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军事 > 大明痞儒全文阅读 > 二、愚民治世出新招

二、愚民治世出新招


二、愚民治世出新招r

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一点王阅体会最深刻。r

自王阅的“无骨卉”成名以来,王阅可就算掉进了一口无底大缸里,盛啥的大缸?五子登科:金子、银子、铜子、帽子、孝子。r

解释一下后两子:帽子即高帽是也;孝子则是说那拍马的众人对王阅比孝子待亲爹还要亲切几分。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也容易找到,前些时不是有个追星MM宁把亲爹给追得跳海殇命么?那追星之星还是照追不误,媒体也跟着推波助澜,又是捐款,又是安排食宿,估计都在巴望着“星爷”也被逼得跳了海,那才真是新闻呢。r

王阅绘画本来已到了心笔合一、人画一体的境界,那是把自己当作笔下之荷花的,所以才能画出那冰清之芙蓉,出水之玉莲,神韵非凡品,傲污不染尘!r

现今的社会变了,连红白丧喜都沾满了铜臭,大家都看出了收存王阅的画如同购买原始绩优股,是一本万利的生意,更有高明的索贿贪官声明:本官视金钱如粪土,唯喜王阅水墨荷!这可就苦了行贿的,更苦了王阅大师,一时清秀的出水芙蓉竟像围满了红头苍蝇,把这早已经不缺钱用的王阅恶心透了,所以才避难华山--借华山天险阻“粉丝”也!r

世俗乾坤大,山中日月长。r

不觉这王阅在华山渡过了数年时光,自老母归天之后,王阅更是潇洒逸静,万念空明,平日里唯爱与花鸟鱼虫为伴,与大自然交心沟通,确如神仙般度日,佛祖般收供。r

山内不知山外事,转眼大明换几朝。r

前日县令不惜跋涉送诏,王阅才知道山外的世道已经大变了,开国皇帝朱元璋早已驾崩,即位的皇太孙朱允炆也短命失踪,其亲叔文帝朱棣已经正统合法接了侄儿班。r

新朝皇帝新气象,一朝天子一朝臣,天子求贤若渴,准备痛改吏治,吐故纳新,特旨颁诏特殊人才王阅大人进京入仕,圣上金口亲封为右都御史,恭喜大人一步登天啊!r

王阅为难了,自己尚在为母成服,三年未满,怎能夺情?王阅讲得有理,把个县令惋惜的不住暗骂老天瞎了眼:怎么这等好事轮不到自己头上?偏送与这种不知变通的书呆子!皇天不公啊!--皇帝与老天都一个德行的意思。r

那你就安心丁忧吧,县官无奈告辞复命上级,王阅继续他的幸福生活。r

面对高官,王阅就没有动一点心?也不然。自古以来,哪个有抱负的文人才子不欲献身帝王家?不为天子为黎民总算高尚吧?但老母丧期未满是实情,王阅也没把那右都御史看多重,只不过因为生在明社会,长在朱旗下,不做点革命贡献总有点说不过去,听说那御史就是专管给政府提意见,这活路又没有定额,还能于国有利--其实那王阅也不知道这右都御史是多大的官衔,该做哪些工作。r

也不知道过了几日,突然有王阅早些年邂逅的一位朋友朱四来访,王阅大为高兴,真有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感觉,收拾鸡黍待客时,突然发觉远处隐隐有人于山路设置警戒,这朱四是何方神圣也?r

当初相识朱四时,王阅极为折服那朱四的英气扑面,豪爽逼人;而现在那朱四竟有些高坐云端的意味,一股王者--不,霸者之气凛凛使人胆寒,王阅知道这位朱四哥如今发达了。r

那朱四眼见王阅有疑惑之色,倒也爽快,直接摊明:朕本当今天子朱棣也!慌得王阅赶紧下拜,山呼万岁,却不好再以老友自居了。r

朱棣却是个爽快汉子,连说先生不必见了外,丢掉了老朋友的交情就没啥意思了,咱还是原来的那个朱四,你还是原来的那个王先生,一切照旧,边说便以手撕开刚端上了的一只鸡腿,大口灌了一口村酒:r

