对手,但可惜不是,此时的唐军战斗力已经不比从前了。突厥人多势众,爨宝璧渐渐发现顶不住了,而此时,突厥其他部落的骑兵又赶来增援。这下完蛋了,爨宝璧终于丧失了信心,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逃。

  唐军孤军深入,距离边境两千里,经过远距离行军,人马俱疲,在茫茫荒漠上,怎么逃啊?突厥人大举追击,可怜唐军将士,要不成活靶子,便是被刀劈枪捅,最后全军覆没,只有爨宝璧一人逃脱,狼狈回到边境。爨宝璧回到京师后,被武则天下令处死。在唐高宗时代,将领几乎没有被处决的先例,自武则天开始了杀戮时代。

  固然,有些将领必须要对战争的失败负责,像爨宝璧被处死并不冤,但是有些人就死得不明不白了。在程务挺、王方翼冤死之后,第三位冤死的名将是黑齿常之。689年,黑齿常之被诬告谋反,被逮捕入狱,受尽折磨后,性格刚烈的黑齿常之在狱中自缢身亡,当然,也有可能是被人缢杀的。只是不知道这一回突厥人还有没有再摆下酒席庆贺一番呢?这种冤死的事件,在武则天时代太多了,死得糊里糊涂的。

  在一批批将领被肃反之后,大唐帝国的军事机器已经缺乏动力了,帝国的军事力量急速衰落。

  从武则天掌权后,社会正气遭到严重的摧残,人权遭遇空前的压制,法律遭到无情的破坏,酷吏兴起,冤狱遍地,盛开告密之门,遂使天下人人自危,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荡然无存。

  在恐怖政策下,大批的反对派被诛杀,武则天扫清了通往皇帝的道路。690年,武则天终于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周”。次年(691年),突厥杰出首领骨咄禄可汗病死,其弟默啜自立为可汗,从此,两国关系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