“昔年曾听先生教诲,说治国最关键的是选拔人才,今天咱登大宝,欲请先生出山,协助治理朝政,右都御史,乃从一品,实是委屈先生了。”r

现在王阅才知道,朝廷给自己的官帽乃一品大员,王阅素性豁达,一品九品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不知这一品该干些什么工作?不是说御史就是专门给朝廷提意见的角色吗?r

朱棣闻听大笑:那是招牌,先生莫要也被忽悠了,实际上是请先生做如何不让下边小民、官吏给朝廷提意见的工作!r

王阅大惊且更加迷惑:没人提意见?这政府还不快垮台了吗?r

朱棣叹道:“先生不愧书生!先生通今博古,当然知道历代皇朝更替的因由,不都是毁于乱民?失于吏怠?凡乱民必是读书人蛊惑而起,吏怠则由于朝廷怠于监督,现我已加强锦衣卫,明暗监督不成问题,让那天下的读书人不予生事却要请先生相助。”r

王阅隐隐觉得不妥:特务政治,岂能久乎?那天下的读书人又如何能使其一个声调?莫非要来场文笔大革命不成?r

朱棣极为得意:“自大隋开创科举,至唐而成势,宋得完善,天下平民欲做官必须读书,学而优则仕,乱民渐少;我大明太祖皇帝定制:凡致仕必由科举,实乃英明正确,尤其,顺民意改文风:规则秋闱首场必须八股行文,如此主旋定也!r

大位传至我这二代决策,必须在形式上有所飞跃,思想上有所创新,内容上有所丰富,方能继往开来,上不负列祖列宗,下对起天下黎民,若能利用科举正途,使社会不谐音符消于无形,则于后世功莫大焉!r

朱色江山永固,先富社稷代传,此我三代--错了--二代领导历史使命,吾已思一策:若想天下文人一个声调,非统一教材,标准答案不可,现有孔孟之道为施教之唯一功课,大宋我本家先贤朱子理学为模式作答,非熟练掌握不能做官,则天下读书人将被强迫献脑而洗,士子精英永远对我朝歌功颂德,天下愚民则怎不更愚?天下愚,则政权稳,四海一音,五洲遍朱,则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儿孙也!”r

朱棣一番高论,只震得王阅目瞪口呆,良久方悟:不及时进言,天下危矣!r

“皇上缪也,如此乃民族自毁之路,断然不可行之!民愚则国弱,士喑则政僵,我朝活力若失,又怎相争于强梁?此千秋大孽,万不可造!”r

朱棣一听王阅之言,心中骤起杀意:逆子也!就凭你一个皇上“缪”字,就该镇压你全家三代,管制你五服血亲,不为你于俺当初有旧,眼下名盛,真该将你这现行反革命立即执行之!r

冷冷一笑:“朝廷大政已定,理解的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先生请注意我朝言论自由之国法,莫要违反了法律,到时锦衣卫独立办案,恐怕连朕也救你不得!”r

“如此?那小民乃山野之人,不懂教化,请吾皇另聘咸菜,放民于林下,当是爹亲娘亲不如皇上亲也!”r

那王阅是个犟种,谁知朱棣更是犟种鞭下之犟驴:馍馍再大你还能顶翻笼?鞭打的犟驴一样拉磨!这右都御史你还就是干定了!r

“先生知道违旨应该何罪,你敢不奉诏命?国法面前,人人平等,莫怪朕到时救不了你!”r

“王阅母孝在身,我朝以孝治天下,论法王阅也该在家丁忧。”r

“论法天子也有权夺情为国,不过念在你我旧情之份,容先生丁忧期满,朕已查明:先生孝满还有一月另三天,到时朕在京恭候大驾,告辞!摆驾回京!”--气冲冲得下了华山。r

王阅何等人物?怎会被朱棣一番言语唬住?当即安排家小,收拾了行装,要去投奔一人,此人名气决不在王阅之下。